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仰卧十八法
预备势
躺在床上仰卧,两腿并拢伸直,两臂自然伸展,两掌五指 并拢,贴近两大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上方。
(一)迎风招展法
两腿不变,仰卧躺平;两掌慢慢向前、向上伸出,自然呼 吸,掌心相对,掌指向上,意想百会穴,目视两掌。此为第一 法(图1)。
(二)陈坛苏醒法
两腿不变,身体躺直;两掌由上方慢慢向头两侧伸展,使 两手绕胸环转一周,当两手下经下腹时,右手再环绕向上伸 直,掌心向内,左手即下附左大腿外侧,掌心向里,两目上 视。意注劳宫(图2)。
(三)右手单展旗法
两腿原势不变,身体躺直;左掌不动,右掌由上经前缓缓 降落于右大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膻 中(图3)。
(四)紫燕拢翅法
两腿不变,身体卧平,两掌经身前上下轮展交替,然后伸 臂合掌,两掌心向内,意注印堂,目视两手(图4)。
(五)左手单展旗法
接上动作。身躯卧平,两手同时由胸前上环展,然后由上 绕头向下,附于右大腿外侧,左手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自然 呼吸,意注左手劳宫穴,目视上方(图5)。
(六)左一足蹬天法
左腿慢慢向上抬起伸直,右腿不动;同时,左掌经身前慢慢落于左大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左 涌泉穴(图6)。
(七)右一足蹬天法
左腿慢慢向下低落着床伸直,右腿向上抬起,自然呼吸; 两掌不变,目视前方。意注右涌泉穴(图7)。
(八)两足朝天法
右腿不落,左腿又缓缓抬起,与右腿并拢;两掌原势不 变,目视前方。意注关元穴(图8)。
(九)大仙屈膝法
两脚向后收缩,使两膝弓起,平稳着床,足跟落在床板后身体向左转90°,侧卧,两腿并排伸直;左臂靠于左下侧,左手着床不变;右掌伸于头右 上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前方。意注右臂曲池穴(图 10)。
(十一)英雄右侧卧法
身向右转体180。,侧卧,两腿并排伸直;右臂收回变 拳,伸于右下身侧,拳心向左,拳眼向前;左掌伸于头上左 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前方。意注左臂曲池穴(图 11)。
(十二)英雄左定针法
身向左转180°,两腿并排伸直;右拳伸于身右下侧,拳心 向内;左掌伸于头左上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前方。 意注左合谷穴(图12)。
(十三)英雄右定针法
身向右转180。,两腿并排伸直;右拳变掌,伸于头右上 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左掌变拳,护于身左下侧,拳心向 前,目视前方。意注右手合谷穴(图13)。
(十四)醉汉右扑地法
接上动作。体向左转90。,仰卧、稍调息,然后坐起,以臀部为轴,摆两腿,使身躯向左转180。,再伸腿仰卧,躺平在 床上,稍调呼吸,身躯向右转90。,侧卧;同时,右手向上伸 直,左手下垂,附于左大腿外侧。意注右内关穴(图14)。
(十五)醉汉左扑地法
两腿伸直不变;左臂伸直于头左上侧,掌心向前,掌指向 上;右掌收回,附于右大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 前方。意注左内关穴(图15)。
(十六)金蟾晒腹法
全身以腰背中部为轴摆动两腿,使身向左转90°;右掌向前上举,左掌收回于前上方, 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拱于 头前上方;两腿向上屈膝,目 视前方。意注膝眼(图16)。
(十七)左手脚轮行法
右腿伸直下落,左腿不 变;同时,左掌向前上伸展,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掌向前下伸出,掌心向左,掌指向 前,目视前方。意注右手大陵穴(图17)。
(十八}右手脚轮行法
左脚伸直下落;右腿屈膝向前抬起,同时,右掌展于头前 方,掌心向右,掌指斜向前;左掌展于前下方,掌心向右掌 指斜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左手大陵穴(图18)。
