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基本功练习包括放松、桩功、操手、发劲、 化劲、听劲等练习。其练习目的是提高灵活性、稳扎根基和 增强攻击力。

一、摆动放松

平行左右分开与肩同 宽,两腿自然弯曲站 立,身体正直,两手臂 自然下垂,由肩带动身 体前后摆动,身体向前 摆动时脚跟稍抬起(图1.)

练习方法:两脚,向后摆动时脚尖 稍抬起(图2-2>,如此 身体做往复摆动。

图片1

练习要点:前后摆动时,肩膀摆动幅度由小而大,而 手臂做无规则摇摆,保持呼吸的同时,用意念去体会各部位 放松的感觉,从头、颈、肩、臂、背、腰、胯、腿等部位依 次体会

练习要求:摆动犒度不可太大,两脚不可向前后移 动,身体倾斜到达失重点时要迅速返回。

功法作用:增强控制平衡能力,放松周身关节,松弛 肌肉,祛除疲劳,通经活血,调节肢体各部位机能,促进血 液循环。常作为功前准备和功后整理之用。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二、折整放松

练习方法:两脚平行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腿自然弯 曲站立,身体正直,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足跟稍抬起,以腰 为横轴,两臂后摆,两肩向前下弓屈折叠(图2-3),然后两 肩向上向后直腰立起(图2-4)t如此做往复折叠。

图片2

练习要点:两脚站立要稳,步子不可移动,以腰为横 轴进行屈伸,屈伸时腰、胯、肩随之进行。

练习要求:弓曲辐度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膝、 胯1腰、肩等关节随之屈伸要密切配合,动作要协调、柔 和。

功法作用:放松全身关节,松弛周身肌肉,祛除疲 劳,调节肢体各部位的机能,通经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常 作为功前准备和功后整理之用。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三'颤抖放松

练习方法:两脚平行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腿自然弯 曲站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足踉稍抬起,两睐反 复伸屈带动全身做颤抖运动,如此反复练习。

练习要点:各部位关节一拔一松,两手不停地随之颤 晃,由慢到快,逐步加快颤抖频率,频率越快、辐度越小越 好,要全身一齐进行抖动。

练习驀求:全身关节、肌肉要高度放松,颤动频率要 快。

功法作用:放松全身,祛除疲劳,调节肢体各部位的 机能,通经活血,常作功后整理之用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m〜2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第二节站桩(静力桩)

一、 无极极

练习方法: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 于腿两侧,目平视正前方如此静站。

练习要点:两足十趾抓地,两足跟稍抬起,两腿微 屈,松腰敛臀,身体自然正直,两肩松沉,手指微屈舒指, 头正悬顶,下颌微收,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平缓。

意念方法:用心体会两前脚掌向下有两股劲透入地 下,牢牢扎在地上;上身随呼吸自然晃动。

功法作用: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 力量

时间安排:每次静站30〜50分钟,每日站1~2次。

二、 太极桩

练习方法:两脚平

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腿 屈蹲,重心落于两脚中 间,上体自然正直,两臂 屈抱于胸前,手指微屈自 然伸开,指尖相对,相距 约10厘米,掌心均向里,如抱球状,目视前方(图 2-5),如此静站。

图片3 图片4

练习要点:两足十趾抓地,膝不冲出脚尖> 上体中 正,头正悬顶,下颌微收,沉肩坠肘,松腰敛臀,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平稳。

意念方法:用心领悟两掌掌指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 斥力。

功法作用: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董,稳定身体 重心,增强两手搠劲。

时间安排:每次静站30-50分钟,每日站卜2次。

三、两仪桩

练习方法: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身 体重心后坐移向左腿,右脚脚踉提起脚尖虚点地,上体自然 正直,两手臂屈抱上托于胸前,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掌 掌心均斜向上,窣指均向前,两手略低于肩,目视右尹前方 (图2-6),如此静站一定时间后,换步练习,姿势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练习要点:步子虚实 要分明,重心落在左腿上, 上体中正,头正悬顶,下颌 微收,沉肩坠肘,松腰敛 臀,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平 稳。

意念方法:用意微微 向上托两掌,这时用心体会 空气对手掌的阻力5随着手 掌对空气阻力感觉的增强而图2-6 功力不断增长。

功法作用,产生棚的整体内劲。

时间安排:每次右、左势各静站30〜50分钟,每日站次。

四、四象祖

练习方法:右脚向前上一步,屈睐半蹲,左腿挺睐蹬 直,两脚脚跟稍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正直稍前倾,两掌 前推于胸前,掌间距离与肩同宽,掌心均向前,掌指均向 上,目视两掌前方(图2-7),如此静站一定时间后,换步练 习,姿势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图片5

练习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松粳敛臀,上体稍向前 倾,头正顶悬,下颌微收,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平稳。

意念方法:用意微微向前推掌,这时手心体会空气对手掌的阻力。

功法作用:产生推按的整体内劲。

时间安排:每次右、左势各静站30〜50分钟t每曰 站1-2次。

五、五行桩

五行桩是太极推手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太极推手 的基本间架〇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太极推手的要领安排成一个 圆满完整的姿势,其整个太极推手都不能离开这个桩势的基 本法则。在推手过程中尽管动作千变万化,但其步子和要领 都离不开五行桩,所以有“万法不离其宗”之说。

