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推手中的几个力学根据
太极淮手的各种劲力能眵用之有效,并不是因为它有什 么神秘的东西,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它,对于我们学 习和正确掌握太极推手的技艺很有益处a如我们在推手中常 遇到的顶牛、旋转和贯心等问题,都珂以从物埋学中的力学 原理中得到科学的鲆释•
在太极推手中,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 < 如身高U体重、
技术水平),那么劲和力的大小起着很苗要的作吊3怛有时 劲与力并不成if:比关系、而经常会出现有力无劲成劲小力大 的现象。
推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甲乙双方力量桕互对抗的周 面,这种局面对于甲乙双方都是不利的0因为两力相抵的结 果,会使甲乙双方的力置消耗极大,两者一时很难决胜负。 这两个大小相近、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D图16) 所处的状态,通常被称为力的顶牛状态,在推手者之间会经 常出现,这种较置力气的做法,是太极推手中不提倡的,这 个问题初学推手者要特别注意#
推手的发力特点与其它拳术硬打硬拼的方法截然不同, 所以在效果上也有明显区别&推手的主要特点,是以柔顺为 主,讲究顺势惜力,不以力气相争,在相互攻防中,总是或 多或少地晒着对方进攻的方向,即借助对方发出的力,再把 自己的力加于对方的力上,以产生更大的合力作用> 使对方 身体失去平衡。我们用力的矢最分析法,就能明确地说明这 个问题(D图17
在D图1?中,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大小a由图知》假设乙的力比甲的力小,但乙发出的力是顺 势借力,使甲方的力偏移空发,这对乙方及时采取攻防措施 是极为有利的。由于引方受到的力是甲乙双方共同作用的合 力,所以也可说甲方受到的力很大,其结杲是甲方受力受挫 而失刹s这个道理*就是乙方顺势借力,与甲方的力形成一 个合力,并加于甲方的力上,使甲方力的®心偏移,并ft受 到很大的合力作用。
力学中的力偶原理在太饺®手中也蛰遍应用两个平行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情况叫做力偶。力偶虽然不能 产生合力,但是它却可以使物体发生旋转。在太极推手中, 如果甲方用右手推乙方的左肩,乙方不是顶抗,而是顺着甲 方来手的方向转身避让,使甲方的力不受乙方身体的阻力而 继续前进,同时,乙方即用右手去击甲方左肩,这样乙方不 需用很大的力就可使甲方身体旋转(D图18 )
如图所示AC为卬方出右手击乙方左肩时所发出的 力,经乙方转身避让,使屮方发出的力继续前进,这样,甲 方的身体就要有一定的偏转。如沿乙方用右手借势去击甲方 左肩,那么甲方的双岿由于嗤右两个方向梠反的 平行力的作用,身体就S旋转,吡m心就会不稳,发生向右 倾斜、退步或跌倒的现象&
在太极抱手中心问踏十分重要,无企攻与守,进与 退,虛与实,包括每一招,银一式的演化过程,部不可忽 视。太极描手从某种意义丨阱,就钻一个探寻对方$:心并使 之动摇的运动,所以得蜇心苕则稳,失重心者则+稳:■稳则 得势,不稳则失利,如此而已,所以说冱心问题是扭1的关 键。推手中利用力的转移而使对方的®心偏移不®,进而取 朴这岳推手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力法。我们可以w想, 如果甲乙双方的稳定性都象一个锥肜体、那么双方谁要取胜 都肢难。 ..
