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形意拳提要

第一节形意拳之命名及拳理内容

“形意拳”这个名字,Q把它的整套拳术的功法和拳义概括 得既深刻又全面了。先贤前辈及武术家们对此拳术编创而定名为 “形意”,可以说得上是画龙点睛了。它的“术”和“理",活 龙活现地展现在武术爱好者的面前2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实践中,观察了大自然的生态,细心 研究了走兽飞禽,见到其在争生存中发挥着各自猎取食物的技 巧,在保性命的同时又有自卫的本能,可谓真实地为人们效法和 摹练提供了标榜。

人是万物之灵。以人的丰富想象能力,来摹仿各种动物的特 长,借此来提高人的自身能力。因以“象其形而会其意”,使之 人体外形得以锻炼,内意获得静养,最后达到身强体壮和防身自 卫的目的3

形意拳的主体,是以五行拳和十二象形所组成。它的练功要 求是以“外刚而内柔”,特别重视以意行气、以气摧力,与“八 卦掌”、“太极拳”在理念上亦有殊途同归之处。虽都属于内功 拳法,但是理通法异。在练功方法上,各有各的独到之处。其技 法特点又各有各的独具之处,三者不能相提并论或混通称之为一 体C

所以,为保持此三种拳术的别致风格,还要维系它们各自的 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武术爱好者严肃探源、认真考究,追溯先人 编创拳法的思想境界和意图,清晰它们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要求, 从中品味到三种拳法其中的文化内涵。知其底细,才知拳法贵在 体系完整,不能任意改动。因为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拳技法则和 独到之处。例如:八卦掌讲究手法多变,功理是纯刚纯柔。太极 拳讲究混元一体化,功理是外柔而内刚。形意拳讲究直化,也就 是纵横迅猛,功理是外刚而内柔。知其功理技法的要求,再深人 考究“拳经”和“口诀”之传授,得法后使习练者心旷神怡, 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劈、崩、躜、炮、横”,在形意拳中称为五行拳。所谓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形意拳借用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解释五行有内外相 因、又有阴阳互通之理。比如,人身内有五脏,心、肝、脾、 肺、肾以隐于内;人身外有舌、目、鼻、耳、人中相通于外。舌 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即是五行阴阳暗 合、表里相通之生理。

取形于身内,使五脏充实,身内无亏损。其形用在外,能使 四肢通达,身体舒展和畅;其意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 下降,使之坚实其里,整饰其外。可使直接达到内强外壮、百病 不生的目的。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础,它是形意拳法中修功练武的重要亍- 段之一。在技击方面,五行拳更是得心应手的武术,这已被历代 形意拳大师们所验证C

形意拳中的十二象形,BP: “龙、虎、猴、马、1、鸡、

鹘、鹞、燕、蛇、鹰、熊”。

龙,形以大伸大缩,故有困龙升天、薜雷击地之势称。

虎,为山中之王,有搜山捕食之凶。

猴,杳搬折之力,又有借力坠枝之巧。

马,有垂缰之义,有撞山跳涧之勇。

猪,有分横之法,又有倒海翻江之力。

鸡,其形性善斗而智取。

鹘,有起落直率、竖尾奔打之能。

鹞,有回头、束身、展翅、捉雀之变。

燕,有起落躜翻之长。

蛇,形为内柔外合,势能有首尾相应之便。

鹰,能放爪攫获,有擒拿之力。

熊,有膀臂之力,有斗虎之威。

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于物, 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所以,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也。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之理,近取于身内,为五行 —五脏;远取诸物,外为十二象形,合人身之十二经脉。此即 所谓万物一理、形体合一,也正是形意拳之宗旨C

第二节形意拳之锻炼方法

及注意事项

形意拳属于内功拳法,所以形意拳锻炼注重内以养气存神为 其主导,是以意行气、以气摧力的练功方法为其要领。

在打拳时表现的是外似刚猛、内现平和。身要随功修武,循 规蹈矩,不要自专自用,偏离了主导和要领,使之固执不通,而 伤及身心以为其害。

在打拳时首先要将姿势练顺,要灵活自如。所以,形意拳外 形要顺,内意要合。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增长气力,气力即已 相增,无形中自生灵气。练到功行圆满之时,自己能调控自身。 所谓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则身轻如羽。所以,练习

