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四+八年庚申(1620)

姬际可出生。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东诸冯(今永济尊村)人。尊村原名 宋村。西距黄河二里(今东迁七里),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东南 距中条山五十里。姬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其父姬 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际时,次子际可。际可少年时,家有土地 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 岁开始习武。据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手抄本《姬氏族谱》卷 二记载:际可“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巨魁,人号神 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

明季,山西太谷出现了標局,它是为保护商旅免遭萑苻之劫 夺而设立的。实际上,它就是商品流通的武装卫队。

清顺治元年(1644)

姬际可离家奔少林寺习武,10年后创“心意六合拳”。

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寺,出诸冯,过解州,翻越 中条山时不幸马失前蹄,跌入深润,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险 里逃生,终于到达少林。姬际可在少林寺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 法,尤擅大枪术,有飞马点椽头之绝技,人号神枪。后来,少林寺 住持请他做了师傅,专授武功。是时,清军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 集少林。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己 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后被清廷获密,少林寺被清军 查抄,姬际可险遭不测,于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访技击名 家,转而到峨眉山,又入汉中,逾秦岭,上终南。“时因落魄江湖, 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

遁世之心”(《姬际可自述》)。可见,当时的姬际可既难遂反清复 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缉捕的危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立法创 拳传拳之上,以传播其反清复明思想。姬际可有着明确的政治目 的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便立法创拳传 拳,以传播反清思想。为达此目的,于是产生了终南山得岳武穆 《六合拳经》这一托词。姬际可在秋浦传艺时手书《姬际可自述》, 其手稿流传于世,这是姬际可创立“心意六合拳”的主要依据。

少林寺有丰富的拳谱资料,有深厚的拳法技艺。少林拳中有 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姬际可学得五形拳后,参照熊、鹰、猴、 马、鸡、鹞、燕等动物身形走势、动态技能,又融《少林寺古传秘 本》等精妙于其中,创“心意六合拳”,这是在“少林五形”的基础 上发展而成的。姬际可创此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 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法则,故名“心意六合拳”。此拳将“心 意”、“六合”,二者合而称之,既显其深奥精妙,又明其浅显质朴。 在心意六合拳的传播中,因传习者对其原理的不同理解,又分而 称之为“心意拳”与“六合拳”。

清康熙四年乙己(1665)

曹继武出生。

曹日讳,字继武,安徽池州(今贵池)人。姬际可创拳的目的 在于传播反清思想。所以,心意拳一成,他便离开终南山东行,物 色传人。“然沿途所遇,皆为庸俗之辈。到苏、常一带访友,巧遇王 辅臣父子,承他们父子另眼相待,其子耀龙尚能刻苦用功。转瞬 五载,又西南行,至秋浦遇曹公托其子继武与我,一教十二年,其 技方成。”(《姬际可自述》)

清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

姬际可作《姬际可自述》。

姬际可自述文

老朽姬际可,字龙峰,祖居蒲东诸冯里。自幼熟读诗书。本欲 光宗耀祖,奈因万历后,横征暴敛,又遭强暴之侵凌,十三岁时家 业渐渐凋零。家父故为我延师习武,与寄居蒲东之钱塘人赵元龙 (后名云飞字之扬)同窗学艺五载。后父母相继逝世。遂上嵩山 学艺近十易寒暑,颇得少林秘法,尤擅大枪诀术。余以吾处于乱 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 不测,将何以御之。由是出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顺便寻找师 弟云飞。未遇而到西湖,转而到峨嵋,一无所得。又转道汉中,逾 秦岭,入终南。彼时因落魄江湖,毫无寸进,既不能逐平生之志, 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于是越群山、探古 洞,在玉柱峰下,寻得一座坍塌残破古刹,决意在终南作为我归 宿之地。老朽那时备受艰辛,真是言莫可喻,只身住古刹,四壁肃 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备风雪。深夜又常被野兽咆哮声所惊醒, 难以就寝。一夜,我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有光,当时 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进,仔细辨别,更将可疑,顿生好奇之 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陀, 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古雅, 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 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合拳经》,其 中五行变化之原理,阴阳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 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 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诚恐有负岳武穆 著书意义,决心传于后世。遂离终南东行,遍访名师,物色传人。 然此拳一经问世,人竟以狂枉目我,庶不知此拳有防身御侮养性 修身之术。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 死之道,阴阳之母,四象之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气 机。然沿途所遇,皆为庸俗之辈,到苏、常一带访友,巧遇王辅臣 父子,承他父子另眼相待,其子耀龙尚能刻苦用功。转瞬五载,又 西南行,至秋浦遇曹公托其子继武与我。一教十二年,其技方成。 阔别多年之云飞师弟在此奇遇,叙述其从镇三江陆稼氏门下学 得少林真传,彼此相较,心意六合拳实有独到之处。诚恐后学者 不知,故录之以志。

丙寅仲春际可书于秋浦 (注:标点为作者所加)

清康熙三+二年癸酉(1693)

曹继武武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今归甘肃)总镇都 督。后因宦途坎坷,诈死埋名,自称“南山郑氏”,于池州授业于山 西祁县戴龙邦、河南洛阳马学礼等人。著有《心意六合拳论•十法 摘要》。

