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太”是最高、最大的意思,如太空、太b皇。“极”是最 后、最终的界限,如终极、极点。
“太极”一闻最弔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占书《易经》,其内容分“经”和 “传”两部分:“经”的部分主要是占卜、说卦,以八卦符号组成卦形、 卦辞,用以判断吉M祸福。相传为周文王之作。“传”是对“经”的解释 说理,包括多篇文章,作者并非一人。他们在解说中释述了自己的哲学观 点,表达r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世界观。“太极”〜词出自“传”部分的 “系辞上”篇。其屮写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这里“太极”是指变化的源头,派生 万物的原体,最高的存在范畴。中国历代学者,纷纷以太极阴阳学说解释 世界,表达哲学观点r如有人提出“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 太初、太一”(唐+孔颖达h太极是天地形成前的“浑沌清虚之气” (明*王廷相“太极动而生阳,动极时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宋•周敦颐还有人认为“总天下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宋•朱熹 “心为太极”“道为太极”(宋•邵雍)等等。
太极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枸成了古代哲学的理 论基础。但婭以“太极”命名一种拳术,却是近代的事。
最初的太极拳有很多名称,有的叫“十三势”(指主要的八法五步), 有的叫“长拳”(指套路很长,滔滔不断),还有“软拳” “柔拳”“沾 绵拳”等名称直到武禹襄发现了武术家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谱》,太极荸 的名称才正式确定下来:^王宗岳以太极阴阳学说阐述太极拳,主要表明这种拳法理通天地,天人合一。也a示太极拳刚柔相济,虚实莫测,无可战胜太极拳与武术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之一,是一项以松静柔缓、以柔克刚为特色的武术运动。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以攻防技法为主要内容.以套路 演练、格斗竞技和功法训练为运动形式,以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形 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我们祖先在与野兽搏斗和战争的实践中产生了原始武术。随着社会的 发展,武术由4:产手段、战争手段逐渐演变为健身强体、陶冶精神的体育 手段和教育内荇,同时增加r艺术性和娱乐性□尽管如此,它保留和表现 的攻防内容和搏斗形式,仍K别于体操、舞蹈、气功等文娱体育活动,具 备鲜明的武术特点。
武术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据80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普査统 计,我国现有源流明晰、理法系统、风格独特的拳种达129种,太极拳是 其中主要拳种之一。
不少人迷惑不解,难以把柔和的太极拳与顽强的武术搏斗相联系。实 际上,一切搏斗都不外乎攻与防、进与退、刚与柔、虚与实、动与静等手 段的运用和制约。审时度势,合理运用战术、技术,就可以战胜对手,甚 至以弱胜强,反败为胜。比如武术中有的拳术强调快攻直取,所谓“起如 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有的拳术则主张运动迂回,所谓“随曲就伸” “先化后发”“避正取斜”;有的拳术主张力攻,“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有的拳术主张巧取,“缩、小、软、绵、巧” “四两拨千斤、有的拳术 善于用手,“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有的拳术擅长使腿,“手是两 扇门,金凭腿打人”;有的主张“放长击远”;有的强调“近打紧逼、有 的主张“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有的主张“彼不动,我不动”。这一 切构成1T中国武术的千变万化,在技术、战术运用上各有千秋,表现了不 同拳法的各自特色。
太极拳的技、战术运用,要求听、化、拿、发四步功夫。
听——语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在准确判断对方进攻来势的基础上,以变应变。
化——是舍己从人,不以硬力相抗,运用灵活巧妙的运动和旋转,诱 敌落空,瓦解对方攻势。
拿——是避实就虚,取得主动,造成我顺人背态势。
发——是乘虚而发,借力使力,抓住时机,全力出击,取得最大效果。
由此可见,太极拳是讲究以静待动、后发先至、走化旋转、以柔克刚 的武术功夫。它十分强调静、松、柔、稳的基本训练,因此,也就很6然 地发展成松静、圆活、柔缓、沉稳的健身运动。目前仅仅在少数太极拳套 路中保存有快速的发力、跳跃、震脚、蹬踹等刚猛动作。
根据太极拳的特点,有人认为太极拳屌于气功范畴,时是髙级气 功养生活动,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占典哲学的 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对立的变化观,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养生观, 对太极拳和气功的理论和技术都有深刻影响。从“心静体松”“中正安 舒”“气沉丹田”“意念引导”“动中寓静”等要领说明二者都力求内 外平衡,重视调心调气,调动人体潜能。因时它们有十分相通和相互影 响之处。