第二节禅坐十八法
歌诀曰:
盘膝静坐安心神,心主命关神主魂。 掺合五行静中动,锐气若发力亦雄。 四肢牵动百骸节,五脏六腑均益功。 身躯体复祛百疾,非禅非动妙无穷。
(一)大鹏展翅法
两腿盘膝坐于板床上或地板上,左脚在 外,右脚在内,也可以右脚在外,左脚在 内,也用两脚心朝上,也可以用两脚心朝 外,两脚可以互放在腿上面,也可以互放在 两腿下面,也可一腿叠放在另一腿上,也可 以双盘式,也可以单盘式,也可以叠式盘 坐,也可以自由盘坐,可任意选择盘膝坐式;两臂自然由两侧提起,两掌高与肩平, 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目视前方。意注百会(图19)。
{二)右大鹂展翅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右掌展于头上右侧,掌心向 前,掌指向上;左掌展于左侧下方,掌心向前,掌指向外。意 注右手劳宫穴,目视前方(图20)。
(三)左大膜展翅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左掌慢慢向上展开,掌心向 前,掌指向上;右掌慢慢下落展于右下侧,掌心向前,掌指向外。意注左手劳宫穴,目 视前方(图21)。
(四)三花聚顶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右掌在右下 侧渐渐向上举起,与左掌共同在头上方相 附,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目视前方。意 注上星穴(图22)。
(五) 罗汉开门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两掌由上向两侧下方缓缓降 落,再向内上环弧,然后两手由 内向外缓缓分开,使两臂平展,
两掌心向前,掌指向外,目视前 方。意注膻中穴(图23)。
(六) 五气朝阳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
两掌由前胸两侧向前、向上往上 环弧,屈肘变拳,护于两耳外侧,拳眼向下,目视前方。意注 印堂穴(图24)。
(七)撩袍端带法
两腿盘膝坐定不变;两掌由两侧缓缓向外下方降落,再屈 肘向内按两膝之上,拳心向后,目视前方。意注神厥穴(图 25)。
(八}弥勒揉腹法
两腿盘膝而坐,原式不变;两拳由两侧向内环弧, 屈肘降落于上腹部前正中,拳心向内,目视前方。意注中脘穴 (图 26)。
(九)育龙抖角法
两腿盘膝而坐,原式不变;两拳变掌,由身前向上、向外 划弧,然后慢慢向上伸掌,上穿于头两侧上方,掌心向前,掌 指向上,目视前方。意注眉心穴(图27)。
(十)石沉大海法
两腿盘膝坐定不变;两掌由两侧上方慢 慢向下降落,两掌屈肘按于两膝盖内侧,掌 心向下,掌指斜向内前下方,同时轻轻吐 气,目视前方。意注曲骨穴(图28)。
(十一)左天地混合法
两腿盘膝坐定,原式不变;两掌变拳,右拳向外上环弧,再向内下屈肘降落于右腹前下侧,拳心向内,拳眼斜向上,左 掌向外上举起变拳,架于头上左侧,拳心斜向前,拳眼向右, 目视前方。意注左手合谷穴(图29)。
(十二)右天地混合法
两腿盘膝而坐,原式不变;左拳慢慢向下降落,屈肘护于 小腹左侧,拳心向里,拳眼向上;右拳在右侧慢慢向上举起, 架于头上右侧,拳心斜向前,拳眼向左,目视前方。意注右手 合谷穴(图30)。
(十三)大仙左甩袖法
两腿盘膝坐定不变;右拳慢慢向右下降落,屈肘向左冲 出;左拳向左侧缓缓甩摆,髙与肩平,拳心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左臂曲泽 穴(图31)。
(十四)大仙右甩袖法
两腿盘膝而坐,原式不变;同时 左拳由左向右侧屈肘甩摆,护于右腋下,拳心向里,右拳由左向右侧甩击,高与肩平,拳心向前, 目视前方。意注右臂曲泽穴(图32)。
(十五)大仙右斜臂法
两腿双盘膝式不变;右拳下落,与左 拳环弧交会于胸前然后向两侧斜展,右拳 稍高于肩,左拳稍低于肩,两拳心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右手合谷穴(图33)。
(十六)大仙左斜臂法
两腿双盘膝式不变;两拳由外向内环弧交会,然后再向两 侧斜展,左拳稍髙于肩,右拳稍低于肩。意注左手合谷穴(图 34) .