心意六合拳论•十法摘要

闻之子不语力,固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夹谷之会,必用 司马。且曰吾门有由,恶言不人于耳,是武力诚不可少矣。于是,

顾其身家,保其性命,有拳尚也。拳之种类不同,它门亦不悉创自 何人。唯此六合拳则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 其技。至明末清朝,有蒲东诸冯人姬际可龙丰先生,曾学艺蒿山, 精于少林诸拳,尤擅大枪术,见者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尝 与人曰:“吾处乱世,有此术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 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出走南方,遍 访技击名家,一无所获。又转道汉中,逾秦岭,人终南山,得岳武 穆王六合拳经,悉心研究其中精义,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 殊,名曰:《心意六合拳》是为少林外家支派。此拳约其要为前后 合六势。夫一本者,心意之灵也,万殊者,形势之变化也。六合者,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而以一势贯之者也。至于前后合六势者,是以一势化为十二势, 十二势仍归一势。而且有刚柔之分焉。刚者在前,固微其异;柔者 在后,更寓其妙。亦由浅人深,由粗到精之意也。乃世之演义者, 多感于异端之说,而以善走为奇,不知此拳有追法乎?以能闪为 妙,不知此拳有截法乎?以左右封闭为得力,不知此拳之动不见 形,一动即至,而实不及封闭也,且至于能走能开,能封能闭,亦 必目有所见而能然也。故,当白昼之间。逞其变化,或者可以侥 幸取胜,若当黑夜之际,偶遇盗贼,猝逢仇敌,我不见其所以来, 将以何闪而避之;我不见其所以动,将何以封而闭之,岂不反误 自身乎;唯此心意六合拳者,练顾法、上法、开法于一贯,而其机 自灵,其动甚捷,即当黑夜之间,风吹草动,一触即应,并不自知 其然而所以然也。此即其精妙。唯精于是者,自用之身,乃知一 切武艺皆出于拳内也。夫世之习艺者,固一师之传也,岂其始艺之不赖欤!谅亦未得其真,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况乎愈传愈 讹,且不仅差之毫厘也!余从学姬氏,以接姬氏之传,得之甚详, 就其论而释之,定为“十法摘要”,非敢妄行于世,聊以训子弟云尔。

一曰三节

举一身而言,可分为三节,则手肘为梢节,躯干为中节,脚腿 为根节。分而言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如稍节之三节, 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节之三节,头为梢节,胸为中 节,丹田腹为根节;根节之三节,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跨为根节。 总之,不外乎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 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乎,明也。

解曰:起、随、追劲法也。三节名虽不一,而劲法则一也。盖通 身之劲法如是,而各节中之劲法亦如是。故为起于根,顺于中,达 于梢也。起要起出,随要随定,追要追上。一动而三劲皆至,则无 失矣!

秘诀曰: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自可 齐。

二曰四梢

人之血、肉、筋、骨末端曰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甲为筋 梢,牙为骨梢,此为四梢。

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使人望而生畏。其中:

血梢,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 催敌不难。

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

落魄丧胆。

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脚踏,气势英雄,爪之所到, 皆可奏功。

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眺裂目突,惟齿之功, 令人恍惚。

故,必须使发欲冲冠,舌欲催齿,甲欲透骨,牙欲断金。必一 颤而四者皆至,则四梢齐而内劲出矣。捷要曰:上提下赘中束练, 妙术唯在呼吸间。

三曰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内对人之五脏,外应人之 五宫,如心属火,心动则勇力生;肝属木,肝动则火焰冲;脾属土, 脾动则大力攻;肺属金,肺动则成雷声;肾属水,肾动则快如风。 此五行之存于内也。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 此五行之著于外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 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 行相克之道也。而所易知者,如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 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余类可推矣。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 把手自遮拦;天地交合蔽日月,武艺相争蔽五行。

解曰:他人为地已为天,眼为日月手为云;蔽住五行克他人, 四两可以拨千斤。

四曰身法

身有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而已。夫,起落者,起 为横,落为顺也;进退者,进步低,退步髙也;反侧者,反身顾后, 侧身顾左右也;收纵者,收如狩猎,纵如放虎也。大抵以中平为

宜,以正直为妙。与三节之法相合,此又不可不知也。

解曰: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藏身而落。

五曰步法

步法者,寸、垫、过、快、践步是也。如二、三尺远,则用寸步, 寸步即一步可到。如四、五尺远,则用垫步,即后脚垫一步,仍上 前脚是也。如遇身大力勇者,则用过步,即进前脚,急过后脚。所 谓步起在人前,步落过于人也。如有七、八尺远,则用快步,即起 前脚带后脚平飞而出。践步,一步可进丈余,即后脚垫步,前脚进 步带后脚,再顶前脚平飞而出,如马奔虎践之意,并非跳跃而往, 非艺成者,不可轻用,惟远不发脚而已。如遇人多或持有器械者, 则连腿带脚并践而上,所谓踩脚而起之说也。善学者,随便用之, 法不可执,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尽其妙。

