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
李锡春出生。
李锡春,山西太谷桑梓村人。幼时家贫,为了生活,到榆次城 内学做饭生意。喜好拳术,拜榆次形意拳名师侯树林为师学习形
意拳术。练功刻苦,深受其师喜爱。后以武功精纯闻名武林界, 被称为其师的“十虎将”弟子之一。
同年,胡增衡出生。
胡增衡乳名合意,山西太谷胡家庄村人,宋铁麟得意徒弟。 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
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
形意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术界同仁, 培养优秀武术人才。12月,中华武士会成立,全称“天津中华武 士会”,地点在天津三条石。孙中山派出燕京支部委员叶云,八卦 掌名家马凤图支持李存义开办中华武士会。李存义委任叶云为 第一任会长,马凤图为副会长。中华武士会是在天津成立的第一 个民间武术组织,也是国内较早的民间武术组织。中华武士会以 传授形意拳为主,同时传授其他拳种。
同年,吴殿科出生。
吴殿科,山西太谷贯家堡人。幼时,随兄吴耀科(李飞羽之徒 张树德弟子)学拳。考入太谷一高后,从布学宽名师,学习拳艺四 年。步人商界后,先后受到李飞羽弟子李广亨,车毅斋次子车兆 俊,车毅斋弟子李复祯等先辈的指点。后拜形意名家刘俭为师, 专攻形(心)意拳拳史、拳理、拳法及技击方面的研究。
同年,王芗斋居北京授拳,接张占魁师兄来信,云李老农嫡 孙李振邦弟子薛颠,在天津开办武术馆,馆长为河北省督军李景 林,从学者甚众,希师弟前来助一臂之力。王芗斋立即赴天津,只 身径往武术馆。薛颠早听说王芗斋的大名,但从未交手,心中对 王芗斋是否有真功夫产生怀疑,便对远道而来的王芗斋说:“久闻同门王老师傅形意名震江湖,今日相聚请赐教r王芗斋心想, 来到武馆必须以艺服众便以静待动做好准备。薛颠用形意龙形 想取胜王芗斋,二人相触瞬间,薛颠被王芗斋发出丈外。王芗斋 上前扶起说:“失手,失手”薛颠亦非等闲之辈,默想此人之身手 如此敏捷,且安闲文静,言语和气,又如此年轻,将来定成大器。 故起身高呼师叔,并令在场之弟子过来磕头认师。
同年,石成山出生。
石成山,山西太谷惠安村人。自幼喜拳术,在榆次谋生时拜 著名形意拳名师侯树林为师学习形意拳术。以武功享誉榆次武 林。抗日战争时期,以开饭店为业,凭恃武功为八路军所在地路 北山区秘密运送布匹、医药,被称为侯树林的“十虎将”弟子之一
同年,段仙出生。
段仙,祁县西关村人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14岁拜师戴 鸿勋学练心意拳术。掌握心意拳的主要套路和兵器。后来,授徒 20多人。曾在武术挖掘整理中献出了戴良栋枪法拳谱。
同年,郝恩光任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员。
民国元年壬子(1912)
12月,天津的民国政府派张占魁,韩慕侠师徒去北京捉拿 “燕子李三”。“燕子李三”被擒后,师徒二人在北京听说李三是惩 恶扬善,为民除害的武林侠义之士,官方称之为大盗。师徒二人 确定事实后,便悄悄借机让“燕子李三”逃跑。
卢嵩高艺成后,在师傅袁凤仪经营的万胜镖局当镖师。后因 袁凤仪年老体弱,镖局关闭之后,离乡辗转于京汉谋生。卢嵩高
中年曾住蚌埠,代师传艺于师弟宋国宾,并协助宋开设標局业 务。后由蚌埠过南京后定居上海,在市区英德里,以传拳授徒为 业。他在上海与人交手,对手常手足尚未施展便已败北。在上海 卢嵩高击败不少武林界名家巨子,其刮地风腿及单把龙形格横 为其擅长之技。上海心意六合拳的发展壮大与卢嵩高有不可磨 灭的成绩。
卢嵩高在上海传拳时,有三不教原则:①恃技寻斗者不教; ②恃技为歹者不教;③炫技逞勇者不教。
卢嵩高所传心意六合拳十大正宗把是:①龙形格横;②虎蹲 山;③鹰捉;④熊出洞;⑤踩鸡步;⑥鹤子入林;⑦猴缩蹲;⑧夜马 奔槽;⑨燕子抄水;⑩蛇拔草。心意六合拳所采十形,内寓六合, 故称十大真形六合拳。卢嵩高把练习虎形的体会对弟子说:“虎 行风生,威在蹲山。威可以慑百兽,故虎为山中王,山为虎之势, 失其势则威难发,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也。”然虎之发威有三: 一曰收纵以扑,二曰转侧以掀,三曰掉尾如鞭。此谓虎之三绝。而 伏百兽,是虎威之所在。欲进先退是扑击之式,扑而未中左右明 拨谓之掀,掉尾如鞭是虎把尾的动作。习拳者要有虎在眼前施 威、栩栩如生之感。