推手是在运动程进行的*随着甲乙双方的不断运 动,两者的重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何使对方重心不稳,
以翌跌倒,这是功夫深浅所在。从锥体的重心图示图 9) 看,就说阴了这个问题。
在锥体中,只要萌心线+越出低雒沐就不会倾倒。 在推手时,一方而嬰在虛实变化的运动中保持自己的重心舔 定,另一方面则要在对方重心变化中*找准对方重心点进招 旧劲,使其动摇。如一方能顺势借力,避实击虛,使两方的 合力都作用在另一方身上,就会使另…方心严虛偏移*则 —方坷取得胜利
第六节推手应注意的事项
_、要意念集中
意念集中,是指在推手中思想上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 意力集中到动作和劲力上去,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技 术的发挥和应变能力,太极推手中强调的“用意不用力”就 是这个意思* “以意导动”是推手的特点,它的一攻一防,
不同于其它拳术是以刚快为主,推手是以静柔为先,由柔人 手,先柔括刚,先化后发^比如乙方使用“靠”的攻法,则 中方必须在转化后的一瞬间,才能顺势还之以“攻”,这一 化一发,契机的出现,更需要意念集中才能抓住,如果思想 稍有松懈,就会出现攻防中的漏洞B从另一方面来说,意念 集中,才能精神提起,情绪饱满,被动时不慌,主动时不 躁,生动活泼。精祌变物质。在推手中,精神力量也是取得 胜利的重要因素。在理论中说:“先在心,后在身”,“心 为主帅,身为躯使”,都说明了意念的能动作用。而意念又 要与动作的变化张弛一致,才能意到手到,使动作和力量体 现得更加充分准确*得心应手*达到内外统一。初学推手》
尤其要养成意念集中的好习惯f这也是习武致精的先决条 件。
二、要注意虚实变化
虚实贯串于各种拳术的始终*太极拳运动更是这样。就 推手来说*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的腿为 虚I体现动作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I动作的定 势为实,动作的转换过程为虚,在攻防和劲力上,化为虚, 发为实I开为虚,合为实*守为虚,攻为实I收为虚,放为 实等等*弄清了虚实变化的及其窓义,推手时就会有张有 弛,灵活机劫。虚的动作和部位,要求轻灵、含蓄I实的动 作和部位,要求沉稳、充实。这样,动作起来,才能既轻灵 又沉稳,避免主次不分、轻浮和呆滞的毛病■但是明白了虚 和实,还要进一步掌握好虚和实的辩证关系,就是虚,实的 转化过程*理论中说:“虚实相济,方为慊劲”,这是推手相 互攻防中的关键所在#
太极推手如同太极拳一样,是柔中禽刚,刚柔相济的技
巧艺术,柔的目的,在于使骨骼肌肉保持放松和稳定状态, 当发劲时,肌肉的收缩度就相对较大,而相应产生的爆发力
也就大得多。在战术上说,攻与守,虚与实,柔与刚,多是 采用顺势借力,先化后发的方法,而且都逛在迂笪转换和多 种相辅相成、相互牵制的对抗中来进行的,所以运用好虚实 相济关系十分童要^例如,在弓步时,后腿不要伸得太直, 略有弯屈为好I在虚步时,不要虚得太过,能够随意起落則 可。出掌时,掌由含蓄而变实f收回时,再由实而变虚。出 拳时,由松而紧*收拳时*再由紧而松。这样就易做到退可 守,进可攻,张弛相应,灵活多变。此外,运用虚实变化, 还必须与腰部的转动密切结合,配合呼吸,完整一气,才能 得心应手4