练习方法:右脚向右前上一步,脚尖稍内扣t两脚后 跟稍向上抬起,两脚前脚掌着地,两腿屈膝半蹲,两膝稍内 扣,成为不弓不马的“太极五行步”,上体稍向前倾,使身 体重心落在前脚尖处,臀部里收,裆部向前上翮卷,两手屈伸子胸前,两手成掌,五指 自然伸开,掌指均向前t掌 心均斜向前上方,右掌在 前,左掌在后,左掌在右肘 内侧方,目视前方(图2- 8),如此静站一定时间后, 换步练习,姿势相同,惟左 右方向相反。

练习要点:两足十趾 抓地,敛臀提裆,收腹弓 腰,背脊上拔,头项上领,图2〜8 舌抵上腭,下颌微收,沉肩坠肘,全身高度放松,思想集中。

图片6

念方法:两掌轻微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 推,这时的推是意动而势不动(心里想着两手向前推动,而 实际上手没向前移动),两掌前推时用心仔细体会空气对手 的阻力。通过如此练习,可随着手笮对空气阻力感觉的增强 而功力不断增长。

待两掌前推时,体会到掌前有极强的阻力后;再体会两 掌前推时不仅向前有极强的阻力,而且向上也有极强的阻 力;然后又体会到向下、向左、向右.甚至于向后说都有极 强的阻力;这时体会到的各个方向均有极强的阻力,称之为 “浑圆力”。再继续练习,当体会到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大于 各个方向的力后,即冲破了“浑圆力”则大功吿或

功法作用:此桩能够贮劲蓄力,增长功力t可稳固根 基,有利于发劲,有利于攻防,更有利于健身强体。因此, 此桩是太极推手最重要的功夫,是太极拳推手基本间架,推 手中万变不离此桩势,否则架散劲散,劲散则不稳,必败 也。故有“万变不离五行桩”之说t所以,推手必须重点练 好此粧。

时间安排:每次静站30〜5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注:五行桩是由吕方军先生创造的.作t得此桩后,经过长期练 习验证,此桩功效较为显著,并有以下认识及体会;此桩步采用了“不弓不马”的太极五行桩步,克服 了以往常用的弓步只有竖劲T没有横劲,马步只有横劲而缺 少竖劲的缺点,集中了弓步有竖劲,马步有横劲的优点于一 步之中,为穗固根基,更好地发劲、化劲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解决了推手中不稳的恨本性问题。

此桩步,两膝内扣,使两腿相务于有了横揮,使间架更加牢固,使步子更为稳固一体。

此桩步,要求臀部内敛,裆部上卷翻,这样使力更 能顺畅,而避免力从臀部向外分流。

此桩要求两腿微屈或半蹲,弓腰、两臂屈伸子胸 前,使整个身体形成了 "五张弓”,使之能更好地蓄力 {劲),为发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

此桩要求两脚跟括起,身体稍向前倾斜,这样可使 力向向前,避免了直体站立时力直向上的力向,可提高在推 手中的有效率;还可在推手中充分利用身体的倾斜下压力, 可使自己的身体体重自然地落在对方身上t给对方造成一定 的压力负担。

脚跟提起,一身俱五弓,具备了发力过程中所需具 备的条件,即两脚(前掌)蹬地,使地对身体产生的反作用 力,通过伸腿、长腰、金脊、悬顶、展臂、直腕、弹指,而 由脚顺畅地传通到指。发出的这种劲,是一种身体由收缩变 为伸张,由紧到松的过程,是“由脚而腿而腰”和“形于手 指” “完整一气”的整劲:这种劲极沉重,极刚强,极迅 猛,极干脆而无坚不摧。此桩是发这种劲的基础,配合好发 劲动作即可发出。凡发劲不得不练此桩5

两手屈于胸前不仅有利于前推、发劲,而更有利于 在推手过程令进行攻防。

第三节活步桩(动力桩之一)

活步桩是下肢动力桩,它是在保持太极五行桩势的基本 架式的前提下,通过走步、旋步、疾步等下肢的运动进行练功的一种方法。其锻炼目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求得基本间架 (即太极五行桩势)定型、步子稳固、灵活和平衡的控制等。

一、旋转步(凤凰旋窝步)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粧”右势<图2-9)开始,全 身放松,呼吸自然,右脚在前脚跟微抬起,以右脚前掌为 轴,两脚蹬地,左脚贴地面带动身体向后旋转180°,身体旋 转的同时,两手随之向下、向右后按捋,当身体旋转180° (图2-10)后,左脚震步,身体仍保持原势不变,照上述动 作反复练习一定时间后按同法换左旋步练习。

图片7

练习要点:旋转快速,身体平稳,手、身、步协调一致。

勗犯错误:身体晃动,转动速度慢。

纠正方法:降低身体重心,两足用力蹬地,以腰带动 身体转动。

功法作用:练习此步能收到稳固身型、灵活步子的效果,提高闪化及攻击的能力。在走步子的练习过程中,起到 改变方向的作用。

时间安排:每次左右各练习30〜60遍,每日练习 1〜2次

二、行步桩(走步子)