知形意拳妙 口

者不可僵执一端,只有细心悟化,练功时多加体会,内外通合, 时时矫正,这样才能深得其妙。

一、三害

初学者,必须要注意正确的练功方法才能趋利避害。何谓其 害? “其害有三”,是初学者容易犯的三种毛病。先师们常提示 后人学者以下注意,是对后人学者的关怀与善意。

三害者当忌:其一是拙力,其二是努气(憋气),其三是挺 胸提腹C

丨一•)忌_彳出力

何为拙力?拙力即是人身之本力,“本力”未加技巧修饰而 直用者为“笨力”。“笨力”如无节制地盲目滥用就是“拙力”。 如果用笨力练出拙力来,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骨经络不 能舒畅,使全身发拘,手足不灵活。若身为拙力所滞,严重者滞 于何处何处成疾,习者不可不慎也。

(二) 是努气

何为努气?努气是以力小负重物,先闭其气,后发其力,以 致浊气存于胸隔,久之闷气于胸,胸内气满易伤于肺金,使肺易 得咯血气肿,形成不治之痼疾者已屡见不鲜。

(三) 是挺胸提腹

若挺胸提腹,则使气逆上行,真气终不能下行归于丹田 (小腹),致使中节不明全身是空。气血循环反常,不能得到中 和3两足必然飘浮无根,重心不稳,上身摇摆不定,自毁根基, 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练内功拳法务必要顺气调息。外要沉肩坠肘,还要涵 胸拔背。内要以意引气,以气催力。同时用力要活,要虚心实 腹。因而外现刚猛,不要偏僵,内现柔和,又不能过软。是为形 意拳之练功之要领

二、八字法

八字法的传授,习者不可不知。“八字法”,每字有三项, 规整人身之三个部位。八字泛指全身各个重要部位,共二十四 处。在拳理中称之谓形意“八法”,又称二十四要法。

八字: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

此八字中所包含之部位,无论是打拳还是站桩,都不能离开 此八字之法。

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无从进我之身,即是此艺。此亦是形 意拳之特有之传授。

一曰三顶:

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上 顶则后三关易通。“三关”者,是“命门关、夹脊关、玉枕关”, 三关即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顶上腭,内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而甘露 下润,舌津吞下而降心火,纳气归人丹田,以固本命之元。

是谓之二顶。

二曰三扣:

两肩要扣,肩扣能使前胸空阔,气力到肘。

手背、足背要扣,能使气力到手,桩步之力厚重。

牙齿要扣,扣则筋骨紧缩。

是谓之三扣。

三曰三圆:

脊背要圆,其力摧身,尾闾中正,精神贯顶。

韋爭提要

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要顺。

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之力。

是谓之三圆。

四曰三敏:

心要敏,如怒狸之扑鼠,则能随机应变。

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兔,能顾,能盼,视察机宜。

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先发制人。

是谓之三敏,

五曰三抱:

丹田要抱,使气不外散,击敌必准。

心气要抱,遇敌心中有主,临变不变:

两肘要抱,出人不乱,遇敌无险。

是谓之三抱

六曰三垂:

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

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力摧肘:

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

是谓之三垂。

七曰三曲:

两肽宜曲,弓如半月则力富C

膝宜曲蹲,如弯半月则力厚

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

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力不断之意,是谓之三曲。 yv曰三挺:

颈项要挺,使头部正直,精神贯顶。

脊骨腰要挺,挺则力达四稍,亦能气鼓全身。

膝盖要挺,挺则气恬神怡,如树之生根。

是谓之三挺。

总之,八字法要在拳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拳法。

拳诀曰:攥拳如卷饼,掌伸似瓦垄。拳由口吐,手护胸,肘 磨肋。

三、 形意拳的呼吸法

形意拳是属于内功拳法,有意识地控制呼吸,是称之为 “内功”。所以,形意拳对内练呼吸法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因为 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源,以肾为蒂。中医《黄帝内 经》讲:“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又 说:“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合,总之,天地运化万物, 不外乎阴阳造化之功。阴阳造化之功,亦不出呼吸二字之理。所 以,先人们常把呼吸划分为三步功或称之为三节之道理:即 “内功”。

(- •)练拳术之准绳,呼吸是任其自然,呼吸有形于外,所 谓调息,俗称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 呼吸冇形于内,有意识注意丹田,是为息调,谓之练 气化神之功夫。

(三) 如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 非有,无声无嗅之静息,谓之胎息,是为练神还虚之功夫。