(十七)金刚护胸法
两腿盘膝不变;两拳由外侧向内慢慢 环弧交会,然后再由外向内屈肘相附,拳 心向内,拳眼向上,高与乳平,目视前 方。意注上脘(图35)。
(十八)罗汉护肩法
两腿盘膝而坐,原式不变;两拳由内 向外经胸前划弧,然后再向内屈肘降落于 两肩前,拳心向内,拳眼向外,目视前 方。意注两手掌背中心(图36)。
第三节高禅坐功十八法
歌诀:
太和秘功高禅坐,五行相依掺弥陀。
静坐无念万法宝,超然物外现金泊。
一旦静中动一丝,四两亦将千斤拨。
(_)中平离坐法
两足分开,相距一尺二寸,坐在木板凳上,两足着地,胸 部挺直,两臂微屈,两拳附在两膝盖内侧,拳心向里,目视前 方。意注两膝眼穴(图37)。
(二)将军右传令
坐在木板発上,两脚落地,两足分开,
相距一尺二寸,胸部挺直,两拳变掌,右掌 由右大腿内侧外上环弧,然后再由内向上穿 出,举于头上右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
左掌仍按左大腿不动,掌心向下,掌指斜向 内,目视前方。意注右手掌心(图38)。
(三)将军左传令
两脚不动;右掌由前向下降落,按于右大腿上内侧,掌心 向下,掌指斜向内;左掌由右左侧外上环弧,举于头上左侧, 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掌不变,目视前方。意注左手掌心 (图 39)。
(四)举火烧天法
两脚原式不动,坐势不变;右掌由右向外上侧环弧,举于 右侧上方,掌心向前,掌指向上,与 左掌一样,共同直举上伸,目视前 方。意注眉心(图40)。
(五)掩耳避雷法
两腿式不动,坐立板発不变,两 掌在头上两上侧向下降落,屈肘按住 两耳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上目视前方。意注耳宫穴(图41)。
(六)白鹤亮翅法
两脚原地不动,坐立板凳不变,两掌由内向外向两侧平展 伸开,掌心向前,掌指向外,目视前方。意注膻中穴(图 42)。
(七)九托千斤法
两脚原地不动,坐立板発不变,两掌由两侧向下、向内、 再向前环弧,然后屈肘向上,架护于头上 两侧,高过头顶,掌心向前,掌指斜向 上,目视前方。意注百会穴(图43)。
(八)中平开花法
两脚原地不动,坐势不变;两掌由头 上两侧向下缓缓落降,然后屈肘按于两大 腿上部,掌心向后,掌指斜向下,目视前
方。意注神厥穴(图44)。
(九)背后藏宝法
两脚原地不动,坐势不变;两掌由两大腿外上侧向内上环 弧,再向两下侧降落,屈肘按于身后腰背部,手指和掌心重按 片刻,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脊中(图45)。
(十)童子拜佛法
两脚原地不动,坐势不变;两掌由身后向前、再向上划 弧,然后向下屈肘,在胸前合掌,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目 视前方。意注上星穴(图46)。
(十一)关羽右斩将法
左脚尖内旋,体向右转90。,右腿 屈膝上抬,平踏在板発上;两掌变拳, 右拳屈肘落于右膝盖上方,拳心向内, 拳眼向左;左拳落于左后下侧,单拳撑 在木板発上,拳心向内,拳眼斜向左, 目视左前方。意注右膝血海穴(图47)。
(十二)关羽左斩将法
两腿变化,右脚由板凳收回下落着地,体向左转180%左 腿屈膝踏上板凳•,左拳附按在左大腿内侧,拳心向里,拳眼向 右;右拳落于右后下侧,单拳撑在板発上,拳心向内,拳眼斜 向右,目视右前方■=意注左膝血海穴(图48)。
(十三)罗汉右打坐法
两腿变化,左脚由板発收回下落着地,体向右转180。;右 脚抬起,平踏在板凳上,右腿伸直,脚尖向上;右拳点落于右 大腿外侧,拳心向后,拳眼向左;左拳撑于左后下侧,拳心向 内,拳眼斜向左,目视左前方。意注右阳陵泉穴(图49)。
(十四)罗汉左打坐法
两腿变化,右脚收回下落着地,体向左转180。;抬左脚落 平踏在板凳上,左腿伸直,脚尖向上;左拳撑点于左大腿外 侧,拳心向后,拳眼向右;右拳落于右后侧方,撑于板凳上,拳心向内,拳眼向右斜,目视右前方。意注左阳陵泉穴(图 50)
(十五)钟离左挥扇法
接上动作。收左腿下落着地,体向右转180°;同时,两拳 变掌,在胸前划弧,然后抬左手向左侧后上摆掌,掌心斜向 前•,右手由前向后,背于身后,目视右侧。意注左肩耦穴(图51)
(十六)钟离右挥扇法