练习方法:走步子由“太极五行桩步”右势(图2- 11)开始,两脚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催动身体重心 前移,当身体前倾得有前跌感(失去重心)时,右脚向前,如 趟脚镣似的,向前上一步,调整重心。左脚继续蹬地,地面 的反作用力,催动身体使重心前移,当身体重心过子偏向前 方时,左脚似趟脚镣似的,向前跟进一步。如此,上步—— 跟步——再上步,反复进行,向前走步,走步时,两手可原 势不变,也可做前推或左右摇或上挑下按或云手等动作。当 走到场地尽头时,可用“凤凰旋窝步”转180°(图2-12) 后,再按上法继续向前走步子。当走右势步子练到一定数量 后,可按上法换左势练习,惟左右相反。

图片8

练习要点:

走步子与转换方向时的“凤M旋窝步”都要做到 “太极五行桩势”不变,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势子不变,动作小散,步不上步、跟步要沉重、稳实T体现出腿向前时的阻力 感,形似趟镣;“风凰旋窝步”转身时,要以身带动脚步. 以调整转后的步位,使步子站稳:走步时,两乒的动祚与上步、跟步要协调,致:两脚要不断地蹬地,催动身体前移,迫使.向前上 步1跟步

易犯错误:五彳丁桩势喝于变形,脚下无根,上体左右 晃动幅度过大。

纠正方法:多站太极五.行桩,,身体重心下降,步子起 落&低.落步要稳,上体稍向前倾,

功法作用:通过走步子练可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不改变 “太极五行桩(势r,使之动中求得定型:可使步子在推手中能有序地进退,有利于推手.技术 的发挥。

可增强两脚的蹬力.使根基稳固,功力能在推中体现

(4)可增强推手的实战能力

时间安排:每次走20〜40分钟,每日走1〜2;欠.

三、疾步桩(打点子)

t练习方法:打点子足山 太极五”桩”势开始.两脚 不序地交替M地起落,可唔地进行,也可行进中逬-般

推手绝技

组可_气做数十丨欠两脚交替起落u做完一m, ffi休息'h分 钟后,再做第组,第三组

缂习要点:

(1)两脚起落要轻快.起脚时,以前脚掌着地.-

(21打点f过程中“太极五射如:势’不变,两卞可配合 步子的起落,协调地在胸前做云尹动作

(3)打点子时:两脚!不停地起落,可…气完成数十次。两 足应起落的越来越快。并要有一定的节奏感。

易犯铕误^两脚起落慢而沉重,缺乏节奏感,身体昆 动太大。

4铒疋方法:两脚起_落以脚尖着地,.起落輻度不可太 大,一气呵戚,身体重心.放低。

氐功法推用:

(1)能收到激发精神、兴奋神经、提神之作用t

⑵可摩聲阵在快適动作中不变.形。

(3)在推手中能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I)在推手中,当对方;被播后退财,可起到直追不舍、 继续快速逼进的作用。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Bk40分钟<20〜60组),每口 賴1卜1次二

手桩(动力桩之二.)

操乎是在桩步的基础上,上肢进行■,捋,挤1按. 采、例、时、靠等手法练习.以达到熟悉技法、体会劲道、 领略动作要领,领悟攻防含义,提高推手技能的H的推是以单手或双手向前推击发力的一种手法。常用于推 击对方的肩部、胸部、腹部、背部等部位D其具体练法如 下:

练习方法:(以双掌推为例>由“太极五行桩”右势 (图2-13)开始,身体重心后移下坐,同时屈膝、收臀、弓 腰、收臂,身体收紧蓄劲(图2-14);接着,两足前掌蹬 地、伸腿、长腰、竖脊、悬顶、沉肩、直臂、坐腕,整个身 体伸张放松,两掌或单掌做向前慢推动作,臂与肩平,两掌 与肩同宽,掌心均向前,掌指均向上,目视前方(图2- 15L如此反复练习一定时间或次数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蓄劲要紧缩身体,推掌时要展身放松,两 脚用力蹬地,力的传递要顺畅,力从掌跟向前发出于外。

意念方法:推掌时细心体会空气对两掌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技法,领略动作要领,掌握前 推发劲方法,体会向前的劲道,增长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t当对方突然突破,欲向我 进攻时,我乘对方不稳之际,速用右手从对方左腋进右手上 挑对方,以断其根,并用左手向前上推击对方胸部,将对方 推出放远。

二、托

托是以单手或双手向上捧托的一种手法。常用于捧托对 方腋部、胸部、肘部等部位。其具体练法如下:

练习方法:(以左 单托手为例)由“太极五行 桩”右势(图2-16)开 始,身体重心后移下坐t 同时屈膝、收臀、弓腰、 收臂,身体收紧蓄劲(图 2-17);接着,两脚前掌 蹬地、伸腿、长腰、竖 脊、悬顶、沉肩、托掌, 整个身体伸张放松,左掌 外旋向前、向上慢慢托 图2-16 捧,高与彝尖平,掌心向、.掌指向前,右手向F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掌指向 前,目视左掌(图2-18L如此练一定时间或次数后换步、换手练习、    

