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剑丛稿


三十一、1927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是当代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 一个重要的历史标志,|说剑丛稿





因为它是中国武术被正式纳入国家管理体 制的开始。当时身在西北的马凤图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央国术馆的 发展,与张之江、王子平、马英图等保持联系,在一系列问题上 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此外,他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动国术馆 344



的创立.1930年5月他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期间与当地 武术热心人士王剑萍等发起创立省国术馆,由青海军政首脑任馆 长,他任副馆长。这是整个大西北创立最早的省级国术馆,中央 国术馆张之江、李景林等人都有专电祝贺.1934年4月,他作为 主要发起人之一,创立了甘肃省国术馆,并曾出任副馆长、董事 长等职.在他的支持下,甘肃国术馆在经费、设备和教师教材等 方面都得到基本保证,曾先后举办三期学员班,培养了一大批武 术人才,解放后活跃在甘肃和全国武坛的许多人,都是省国术馆 学员出身。西北军解体后,星故各地的西北军旧部多是当地国术 馆的创立者和支持者,这与冯玉祥、张之江等一贯提倡武术分不 开,但像马风图这样创立了两个省级国术馆的并不多,这反映了 他对国术馆事业的积极态度.



40年代末,马风图一面在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担任武术兼课 教授? 一面创立“华斌体育学社”,主要以大中学生为对象,传授 劈挂、八极、翻子等拳械技艺及劈剌、摔跤、拳击等对抗性项目, 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现任新疆武协副主席,对通备拳在新疆的 传播起了重要作用的侯瑞盛先生,就是当年华斌学社的学员之一.



解放后马凤图曾长期担任甘肃武协主席,直到“文革”武协 废止.



第二,倡导和推动武术交流



马凤图的武术思想和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倡导武术 交流,特别是异地交流,主张在交流中促进交融,逐步完成武术 门派的分流归类.戚继光是他平生最为服膺的历史人物之一.他 常常谈起,戚继光的武艺成就是南北交流的结果,戚高出时人的 地方,主要在别人都是偏于一隅之学,而他是融会贯通之学。戚 继光促进了交流,特别是南北武艺的大交流,自己也大大得益于 交流。一部《纪效新书》,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启示就在这里。马凤 图的一生是这一思想的汲汲实践者.1911年以前,他在家乡沧州 已经系统学习了劈挂、八极的拳械内容,起点高,得艺真,可以 说荟萃两门艺业于一身,这在当时劈挂、八极畛域分明的沧州是 不多的.民国初年,他带着八极拳家韩会卿和二弟英图上东北,在 沈阳结识了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杨俊峰等多位关外武术名 家,与德高望重的郝鸣九、程东阁等结为金兰之好,建立了 “换 艺”关系。他向郝、程、胡等人学习了翻子、戳脚和螳螂九手等, 给郝、程等教了劈挂、八极和陆合大枪等.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 关内外武艺大交流,后来东北出现了 “翻子加劈挂,神仙也害 怕”的拳谚就与此有关.40年代初,郝鸣九的人室弟子于伯谦弟 兄等人又专程到西北寻访马凤图,向马凤图求学问艺,于伯谦也 向马的弟子王天鹏、罗文源、方学礼等人辅导翻子、戳脚等,这 是交流活动的延续,是当代武术史上一段引人入胜的佳话.



马凤图还曾游历湘、鄂、赣、闽、浙、皖等南方省份,深入 考察南方民间保存下来的明清短打拳法和死把棍、铁铝、梭标等, 并曾专门到皖南考察徽派陆合大枪与双手刀法的传存流变情况。 交流拓展了马凤图的武学视野,增强了在纷繁复杂的武术门派中 鉴别真伪、区分优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也大大丰富了他所不 断恢宏熔铸的通备武艺体系。



1926年他带着张之江郑重赠与的一柄剑,还有一部他经常阅 读的《纪效新书》,只身到了西北,真可谓“仗剑西行几十年 过去了,他所弘扬的通备拳已经在大西北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成 了大西北特别是甘肃、陕西、新疆三省传播最广的武术流派之一。 以甘肃而言,通备拳被称为“马家拳”,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成 为国术馆的主要教材,拥有一大批爱好者。解放以来,代表甘肃 省参加全国武术活动的主要是“马家拳”和马门弟子,在甘肃各 市、州、县,练“马家拳”的成千上万,人数之多是任何拳派所 不能比的.这样大面积的传播,与他的一大批弟子如王天鹏、刘 靖国、边仙桥、罗文源、邸世礼、王伯温、方学礼、魏毓明等人, 和他的子嗣辈们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但开创局面的人物是马凤图。 近百年来,倡导和致力于武术交流和融合的武术家并不算少,但 真正取得成就的却不算多,在大面积跨地域的交流与融合上成就 卓著的就更少了。马凤图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个成 就表明了一个武术家的远见卓识,其意义远远超出一家一派的狭 小领域,很值得我们总结,更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建构通备武艺体系



清末,潘文学、李云标、黄林彪等武术家在盐山县、沧县等 地传播以劈挂拳为主的一系列古典武艺,标榜“通神达化,备万 贯一”,外称“通臂”而内宗“通备”。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时,为 区别于通背拳和名同而实异的另一种通臂拳,经与肖功甫等师友 商议后,马风图正式揭出了 “通备”名号。自此以后,他与二弟 英图、三弟昌图、长子广达,以及一大批门人子嗣,在传播通备 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一向并不为人们熟悉的通备拳卓然崛起, 逐步发展成为当代武术天地里一个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大型武术流 派。





浏览3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