呼吸虽有三节之道理,此法取之于自然,功成自就,不可刻 意追求。

四、 形意拳的三步功

达摩老祖传有三部经:“洗髓经、易筋经、摩膜经”。这三 部经只是教人练功的,因而又称为“无字经”。

即谓: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在经中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形意爭提秀

武术因此而造化,从此开扩和发展了拳艺和拳理,武道前辈 因此尊崇达摩为武圣人。

形意拳之三步功,亦称三劲,即称明、暗、化三劲,和 “易筋经”是相通的。明劲易骨,暗劲易筋,化劲洗髓。

(一)明劲是拳内之法,仲缩开合之姿势,而有形r•外,即 外现刚猛,是谓之明劲。

(二〉暗劲是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含形于 内,是谓之内劲(暗劲

(三)化劲是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称为 神化,是为随劲。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的根本实际道理,是练出来的,也是对 习者的功夫考量,亦称“用、动、随”三合之三步功,实为功 夫之谈,也实是功到自然成之理

五、灵通三性

三性者,心为勇性,眼为见性,耳为灵性此三性是拳艺屮 应用之根本,也是内修内练调养之本法

(一) 心为勇性:心性明,应时时地常惊醒—11、意合一, 行为果断则为勇性。

(二) 眼为见性:眼于神通,应时时地常循环——眼观眼, 回光返照是为见性。

(三) 耳为灵性:耳聪,应时时地常照应——耳听耳,收敛 意识以养精神则为灵性。

三性灵通,回光返照,认识自我,使之形影相随。让神安守 舍,用之灵通使之心明,眼堯,耳聪,运贯如一,蕴发在我, 此庶为人养生之法。达此,又不至于使自身受到意外伤害——止 是明心见性之哲理也。

六、 形意拳的身法八要

八要者,即:纵、横、高、低、进、退、返、侧。

(一) 纵身是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二) 横身是裹其力开阔而莫阻=

(三) 高是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

(四) 低是抑其身,而身若有躜捉之形=

(五) 进身:当进则鼓其气,弹其身而勇往直冲,如蛰龙升 天,并有抖擞之意。

(六) 退身: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又如飞鸟投林,飘 然而返。

(七) 返身:即翻身顾后,后即是前。

(八) 侧:是侧身,兼顾左右,也无分上下,观察对方虚实 而运用机谋:

拳诀云:“忽纵忽横,因势而变迁。忽高忽低,高低随时而 转移。宜进而不可退,宜退而当退即是闪故有云:“何为进? 何为退?闪即进,进即闪,不必远求。”“若返身顾后,自不觉 为后,侧身顾左右,亦不觉为左右。”总而言之,让人身四肢百 骸不令而行,应用在眼,变通在心,勇往在气,此是身法八要。 知其法明其要,练时才能达到预期的U的。

以,心为主宰,眼是统帅,手足是先锋、不贪不歉,不即 不离,胆大心细。静似书生,动如雷发,审察来人之形势。彼刚 我柔,彼柔我刚,刚柔要相济。进步要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 离胸,束身而起,长葑而落,随高就高,随低打低,远发手足, 近加膝肘。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 动勿有势。操练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身法,合于手足,通归-•体。拳经云:“打手必须先上身, 手足齐到方为真。身似游龙拳打烈炮,遇敌如似火烧身。

七、 战手要言一-五字经诀

“战手要言•五字经诀”,此诀系应闻天先师传于韩慕侠先 生,韩先师再传于吴师孟侠先生。

战手要言•五字经诀:

双重行不通,单重到成功。

单双发宜快,胜在掌握中。

在意不在力,走重不走空。

重轻终何在,蓄意似猫形。 隅方得相见,千斤四两成 遇横单重使,斜角成方形。 踩定中门位,前足夺后踵。 后足从前印,放手即成功。 趁势侧锋入,功成本无情。 辗转急要快,力发在腰中。 捨直取横进,得横变正中。 生克随机走,变化何为穷。 贪歉皆非是,丢捨难成名。 武本无善意,含形谁知情 情同形异理,方为武道宏。 术中阴阳道,妙蕴五字中。

八、战手要法——步法、手法、身法

形意拳的战手要法曰:

起不起何须再起,落不落何须再落.