接上动作。体向左转180。;同时收回左掌,放于身后,再 抬右掌,由后向前环弧,然后再向右侧 后上方摆掌,使掌心斜向前,掌指斜向 后,目视左侧。意注右肩耦穴(图52)。
(十七)大雁落山法
变两腿为端坐马步(两足间距一尺三 寸左右),胸部挺直;左手由后返前,与右 手在胸前环弧,然后再由胸前上方向两侧 图52斜下落臂,使两臂成伞状,目视前方。意注十爪(图53)。
(十八)罗汉护心法
两腿不动,坐势不变;两掌由两侧向上、向内屈肘变拳, 落于胸前,髙与乳平,拳心向里,拳眼向上,目视前方。意注 丹田(图54)。
第四节站转禅功十九法
(_)八字站桩法
两足八宇站立,胸部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握拳,紧 贴于两大腿外侧,拳心向内,拳眼向前,目视前方。意注百会 (图 55)。
(二)马步单鞭法
左脚向左移半步,两腿屈膝变成马步;同时,两拳经胸前向内环弧,然后再向两侧展臂冲拳,两拳与肩平齐,拳心向 前,拳眼向上,目视前方。意注膻中(图56)。
(三)金刚亮臂法
两腿变成岔步;两拳慢慢向两侧下落,在胸前环弧交会, 然后再向两侧斜上方冲拳,拳心向前,拳眼斜相对,目视前 方。意注掌心(图57)。
(四)太师左托鞭法
两脚为轴,体向左转9〇p,使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屈肘,护于腰前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左拳随身势向前环弧斜 摆,拳公向右,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意注拳背(图58)。
(五)太师右托鞭法
两脚为轴,体向右转180°成右弓步;同时,右拳随身势向 前摆出,拳髙与头平,拳心向左,拳眼 斜向上,左拳肘护于腰间,拳心向内,乾;
目视右拳。意注拳背(图59)。
(六)猛虎右出洞法
两脚原地不动,右弓步不变;两拳 变掌,右掌上架于头右上侧,掌心斜向 左,掌指向上;左掌向前屈肘穿击,掌 图59
心向右,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右列缺穴(图60)。
以两脚为轴,体向左转180。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身势上架头上左侧,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上;右掌向前穿击,掌 心向左,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左列缺穴(图61)。
(八)右双枪出蓬法
双脚为轴,体向右转180°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 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十指(图62)。
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目视前方。 意注十指(图63)。
(十)右回身闪避法
两脚为轴,体向右转180。成右虚步; 同时,两掌随身势屈肘护于两肋外侧,掌 心相对,掌指斜向前,目视前方(图64)
(十一)右乌龙进洞法
两脚不动,右腿前弓成右弓步,上身前探;两掌慢慢向前 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意念想到气从手指发出,目视前方(图65)。
(十二)左回身闪避法
以两脚为轴,体左转180。,两腿屈膝成虚步;同时,两手 随身势收回腰间,掌心相对,目视前方(图66)。
(十三)左乌龙进洞法
接上动作。左腿前弓成左弓步;上身向前探;同时,两掌 向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意念想到气从手指发出,目视前 方(图67)。
(十四)右举旗进兵法
两脚为轴,体向左转90。,收左脚,与右脚成并步;同时,两臂随身势在胸前环 弧,然后右掌上举于头右侧上方,掌心向前,掌指 向上;左掌护于左大腿外侧,掌心向后,掌指向 下,目视前方。意注掌心(图68)。
(+五)左举旗进兵法
