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二、掌的方位名称|太极拳全书





① 掌的各部位名称(以杨式掌为例):掌背、掌心、掌缘、掌



尖(图3-6)。



图3-5孙式掌型图3-5孙式掌型图3-6掌型方位图图3-6掌型方位图









图3-5孙式掌型



图3-5孙式掌型



图3-6掌型方位图



图3-6掌型方位图



② 根据掌型的方向及形状可以归纳为:(徐致一总结)



正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方,腕部形成90度左右的直角, 都称正掌。武式称竖掌。



立掌:指尖向上或者偏向上方,掌心不向前而向其它方向的都 为立掌。



垂掌:指尖向下或者偏向下方者,不问掌心向着何方,都为垂 掌。



仰掌:掌心向上或者偏向上,不问指尖向着何方,都为仰掌。



俯掌:掌心向下或者偏向下方,不问指尖向着何方,都为俯 掌。



侧掌:大拇指指尖向上,手掌侧立者,不问掌心向着何方,都 为侧掌。



反掌:手掌侧立者而拇指在下。



③ 根据手腕的屈伸分为:



平掌:手腕与小臂齐平。包括:仰掌(掌心向上);俯掌(掌 心向下);垂掌(指尖向下);侧掌(掌心侧向,指尖向前)。




立掌:手腕近似90度。包括正立掌(手心向前,指尖向上)。



侧立掌:手心向侧向前,即掌缘向前,指尖向上。



2.拳型



(1)拳型做法



【杨式】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图3-7)。



要求:拳面齐平,不可僵硬。



自感:拳中能容一食指,拳面呈红润色,无血液不畅感。



【陈式】一种做法是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 同杨式。还有一种传统做法是在前一种的做法上,将中指第二指节 略突出,使拳型呈以中指第二指节领先的螺旋型(图3-8)o









图3-7杨式拳型 图3-8陈式拳型



要求:第一种同杨式。第二种以中指第二指节领先时突出约半 个指节,拳面形成螺旋面。



自感:手有螺旋缠丝感,型如钻头。



【吴式】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不可握的 太紧,要有虚实的变化,基本与杨式同。(见图3-7)



要求:拳面齐平,不可僵硬。



自感:拳中能容一食指,拳面呈红润色,无血液不畅感。




【武式】一种做法是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 同杨式。还有一种传统做法是在前一种基础上大拇指第一指节扣在 食指的第一指节上,四指尖不触掌心,掌心完全含空,称做半握拳 (图3-9)。



要求:第一种同杨式。第二种要求掌心完全含空,虚握拳,以 利于变化。



自感:五个手指在掌心中拢成一个气球,掌心热胀感较明显。



孙式的做法



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并且大拇指够中指 第二指节,使拳面略呈螺旋面(图3-10)o









图3-9武式半握拳 图3-10孙式拳型



要求:拳面齐平略呈螺旋面,微微握紧,但是不可僵硬。



自感:中指尖顶掌心,有充实感。





浏览3,1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