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剑全书


一、陈式太极剑|太极剑全书





陈式太极剑是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剑术套路,具 有以身运剑、缠绕回旋、发劲如狮、浑厚圆转、连绵不断、蓄发相变、 快慢相间、轻灵沉稳的特点。练起来矫若游龙、稳如山岳、动静相 间、刚柔相济、气势连贯、错落有序,深受广大太极拳、剑爱好者的 喜爱。



本书介绍的陈式太极剑以田秀臣先生传授的(57式)陈式太 极剑为基础,又吸收其它陈式太极剑套路整理而成。全套57个动 作,其中包括刺、劈、撩、挂、点、云、抹、抱、提、托、架、崩、削、扫、截、 带、摆、斩、绞、格、洗、剪等20种剑法及各种身法和步法的变化。



陈式太极剑内容丰富,身法、步法、剑法灵活多变,技巧性、艺 术性都很高,需要有一定的武术和剑术基础才能协调自如地掌握。 在学习了 16式太极剑、32式太极剑和42式太极剑之后,再来学习 这套陈式太极剑,将会有效地提高太极剑水平,加深对太极剑的理 解。



(―)动作名称



t



1. 5. 朝阳剑6. 哪吒探海7. 青龙出水8. 左右护膝5. 朝阳剑6. 哪吒探海7. 青龙出水8. 左右护膝预备势



5. 朝阳剑



6. 哪吒探海



7. 青龙出水



8. 左右护膝



5. 朝阳剑



6. 哪吒探海



7. 青龙出水



8. 左右护膝



2. 东峰衔日



3. 仙人指路



4. 叶底藏花




9.闭门剑



34.灵猫扑鼠



10.青龙出水



35.金鸡抖翎



11.转身劈剑



36.海底捞月



12.回身剑



37.哪吒探海



13.斜飞势



38.犀牛望月



14.凤凰展翅



39.疾风掩草



15.凤凰点头



40.斜飞剌



16.拨草寻蛇.



41.左托千斤



17.金鸡独立



42.右托千斤



18.哪吒探海



43.左截腕



19.盖拦势



44.右截腕



20.古树盘根



45.横扫千军



21.饿虎扑食



46.金针倒挂



22.左右车轮剑



47.金蜂点蕊



23.倒卷肱



48.白猿献果



24,野马跳涧



49.落花势



25.白蛇吐信



50.上下斜刺



26.二龙戏珠



51.斜飞势



27,虚步亮剑



52.探身刺



28.上步刺剑



53.怪蟒翻身



29.黑熊翻背



54.黄蜂出洞



30.燕子啄泥



55.磨磐剑



31.回身劈剑



56.金针指南



32. 鹰熊斗智



33. 燕子啄泥



57.还原势



(二)动作图解



1.预备势(胸朝南)



(1) 并步持剑 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 侧。右手五指自然伸直成掌型,左手持剑,剑身竖直,剑尖向上。 剑刃不得触及身体任何部位。目视前方。(图7—1)



(2) 持剑开立 左脚向左开步,两足左右开立,两脚距离与 肩同宽。脚尖略外撇,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松垂,左手持剑,右 手握成剑指。目平视前方。(图7—2)






图7T 图7-2



【要点】



太极剑起势暗合无极生太极之理,要做到有关所有练拳练剑 的技术要求,如头颈自然竖直虚领顶劲,肩部松沉松眉坠肘,空胸 实腹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尾闾中正,思想集中平心静气等。



【意 气】(1)意想身体做到有关要求,从头顶百会穴向下到 脚底涌泉穴逐关节依次向下松沉,似淋浴时温水从头顶慢慢淌下 之感,持剑手与剑融为一体,采用腹式深吸呼,准备练习。(2)意想 左胯松力轻提左脚开步吸气,落脚呼气,身体平稳中正。



【说 明】最早的传统太极剑套路多由两脚开立做预备式, 且两脚尖略向外撇呈外八字。这里为了更加规范采用并步持剑。 陈正雷所著《太极剑》称此势以及其它几动为太极剑初势。



2.东峰衔日(虚步横剑)



(1) 左转摆臂 重心由两脚之间,移向左脚,同时身体半面 左转,两臂由体侧左胸前向右划弧;左手持剑停于腹前,右剑指停 于右侧,两手心皆向下。(图7—3)



(2) 虚步横剑 身体向右转体,重心移至右腿,屈膝下蹲;然 后左腿向前迈出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剑随转体屈臂摆至 胸前,手心向下;右剑指直接迎合左手并附于剑柄,手心向上;目视 前方。(图7—4)



图7 — 4图7 — 4









图7 — 4



图7 — 4



(1)两臂随转体划弧时,要自然松沉,达到“沉肩坠肘”的要求; 同时剑身紧^左臂,剑尖不可下垂。(2)身体右转时,先将重心移 至右腿,然后再提左腿;剑与肘要略低于肩,剑身平直。(3)前后动 作之间必须连接蓄密不可停断,即使分解动作到定点时,也必须做 到“似停非停”。这一点是整套动作的要点,尤须注意。



【意 气】(1)意想右胯根松力,气向脚底下沉,重心右移,腹



-242 '



腰的右侧松沉,用丹田带动两臂上摆吸气。(2)意想气向右胯、右 脚底沉气,裆走浅下弧,通过沉气右转,用腰带两手运动呼气。



【说 明】此势另一种做法类似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碓”,即 右脚上一步。本动以右脚跟转动,较为简捷,也比较好做。?





浏览1,0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