三、 霣上下相随
太极拳论中说》“根于足,发于腿,主宰干腰,形于手 指” t这是指打太极桊时,全身由脚而腿、而腰,“一动而 无有不动”完整一气的要求a推手是圆中取直的技巧运动, 上下相随,不光指手脚上下呼应》而更重要的是把手法、身 法、腿法、步法以及重心的移动变化协调起来,才能连贯顺 畅,否则就会偏重偏失,力量散乱不能集中怎样做到上下 相随呢?例如,欲用“挤”的手法时,应随着挤的意念,重 心前移,弓步、蹬腿,松腰,沉肩、垂肘、拱臂要连成一 气,才能使力点集中于两臂之间。又如t意欲用“闪冽”手 法时,应随着腰的转动撤步、闪身、转体、旋臂、采例连贯 起来,才能使劲力顺畅、整齐,虽根据动作不同,但在"用” 字上都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步到1手到、劲到、神到, 达到“上下相随人难进”的目的切不可手忙腿乱,顾此失 彼,初学者尤需注意#
四、 要方法准确
俗话说I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0太极推手的法与劲
及其要求,都是合乎科学道理并有一定攻防意义的,它虽不 神秘但也不是不下功夫就能学好的,特别是初学推手的人, 更要打好基础,“习拳容易改拳难”,积习难返。
推手的攻防动作,是在沾怙连随的基础上,以“八法” 为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招势的用法,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和作 用*同时一个招法,正确程度如何,效果不大一样。例如: “绷法”的两臂绷撑,搾到什么程度,手臂的高低位S,W 肘的要求,都有一定你准,只求形似,不求神似,是不行 的。在化发过程中,对方两掌按来,我用“如封似闭”,两 臂顺势开化,两臂的宽窄1髙低、角度以及腰部的松沉、胸 部内含程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在动作过程中,也 包含着声东击西,欲左实右转化过程,都要掌握分寸切合实 际,所以我们练习推手时(包括练习太极拳架),一招一 势,都要细心钻研一丝不苟,©忌似是而非,粗枝大叶, “练拳能得法,功效自不差”,只有方法准确,才能效果突 出,达到精通的埦界
第七节太极推手桩功
桩功,是练太极拳、推手必须练习的基本功法。通过桩 功练习,能使下肢充实、稳固,加强腿、膝、足的支撑功 能。对于推手来说,下部无功,脚底不牢,则飘浮无根,重 心易失•往往易犯一采即術按即仰的毛病。所以学习推 手,除了练习太极拳架之外,兼以练习桩功,对巩固下盘基 础,调节气息,培养内在力景很有必要。现将太极拳传统的 桩功方法,以及在实践中适合于推手需要的桩功方法,介绍 如下I
一、马步桩
(一)岛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或两脚脚尖微向外 展,头颈自然竖直,舌舔上腭,口自然合闭,胸腹放松, 肩、捋自然松垂,两手坫附于大腿外侧,楨神集中,呼吸保 持自然,眼平视前力(D图
<二)左脚提起,向左开立,略宽于肩,两脚脚尖都向 前,重心落于两腿(1)图21
两手由两侧慢慢向上平举,髙与肩平,两臂距离 约与肩宽,手心向下,手指舒张微屈(D图22 )