然而如果X视二者的K别也是不对的。由丁太极拳与气功分属不同范 畴.在功法起源、内容和练功方式、要领h都旮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 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首先,太极拳源于武术,其动作表现r明确的攻防含义,行论于法、 腿法都有规定的力点和招术太极拳使用的器械具有明显的攻防特点,其 对抗形式的推手更是以胜负为的的体育竞技。而气功的动作则不具有攻 防含义和体育竞技的属性。
其次,太极拳尽管动作柔缓,但判断是以动为主,动中求静,对身体 的力量、平衡、协调、柔韧等素质,具有较高要求。而气功则是以静为 主,静中寓动,着重意和气的训练,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因而更易于为 体弱、康复患者掌握。
第三,太极拳的意念及呼吸,要密切配合动作,因m意、气、力三者 是围绕动作来统一的。比如同样是向前伸宇,却有向前推放和向前接手的 不同目的,因而意念的虚实和呼吸的配合也要求不同,甚至相反。而气功 的用意常常是意守某一穴位或循某一鲐络,呼吸原则为通畅自然,细匀深 长,动作要服从和保证意气的调整需要。
第四节“太极拳论”与“十三势歌”
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河南省舞阳县发现了一本重要的太极拳文 集一(太极拳谱》,原著者王宗岳生卒年月及事迹没有记载。据学者考 正,王宗岳与《阴符枪谱》的作者山右王先生是一个人,原籍为山西省, 清乾隆五卜六至六十年(公元〖791〜1795年)旅居河南教书为生。他自幼 精通文、史、哲和道家、兵家书籍,并有很高的武术功夫,尤其精于枪 法。《太极拳谱》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之手流传下来,成为太极拳 绖典理论中评价最高的论著,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广为传诵,对近臣 年来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深刻影响。
《太极拳谱》的内容包括《太极拳论》《太极拳译名》两篇文章和 《十夭势歌》《打手歌》两篇古代民歌体的歌决。现将其中两篇介绍如下, 以帮助太极拳学习者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
一、太极拳论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X过不及, 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 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
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 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氏,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 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奋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打!有力打无 力,手慢让子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 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4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 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识“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黾”, 学者不可不辨详焉!是为论。
【注释】
无极——源出《老子》“复著作归于无极”,指宇宙最原始的无 形无象的本体状态D“无极”二字在儒家著作和《易》屮皆未出现。宋朝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反映_T中国道家的“万物生于有,有 生于无”的思想。
阴阳之母~指太极是产生阴阳的母体。源出宋朝周敦颐《太极 图说》。
无过不及——“过”指过分,“不及”指不足,无过不及意思是 不要过分和不足。
随曲就伸曲伸”指收缩和伸展。“随”与“就”同意,指 适应、顺从对方。
我顺人背——“顺”指顺势、主动状态.“背”指被动、受制状态。
着熟一技法熟练。“着”指攻防的方法,也叫招法。
懂劲——武术的术语。指明白理解了劲力变化的技巧规律和力学 原理。
阶及神明——登上自由王国的台阶,像神仙一样随心所欲。
用力™—指用功。
豁然——源出陶潜C桃花源记》“豁然开朗”,指由狭隘、幽 暗,忽然变为开阔、光亮。
(11 )虚领一^领”指向匕用力,“虚”指轻微、自然状态。
丹田——原意为道家炼丹的地方。针炎称人体脐下气海穴为丹 田,武术指人体脐下小腹部为丹田。
不偏不倚偏”与“倚”皆指偏于边,失去中正。
(14 )杳——见不到踪影。
(15)弥一一更加。
(16 )盖——古文中意为迫根推源。
(17 >耄耋一-古书中指80〜90岁的老人。
C太极輋名家名著丛书(18)平准——汉代设立的掌管物价的官职。地方向中央交纳贡物时
由平准官权衡折价。这里形容处理事物中正不偏.公正准确。也有人认为 文中平准是指像天平一样中正准确。
运化一-运转、走化、
率——概,都。
(21 )默识记不忘。