两脚不动;左掌由下向上在左侧举起,展于头 上左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掌在右侧向外下 降落于右大腿外侧,掌心向后,掌指向下,目视前 方。意注掌心(图69)。
(十六)海下取宝法
抬左脚,向左移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 在右侧向外上自动环弧,然后同左掌共同向下插去,掌心向 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长强穴(图7〇)。
(十七)罗汉把门法
两腿直立成岔步;两掌随身势在身前由内向外垂臂斜展,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巨厥穴(图71)。
(十八)老君观阵法
两脚大八字站立不变;两掌由两侧移向身后腰间,两掌紧 按住两肾,掌心向内,掌指斜向下,目视前方。意注命门穴 (图 72)。
{+九)怀中抱月法
两脚不动,成小八字步站立,胸部挺直;同时,两掌向两 下侧降落,再向外上侧环弧,然后再向内下降落于两大腿外 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中脘(图73)。
收势归原
收右脚向内,与左脚成小八字步;同时,两手向上、向 外、再向下划弧,两臂自然下垂,两手附两大腿外侧,目视前 方(图74)。
少妹达房备筋轻功弦十工式
预备势达摩易筋经是少林寺众僧最早演练的功夫之一。千余年之 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据传,易筋经是少林寺大乘禅祖师 菩提达摩根据众僧锻炼身体之验所集成,约于宋代译撰成法 诀,公开出版,广传于世。易筋经内则运气、用气,外则活动 肢体,故“内外兼修,练者可得皮、得肉、得骨、得髓”。历 代学者认为练此功法,可以使人体的神、体、气三者结合起 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之锻炼,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 及全身得到充分调理,又能平衡阴阳,疏筋活络,调整人体之 新陈代谢,增强各部之生理功能,从而达到强健体质、抗疫祛 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之目的。
两足成小八字站立,胸部挺直;两臂自然 下垂,五指并拢,附于大腿外侧;舌抵上腭,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意守百会(图1)。
_、韦驮献杵第一式
两手慢慢上抬,由下向头上缓缓划弧,使两掌在头上相附 (图 2)。
接上动作。两掌由上向两侧划弧,然后屈肘叠掌于肚脐 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图3)
两手由内向外环展,然后由外向内环抱,两掌附按贴住膻 中穴,目视前方。完成动作后持续半分钟(图4)。
二、韦驮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两足不动;两肘夹肋伸掌,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图 5)。
接上式。两手向两侧展臂,使两臂成一字状,同时,两足 跟翘起,掌心向下,目视前方。意注眉心。(图6)。
三、韦敢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臂向内屈肘夹肋 托掌,两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目平视(图7)。
接上动作。两掌向上直臂托掌,使两手臂成U字形,掌 心向上,掌指微向后(图8)。
接上动作。两足跟相抵翘起,两腕外转,使两掌指端贴近; 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9)。
四、接星换斗式 右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掌向外、向下划弧,然后两掌变拳,屈肘,抱于腰际,目平视(图10)。