图片9

动作要点:蓄劲要紧缩身体,捧托时要展身放松,两 脚用力蹬地,力的传递要顺畅,力从左掌心发出

意念方法:托掌时细心体会空气对两掌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技法.领略动作要领,掌握捧 托劲的发劲方法,体会向上的劲道,增长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f每日练习1〜2 次6,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当对方突然突破,用左手 向我进攻时,我用右手粘住对方之左手臂顺其劲下按,使对 方左M,同时我左乎进T对方右踱下向上托,并稍向右打, 使对方左跌倒地

三、摇

摇是随身体转动手掌向左右摇摆发力的一种手法。常用 于摇晃对方的两腋或两胁拔其根基,便对方脚下不稳的方 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埔习方法:由4‘太根五行桩”右势(图2-〗9)开始, 右脚蹬地*同时身体左转,随转体两手向左慢慢摇摆(图2- 2〇h接着,左脚蹬地,同时身体右转,随转体两手向右慢 熳摇摆,目随掌视(图2-2丨如此反复练习;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动作要点:两掌摇摆时,脚掌蹬地,挺膝转腰,转腰 摆掌要一致,身体放松,转动缓慢,速度均匀

意念方法:摇摆时用心体会空气对两掌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技法,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摇 摆劲的发劲方法,体会左右劲的劲道,增长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我突然突破,进手于对方 两腋下上挑对方,以断对方之根,接着左转身体,两手挑对 方两腋向左摇对方,当对方反抗向左用力时,我借对方之 劲,顺劲向右摇对方,使对方向左侧摔于地。

四、挑

挑是双手臂或单手臂上挑发力的一种手法。常用于上挑 对方两腋,拔其根,使对方站立不稳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如 下:

练习方法:由“太 极五行粧”右势(图2-22) 开始,身体重心下降,同 时,屈膝、敛臀、弓腰、 屈臂,收缩蓄劲(图2- 23);接着,两脚蹬地,伸 腿、长腰、竖脊> 悬顶、 消肩、直臂,起身放松, 同时两手臂由下向上慢慢 挑起与肩同高,两掌间距 离与肩同宽,右掌在前,掌心向左,拇指侧向上,左掌在后,在右腕内侧,掌心向 右,拇指侧朝上,目视前方(图2-24)。如此练习一定时间 后,换步练习。

图片13 图片14

动作要点:蓄劲时要紧缩身体,向上挑臂时,身体放 松上起,挑臂起身要一致。

意念方法:上挑时用心体会空气对手臂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技法,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挑 劲的发劲方法,体会向上的劲道,增长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f对方突然突破,用两手向 我攻来,我两手粘住对方两臂顺势向下捋按,当对方向上用 力进行反抗时,我两手快速从对方两腋下进手上挑对方,使 对方被挑起。

五、棚

棚是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T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无 沦做什么动作,什么手法都含有向上、向外及各个方向的弹 性劲,这也称之为棚:其具体做法如下: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25)开始, 身体稍向左转,重心左移向左腿稍屈腿弓身下坐身体,右手 向下、向左弧线屈于左掌下方,两掌心相对,成为;抱球状 (图2-26);接着,左脚避地T伸腿、长腰、竖脊、悬顶、 消茼,随之两手慢慢分开,右前臂向右前上方棚出,高与肩 平,拇指侧向上,掌心向笙r左掌按于胯旁,掌心向下,掌 指向前,目视右臂前方(图2-27):如此,练习一定时间后 换步练习,方法相同,惟左右相反:

图片15

作棄点:蓄劲时,转体缩身要一致,棚臂时展身、 放松、转体、分手、棚臂要协调一致。

''兼念方法撕臂时细心体会空气对手臂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技法,领会动作要领.亨握棚 劲的方法,体会上棚劲遂,提高功力。

时祠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1〜2 次。

氐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对方突然突破,用左手向 我旅部攻来,我左手按住对方左手背,右手托住对方左肘顺 其劲向左捋对方左臂,使对方有前倾感,当对方后抽左臂调 整身体重心时,我左手突然松开.右前臂顺劲向前稍偏右挑 击对方左腋,使对方向左后倒地。

六、捋

捋是两手沾住对方手臂向后下方顺势捋带的方法。若用 之得法,可使对方向前倾倒。其具体的练法如下: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桩”右 势(图2-28)开始, 身体稍起,两手稍向 前伸出(图2-29); 接着,身体稍左转, 并向下坐沉坠,同时 两手向左fe下方持 带,目随手视(图 2 _ 30):如此反复练 图2 -28 习一定时间后,换步练习,方法相同,惟方向相反。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动作要点:起身伸手,转身、下坐、捋手要协调一 致,捋要弧形横抹。

意念方法:捋手时,细心体会空气对两手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捋的技法,领会动作要领,掌 握捋劲的方法,体会捋劲的劲道,提高捋的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I〜2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我突然突破,用右手推其 胸部,左手推其腹部,向前用力推击对方,当对方前顶用力 进行反抗,并用左手向我腹部攻击时,我左手粘其腕,右手 粘其肘.顺其来劲向左后捋对方左臂,使对方前跌于地。