形意拳“闪电手”张占魁曾对卢嵩高的武功做过这样的评 价:他的武功在大江南北罕有匹敌,其打人十个单把式,而不同 样,千变万化仍是一个单把式,令防不胜防。卢嵩高与尚学礼、 杨殿卿同堂学艺,因他们三人皆系周口人,又都练成一身非凡的 武功,故在河南歲林有“周口三杰”之称。
同年,孟增华出生。
孟增华,太谷北洸村人。自幼随父孟立纲在太谷曹家护院, 学习形意拳术,并受到师爷吕学隆的指教。20岁时就已精通形 意拳法,尤其精通形意拳术的单练、对练套路,技击及刀、枪、剑、 棍、春秋大刀等器械套路。以武术功架规范、功力深厚、擅长技击 蜚声太谷武林界,人称“快手”。
民国二年癸丑(1913)
十月十一日,河北张树德弟子张茂隆到山西太谷拜访形意 先辈,住广庆和药店。
同年,韩其昌学梅花桩。
深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照例有武术会演。韩其昌表演了 形意进退连环和虎头双钩,深受观众的欢迎。他刚表演完毕,两 个十几岁的孩子上了场,表演对打D只见他们围身靠打,跌扑滚 翻,挨膀挤靠,忽闪忽战,忽张忽合,寓桩、行、技击于一炉,腿法 尤其厉害。韩其昌不禁暗暗吃惊,更羡慕拳路的新颖。一打听, 原来是北溪村的,练的是梅花桩。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北溪 村,找到拳师尹墨池。尹墨池一见面就称赞他的虎头双钩练得不 错,但是韩其昌更加向往的却是他们骞的梅花桩,特别想看看应 用手。尹墨池叫来对练中的一个孩子,说:“四多,其昌想看看咱 们的应用手,你就和他动一动吧!”韩其昌和四多相比,高出一 头,岁数,比他大两岁,但是两人动起手来,韩其昌手脚,靠不进 四多,封,封不住,没下两个回合,被打倒在地。尹墨池让他们再 试试器械,两人各执单刀,你来我往,韩其昌用的是老师传的绝 技一卦连环套刀,因此占了上风。尹墨池夸奖道:“你的器械 很不错嘛! ”韩其昌上前双膝跪下说:“今天我才知道,我的功夫差得很远,您收我做个徒弟吧!”
尹墨池不答应,他就不起来,最后只好说:“你有决心就跟着 练吧!”
从此,韩其昌每天跑十二里路来学梅花桩,因为他不算正式 门徒,所以只能交基本功,不教应用手,就这样他也毫无怨言。 学习中,韩其昌逐渐了解了梅花桩的来龙去脉。梅花桩大约起源 于明代,最早是在桩子上练,要栽一百根桩子,拳按天干地支分 为五式,五式宛如梅花开放,行步三法又宛如梅花枝干,所以又 有千支五式梅花桩之称。后来,因栽粧花费太大,又很麻烦,练功 时便不再栽桩,但仍保持了他的动作和上、中、下三盘练法。在名 字上加“落地”二字,叫“落地干支五式梅花桩”。
这梅花桩在河北民间虽有流传,但规矩极严,一般都是只传 子侄,不传外姓,人称父子拳,因此外面很少见。
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河北武强县王家庄有 个大拳场,设在村头大庙里。有一天,来了个自称是过路的老先 生,在庙中求宿,因其姓李,人们就称他李老头。后来他就在这里 卖油条和火烧度日,晚上也看看练拳。
有一天,大家正在练拳,忽然两个卖布小贩慌慌张张跑进庙 来,说他们的布被强盗在村外桥头给抢劫了,苦苦哀求他们去夺 回来。拳师听毕就对徒弟说:“我们练武就是为了护村,你们带上 家伙,赶紧去追! ”李老头正在旁边,见大家都走了,便对拳师说: “我也去看看热闹。”说罢,找兵器,已被拿光,只好去牲口棚随手 取了副牲口套枷,也去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徒弟们气喘吁吁 刚跑到半道,却见李老头挑着布匹手提一副牲口套枷正往回赶呢!大家惊问怎么回事,李老头说:“三个贼人都在道边上躺着 呢! ”众人跑过去一看,果然不假,有一个抱头斜仰,有两个横躺 在地上哼咳直叫。回到庙里,徒弟们向师父交差,师父问谁先交 的手,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师父好生奇怪,经再三追问,一 个徒弟才如实说了情况。师父听罢,拍着脑门说:“啊呀,我简直 有眼无珠了,这人肯定有奇功,隐姓埋名于此。”可是问及李老头 时,李老头却说什么功夫也没有,只是常看他们练武学了几招罢 了^拳师见他不肯露真相,便心生一计。第二天徒弟练武时间不 长,个个佯说有事要提前走,最后剩下李老头。面对空荡荡的场 子,他不由手痒,便先走了几趟拳,接着便向关公神像行礼,从周 仓神像手中抽出青龙偃月刀,练起春秋刀来^忽然房上响起一片 喝彩声,李老头这才知大家并没有走,心知中计,忙将大家请下 来。双方施礼,拳师摆宴,再三恳请,李老头才答应在此教拳。原 来这人叫李庭吉,山东威县翟家庄人,深得梅花桩精传,曾因打 抱不平打死了地主护院,才逃亡在外。李庭吉后来做了这里的拳 师。在诸徒中,以任俊杰功夫为最好。后来任俊杰又把功夫传给 了尹墨池和赵英廉。韩其昌从尹墨池学梅花桩,仅练架子就练了 三年。
