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习练


七、腹式深呼吸运动的练法|太极拳习练





7



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是采自“吐纳术”和“导引术”, 因此它的呼吸法和近来采用的“气功疗法”的呼吸法是同出一 源的。不过,太极拳是“动中求静”,姿势繁复,初练时应该先 把姿势大体练正确,动作连贯起来,呼吸可以任其自然,只须 “存想丹田”,待拳套熟练后再配合腹式深呼吸。“气功疗法” 是“静中求动”,姿势单纯,一开始就可以讲究“调息



气功的深呼吸与太极拳的深呼吸在慢度上有很大区别, 气功的呼吸,一呼一吸甚至可以延长到一分钟,极为缓慢。太 极拳的呼吸不宜这样慢,适应拳势呼吸的呼吸与长拳类型的 呼吸相比较是相对的慢,与气功的深呼吸相比较,是相对 的快。






太极拳论关于呼吸法的主张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气 虚领顶劲是头顶百会穴(在头顶中央)微微上领,领起周身精 神振作,不可硬往上顶。“气沉丹田”的方法是,身法端正,腹 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似乎有徐徐送入腹部脐下的感觉,十 分自然,不许使力硬压丹田。要求“以意行气”,“身动、心静、 气敛、神舒”。






切勿急于求成,采用入力丹田或气贯丹田,入力就是硬 压,也是勉强做作,应把精力放在姿势上。如果在练拳前后就 单独练习深呼吸运动,等到拳套练熟,一经指点,就容易把呼 吸和动作配合起来。



腹式深呼吸运动有顺式、逆式两种练法。顺呼吸是:吸气 时小腹自然外凸,“气沉丹田",呼气时小腹内收。逆呼吸是: 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外凸,“气沉丹田“气宜鼓荡” 是指由于膈肌上下活动和胸背肌的弧形松沉,表现出“内气鼓 荡”的神态,也说明了 “气沉丹田”不是绝对的,而是“气沉丹 田”与气不沉丹田交叉着的。练拳时单练腹式深呼吸运动的 方法,介绍如下:



(一)腹式逆呼吸运动



预备姿势:立正,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图一)。



左足横开'双足距离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膝关节自然微 屈,脊柱松沉直竖,重心落两足间;足趾、足掌、足跟平实踏地; 胯根撑开撑圆;手指自然分张,指尖自然下垂,靠近大腿外侧, 肘关节自然微屈,臂部勿贴身,腋下可容一拳。“虚领顶劲”; 头顶百会穴虚灵上顶,似有绳子悬提之意,又似头上顶着一碗 水,需轻松地保持平衡状态。眼平视及远,兼顾左右,耳静听 身后,下颔微内收,唇轻闭,齿轻合,舌平,舌尖轻抵上额,养成 以鼻呼吸的卫生习惯;项松竖,两肩松沉,两肩骨节相对,锁骨 相对固定。胸部宽舒,不凹不凸;腹部充实(即“气沉丹田”) (图二)。这是预备姿势。



检查全身放松情况,自觉心静气和,即可开始动作。先将 双手略微提起置两胯根前,掌根微着力下沉,手指自然分张, 指尖向前,下与足尖相对,指节微上翘,梢节、中节有向掌背后




腹式深呼吸运动的练法腹式深呼吸运动的练法






腹式深呼吸运动的练法



腹式深呼吸运动的练法



翻之意,使能意劲贯注指尖。同时,两肩微向前蜷,背部肌肉 皮肤即有绷紧的感觉,形成“含胸拔背”的姿态(外形极为平 正,勿使有凹胸偻背形状);脊柱节节虚虚对准,而又松沉直 竖,使戢骨有力,腹部更为充实;大椎(两肩中间项下第一脊 柱)微向上鼓起(不是向后拉而是有向上向后,虚虚斜拔之 意),下与长强穴(在脊散端下三分)对拉匀称。形成“中正安 舒”,“上下一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广含胸拔背”.“沉 J



肩垂肘”;“塌腰松胯”.“屈膝圆裆"的姿态,达到太极拳运动 W 的基本要求(图三)。 £





浏览3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