揣摩——反复思考追求。
差之毫厘差”指差错、失误。源出《汉书+东方朔传》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意释】
太极是由无极生成,又孕育阴阳变化。运动时阴阳分开,静止时阴阳 合成一体。动作不可过分和不足,要随对方变化而伸展。对方刚猛打来, 我以柔化应接,这叫做“走、我变成顺势,占据主动,使对方陷于被动、 劣势,这叫做“粘”。对方快,我反应也快;对方慢,我随之也慢。虽然 变化T千万万.然而道理却始终如一。由招法熟练逐渐明白劲力的变化规 律,再由明白规律进而达到运用自如。如果不是长期用功锻炼,绝不能领 悟精通。
头要自然向上顶起,气要向下沉落于小腹。身体不可俯仰歪斜,动作 要忽隐忽现,变化莫测。对方攻我左侧,我左侧变虚;攻我右侧.我把右 侧隐蔽。对方向上仰攻,我升得更高.使其摸不到;对方向下攻击,我变 得更低,使其感到深不可测。对方进,我就退,使其长不可及。对方退, 我就乘势进逼,使对方感到更急促的压力□力置要判断准确,一根羽毛的 重量也要分辨出来;感觉要十分灵敏,蚊虫落到身上也要有反应◦要做到 人不能知我,惟独我却知己知彼,对其了如指掌.英雄所以无敌于天下, 都是由这个缘故而取得。拳法流派很多,其架势虽有不同.但都不外是以 强欺弱,以快制慢罢了!有力打败无力,手慢输给手快,是人的先天自然 能力,绝不搓练功后取得的本事和作为。仔细分析一下,太极拳歌诀中 “四两拨千斤”一句,显然看出不是大力取胜;再看看八九十岁的老人抵 抗一群人的情景,单纯靠快速怎能办得到呢!
身型、身法要像平准一样中正,转动要像车轮…样灵活。对方用力进 攻,我要放松,将力偏向另一侧,就会随对方来势而屈伸变化。反之,我 也用力相抗就形成“双重”,造成双方顶牛的局面,自然停滞不前。常常
看到下了多年苦功仍然不能柔化运转的人,一概都是自己造成受制于人的 局面,这就是没有领悟到“双重”毛病及其危害的缘故!
要避免这种毛病,必须明d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取得主动就 必须走化,以柔克刚,只有走化运转冰能变被动为主动,控制对方^走和 粘密不可分,正如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阴阳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依 托,才算懂得了拳法的规律。明&了规律以后才能越练越精,通过牢记和 反复思考实践,就会逐渐达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地步。
木来这种战术的原则是“舍己从人”,随机应变,依客观而变化,然 而许多人却错误地理解为抛开对方“舍近求远”,学拳的人不可不仔细分 辨啊!为此我作了以上的论述。
【分析】
此文言简意深,说明了以下问题:
太极的名称来自古代太极阴阳学说,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思想。作 者王宗岳更多地受到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影响,具有儒道合一的观点。
太极拳属于武术,其拳理密切表现了技击攻防的规律。尽管近年 来太极拳运动向柔缓方向发展,发挥r更大的医疗、养生作用,但其动作 仍包含了攻防含义,表现了技击性。它与古代的导引、气功有着不同的渊 源和发展道路,属于不同的范畴。
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是“以柔克刚” “舍己从人”。技术上反对肓动 和对抗,强调走化旋转,随曲就伸;中正不偏,气沉丹田,人不知我,我独知 人。这些导致形成了太极拳心静体松、中正柔和、连续圆活的运动特点。
文中提到的“四两拨千斤”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等技 巧,不仅表现了太极拳的“以小胜大” “以静待动”的特点,也是所冇对 抗性竞技体育乃至军事攻防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章认为以大胜 小、以快制慢为先天自然之能,贬低甚至排除于攻防技术、战术之外,则 是狭隘错误的论断。
二、十三势歌
【原文】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换虚实须留意, 静中触动动犹静, 势勢存心揆用意, 刻刻留心在腰间, 尾间中正神贯顶, 仔细留心向推求, 入门引路须口授, 若言体用何为准9 详推用意终何在? 歌兮歌兮百四十, 若不向此推求去, 气遍身躯不少滞。 因敌变化示神奇。 得来不觉费工夫。 腹内松静气腾然。 满身轻利顶头悬。 屈伸开合听自由。 功夫无息法自修。 意气君来骨肉臣。 益寿延年不老春。 字字真切意无遗。 枉费功夫赔叹息。
【注释】
十三总势——指太极的八种基本T-法和五种基本步法,即:棚、 捋、挤、按、采、捌、肘、靠和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俗称八 法五步,总称十三势。这也是太极拳的別名“十三势”的由来。“十〜二势 歌”即“太极拳歌'
命意——“命”指牛命,“意”指意识。两者合在一起泛指人的 精神和肉体。
(3 )腰隙 一腰椎骨的缝隙,这里意指“命门穴”。中医认为“命门为 元气之根'逛“五脏六腑之本,卜二经脉之根”,属生命之n的重要穴位。
气一^分外气和内气。外气指肺部呼吸之气,内气指运行于人体 经络之气,中医称之为“元气” “中气究竟内气的实质是什么?有人 说是生物电,有人说是一种功能载体,有待进一步探索。
揆——度量,揣麼。
腰间——指腰椎骨或脊骨。由于它具有连结上下肢和支撑躯干的 作用,武术家对此十分重视,拳谚称“腰为于,肢为枝'太极拳家称 “腰舒为第一主宰”“腰为车轴”。
尾闾——又称尾骶,包括骶推和尾椎。
(S )推求——推本求原。
(9)屈仲开合听自由——“屈伸”和“开合”皆为拳法动作术语,这 里代衮拳法听”意为顺从、服从听;“自由”意为运用自由.得心应
手。