(四〉上体保持中正安舒,两腿慢慢屈除下蹲,膝尖不 要突出脚尖,随之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两臂微屈,塌 魄,手指斜向前上方(D23 ),
(五〉两腿慢慢立起,随之两臂放平,两掌慢慢向上提 领,高与肩平,眼平视前方(D图24 ^
要点(■身体起落*上体保持正直、安舒,腰臀松垂,敛 气凝神,精神集中,起为吸气,落为呼气(初学者呼吸要自 然),一趋一落可连续进行,下蹲时间的长短和屈膝的髙 度,可根据腿部支撑力的情况而定,也可循环蹲起t初学者 下蹲时间可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二、S体桩
(一〉身体宵立,头颈自然竖盲,舌舔上腭> 下赖微 收*畅胸舒背,口自然合闭,两脚脚跟靠拢,啣尖外展成 两臂自然松垂,眼平视前方(D图25)e <二>右脚不动,左脚以脚踉为轴,向右扭转45%同 时身体半面向右转,两臂仍垂于身体两侧(D图26
(H )两腿慢慢弯屈下蹲,体重偏于右腿,同时右手由
右向体前划弧,停于胸前,掌心向前下方,臂略弯屈(D图 27 ),
(岡)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两脚脚跟前 后直线相对《相距约两脚长〉,两腿屈膝,两脚全脚掌着
地,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掌提至腹前前伸,顺肩垂肘, 左臂微M,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幵,掌心內含,高与胸 平I吞手随左手前伸,从人手背上面后撤,收于腹前,肘部 微屈,拇指根节紧靠肚脐,手腕F塌,眼睛看左指尖(D图 28 >
要点:上体保持正育,不可前俯后仰,左倾右歪,面部 表情要自然》两房松垂,臀部与后脚踉上下相对,肛门微 收*两膝微向里扣,前膝弓屈不超过踝关节,两脚脚趾扣 地,体重偏于有腿,左腿既虚a实,伸出的左臂,要求手与
左脚垂宣相对,时与左瞵幸育栴对,囪与左胯垂肓相对练 习时可左右轮换*要求相同,姿势高低,下蹲时间长短,可根摈腿邡支搾力情况而定s 三、抖力桩
<一>身体直立,头颈自然竖言,苦舔上聘,下颌微 收,n自然合闭,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外展成9〇%两肾目 然松垂,两手附于身体两倒*眼平视前方(D图29) #
(二)上体不动,两腿慢慢屈膝下蹲,体重偏于右腿( 同时两臂敏屈,前臂内旋,翻转手心向下,置于左右胯旁, 如下按状(D阳30
(三) 左脚问前迈出一步,膝部自然挺g,全脚着地, 两脚脚跟前后直线相对(相距约两脚长)*同时两手外旋, 翻转手心向前,提至腰部,肘尖向后(D图31)
(四) 上体不动,后啣瞪地,左腿向前纵膝C寸力
松腰落胯,同时两手随着纵膝猛力向前抖托,至于体前,手 心斜向上,手指斜向下I眼看前方(D图犯)。
(五) 身体微向后移》同时前膝放松自然挺直,随之两 臂内旋<翻转手心向下,仍撤至胯旁f眼平视前方(D图33 ) s
要点,两手向前抖力时,要与两_蹬地、前腿纵膝、松 腰落胯、劲力下沉协调-致,同时结合呼气•身体后移时, 前膝力求松活,两臂自然放松,同时结合吸气•一发一收》
上体都要保持正直挺拔,不可前俯后仰,面部表情要自然, 不可皱眉怒目。练习时可连续进行,左右轮换。
四、绷力桩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或脚尖微向外展,关 颈自然竖直,舌舔上腭,U自然合闭,胸腹放松,肩臂自然 松垂,两手贴附于体侧;神态自然,眼平视前方(D图