同年,王芗斋27岁在武术界已颇有影响,被称为少壮派武 术家。一次袁世凯总统府,与著名武术家太极五星锤创始人李瑞 东相遇,有好事者怂恿,想看看王芗斋功夫到底如何。李瑞东正 值盛名之时,其功夫受到大刀王五及霍元甲的一致称赞。遂主动 向前,王芗斋欲罢不能,在二人相接瞬间,李已跌坐于地。李瑞东 无颜在京授拳,返回故里。不久郁郁而去世。王芗斋谈及此事则
悔恨不已,并严嘱后人,如见练太极五星锂者,应礼让为先。
山东临清武术名家周子炎,功夫深厚,曾与众多名家高手较 技而未有失手,后闻王芗斋之名,遂专程来北平找其比武而败 北。第二年比试仍败,然仍不服气,回去后继续苦练,第三次比武 仍惨败。自此周子炎才心悦诚服,恳求随王芗斋学艺,后来成为 王芗斋的得意门生。周子炎说:“我本来是想当先锋,谁知成了学 生。”当时武林界广为传誉:“王芗斋气走鼻子李、周子炎三败人 王门。”(李瑞东号鼻子李)
同年,北平陆军部聘请王芗斋,主持陆军部武技教练所工 作。
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副部长齐振林以及段祺瑞的陆 军部长徐树铮,先后邀请王芗斋在陆军部“武技教练所”主持教 务工作。芗斋先生任教务长,并聘请武术名家刘文华(刘奇兰之 子)、尚云祥、孙禄堂及摔政名家马玉清等在所执教。此时,齐振 林之子齐执度等人拜在芗斋门下学艺。
民国三年甲寅(1914)
车毅斋去世,终年81岁,形意拳传到国外。
八月,李存义第三次到太谷拜访师伯,遗憾的是车永宏已经 去世。李存义执弟子礼亲往祭奠,并敬送挽联,上书:“忆昔日为 国争光技服日人名垂青史,看今朝形意大放异彩伟业常存。”车 永宏殡葬后,李存义和同门师兄弟李复祯、吴华亭、王风翗、布学 宽、宋铁麟、刘俭等共同研究了形意门人的辈次排列问题。决定 从飞羽公的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唯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 辈序。从此,中国形意拳辈次始有序可依。
中华武士会会员、李存义弟子郝恩光,远渡东洋,把形意拳 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成立了“中华武士会分会”,开创了中国拳 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
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发生内战,在俄国经商的 晋商商人纷纷逃难回国,因此而损失白银100万两,曹氏设在莫 斯科的锦泰亨小分号也不能幸免。
同年,鲍玉藻出生。
鲍玉藻,山东福山县人。十几岁便在故乡学少林、六合、幢螂 等拳术。二十一岁到北京,先跟武术名家刘采臣学形意拳、六合 门拳术,后又拜武术名家李存义弟子尚云祥徒弟许笑羽为师,学 习内外两家拳术。尚云祥、许笑羽号称“终南派形意拳名师”。终 南派形意拳内容十分丰富,有基本功,五形,十二形,连环,撕把, 八式,十二宏锤,出人洞,杂式锤等。由于鲍玉藻勤学苦练,虚心 请教,遂继承了终南派形意拳。包括形意类刀、枪、剑、棍在内的 全部套路。同时,鲍玉藻还继承了兵器中不常见的狼牙槊和马牙 刺的练法和用法。
“活到老,学到老。”鲍玉藻从不故步自封,而是不断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他曾充分利用出差的机会访友,与各地武坛名流 交流技艺。如武汉形意名家耿继善之孙耿德福、西安的张桐、山 西的李三元等形意拳师,他都曾拜访过。