似起非起不再起,见硬不硬硬打硬 以下为步法和手法:

步法:有寸步、垫步、纵步、箭步。

一尺远近用寸步;三五尺远近用垫步;六七尺远近用纵步; 丈八尺远近用箭步所以,形意拳的箭步是比较难练的其练法 是起前足,后足平飞而至,并非跳跃之法,如马之腾奔,非功夫 久者不可轻试。步法也是足法,进步用踩力,踩如鹰爪之捉物: 手法:有单手、双手。

单手起往上长身为躜,下落缩身为翻.。双手上起,两肱似直 非直,似曲非曲,落如猛虎搜山。

眼要疾、手要疾:即拳经云:“眼明手快,有胜无败。出手 如弩箭,落步如追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取之。不怕力大无 穷汉,五力一发敌即败。”

脚要疾:手与脚合多一力,脚打踏意莫容情,消息全凭后足 蹬,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脚打七分手打三。由是 观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

意要疾:意是体之帅。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 行程之功,然其迟速紧慢均唯意之适从。

出势要疾:存乎内者为“意”,现于外者为“势”。意既疾, 出势更不可不疾,势意合一可胜,否则负之。

战手要法:战手就是与人交手,交手和平时练功不同,它另有一种要求和方法。比如,两人初次见面,未交手前,必须先审 视敌人之五行虚实(包括精神体格)等,然后再以言探其传授, 知其功夫深浅,了解学识如何。在交手时,一般应站近敌之侧 面,成三角形式,站左进右,站右迸左。拳诀云:“左者右,右 者先,左右相争占一边。”进步进身,灵活要快,拳要攥紧,掌 要扣心,三节四稍要齐,心要虚空,不虚空意必散乱。意要专 注,以防被敌所伤。常言道:“武本无善意,含形谁知情”、“人 无害虎心,虎有食人意。”

所以,心为主宰,眼是统帅,手足是先锋、不贪不歉,不即 不离,胆大心细。静似书生,动如雷发,审察来人之形势。彼刚 我柔,彼柔我刚,刚柔要相济。进步要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 离胸,束身而起,长葑而落,随高就高,随低打低,远发手足, 近加膝肘。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 动勿有势。操练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身法,合于手足,通归-•体。拳经云:“打手必须先上身, 手足齐到方为真。身似游龙拳打烈炮,遇敌如似火烧身。起无形 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 五行一动如雷声。雨打沉土散,风吹浮云行。五行合一体,放胆 即成功。”

以上是形意拳之战手要法,以下是拳经摘要C

第三节拳经摘要

形意拳之术是武术,形意拳之理是武道之理。形意拳拳经是 历代形意拳先辈和大师们的经验、心得之杰作。它训教后人磨 练,研究提高。知此,形意拳久传不辍,弘扬才有希望。

形意爭提要

一、拳经简注

其曰:二总、三毒、五恶、六合(六猛)、七拳、七疾、八 要、十三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c

以下按次序述之,以标明其意,使学者知其真义。

(一)二总:二拳、二棍称之为二总。

三拳是天地人,分上中下,即“拧、袈、剪”三拳,生法 无労。

三棍天地人,分上中下,即“崩、砸、拿”,是为生生不 已。

(二) 三毒:三拳、三棍练精练熟即为三毒。

(三) 五恶:“抓、扑、裹、舒、抖”为其五恶。

拳经云:“抓最毒,扑如虎,形似猫捕鼠=裹为护,身不 露。抖要绝,力展舒,心毒手如弩

总而言之,手足要合,上法以手足为妙。拳经云:“借法容 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称其为上法者,是上乘功法也: 所以,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主要进身、进手而发势 也。三节要明,稍要齐,五行要守。

(四) 六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神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谓六合。六合练成之后称为六猛。拳经 云:“内外六合合-动,急流勇退似婴玩。”

(五) 七拳:即肩、肘、膝、胯、头、手、足,亦称为七 星c七拳配以七疾,是谓形意之合。

(六) 七疾:1•眼要疾。2•手要疾。3•脚要疾3 4.意要 疾。5.出势要疾。6.进退要疾。7.身法要疾。

疾者快也,急速敏捷之谓。习拳者具有此七疾,方能完全制 胜,所谓纵横往来、目不及瞬,有如生龙活虎,令人不可捉摸者 唯恃此耳。

眼要疾、手要疾:即拳经云:“眼明手快,有胜无败。出手 如弩箭,落步如追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取之。不怕力大无 穷汉,五力一发敌即败。”

脚要疾:手与脚合多一力,脚打踏意莫容情,消息全凭后足 蹬,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脚打七分手打三。由是 观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

意要疾:意是体之帅。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 行程之功,然其迟速紧慢均唯意之适从。