(二)上体不动,左脚提起向左开立,略宽于肩,蜇心 落于两腿(D图35〉
(夕>两手向身体两侧立掌向上举起,高与扃平,手指 舒张微屈,两腿M膝K慢下蹲(膝尖不要突出脚尖);随之 两手环抱于腹前,手心向里,虎口向上,指尖相对两手中间
钜离10—15厘米,两臂撙画,松肩垂肘,胸撖内含(D图 36„ 37 ) *
(四)两臂绷掸,以腰为轴向左、右转体,随之重心略 向左、右偏移,眼荫也随之向左、右看CD图38、39)
要点,倣此动作,要以赝脊向左右族转,不可謾身不转 只转两臂*用力要柔晒均匀,保持含胸、正臀、松蜃、松腹、心 糠、、神挺、呼吸自然,保持均匀深长,眼平视前方•收势 时,转到正面方向,两後立起,随之两手徐徐落于身体 两侧
第八节太极推手法
初学太极推手,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先从单推手开始,待熟练之后,再练 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和其它推手等,切勿贪多求快、急于求 成,练习推手时,不要僂硬,不要相互用劲和相互顶揸,力 求豳活概随,沾连不脱,练之日久,自然会由熟而巧》灵活 变化,彼此相随0
为便于学习,特作如下几点说明*
甲乙二人由起势开始,位置方向不变,始终固定位 置 ( 活步推手除外)
二、 推手图解中,采用绷、捋,挤、按、采、捥、肘、 靠等习惯术语》
三、 图中的虚实线,表示手脚线路,甲用虚线,乙用实 线,有的腰部也加上俯头,表示鹿的转动方向。
四,活步推手,初学时应按规矩固定练习一面熟练之 后再换手换步I
_、翠手平推手珐
)预备姿势(搭手法h
1•两人成立正姿势相对站立,身体各部要求自然,舒 松,两臂自然下垂•两人距离以双方握拳直臂前平举,拳面 接抽为标准(图D40
2*两人身体各半面左转,右脚各自向前迈出一步,两脚 内侧相对,中间距禽10—20厘米,同时双方右掌向前伸举,作交叉势,臂微屈,两人手背相对,髙与肩平,双方左手自 然T垂、臂微屈,手心向下,重心落在两腿之间(图D41)
(二)动作*要点*双方搭手后,都不可偃硬用力*也不可软弱无 力,臂微外撑,各含有“绷劲”之意》
1•甲前臂内旋,翻转右掌向前,平推乙的右腕部I同时 右腿屈膝,重心前移,目的是按向乙的右胸部(图
2_乙《承甲的按劲,用右掌以綳劲向自己胸前回收*同 时左腿微屈,身体重心后移,上体随之向右转动》使甲的右 掌不能触及胸部图43)
3•承上势,乙用右掌引化甲的右掌落空,随即翻右掌向 前平推甲的右腕部,目的是按向甲的右胸部图44)。
甲同样用右手顺承乙的推劲,用绷劲顺势收回右臂I 同时左腿微屈,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引化乙的石掌不能触 及胸部而落空图沾两人可以如此徧环练习,也可互出左脚,互搭左手轮换 练习,双方推的线路要成一个平圓形》
要点《如甲用“按”劲推乙方时,乙可傾势转腰用 “化”劲化解甲推的方向样乙用#按”劲推甲方时,甲 也可m势转腰,用“化”劲化解乙推的方向。#按”时注意上 体不要前倾,“化”时注意上体不要后仰1双方屈伸,既不 可僵硬,又不可断劲,要自然傾随,同时双方左手要配合腰
三、双手平H推手法
预备姿势
动作①、②与D图扣、41同(D图54、55)*③双方各 出右手搭手后各以左掌附于对方的右肘部,两臂撖屈,重心 落于两腿之间(D图58)
(二)劫怍^