讲究武德,是鲍玉藻一身所恪守的准则。鲍玉藻为人正派, 谦恭礼让,从未仗势欺人。并且还严格要求弟子遵守这一准则。 徒弟入门,首先要恪守的就是“艺高不欺人”。鲍玉藻曾任北京市 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西城区武术学会委员和武术社副社长一职。
同年,董俊在天津“中华武士会”求学于该会总教务李存义 前辈。其间还往来于京、津和深县沧州等地,向刘奇兰前辈以及 张占魁、钱砚堂等名师讨教,和姜容樵等交流切磋,受姜容樵褒奖。
同年,李三元出生。李三元,字福利,山西太谷白城村人。自 幼拜吕家麟为师学形意术。
同年,程魁武结束保镖生涯,回到山西太谷老家,靠传拳卖 艺、卖膏药维持生计。他制的膏药可治关节炎、类风湿,跌打损 伤、孕妇不孕等病症,在太谷周边地区声誉很高。
同年,孟福柱出生。
孟福柱,山西太谷白城村人。自幼拜形意拳名师吕家麟为师 学习形意拳术,善技击。
同年,梁焕章出生。
梁焕章,祁县大义村人,人称“银全师傅”。
民国四年乙卯(1915年)
孙禄堂出版《形意拳学》一书。戴良栋去世。
形意名家李魁元弟子河北保定完县人孙禄堂著《形意拳学》 一书问世。书中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形意混沌开天地五行学, 下编为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
天津中华武士会,在李存义等的组织下,每年照例举行形意 拳技击和表演大赛,比武会友,比武第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共促发展为宗旨。社会武术爱好者也应邀参加,李景林是傅剑 秋的好友,今年也应邀参加。李景林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五虎上将之一,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自幼学文习武,在武林界和军界均 有很高影响,刚入会场就有两名卫兵相随。傅剑秋给形意门人介 绍,李景林逐个和形意门人握手问好,很是风光,气氛也很热闹。
唐维禄心想,听师弟说他从小习文学武,功夫很高。今天我 要和李督军以武会友。在形意拳结对交流比赛中,唐维禄走到场 中说:“今天有幸李督军来我武士会捧场,是我武士会的荣幸。听 师弟长荣说,李督军文武双全,而且是武当第十代传人,我们很 想见识见识李督军的身手。唐某不才,愿陪李督军露两手,让师 兄弟们开开眼,不知李督军愿意赏光否?”李景林起初对这位身 穿粗布衣,鞋尖处还露着脚趾的唐维禄并没有在意。没想到他有 这样的举动,李景林迟疑片刻。唐维禄走到李景林前抱拳施礼: “李督军是不是看不起我这个乡下人,和你过招有失身份? ”此话 柔中带钢。李景林忙答道:“那里那里,唐师傅请指点!”说着把 大衣“嗅”的一下扔给士兵,迈步走向台中,向形意门人抱拳施 礼,开始交流武技。
事后李景林很看重唐维禄,给唐维禄团级待遇让他做部队 武术教官,但因唐维禄不愿为国民党服务,婉言谢绝了李景林的美意。
'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同年,李德宏出生。
李德宏,太谷东怀远村人。
民国五年丙辰(1916)
山西巡按使金永派出亲信包围三多堂。
袁世凯打出“洪宪”年号,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做起“皇帝梦”。全国各地讨袁声浪高涨,此时,山西太谷也出现了“反 袁称帝,维护共和”的革命党组织——“鸡血党”。当时,曹家有革 命倾向的进步青年及家丁参加了“鸡血党”。山西巡按使金永派 出亲信俞介臣带一营兵力前去捉拿“鸡血党”人。俞介臣率兵到 达山西太谷曹家三多堂后,立刻包围了三多堂,想借机洗劫三多 堂。俞介臣早听说曹氏富甲一方,并有身怀绝技的形意拳名师刘 俭为其护院,同时有家丁三百余人,个个训练有素。俞介臣鸣枪 示警,并不敢轻易冒然进入三多堂。刘俭在三多堂城楼上,指挥 家丁四门紧闭,同时手持兵器和快枪分兵把守各门,随时准备开 战。曹克让立刻和县四大乡绅取得联系,暗送金永白银5000两 才平息此事。
同年,孙禄堂出版《八卦掌学》一书。
韩慕侠在天津南开大学任国术教师,这一期间,结识了周恩 来,(当时叫周翔宇)并授予周恩来拳术。之后,周恩来留学日本 期间,和韩慕侠还有书信往来。
浏览6,3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