接上动作。两拳变掌,右掌屈肘向左,停于下腹左侧,掌 心向下;左手背于腰后,目视右手(图11)。
接上动作。右掌由左向右、向上划弧运掌,掌架头上右 侧,掌心向前上方,掌指向左;同时,左掌尽力下按,头向右 扭,目视右手。意注劳宫(图12)。
左式
接上式。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上方 交会划弧,与右手在头前上方相附,掌 心向前,目视两手(图13)。
接上动作。两手由上向下划弧,下 落腰际时变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 目视前方(图14)。
接上动作。两拳变掌,左掌屈肘向 右,停于腹右侧,掌心向下;同时右手 背于腰后,目视左手(图15)。
接上动作。左掌由右向左、向上划弧运掌,掌架头上左侧,掌心向上;同时,右掌心向下,尽力下按,头向左扭,目 视左手(图16)。
五、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
接上式。逆呼吸,右脚向右跨一步,
上体右转90。;同时,右手由后向前、向 上方划弧,两手在头上两侧环展,掌心 向外,目视前方(图17)。
接上动作。两掌变拳,然后屈肘、沉肩,两前臂交叉,抱于胸前,左臂在内,右臂在外,拳心向 内;同时,右腿屈膝,左腿蹬直,使两腿形成右弓步,目视两 拳。意守百会(图18)。
接上动作。用鼻呼气,右拳从怀内掏出,缓缓向前伸出, 拳心向下;同时,左拳沿左腹侧向后缓缓后伸,拳心向下;左 腿随身势向后滑移,使两腿成低势弓步。气贯右拳顶,意注眉中,瞪睛,视右拳。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19)。
左式
接上式。鼻吸气,左脚向前上一步,体右转90。;同时, 两拳变掌,随身向上,往两侧划弧,使两手在头上前方交会, 两掌心向前,目视两掌(图20)。
接上动作。上体左转90。;两掌变拳,然后屈肘,沉肩,使两手前臂交叉,相抱于胸前,右臂在外,拳心向里;同时左腿屈膝,右腿蹬直,使两腿成左弓步,目视两拳。意注百会 (图 21)。
接上动作。用鼻呼气,左拳从怀中 掏出,缓缓向前伸进,拳心向下;同 时,右拳沿右腹侧向后缓缓后伸,拳心 向上;右脚随身势向后滑移,使两腿成 低势弓步。气贯左拳,意注眉心,目视 左拳。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22)。
六、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后退一步,与右脚成并步;同时, 两拳变掌,向上、往两侧划弧(图23)。
接上动作。两掌继续向下划弧,然后绕腋下旋掌一周,两 臂夹肋,屈肘亮掌,掌心向前(图24)。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掌向前缓缓推出,掌心向前,掌根 尽力外挺,然后两掌转腕相击(音亮)。同时挺颈,怒目(图 25)。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掌由前向上、往两侧划弧,掌心向 外,掌指向上(图26)。
接上动作。两掌向下往内,在腋下旋掌划弧一周,使两前 臂夹肋,屈肘亮掌,掌心向前(图27)。
接上动作。彝吸气,两掌缓缓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同时 挺颈,怒目(图28)。
依上法划弧、屈肘、旋掌、亮掌、推掌、击掌,连续重做 六次,共七次,做完最后一次后,意守天门穴。
七、九鬼拨马刀式
右式
接上式。顺呼吸,左脚后退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90。; 同时,两手随身势向上往两侧划弧(图29)。
接上动作。两掌下行至腹侧时变拳,抱于腰际,拳心向 上,目视前方(图30)。
接上动作。两拳变掌,右掌屈肘向左,停于腹左侧,掌心向上;左掌背于腰后,掌心向上,目视右手(图31)。
接上动作。右手由左向右、向上裹掌、举臂,使右掌立于 头右侧上方,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右手(图32)。