出势要疾:存乎内者为“意”,现于外者为“势”。意既疾, 出势更不可不疾,势意合一可胜,否则负之。

进退要疾:此节所论,纵横、往来、进退返侧之法c当进则 进,竭其力而直前。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进退之宜,则须 察乎敌人之强弱,强则避之,宜以智取,弱则攻之,可以力敌, 要在速进速退中取之,不使敌人有可乘之隙。所谓高低随时即, 纵横因势而利导。

身法要疾:形意武术中,凡五行、六合、七疾、八要、十二 象形等法,皆以身法为本。拳经云:“身如弩弓拳如箭,上法须 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说明身法是形意拳之根本。

(七) 八要:八要法是内修之法。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 安,心安则清净,清净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 则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根矣。

(八) 十三格:七星加六合,是为十三格。

(九)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左右共十二 拳;头为一拳,臀为一拳,上下两拳。合之共十四拳。名为七 拳,故有十四处打法,此十四打法,变之则为万法,合之则为五 行、两仪,仍归一无极也。

(十)十六处练法: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 合、七疾、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

形意爭提要

阳、十四五行、十五静动、卜六虚实。

一寸:是一足之步。践:是腿法。二躏:是身法。四就: 是束身=五夹:是如夹剪之疾。六合:是内外六合。神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 合,是为外三合。七疾:内外六合合一动,是为疾。八正:直看 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斜为隅也。九胫:磨胫磨胫,意气响连 声。十警: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物必落。十一起落:起是躜, 落是翻,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才成真起落。十二 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是枉学艺。十三阴阳:看阴 而却有阳,看阳却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F雨。拳有阴阳相合能 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皆为阴阳之气也。十四五行:内五行要 动,外五行相随,十五静动:静为本体,动则作用。若言其动, 未见其迹,若言其静,未露其机。静动是在正发而未发之间,谓 之静动。十六虚实:虚是精,实是灵,精灵皆有才有虚实。

二、形意歌诀

(―)无极歌

人生太空,无竞无争。意境浑然,不着踪影,

(二) 太极歌

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三) 两仪歌

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四)三才歌(亦祢三体势)

八势之中,三节宜明手足及身,四稍中根

(五) 四象歌

已成四拳,随机应变:静如山岳,动则崩翻

(六) 四稍歌决




















1.血稍決怒气填胸,竖发冲冠: 血气速转,敌胆自寒: 毛发虽微,摧敌不难:
2.肉稍決舌卷气降,虽山亦撼: 肉坚似铁,精神勇敢- 一言之成,落魄丧胆
3.骨稍Ul有勇在骨,切齿则发: 敌肉可食,眦裂目突: 惟齿之功,令人恍惚。
4.筋稍決虎威鹰猛,以爪为锋: 手抓足踏,气势兼雄 爪之所到,皆可凑功

(七)五行歌诀

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哀束,惟抓勿错 六合歌诀

身成六势,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豹雷声

(九)七星歌诀

用必七体,头肩肘手胯膝合脚,相助为友 (十)七星法决

打法定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

拳如炮形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防 脚踩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中藏。

左右全凭盖世力,缩长二字一命亡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 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中节回顾使,两足交换须自然3 左右进取宜剪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恍绕上中 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3 脚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在后足蹬。

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捲地风。

又曰:

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得之难。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和身转着不停势,左右明拨用意行。

(十—)用八字

斩、截、裏、胯、挑、顶、云、领 斩:是劈拳 截:是躜拳 裹:是横拳

胯:是崩拳 挑:是燕形拳 顶:是炮拳

云:是鼍形拳“领:是蛇形拳。

(十二)形意拳无极歌

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
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无此中求。

无极乃生阴阳母,动分静合两仪辅 三才四象皆无遗,五行六合七星主 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 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定超群

眼要疾、手要疾:即拳经云:“眼明手快,有胜无败。出手 如弩箭,落步如追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取之。不怕力大无 穷汉,五力一发敌即败。”

脚要疾:手与脚合多一力,脚打踏意莫容情,消息全凭后足 蹬,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脚打七分手打三。由是 观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

意要疾:意是体之帅。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 行程之功,然其迟速紧慢均唯意之适从。

出势要疾:存乎内者为“意”,现于外者为“势”。意既疾, 出势更不可不疾,势意合一可胜,否则负之。

又闩:

拳要练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固灵根而动心敌将也,养灵恨而静心修道也
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艺要传给无义者,遭灾若祸损其身

以上为拳经摘录,以下为五行拳演练:

浏览3,0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