七、挤

挤是两手合劲整体向前排挤的技法,若用得当,可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跌出。其具体做法如下: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3〇开始, 上体稍左转,屈膝、弓腰、收身蓄劲,同时,右手向下、向 左、向上划弧屈臂于胸前,手心向右,手指向前,左手附于 右腕内侧,手心向右,手指向上,左手距右腕约5厘米{图32);接着,上体稍向右转,两脚蹬地,伸腿、长腰、竖 脊、悬顶、消肩、两手合劲催右臂,整劲向前排挤,右臂保 持半圆,右手手心向后,拇指侧在上,左手手心向前,指尖 向上,目视前方(图2-33)。如此练习一定时间后,换步练 习,方法相同,惟左右不同。

图片19

动作要点:蓄劲身体要;收紧;外挤时,两脚用力蹬 地.挺膝长腰.两臂外撑,整f本排劲:

意念方法:外挤时细心体会空气付两臂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挤的技法,领会挤动作的要 领.掌握挤劲的方法,体会挤劲的劲道t提高挤劲的功力~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闩练习1〜2 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对方突然突破,用左手向 我腹部进攻,我用右手拈住对方左肘顺劲左转身向左捋对方 左臂T当对方有前跌感时,定向后抽身以i周整身体平衡,我 借其劲,顺势用右前臂挤靠对方左叻部,使对方向后跌出倒 地i

八、按

按是两手或f山上向下压的技法上要用于拔对方根 基;其次是向前下按推对方_-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围2-34)开始, 两腿屈膝弓腰,向F沉坐身体进行蓄劲,同时两手翻转成笮 心均向下,随身丨本的沉坐,两手向下慢慢沉按屈臂收于胸, 掌心均向前.掌指均向上(图2-35);接着,两脚蹬地,伸 腿、长腰、竖脊、悬顶、消肩,两手向向前、向iq隹 按,亨心均向前,掌指均朝上,0视前方(囹2-36)如此 反复练习-定时间后、换步练习、方法惟方卯相5

动作要点:费体向厂沉坐与按卞动作耍同时,蹬地、 伸腿、长腰、推按要协购-致推按事要弧线向前

意念方法:F按h问前推按时.用心沐会空气对的阻力

图片20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按的技法,领会按的动作要 领,掌握按的方法.体会按劲的劲道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曰练习1〜2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手之后,对方突然突破,用两-F向 我腹部推来,我两手粘其两前臂向下按对力两臂,当对方奋 前跌感时,必向后抽挣,我突然借其力向肋推击对方胸部, 将对方向后摔出。

九、云

云是两+在胸前交替云摆绕转的-种技法主要用干外 拔防化对方的攻击。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练习方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37>开始, 右手以肘为轴向F、向左、向上、向右云摆绕转,间吋左手 以肘为轴向上、向左、向下、向右云摆绕转,腰随手的云摆绕转,左右转动(EP:右手云摆至下方;左手云摆至上方 时,腰微向左转,右手云摆至上方,左手云摆至下方时,腰 微向右转),目随手视(图2-38)。如此反复练习定时间 后,按上法换步练习。

图片21

动作要点:身体的转动与洌手要协调一致,例掌要横 向用力。

意念方法:细心体会空气对两手的阻力:

功法作用:此功可熟悉捌的技法,领会捵的动作要 领,竿捤例的方法,体会洌劲的劲道:

时间安排: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日练习1〜2次。

用法举例:双方搭f之后,对方突然突.破,用左f向 我胸部攻米.我速用左手钻住对方左腕,右f粘住对方左 肘,顺其来劲,左转身体,两手向左用力横例对方左肘,使 对方前跌,并肘伤:

第五节发劲

一、太极推手发劲原理

太极拳讲究发内在的整体劲,内在的整体劲包含劲的产 生、传递和作用三个过程,即在我体内开始产生力,过身 体运动,作用到对方身上表现出力的作用效果。太极推手所 发的整体内劲,不像少林拳等外家拳发劲那样,发力刚猛、 劲力快长,讲究物理学上的动量概念,即质量与速度的乘 积动量作用在对方身上表现为冲t,即作用力与时间的乘 积。冲量是动量转换来的.欲使作用在对方身上的作用大, 必须打击时间短这就是少林拳等外家拳之所以要求刚而快 的•原因。而太极拳则讲究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这样只 要求外力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提出了整体内劲的概念。太极 推手提出整体内劲的概念,不单纯为了以弱胜强,更积极的 是以小力胜大力。为此,必须在充分发挥自己力a的a韦方面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3提高力的效率就是,一要减少在自 身体内的无用消耗;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打击力作用到对方 身上的效果。

(―)内在整体劲的产生_

太极推手的劲道分为力源、力的传递、着力点气部分Z

力源:太极推手的力源在哪虬?张三丰在 <太极拳 论》中说:“其根在脚,发T腿,i宰于腰,形于手指、” 其明确地指出,力源就住十脚:“力发于足”是蹬地产生的 反作用力,这个力由腿而腰而脊而背,形T手指,作用于对 方:所产生这个力就是所说的内在的整体劲,是生物力学所 说的由肌肉松弛和收缩产生的生物力的一种。是一种持殊生 物力,是一种太极推手所要追求的力

