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是在17世纪70年代的_初由陈王廷创造的, 是继承明代各家武术技击法并加以发展的武术运动,他在 (拳经总歌> 开头说:“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 依。”“诸靠”指的是两人用手臂互靠,缠绕往来,运用 “棚、捋、挤、按、采、洌、肘、靠”八法和劲别来练习全 身触觉的灵敏度。这两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 法。原来的推手是用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内外一动无 有不动,做到不丢不顶,边化边打。以粘随不脱、引进落空为技术训练的基本原则。到〗s世:纪中末叶,山西人王宗 岳,以及19世纪中末期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李亦畲,充分发 展了太极拳的理论和练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太极拳论 文。
1962年,国家体委武术处就希望上海试验推手比赛,制定规则。上海市体育宫于1962〜1964年曾举行过7次推手 友谊赛,徐汇区体育场于1978年秋冬二季举行两次推手比 赛,修订了规则,为全国性推手比赛试验提供f蓝本。〖979 年,太极推手作为试点项目,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 流大会上进了首次表演比赛。19S9年,推手比赛列人全国比 赛项目。1991年对 <暂行竞赛规则> 又进行了修改、完善, 经国家体委审定,正式颁布了 <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 3 1992年,在济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研讨 会。1993年,在杭州举行了第二次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 大会,北京、上海等十多个代表队参加了这次盛会。1994年 开始进行女子太极拳推手比赛。
太极推尹运动经十数年的探索和发展,通过多次的交 流、比赛、研讨,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竞赛体系。太极推手 的运动技术和竞赛形式,旣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 又具备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特色,使太极推手运动迈 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领域。
太极推手的锻炼价值
太极推手实质上是中枢神经运动、呼吸运动和骨骼肌肉 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运动。
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 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太极推手讲究蓄 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采用吸足呼尽的呼吸方法,既节省 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气体更换率,为细胞摄氧和用氧提供 了方便=因此,练习太极拳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3练 后感到呼吸通畅,头脑清醒。
练习太极推手可以调整中枢神经的功能。现代社会“文 明病”威胁着每个人,其原因主要是大脑过度紧张,导致交 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消耗精力。通过太极拳推手的调节,不 断地使意识向积极的方向强化,使拳势集中在动作上,就可 以做到“恬淡虚无” “精神若一” “思想松静”,从而百念 俱消、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物我两忘。这时人体处于人静 意守和心身放松的状态,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得以放松,呼 吸频率随之减慢,血压与脉搏降低。便会感到精力充沛,周 身轻松,使人进人一个最佳的生理状态,可收到健身祛病的 效杲。
太极推手对心脏血管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我们知道,全 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 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固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 要的静脉压力I所以练习太极推手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 况,加强心肌的营养。
太极推手沾粘连随,劲的发放、步的进退都需要人体不 断地克服重力t在保持位移的状态下完成,这对人体的骨骼 与肌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太极推手要求“节节松开”“节节贯串M ,这使关节的 活动幅度加大,可提高韧带的柔韧性及关节的灵活性。
太极推手是运用“棚1捋、挤、按、采、例、时、靠” 8种方法和劲力,以粘随不脱、引进落空为技术训练的基本 原则,通过练习可获得良好的用劲技巧,能够学会掌握和运 用刚劲和柔劲,以刚、柔的变化来巧妙地破坏对方的身体平 衡。懂劲之后,可以做到知人知己,能很快进入技击及太极 推手的髙深境界。
太极推手的境界是极富诱惑力的,那种随意收放,顺势 一抖即可使人腾空飞起的潇洒自如t那种以四两拨千斤、发 入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使芸 芸后学醉心不已,奋发精进。
总之,太极推手是多功能的,它具有健身性、艺术性、 娱乐性、技击性和医疗性,对不同需求和不同年龄的人们, 有着与他们各自爱好相适应的吸引力,备受人们的軎爱。
第三节太极推手原理
太极推手原理以太极拳理讼为基础,主张“以静制动” “以慢制快” “以柔克刚” “四两拨千斤”。
一、以静制动
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记载:“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立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盎起于宋之张三 丰。”提出了内家拳“以静制动”的技击原则。这里静的含 义是指头脑冷静、根基稳固、身体松稳、内气下沉。头脑冷 静,能准确地判断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t即准确地听劲, 有利于技术和战术的发挥;根基稳固,使对方无机可乘,推 之不动;身体松稳,有利于化解对方之劲力;内气下沉,有利于下盘稳固,身体放松,头脑清醍。而太极拳就采用了内 家拳的这一技击原理,并不是说太极拳推手中就永远不动。 作为一种技击术,不可能永远不动,只是不主动进攻。总体 意思是,在推手中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醍,身躯轻灵,根基稳 固。
二、以慢制快
以慢制快是强调以慢“抑制快”和“制止快”,而不是 说慢胜快。太极拳的技击原理与少林拳等外家拳的技击原理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太极拳要求慢练,是因只有慢练才能体 会和掌握太极拳原理D “慢”就相应地意味着“拉长对方的 攻击过程”。在搏击过程中,对付对方快速攻击的办法有两 种,一是加快我方的攻击动作;二是拉长对方的动作过程。 太极拳就采取了后一种办法。长期的慢练,可练出一种观察 能力和分辨能力。这样不管对方动作变化再快,都会觉得并 不快,其破绽百出,看得一清二楚,出手击之则中。如何做 到击之则中,这就要求“彼不动f己不动。彼微动,我先 动”。做到“后人发,先人至”。由于对方微动我则先动, 又先人而至,就处处占了先机,则取得了控制对方的主动 权,使对方被我所控。
三、以柔克刚
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原理,是建立在老子“柔胜刚, 弱胜强”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这里的柔不是一味地柔,是 有条件的。易系辞下载:“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指出了柔的本质是弱。以柔克刚必须顺势借力,不能离对方 过远。近了得于听劲、懂劲、发劲及技术的运用;远了便于对方向我进行踢打。刚过度则身体僵硬,变化慢,化发不易 等势、得机,当刚处于顶极过度时,且极易被引迸落空而失 败;身体僅硬,则劲不顺达,不易发出,缺乏一定的攻击效 果;柔则相反。所以,不一定刚必胜而柔必败。
刚属阳而柔属阴,刚在明处,柔在暗处,推手中刚的招 法常主动,先发制人,招法暴露;柔的招法常是被动,后发 制人,招法隐蔽。所以柔的招法能出其不意地取胜D这就体 现了太极拳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击境界。
四、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推手原理之一,是一种形象化的 比喻。“四两拨千斤”是指在推手过程中,根据对手进攻用 力的方向和路线,运用主动迎合粘连的方式,以较小的引带 力使对方用力的方向和路线发生变化,具有“以小力胜大 力”“以弱胜强”的作用。“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在于能否 正确地改变对方攻击力的方向和路线。若要巧妙地运用“四 两拨千斤”,一是要能根据对方的攻击路线和方向及时地作 出准确的判断;二是要针对对方来力的方向和路线,把握好 迎合粘连的时机;三是在对方用力方向的基础上,願其用力 方向进行施力,即以对方“千斤之力”加上我之“四两之 力”。这种用力方式不但可以借对方之力,而且还能避免与 对方的用力栢顶抗。这样可以达到化解对方招法,借力打人 的目的。由此可见,“四两拨千斤”是在借取对方用力的情 况下,願应对方用力方向,以较小的力来完成的,是一种借 取对方的来力制约对方,以小力胜大力的方法。
浏览3,6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