1*甲右臂内旋,翻转手心向下,按在乙的右腕上,向 下、向前推按,同时左手附在乙的右肘部,向同_方向推 按》目的是使乙的右臂貼于他自己的胸前不能活动,这种手 法也叫供按劲效(D图耵、砧)
2•承上势,乙右臂用绷劲接承甲的按劲,左手在甲的右 肘部顺势向后引化,左腿微屈,身体重心后移,胸微舍蓄,
同时身体右转,并用右臂将甲的 来劲引向右啊,便甲的按劲落空 (D图59)。这种手法也叫“化” 劲,
3.承上势,乙即翻转右 掌,掌心按在甲的右手腕上,左 手按在甲的右肘部,两掌向前、 向下推按,其目的是迫使甲方右臂贴于他自己胸前不得活动(D图60、61)
说明:甲化乙按的动作9与乙化甲按的动作相同,线路 是平画形,此势可反复练习,但两人在练习时都要屈伸相 随,圆活协调,不要禽开和互相 顶揸,左右手和左右腿也可轮换 练习
四、定步四正推手法
(一〉预备姿势,动作与 D图40同(1^62),
(二 > 动作《
1•绷I (开始姿势),双方 D图耵
右脚各向前迈出一步, 两脚内侧相对,然后双 方各伸右臂,手背相 对,作单搭手势,右臂 微屈,各含绷劲(D图 63 ) 4
2.捋^甲用右手顺 承乙右手的绷劲,将右
臂后引,右手翻转以手 掌貼于乙的右手腕部,
同时左手按附于乙的右 肘,顾从乙的来势,左 腿屈膝、收胯,以麽为 轴上体右转,两手向右 引乙的右臂,成捋式动 作(D图64)。
3•挤t乙顺甲的捋势,右腿前弓,K心前移,同时左手
掌附于右臂内侧,以右 前臂平挤甲的胸部,目 的是使甲的捋劲作用失 效,而改变方向,同时 便其两手被迫下胸前失 去作
收胯,以腰为轴向左转 体,同时两手按在乙的 右臂,向下、向左化开 乙的挤劲,使乙的挤劲 落空。甲用右手随即移 至乙的左肘部》左手移 至乙的左婉部,两掌向 下、向前推按(D图 66)
按> 甲顺乙的来 势,左腿屈膝,含胸,
承上势,乙仍用左臂绷劲 晒承甲的按势,用左手手背接承 甲的左手,右手由下向右绕出, 抚于甲的左肘部。同时重心后 移,左腿弯屈,身体以腰为轴略 向左转> 左臂绷住对方按势,两 手牵引甲的左臂略向左上方画 捋•变成捋式(D图67 )。
6•甲顺承乙的捋势,为保持身体平衡,稳定重心,右手 离幵乙的左肘*立即附于自己左肘内侧,两臂撑圆,向乙的
胸部挤去,成挤式动作(69)
7•乙顺甲的挤势,含胸、转腰,收胯,仍变按式动作 (D图70)
8*在乙向前按的冏 时》甲用右臂绷住乙方 的按势*左手由下绕 出,再抚于乙的右肘 部,身体向右转动。甲 变为捋式,乙变为挤式 (〇图72)
9*換手法:当乙用右臂向胸前挤来时(参看D图65), 甲不用向前按的动作,而顺势用左手领乙的左手,同时右手 领乙的左肘部,身体左转,改为捋乙的左臂动作(D图73>t 10*当乙的左臂被甲回捋时,乙应顺势改变为ffiAf臂接 着做挤的动作,右腿仍前弓(D图74 )a当甲化唬乙的挤势 变为按时> 乙左臂再由左下方绕出》抚于甲的右W部,袅体 后坐,捋甲的右臂*甲随即变为按式(D图75)
定步四芷推手的规律是,甲捋乙挤,乙挤甲按、甲按乙 绷,再变为捋,乙捋甲再挤,甲捋乙变为按,乙按甲绷再变 为捋,如此循环练习。
五、活步推手法c )
(进三退二)
(―)预备姿勢,
与定步四正推手基本相同4唯开始姿势,甲的左脚在
前,乙的右脚在前(甲 脚在内,乙脚在外), 成顺步姿势,双方互搭 左手,成交叉式,右手 都附于对方的左肘部, 甲闬左臂先作挤式,乙 作按式(D图76)* (二)动作
1•乙承甲的挤式先 提右脚,落于甲的左脚 内侧,同时两手按化甲 的右臂(D图77)。