U〇)体用——中国哲学术语。指事物的本体及运用。
真切真”为真实,“切”为准确。
贻叹总一贻”与"遗”逋用,“贻叹息”指遗憾,惋惜。
【意释】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十三个基车势法不可轻视.生命的源泉,在腰椎 的命门穴,这凫元气的根本。
要特别注意拳法的虚实变化,耍保持内气在全身通畅流转。
身体保持松静,以静待动,对方稍冇触发就要反应。动作中仍 要冷静沉着,准确应变。要根据对手情况不断变化招法,表现出拳 法神妙。
每招每势都要细心度察,精确把握,要获得高超的拳艺需要花费很大 的工夫。
要特别留心s己的腰脊,做到以腰为轴,身手协调,小腹丹田要保持 松静,使气息鼓荡充盈,气力合一。
尾闾保持中正,身型不偏不倚,神气s贳头顶百会穴」头颈像悬在空 中一样竖顶向匕焕发精神,使全身充满轻灵活力。
仔细、用心地按着以上要求探索,将会使拳法动作顺乎自然,随心所 欲,运转自如。
初学入门需要老师口传身授引路指导,但是人门以后却要靠A己修 炼、深造。艺无止境,路无尽头,需要坚持不懈地下苦功锻炼、追求。
若问体用怎样划分?当然意气为主体,骨肉为用。耍以意识精神引导 动作,以内气运转身体。仔细推敲太极拳的H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最终 还是为了增进健康,益寿延年,使生命永葆青春。
歌呀,歌呀,共140个字,每个字都是情真意切,把全部道理讲给大 家。如果不遵循这些道理去实践追求,只会是白费工夫,浪费精力,到头 来只能遗憾惋惜。
分析:“十三势歌”又称“十三势行功歌'即太极拳练功之歌。由于它是用 接近白话体的文字写成的歌诀,人们推断它可能是上宗岳收集民间拳谚或
中因历代太极拳名家名著丛书、
佚名氏的作品整理而成。
武禹襄(1821〜1880年)具有很卨的太极拳造诣,他开始从学于杨式 太极拳创始人杨露掸,继而乂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从陈青萍学习赵堡太极 拳,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创造T武式太极拳。他得到王宗岳的《太极 拳谱》以后,悉心研究,每有心得体会就写一纸条贴在墙h或加在歌決之 屮,后人把这些体会集成为一篇文章,题为“十二势行功要解”,即对 “十三势歌”的理解、阐述。王谱中的“十三势歌”及武氏的m要解”对 太极拳的发展起/极大的作用。
“十-:势歌”虽然只有短短140字,但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
首先,它指明了太极拳意、气内导号肢体外动的主从关系=强调了意 气为体,骨肉为用,以气运身,意领身随,内外两者足统一的,又是主次 分明的=武禹襄形象地比喻为: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 歌诀指明既要電视姿势动作要领,更要重视命意源头,气遍身躯。既要满 身轻利,周身协调,乂要神贯于顶,腹内松静,气势充盈..总之,逋篇引 导人们认识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内功拳。绝不能停留在只電形 体锻炼上面=
其二,“十三势歌”对太极拳的套路和攻防两方面都作了论述。关于 对抗,谈到广因敌变化,随机成变的战术原则.又谈到以静待动,动屮寓 静的技术要领。
其二,“十三势歌”指出r练功必须遵循正确要领,“仔细留心向推 求' 它还告诉人们“师傳领进门.修炼&个人”的道理,指出只存坚持 不懈地长期锻炼追求,才能取得成功。满足于一知半解,依赖在老师的身 上,缺乏悟性和创造性的人,永远不会达到0由髙峰。这对学习太极拳的 人们足真情的忠告。
其四,“f三势歌”明确指出了太极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健 康长寿,青春常在。武术从产生之初就具有健康和格斗双重作用,随着军 事技术的发展,武术的实战作用越来越小,体育性越来越突出。太极拳运 动要求心静体松,意气引导,体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中华养生思 想。所以它从产生之初就具备了极高的体育价值。
今天我们开展太极拳更应面向广大群众的健康,以全民健身为目的 否则,不仅违背了体育的本意.也违背了太极拳先辈的教导。
n
第五节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点
一、太极拳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运动包括套路、功法、推手三种形式。
套路是由很多动作按固定程序衔接组成。包括起势和收势在内的连贯 系列动作,又叫“拳套”或“架子”。各式太极拳套路很多,有徒手套路, 器械套路(剑、刀、棍、枪、扇等),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各种套路练 法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有动作开M的大架子,也有小巧紧凑的小架子,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架子。练法上有缠绕螺旋、快慢相间、刚柔并举的架 子(如陈式太极拳),也有动作弧形、柔和均匀的架子(如杨、吴式太极拳)。
功法练习指各种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操练,如“太极桩功”、“太极 养生功十二势”等。
推手是双人对抗性的操练或竞技比赛,以提高攻防技巧、对抗能力和 反应能力为H的,包括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散推手等 多种方式。