接上动作。当手臂髙于头上时,拨肩、屈肘、落掌、弯 腰,使右掌附按左脸面前处,如抱头状,然后颈向右扭;同时 左手在腰后,尽力上抬,掌心向下。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 33)。
左式
接上式,顺呼吸,两手由胸前向上往两侧划弧,目视两手 (图 34)。
接上动作。两掌下行至腹侧时变拳,抱 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5)。
接上动作。两拳变掌,左掌屈肘向右,停于腹右侧,掌心向上;右掌背于腰后,掌 心向上,目视左手(图36)。
接上动作。左手由右向左、向上裹掌举 臂,使左掌立于头左侧上方,掌心向前,掌 指向上,目视左手(图37)。
接上动作。当前臂高于头上时拨肩、屈肘、落掌、弯腰, 使左掌附按右脸面前处,如抱头状,然后颈向左扭;同时右手 在腰后尽力上抬,掌心向下。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38)。
八、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上体右转90。;左脚向左跨一步;右手向上,与左手在头上前方相会,使两掌相附,掌心向前(图 39)。
接上动作。自然呼吸,两手由上向下划弧,停于下腹前两 侧,掌心向上(图40)。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臂屈肘上抬,两掌缓缓上托,如有 重物,髙与胸平,然后翻掌向下(图41)。
腿随势成马步,使两掌停于膝上外侧。定 式后舌抵上腭、瞪睛,意注牙齿,静蹲一 分钟(图42)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脚起立;同 时,两手翻为掌心向上,两臂屈肘上抬, 两掌缓缓上托,如有重物,高与胸平,然 后翻掌向下(图43)。
接上动作。用口呼气,两手翻为掌心 向下,徐徐下按;两腿随势下蹲成低势弓 图42步,使两掌停于膝下外侧。定式后舌抵上腭、瞪睛,意注牙齿,静蹲一分钟(图44)。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腿起立;同时两掌翻为掌心向上, 缓缓上托,如有重物,高与胸平,然后翻掌向下(图45)。
至使臂部、双膝、两掌三部同时落地。
定式后舌抵上腭、瞪睛,意注牙齿,静 卧一分钟(图46)。
九、青龙探爪式
接上式。顺呼吸,两手十指撑地,
臂部抬起,直身,收左脚与右脚成八字 步;同时两手向上在头前上方划弧、交会(图47)。
接上式。两手由上向两侧下方划弧,然后两掌变拳,抱于 腰际,拳心向上(图48)。
右式
接上动作,鼻呼气,右拳变掌,向右侧展臂运掌,左手抱 拳于腰间,目视右手(图49)。
接上动作。右手向左侧屈肘探爪,使右手腕部贴于左肩端 上部,使右前臂贴颈,掌心向后,掌指向左,上体右转,目视 左侧(图50)。
接上动作。左拳变掌,向外、向上划弧,然后与右手在头 上前方交会,掌心向前(图51)。
接上动作。两掌下行腹侧时右掌变拳,抱于腰际,拳心向 上;同时,左手向左侧展臂运掌,目视左手(图52)。
接上动作。左手由左向右屈肘探爪,使 全臂尽力向右伸长,使左手腕部贴于右肩端 上部,左前臂贴于颈,目视右侧(图53)。
十、卧虎扑食式
接上动作。右拳变掌,向外、向上划弧,与左掌在头上前方交会,掌心向前,目视前方 (图 54)。
接上动作,两手向外、向下划弧, 然后变拳,抱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 前方(图55)。
接上动作。右脚向右移一步;同时, 两拳变掌,由下向上经胸、面在头上交 会(图56)。
接上动作。以两脚为轴,体向右转90°;两手以肩关节为轴,由前向后、向下往前划弧,使两手 向前下方伸臂,髙与脐腹平,掌心向下,目视两手(图57)。
接上动作。用鼻吸气,两手由前向下垂臂,使两掌附两胯 外侧,掌心向前;同时两足尖翘起,足跟立地,上体后仰(图 58)。
接上动作。两臂以肩关节为轴,由前向后、反上、往前抡 臂一周,当两臂转至头前时,呼气,抖爪,目视两手(图59)。
接上动作。两爪缓缓向前下按,同时上体前俯,右腿屈 膝,左腿向后滑动,使右腿全蹲,两手着地,左腿附地伸直, 足跟竖起,足尖点地。然后拨肩、仰头、瞪目、塌腰,形如扑 食,意守十爪尖,定式后静持半分钟(图60)。