2•甲承乙的按式, 左脚向后退一步,右手 从左时上承接乙的右 手,同时左手自左下方
绕出抚于乙的右肘处, 准备变捋式》乙颐甲的 捋式*左脚再向前进一 步,落在甲的右脚外 准备变挤式(D图 78)
步,顺势两手引乙的右同时上体微向右转成捋式。乙随 甲的捋式动作,右脚前进一步,落于甲的左脚内恻,右腿前 弓,两臂仍成挤式。甲右腿稍屈,重心后移,胸撖合,成按 式动作(D图79、80)
甲随乙的挤式向左转腰,化开乙的挤式*同时左脚提 起,落在乙的右踯內M,双手前按图幻>,
乙随即退回右脚,冏时右手向下绕出,抚在甲的左肘 部》准备变成捋式;甲顺乙的捋式,右脚顺势再进一步,落 于乙的左脚外鲥,准备变挤式(〇图81.82)
6•乙顺势引甲的左臂,同时退回左脚;甲颐势左脚进一 步,落于乙的右脚内皰,同时在手移f左肘内变为向前挤的动炸,乙则顺势变为按 的动作,成活步推手还 原势(D图83>,
说明*这种推手方 法,前进一方动三步,
后退一方动两步,前进 者由按变挤,后退者由 绷变捋,双方在进退变 化过程中均要含绷意#练习时双方都不要逋硬顶劲,臂部活 动要与步法,身法协调一致
六、活步推手法(二)
(进三退三》
(—>预备姿势和开始姿势i与定步四正推手完全相同 (D图84、85 )
习方法*与前面*进三退二”基本一样,即向前进者 由按变挤,向后退者由绷变捋..不同的是开給播手时,双方都
是右脚在前,搭手后进退步法时,前进一方前脚先进一步, 后退者卮脚先退一步
(二)动作
1.甲用左膂先向乙方挤去,右手附在左肘部内侧,右膝 前弓I乙左腿微屆,重心后移,含胸,做按势动作,同时右 脚提起,向前落步。甲顺势左脚提起,向后退步(各为第一
步接着乙再进左 脚,甲退右脚(各为第 二步然后乙再进右 脚,甲再退左脚《各为 第三步)。两臂的动作 与“进三退二”一样, 甲先由绷、捋变按,乙 由按变挤。双位,都是脚的内劁相对(D图86、87、88、89、90 )
2•甲先提右脚向前一步,乙提左脚向后退一步#接着甲 进右脚,乙退右脚,甲再进右脚,乙再退左脚。甲进乙退与 乙进甲退的动作相同图91、92、93、94 >
七、大推手法
《一〉预备姿势<
动作①、©与D图40同(D图卵5 *
⑧双方各出右步,搭右手,手背相对s高与肩双方右
臂微屈,都含有绷意,左臂自然下垂,S心落亍两腿之间 U)囫刖)
(二)动作I
1.甲右臂内旋,翻转右掌心向下,虚握乙的右手腕,左 手抚在乙的右肘上,同时左脚以脚为轴,脚跟外转,右脚随
之收到左脚内側,随即身体半面 右转,身体自然直立,开始捋乙 的右臂《乙随着甲收回右脚作捋 式时,左脚立即跟进半步,与自 己的右脚靠找,同时身体重心微 向前傾,右臂成绷式,试图用靠 (D 图97 )
2•甲承乙的绷式,顺'势将身
向右后转,右脚也随同向右后方撖一步,同时两手随着身体 的转动,顺势向自己的右侧方捋乙4乙随甲的捋劲,左脚 顺势进一大步,用臂部寒甲。甲觅乙进步用靠,顺势在大捋 中含有前销意,但此时乙受甲的捋劲太大,随即提起右脚迈 进龜在甲的左脚内侧(裆内I右腿屈膝弓步,重心前移,同时左手附于右臂内侧,改用肩臂挤靠甲的胸部(D图98、99)
3,甲借乙的靠劲、用右手采住乙的右腕部,同时左前臂 外旋,用肘劲截住乙的来劲,身体随之略向右转,化解乙的 靠劲,随即转歴(左转)*含胸,重心移于右腿,同时用左 手向下采乙的左手,右手按乙的左肘,两手由捋变按,左脚 提起插进一步,落于乙的右脚内侧(D图1〇〇 >。
乙晒甲的按式,左手手背承接甲的左手婉部,右手抽 出抚于甲的左肘》同时右拥收回落在左脚内铕,身体直立, 微向左转,由靠式开始变向捋式*甲左腿顢势撖向前弓★重 心撤向前移(D图101)
