中国太极拳主 要流派之一。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 创编,并经其后人进一步发展完善, 故称“杨式:杨式太极拳来源于陈 式,但风格上有较大改变,趋于更加 柔和,因而流传最广,国家体委编定 的一些普及推广性套路’大都取材于 杨式。杨式太极拳架式舒展大方, 速度均匀连贯,身法中正安稳,行拳 自然流畅,轻灵洒脱,劲力圆满、沉 静,内含充沛。杨式太极拳有中架、 大架等套路,在练习时也可分为高、 中、低三种,有大捋等推手方法°杨 式太极拳代表人物有杨班侯、杨建 侯、杨澄甫、李雅轩、傅钟文等。如 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专著。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 留馨审°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年3 月出版,1980年重印,1988年收入 《太极拳全书》中。该书为杨式太极 拳较有影响作品之一,对于传统 85式杨式太极拳的动作作了详细 解说。技术方面作者根据《太极拳 体用全书》中的架式为基础,参考了 《太极拳使用法》的内容而定:图解 以杨澄甫拳照为依据摹绘而成。全 书共三章,第一章“太极拳要领”,其 中“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 要”为录自杨澄甫之《太极拳体用全 书》;第二章“杨式太极拳图解”为核 心内容,具体讲解杨式太极拳套路; 第三章“杨式太极拳推手”,介绍了 “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等 方法。附录中搜集了五篇太极拳 论、歌。共5万字,近300幅图解一
【杨式太极拳大架】杨式太极 拳套路。为杨澄甫在传统套路基础 上发展、修订而成。具有步法开展、 架式优美、雄健飘洒、舒展大度等特 点O
【《杨式太极拳法精解》】杨式 太极拳著作。陈龙襄、李敏弟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c作者为 太极拳家李雅轩之女婿、女儿,多年 受教于李雅轩先生,将他们长期研 拳心得作文成书。书前收有李雅轩
拳照若干幅及李雅轩太极拳论。书 中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 杨式太极拳的人物、轶事,及杨式太 极拳套路;第二部分介绍杨式太极 拳推手。附录中收有多篇太极拳 论,全书共16万字,300多幅配图。
【《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 太极拳综论。青山、石恒编。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 版。本书为陈炎林著《太极拳刀剑 杆散手合编》的整理本。在整理改 编中,对复杂的动作做了分解阐述, 文字上稍有变动。
【《杨式太极拳剑刀》】杨式太 极拳专著。作者杨振铎。山西科学 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作 者为杨式后裔,上承《太极拳体用全 书》,为方便初学者作初级教材而成 此书。书中最具特色者,为图解全 部采用作者本人照片,生动传神。 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杨式太极拳 要领”,收录杨澄甫谈太极拳文两 篇;第二篇“杨式太极拳图解”,为本 书重点,配图讲解杨式太极拳共 103势,每势分“动作”、“口诀”及 “要点”三项;第三篇“杨式太极拳用 法”,介绍杨式太极拳中“揽雀尾”、 “单鞭”、“如封似闭”等的技击方法; 第四篇“杨式太极拳表演、比赛套 路”,介绍49势新套路;第五篇“杨 式太极剑图解”,介绍67式杨式太 极剑套路;第六篇“杨式太极刀图 解”,介绍杨式太极刀法°书后附录 中收有“太极拳论”、“明王宗岳太极 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十三势 歌”、“打手歌”、“太极拳体用解”等 拳论。
【《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杨 式太极拳专著。作者傅钟文、傅声 远。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年II月 出版。该书以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 为解说对象,每一式皆分析其“用 法”、“动作过程”、“要领”、“要求”、 “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教法和练习法”及“技术分析二举 证翔实,涉及面广,对于广大太极拳 自学者及教师尤有裨益。书中还简 述了杨式太极拳发展史,介绍了杨 式太极拳中“定步推手”、“活步推 手”、“五式推手”和“大捋”等对练形 式。最后一部分收录太极拳名家重 要著述,其中包括杨澄甫、王宗岳、 武禹襄等人。全书约20万字,图 500多幅。套路部分全部采用傅钟 文先生拳照,也构成该书一大特色。
【《杨式太极拳述真》】杨式太 极拳专著。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 一整理。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9 月出版。该书详细论述杨式太极拳 理、法结构,对太极拳的内功锻炼作 了重点说明。在套路介绍中,每一 式皆分“形”、“意”两部分。除对肢 体动作说明外,还对内在的意念活 动作了较为仔细地阐发,这构成该 书的一大特色。全书主要内容包 括:杨式太极拳的要领(杨式太极拳 的基本要求、主要功用、练习的进展 阶段等);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套路 的外形与内功劲法说明;杨式太极 ‘拳(老六路)套路动作详解;杨式太 极拳揉手(揉手的要求、内功、揉手 中的十九种劲、揉手中的点、揉手中 的“九曲珠”与“乱环诀”等)。全书 共15万字,图示全部采用汪永泉拳 照说明。
浏览5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