二、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项心静体松、 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曰。 如果把长拳比做一营刚健明快的奏鸣曲,那么,太极拳则是一首柔缓抒情 的小夜曲。它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杨.形体的自 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尽管太极拳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 以及表现的含蓄程度上各有差异,但在箪本特点1:各式太极拳是一致的。
太极拳的丼同运动特点是:
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好像书 法、绘画要求意存:笔先、胸有成竹一样,打太极拳也要求先在心,后在 身,以意导体,形意合一。打拳时呼吸要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
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岡满,身体肌肉、X节不可紧张 僵硬。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
动作圆活,周身协调
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头、 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不可顾 此失彼,上下脱节,各行其是。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 于韧性。太极拳古典拳论说:“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刚柔相济,方为 懂劲”。也冇人形容太极拳动作如绵屮裏铁,在轻灵柔缓中,表现出从容、 镇定、一触即发之势。
第六节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大fi的事实和科学实验充分证 明,太极拳是一项对身心十分有益的体f活动,是充分体现中华养生文 化、“动以养身,静以养心”、动静结合的体育运动。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打拳时思想高度人静,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人保护性抑制状态。 对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体息,对当代社 会的文明病——大脑过度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有力的治疗。实验表明. 人脑消耗的能量大约占人体能量消耗的1/8〜1/6。神经紧张不仅耗能大, 而且会造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协调,使大脑皮层紊乱,引起各种 疾病。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清醒头脑,活跃 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消除一些慢件病的病灶,并可直接影响到内 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同时,由于打拳“用意”,大脑不断发出良
性信号,会使人体气血及能M会聚于意守部位,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 流量增加30%左右,医学界称之为“精神反馈”作用。佛教的坐禅、中国 古代的吐纳、现代的气功,都是通过“意守”引发生理变化。太极拳是通 过“以意导体”“意念贯注'使气血畅流全身。
二、 对心血管的影响
太极拳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强,血管神经稳定忤提 高,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 降,长期坚持锻炼,冇利于防止高血压和血管硬化;人们从动物实验中也 得到证明:经常处于剧烈运动状态的动物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而柔和适 度的运动则会促使血丨玉稳定。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i正明:经常打太极拳的 老人较一般老人不仅血压正常,心脏收缩有力,而且动脉硬化率较低。
三、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常常伴随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 膈肌的运动。我们知道,膈肌每下降1厘米可增加气量300毫升。膈肌的 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r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 肠胃消化能力。
四、 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太极拳要求立身端正,步法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使人形成良好的体 形,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对人们保持f舂、 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完结
浏览1,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