5•乙顺势身体左转,同时左卸向左后方退一步,左手采 往甲的左腕部,右手氏于甲的左肘部*两手继续作捋式。甲顺
乙的捋劲*右脚前进-大步,重心前移落于右腿,用矜靠。 这时乙随着甲的靠劲,随即在大捋中含有捎意图102)。
6.甲颐乙的捋劲,提起左脚再进一步,落于乙的右脚内 侧(裆内),左腿屈膝弓步》同时右手抚于左臂内侧,改用 肩臂靠乙的胸部<〇图103)
八、大捋推手换手法以上动作,进者一方上三步,退者一方退两步,甲乙各进 退一次,作为一个循环•依此动作和方法,乙又可抢进右脚 变按,甲再退步变捋,可反复循环练习(D图104、:105>。
(一)驾一方疽欲转移被攻或被动局面时,如甲被乙靠近 时(如大捋53图),甲则一方面用肘劲截住乙的靠劲►另一
方面右掌迅速放开乙的右腕部,向上直扑乙的面部(也叫扑 面掌或闪掌(D图106)。
(二)这时乙的右臂顺势由面前上举,接承甲的右手, 前臂内旋,并轻握甲的右腕部、左手抚于甲的右肘部,同时 身体右转,右脚随即收E]与左脚靠拢,两手随同身体向右转 动,开始作捋的动作(I)图107)。
《三〉甲受到乙的捋式,右脚随即前进一步,落在乙两 脚前面,右膝前弓》重心略前倾,用臂靠乙(D图1〇8>
(四)乙承接甲的来势,身体颇势右转,同时右脚向右 后方再退一步*两手牵引甲的右臂(含有拥意),闪开甲的 攻势,向自己的右后方用捋。甲被乙的捋式所引,颇势再进 一步,落于乙的右脚内侧(裆内),前腿屈膝,重心前移, 同时左手附于右臂内侧,化解乙的捋式,改用肩臂靠向乙的胸前( D图109 )
说明i此式与前述大捋的进 退步法基本相同,甲捋乙的右 臂,乙则捋甲的左臂,其间转换 方法,系以抢进一步由捋变肘再 变按来化解对方的靠劲。后者 (右式 > 捋式动作均为对方的右臂,唯其转换方式都是以右手扑对方面部为变换的关键。
(五)如乙被甲靠时*乙用左手扑甲的面部,甲则用左 手向上承接乙的左手腕部右手附于乙的左肘部,向左转身 变捋式,乙顺势进步,用左臂靠甲的胸部,而后彼此都可以用 左手扑面(1>图110、111、112、113)*
上面所介绍的推手形式,是根据由简到繁,由扇到难的 顺序排列的《初学推手可先认单推手开始练起,通过单推 手,主要练习手臂的沾粘劲*增强肩关节的松活性和腿部的 支撑能力,使两人的手臂之间,一来一往,不丟不顶,顺随 和谐,是学习推手入门的基本方法。有了单推手的基础,可 进一步练习定步四正捨手法,四正推手,主要包栝绷捋挤按 四种攻防手法,在练习时,要注意手法的相互变换,重心的 前后移动,结合腰部的扭转,要完整协调,进而来提高手臂 之间的感知能力,从中练劲、练法,所以练好因正推手法, 是练好太极推手的主要环节*也是贯串于推手中的重要方
法聲
活步推手,是在四正推手的基袖上,配合进退步法的练 习形式。所以在练习时,要做到手领步随,上下呼应,在保 持两人紧密紀合的基础上,来提高步法的灵活性,进而学习 大捋推手法和其它活步推手法也就更容易了。
大捋推手法是这些推手形式中比较复杂的推手方法,从 内容上说,它既包括了绷捋挤按四正法,也包括了采拥肘靠 四隅法,而且在有的手法中,捋中寓捥、绷中含靠,采中变 肘*按中生挤,手法相互变化,结合步法直斜转换。如果两 人技术热练,配合默契,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浏览2,3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