解曰:出步似蜻蜓点水,取其轻捷之意;落步如大树生根,稳 如泰山不可动摇。

六曰手法、脚法

手法者,单手、双手、出手、领手、起手、截手、顾手是也,此为 手之七法。起前手如鹤子钻林,须束身束翅而起,推后手如燕子 取水,望上一翻,藏身而落,此单手之法也。两手交应,并起并落, 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此双手之法也。当胸直出者,谓之出手,筋 梢发,起而未落者,谓之领手。筋梢发,有起有落,曲而非曲,直而 非直,谓之起手。顺起顺落,参以领搓者,谓之截手。筋梢不发, 起而未落者,谓之顾手。凡此七法,不可不知。总之,要直而非直, 曲而非曲,肘护心发,手撩阴起,其起如虎之扑人,落如鹰之捉物 也。

脚法者,起翻落钻,忌踢宜踩而已。盖脚起望膝,膝起望怀, 脚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之撩阴。至于落,则如以石钻物, 如手落之捉物也。其忌踢者,谓脚踢浑身是空;宜踩者,如置物于 脚下,即脚落如燕子琢水,鹰之捉物是也。是知手脚之法,本自相 同,而脚之为用,亦必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莫测,然后可也。

解曰:手法、脚法取其轻利灵动,万不可习乎滞气,以自陷于 败亡,所谓滞气不打人也。

七曰:上法、进法

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脚为奇,而总以身法为要。其起手如 丹凤朝阳,两手前后互应,其进步如抢步进、踩步进、踩打进是 也。故,必三节明、四梢齐、五行蔽、身法活、手脚之法连、内外一 气而视其远近,随其老嫩,一动而即至是也。然,其方亦有六焉。 六方者,工、顺、勇、疾、狠、真也。工者,巧妙也;顺者,顺其自然 也;勇者,果断也;疾者,快也;恨者,动不容情,心动而内劲出也; 真者,谓发必中的,见之真,而彼难以变化也。六方明,则上法、进 法得矣。

解曰:内外合一气,上下紧相随,腰身为主宰,万不可忽视, 观察敌动态,随机而进取。

八日顾法、开法、截法、追法

顾法者,单顾、双顾、上顾、下顾、顾前后左右也。单顾则用截 手,双顾则用横拳,顾上则用冲天炮,顾下则用掘地炮,顾前后则 用前后扫锤,或前后斩拳,顾左右则用填边炮,或括边炮。此以随 机而用,非若他门之钩遮棚架也。开法者,有左开、右开、刚开、柔 开也。左开即如裹,右开则如挂是也,刚开如前六艺之硬劲,柔开

则如后六艺柔劲以化之也。

截法者,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是也。截手者彼手已动而 未到我即截之也。截身者,彼身微动而即截之。截言者,彼言露其意 而我即截之。截面者,彼面露其色而即截之。截心者,彼面笑眉喜, 言甘貌恭,我察其有心而迎机以截之也。则截法岂可忽乎哉!

追法者,与上法,进法一气贯注,所谓随身紧趋,追风赶月 不放松是也。彼虽欲走而不能,何虑其有他术乎!

解曰:面笑喜眉不动唇,提防此人有歹心是也。所谓诸法,应 随机应变,见机而用之可也。

九曰三性调养法

三性者,盖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三性者,艺中 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时常循环,耳中不时常报应,心中不时常惊 醒,则精灵之意在我,庶不致为人所瞒而无失机之虞也。

解曰:临阵须提防,小心无大错,莫恃己艺高,骄傲身自伤。

十曰内劲法

夫内劲者,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会,而难以 言传者也。然,其理亦可参焉。盖心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 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趋之,此必至之理也。今以功于艺 者言之,以为撞劲者非也,攻劲者非也,崩劲、拼劲者皆非也,殆 颤劲是也。窃谓撞劲太直,难以起落,攻劲太死,难以变化,崩劲、 拼却太促太拙而难以展招,要皆强劲之露形而不灵也,惟颤尽又 捷又灵,可使曰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可使天地交合而 不费其力。总之,运用于三性之中,发于一战之顷,如虎之伸爪不 见爪而物不能逃也,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不能阻。

以上十法为一贯而武艺庶几成矣。吾固会通其理摘要而释 之,以为后学者之助。

曹继武

山西太谷沟子村负家设在北京的“志一堂”商号,在大内总 管乐三爷的支持下改组为“志诚信”票号,同时在此设立镖局。 清康熙四十年辛已(1701)

姬际可去世。

晋商巨富多出于山西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其中,山西太谷 水秀乡武家堡村王家总资产超过一亿两白银。其次为北洸村曹 氏家族。曹家拥有1200万两白银。曹三喜,曹氏家族第十四世 孙,曹氏商业的开创者。康熙年间,其商业形成一定规模,货物运 输频繁,为了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开始雇用镖师、护院拳师。

镖局保送财物、银两的车叫镖车,车上插着镖旗,押送镖车 的叫走镖。走镖沿途要喊镖号,也有哑镖。保镖者遇到劫镖者是 常事,保镖者为了保护商贾大家之财物要付出血的代价。 清康熙五+二年癸已(1713)

 

 

浏览5,6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