力的传递:力发于足,达于指,作用于人,要经过一 个力的传递系统u生物力的传递,不同于机械,力作用于一 端,另一端必然产生大小相等1方向相反的力,由于复杂的 肌肉、骨骼、关节等生物力的传递系统,力町能完全被传递 系统所消耗掉.这是因为生物力的传递不是靠刚体而是肌腱 的伸缩和关苷的转动。要使力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消耗,关键 是身体要松.只有放松肌腱.松开关节,才能使力的传递效 率最高:对此,陈炎林在《太极拳刃剑杆散手合编》中说得 很透彻,他说:“发劲时须求周身一致,且出不知不觉,

发者本身觉愈尤劲,而受t愈觉沉重。反之,本身自觉出 劲甚猛,但被击者并末受得如其理想中之重量。此中原由, 实因发者自觉有劲,其劲并未全部透出;其自觉无劲者,彼 劲已全部透出矣、故发劲须如放箭,曲中求直,当完全吐 出,毋稍停留于手臂中,盖发多不畅者,每有二停v以上肢言,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以下肢言,同 时一停于髀,二停于膝,三停于踵;以中肢言,一停于胸, 二停于腹,三停于丹田。”由此可见,产生生物力的大小决 定于肌腱松弛与收缩之差的大小,练松功使这个差增大,产 生的生物力因之而增大,“蓄劲如张弓”是肌腱的最大限度 的收缩,“发劲似放箭”是肌腱最大的放松a显然,这两者 的差愈大,产生的生物力也愈大。

推手发劲的着力点

推手发劲的着力点是指推手攻击时所发劲的部位,也是 指对方所受力的部位。那么,着力点在什么部位好呢? 一般来 说,着力点离重心越近,发劲者所承受的重量就越大,反之 就越小。但如离重心太远,易被滑脱。因此,以肩端至脐部 的1/2处,即接近乳根连线区域的胸、胁、背、腹等都较为 得力。但其他部位,如疋面的上胸、侧面的三角肌下、两肩 的前后肩窝、背部的肩胛骨,以及项下的大椎穴等处,也都 是常用的发劲着力点。而两腋窝更是推手时所要抢占的对方 最薄弱的部位3占着对方两腋,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对方,而 且也是发劲的最好着力处。即使是离重心极近的腰脊和两侧 的髋骨,有时也可用作发劲的着力点,仅仅是用的较少而 已3太极推手发劲着力点为什么选在偏离身体重心的部位 呢?这是因为,力作用于物体的重心时,物体与力就发生并 行运动;反之,如力作用于物体重心的一侧,即不通过物体 重心时,物体与力就发生相对运动,也即发生了转动t所 以,着力点要选在偏离重心的部位上。这就要求推手时,必 须强调控制对方重垂线的两侧。总之,以使其不能在我发劲 时转身滑脱。这时人体着力点的上下部位仍是不均衡的,于 是发劲时便会产生上下旋转的相对运动。从而易使对方发生 倾跌。但如能在控制住对方重垂线的两侧,又有稍向上起地 从其横面一侧发劲,这样就有更好的推手效果,可将对方迅 速推倒。推手要求在发劲的瞬间控制对方重垂线的两侧,其 目的在于使对方的着力点不向活把那样转移逃脱。推手不强 调得着对方的重心,那正是为了利用人体的相对运动,借以 促使对方不稳,随即发劲使其退出圈外或发生倾跌。

(二)发劲的最佳角度

从力学的角度讲,抛出物体最佳角度是与地面成45°。 但应用于推手运动时,尚须考虑到对方身体升降与劲力的顺 逆等多种因素。一般地说,首先,必须坚持顺人之势和借力 发人的原则。其次,要使对方跌得远,出手角度发45°为好; 要使对方跌得快,则以30~40。较为合适。如出手角度太 小,着力点距对方的重心太近,我所承受的重量相对地较 大,而且不易拔起对方的脚跟,往往仅能使对方的身体向后 方或一侧平移,这显然是不利于发劲远放对方的。与此相 反,如果出手的角度太大,有时虽能将对方向上托起,使之 腾空,却又因自己所承受的重力较大,加上对方腾空后落地 前重心稳定,以及还劲于我。因此,凡出手角度太大,也会 影响到发劲的实际效果。

总之,推手的发放劲,手要向上起,但不可太高,也不 可太平,既要随机应变,又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出手的最佳角度。

推手发放不仅向前,其他方向的发放也较为常用。其出 手角度与之大体相同,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发劲的三要索

发人必须先断其根,能明确这个宗旨,才能发人,但是 发劲发人时,必须掌握发劲的三要素.:卸;机势、方向、时 间。机势,就是自己势顺而对方势背.对方的重心偏于一 方,显露其焦点。换句话来说,就是对方的重心已经奎了, 身上有一部分发僵,同时其气上升,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 右、或正或偏,必须随对方的背向而发..时间必须恰到好 处,就是在对方旧劲已完、新劲没生的时候(发呆时h或后 退的时候。不能早1也不能迟.早了,则敌势未完,容易生 顶抗的弊端;迟r,则对方已发觉而发生变化。上面这三点 缺--不可。如果知机势而不知方向,容易犯落空或与对方相 顶;佴知机势和方向,而不知时间,也容易犯顶抗或发劲不 足等弊端。如果三者俱全,则发人很容易.就像弹‘九脱手t 无往不胜。相反发势虽猛,仍无效果:除这三者以外,还要 注意启己与对方的距离。过远则劲不能达,太近则自己的劲 被闷住,不能发出_总之,发劲时除正确掌握以上要素外, 还要虚虚实实,先使对方意散,引出其焦点,然后发之.并 随屈就弯:对方屈则随屈以发,对方弯则就随其弯以发,可 随机运用、.