接上式。自然呼吸,起身,收右脚落左脚内侧,右脚后倒 一步,两脚碾地,体左转180。;同时,两掌随身势向头上前方 相会,然后向两侧划弧(图61)。
接上式。两手以肩关节为轴,由前向后、向下、再往前下 方划弧,伸臂托掌,高与腹平,掌指向前,目视两掌(图 62)。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手由前向下垂臂,使掌附两胯外 侧,掌心向前;同时左脚尖翘起,足跟着地,上体后仰(图 63)
接上动作。两手以肩关节为轴,由前向后翻上,向前抡臂 一周,当两手抡经头前时呼气抖爪(图64)。
接上动作。两手缓缓向前下方按。 肩、塌腰、仰头、瞪睛,意注十爪尖, 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65)。
H—、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起身,以两脚 为轴,体右转90。;同时,两手随身向 头上前方划弧,掌心向前,目视两手(图 66)。
接上动作。收左脚向内落半步;同时,两手由上向外、向 下划弧,然后变拳,抱于腰际,目视前方(图67)。
接上动作。抬左脚向左跨半步;两手向两侧平展,然后两 手屈肘向后,两掌心掩塞两耳,两肘向外扩张(图68)。
接上动作。两手不变,上体前俯,弓腰、垂背、挺膝,头 部沉至平胯。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69)。
接上动作。用鼻吸气,两手不变;上体缓缓起立(图70
接上动作。用口呼气,两手附按后项,上体缓缓前俯,弓 腰、垂背、挺膝,头部沉至胯下。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71
接上动作。用鼻呼气,两手不变,上体缓缓起立(图72
接上动作。用口呼气,两手不变;上体缓缓前俯,弓腰、 垂背、挺膝,头部沉至膝下。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73)。
十二、调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起身,两手轻按颈部皮肤,向胸前滑按 下落(图74)。
接上动作。两手经过胸中时绕面部向上,使两手在头上方 相附,然后再向两侧划弧,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75)。
接上动作。两掌由上向下,端于下腹两侧,掌心向上,目 视前方(图76)。
.接上动作。彝吸气,两手缓缓上抬,高与乳平(图77)。
接上动作。两手翻为掌心向下(图78)。
用口呼气,两掌缓缓下按,上体前俯,塌腰、垂背、昂 头、瞪睛、视鼻,使两手沉至平膝。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 79) .
接上动作。两手翻为掌心向上,鼻吸气,起身,两臂屈肘 上抬,使两掌高与乳平(图80)。
接上动作。两手翻为掌心向下,用口呼气,两掌相附,缓缓前俯,塌腰、垂背、昂头、瞪睛、视鼻,使两掌下按,沉至 过膝(图81)。
接上动作。两手翻为掌心向上,用鼻吸气,起身,两臂屈 肘上抬,使两掌高与乳平(图82)。
接上动作。用口呼气,两掌翻为掌心向下,两掌相附,缓 缓下按,塌腰、垂背、昂头、瞪睛、视鼻、挺 肘、伸膀,两掌接近地面,同时两足跟翘起。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83)。
依上法重做6次,共抬臂下按、翘起足 跟、足跟落地21次,挺肘、伸膀、两掌接近 地面7次(每3次下按,抬臂、翘跟3次,挺 肘、伸膀、两手接近地面1次)。
收势 图83
接上式。起身,鼻吸气;同时,两手由下经腹、胸、面部 向上,在头前上方交会,然后向两侧下方划弧(图84)。
使两掌停于下腹两侧,掌心向上(图85)。
自然呼吸,两掌由下向上划弧,在头前上方合掌成人字 形,目视两手(图86)。
顺呼吸,收左脚与右脚成并步;两掌合拢,由上向下缓缓 下降,屈肘、合掌,停于胸前正中,掌指向上,目视前方(图 87)
浏览3,7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