二、发劲的练法(对空练习)

发劲必须使肌纤维伸缩时间尽可能的短;必须使肌纤维 的伸缩之差最大;必须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其方法 是:“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 腰,总须完整一气”(见《太极拳论》由肌纤维收缩成为 -种势能是运动过程、发劲过程是:体内之力的;丨:聚和传递,它是肌纤维由收缩变为伸张、由紧到松的过程。这还不 完全,还有力的“传递”,那就是“由脚而腿而腰”和“形 于手指^ , “完整一气”概括了体内时汜聚和传递的全过 程。其做法是脚蹬地、伸腿、长腰、竖脊、悬顶、消肩、展 臂、直腕、弹指,全身完整一气,把劲发出去。这个劲是整 体劲,极沉重干脆,无坚不摧。

前冲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41)开 始,两腿屈膝、臀部里收、弓腰沉肩,两臂屈于胸前,两掌 屈腕,掌指向下自.然弯曲,手心均向下,目视前f方,意守在 掌指(图2-42);接着,两足蹬地,伸腿、长腰、消肩1伸 臂、展指、、立腕,全身放松,.杷劲从掌瓶向外快速吐尽,目 视前方,意守在掌极(图7-43h如此反复练习20〜30分钟 后换步练习。

图片22

练习要点:练习时,脚、腿、腰、脊、颈、肩、臂、指、 攀根协调发劲,而不是局部的爆发力,所以练习要遵循“沉 着松静,专主一方”的要求,发劲要吐尽,而不残留体内。

犯错误:身体僵硬,力在传递过程中受阻,没能把劲吐尽。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不可用劲,姿势保持正确,使劲 顺杨地吐尽

用法举例:出手迅速接触对方身体(如胸部),屈指空含 攀心,手指先触对方身体,对方身体一振,根基已断,瞬即 伸臂直腕弹指,将对方击出c

抛放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44)开 始,两腿屈膝、臀部里收、弓腰沉肩,两臂屈于胸前,两掌 屈腕.攀指向前下自然弯曲,掌心均向下,目视前方,意守 在掌根(图2-45);接着,两足蹬地,伸腿、长腰、竖脊、 悬顶、消肩、展臂、直腕、弹指,全身放松,把劲从攀 尖快速吐尽,目视前方,意 守在掌指(图2-46)。如此 反复练习20~30分钟后换 步练习。

练习要点:脚、腿、腰、脊、肩、臂、攀、指 协调发劲,要遵循“沉着松 静,专主一方”的要求,发 劲要吐尽,而不留体内。

易犯错误:身体僵硬,劲力在身体传递的过程中受阻,劲未从手指尖处放尽。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发劲时避免过于用力,两脚蹬 地,意在手指。

用法举例:出手快速接触对方身体,先下按,对方必有 一个反应,其身体稍动,根基被拔起,随之推挤对 方,使之重心移于体外,瞬即直腕弹指,发劲将对 方向前上方弹出。

下放劲练法:由 “太极五行粧”右势(图 2-47)幵始,身体稍向上 起,同时两背屈于胸前,两掌心翻转向上(图2-48);接着,全身放松,两 图掌吧翻成掌心向下,同时两脚蹬地,身体向F沉坐,拔脊悬 顶、沉肩坠肘、直腕展指,两掌前下推按,把劲从掌心快速 吐尽,目视前方,意守在掌心(图2-49)、如此反复练习 20〜30分钟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脚、腿、腰、脊、肩、臂、掌协调发劲发 劲要吐尽,由掌心发出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覊犯错误:上捧掌时,只是两臂上抬,t体过于后仲, 下按时只是两臂下按,上体过于前俯。

纠正方法:上抬臂时两脚蹬地催身体上起,T按时身体 下沉,两掌随身体下沉向下按掌:

用法举倒:双手搭对方t臂和胸肌上棚,对方反应身向 下沉以求稳定:随对方R冗之劲,推挤对方使其不能稳定, 重心移出体外=抓住时机向下按,使对方跌螺旋劲练法: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50)开始,两脚蹬地,伸腿、稍向左转腰、沉婷、坠肘,左:?-向 1、向下翮拧旋转,并向左下抹,成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右掌翻拧旋转,并向前按+成为立掌,掌心向前,掌指 向上;目视前方(图2-51L)接着,屈睐、微右,轉并弓腰、 身体肉下沉坐,同时左莩靱沖翻母旋转并向右上托,成掌心 柯上,掌指向前;右掌外翻拧旋并向左上托,成掌心印.上、 掌指向前;目视前方,还喝成太极五行桩”右势:如此反 氧绵劫挽'艰分钟后换步练习:

图片26

练习要点:蹬脚、伸腿、转腰、翻掌、旋臂要防调- 致,全身放松,劲要拧成一股。

易犯错误:动作幅度过大,两手缺乏旋拧的合劲。

纠正方法:身体不可过大的前俯后仰,两手以臂为轴旋 拧转动

用法举例:双手搭对方两上背,左手向左抹对方右臂, 使对方向右倾斜而失去平衡,抓住时机,右掌向前或向左按 对方胸部或左肩部发劲Y将对方击倒。

鐮丝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52)开 始,右脚蹬地,身体重心稍向左移,并向左转身体,同时右 手向里旋腕,经右胯旁向右下伸(图2-53),再向外转腕向 上、向左下缠绕一圆周,还原成“太极五行桩”右势。如此 练习20〜30分钟后,换势练习方法相同t惟左右相反D此法 称之为“蛇行手”。

图片27

练习要点:蹬地、转身、绕背要协调一致,绕背要柔 和,臂在体倒绕“8”字形。绕背过程中劲不断,如同蛇行一 般,故而得名。

易犯错误:腰死臂硬,缺乏缠绕劲

纠正方法:腰臂放松,活腰柔臂,腰臂协调动作,劲力 绵缠。

用法举例:对方两手按我胸部,我右手从对方左臂外侧 向上、向里、经对方左臂内侧向下、向右,从对方左腋下向 上、向右缠绕发劲,将对方击跌。

6.松弹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54)开 始,屈膝、坐胯、弓腰,同时两手手指内屈相捏,屈于两耳 前两倒蓄劲,目视前方(图2-55>;接着,两脚蹬地,伸 腿、长腰、竖脊、悬顶、消肩,快速向前放臂,弹指发劲, 劲从手指吐出,目视前方(图2-56)。如此反复练习20〜30 分钟后換势练习,方法相同,惟左右相反。

图片29 图片28

练习要点:发劲要由脚而腿而腰,经脊而背.形〒指

收时紧,放时松弹指放劲时身体故松霉I犯身体僵.硬,劲在身体中受阻,劲不能从f指 尖发出。

纠正友淹:、身体放松,不可有,意用力,劲由脚到指而 发,意在手指,将气吐尽放远:

用®举»|:松弹费碑伟用布祀对方的稳定状态破坏,手 指在对方身上一触将其脚根拔起,然后大择^步,伸臂、弹 指把对方击出k掌握松弹劲,发^人1 轻松利索,挥之即出U 7:抖麟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 — 57)开 蛸.,1屈膝、坐聘、弓,暖,两掌屈腎收策肩前,掌心均向前, 掌指均)铒上,目视前方:(,風蓄劲后,突然两脚蹬 地,伸蛾、长腰、沉肩T两掌抖动向前勃发,掌心均向前, 掌指均向上,目__方(图2_59)=如此练习20〜30分:,钟后 換步练习,方法相同,惟方向相反

图片30 图片31

练习要点:发劲前要充分蓄劲,发劲时突然抖动勃发, 发劲擠抖如惊似炸。

易犯错误:劲力过于快直,缺乏一定时振动力。

纠正方法:发劲要抖动振颤绵长,劲由两掌发出。

用法举例:突然进手用抖颤劲进攻对方,将对方振出

8.振动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60)开 始.,两臀伸出.松腕展指,身体放松,两掌掌心均向下,掌 指均向前,目视前方(图然后,两胸蹬地,伸腿长 腰,消肩沉肘,塌腕翘指,从掌根快速将劲吐尽,H视前方 (图2-62).如此反复练习20〜30分钟后換步练习,方法相 词。惟左右相反。

图片32

练习要点:发劲短快有力,动作幅度不宜太大。

赛犯错误:身体僵硬,劲力绵长,缺乏脆劲。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发劲要短快沉重。劲由掌根发

用法举例:突然进手用掌根撞击对方胸部。

9.游荡劲练法:由“太极 五行桩”右势(图2-63)开 始,重心前后移动,身体随之 前后摆动游荡(图2-64)t当 身体摆向前时,前脚向前上半 步,随身体的前摆左脚蹬地跟 半步,长腰、消肩、伸臂、展 指、塌腕,快速将劲从掌根向 前吐出,目视前方(图2- 65)。如此反复练习20〜30分 钟后按上法换步练习。

图片33 图片34

练习要点:身体要放松,节节要贯通,节节要舒展,气 在身上鼓,劲在体内荡,如行云流水忽隐忽现,如踩浪花前 后摆晃,随摆动顺势而发,似荡秋千似如钟摆。

赛犯错误:身体摆动幅度过小,脚下移动,身体的摆动 与发劲的方向不一致。

纠正方法:身体前后摆动要有一定的幅度,脚下要稳 定,发劲与摆动方向一致。

用法举例:身体动荡中发劲攻击对方,将对方放远跌 出。

靠撞劲练法:由“太极五行粧”右势(图2-66)开 始,两臂放松下垂,上体稍右转(图2-67);接着,右脚前 上半步,上体左转,突然用右胸部或右肩部向前靠撞t目视 前方(图2-68)。按上法练习20~30分钟后换势练习,惟左 右相反。

练习要点:身体放松,靠撞突然短快。上步靠撞要一 致。

易犯错误:身体值硬,发力在身体传递过程中受阻。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力由胸部或肩头发出,发力顺达

用法举例:当身体靠近对方时用胸或肩靠撞对方,将对 方靠出。

浏览2,4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