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乙丑(1925)
车永宏的弟子、再传弟子为其立碑。碑文由曾任过三县知县的孙丕基先生撰写,著名书法家常赞春篆,著名书法家武中州书。 车君毅斋纪念碑记 [正面]
碑头:是谓不朽
碑文:清华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之碑(篆书)
[背面]
碑头:车君毅斋纪念碑记(篆书)
碑文:(楷书)
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间此 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 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 老农为吾世丈孟纟勃卩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时,予家客有燕 人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人乱贼中夺妇归。若论拳术,自愧 不如老农甚。而毅斋得老农之术特精。尝游津,遇日人,知毅斋名, 较剑术。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 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毅斋平 日于治田外,别无事事。遇人恂恂不自足,而独于恤贫济孤事,不 少吝。予家旧有商业在斜阳寺前,燕人宋氏父子实经营之。宋氏亦 心意拳术中人也,述毅斋事绝详。毅斋死,予已纂入县志方技传 内。而毅斋门弟子王凤岁羽等立碑纪念,问序于予,不获辞,因略述 其事如右。毅斋名永宏,行二,世居桃园堡,今为贾家堡人。
榆次常赞春篆 同邑孙丕基撰 同邑武中州书
弟子
李复祯 王凤岁羽
孟天锡 李发春 王之贵 郭昆 贾祯 王培本
徒 |
孙 |
|
邱风鸣 |
邱风歧 |
张尚贤 |
石金山 |
刘永发 |
车耀义 |
李际虞 |
李国辅 |
姚肇基 |
张近贤 |
段振奎 |
阎廷胜 |
程裕有 |
米增祥 |
武承烈 |
白照亮 |
张怀纲 |
杜玉山 |
武仕杰 |
孔祥麟 |
武得胜 |
曹克孝 |
杨永蔚 |
刘守先 |
车丕清 |
吴宝玉 |
张万春 |
张孝森 |
王立英 |
白克胜 |
原世珠 |
孟立纲 |
史钟美 |
吴厚潭 |
薛兆宽 |
薛兆宏 |
杨万春 |
刘家瑞 |
吕家麟 |
武炳毅 |
张觉生 |
张永义 |
卢昆 |
杜连登 |
郝思圣 |
王锡铭 |
韩晋 |
武立锐 |
胡万瑛 |
吴治泰 |
段振化 |
李春发 |
高庆瑛 |
史万选 |
赵培章 |
武溏 |
|
男 |
|
|
|
兆 |
|
|
|
杰烈 |
俊 |
孙
男
福临
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七月勒石 王凤翗捐资百元 寿阳马志鹄刊字
同年,胳兴武44岁,在东北参加擂台赛,奉军大帅张作霖亲
自给颁奖
。东北奉天地区(今沈阳市)举行武术公开擂台赛。那时候的 打擂是相当激烈又危险的。古人形容打擂说:“拳打南山猛虎,脚 踢北海蚊龙。”参赛的人要有踢打搏杀的真功夫,死伤还要自医 自理的。是日,擂台设在大东关的小河沿地区,参赛的各门各派 的武林高手个个摩拳擦掌,要施展出拿手的本领,比出胜负,见 个高低。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骆兴武凭着他过硬的拳技和出 色的胆略,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搏斗,终于力挫群雄,名列前茅。当 时奉军大帅张作霖亲手把最高奖赏授给了这位龙虎武师,自此 之后,他的名声大震。当时有位省长,看中骆兴武的一身好武艺, 派人重金礼聘他到府邸教他儿子练拳。骆兴武出身贫苦农民家 庭,因贫困才背井离乡到东北谋生。当他看到省长内宅三妻六 妾,奴仆成群,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时,相当厌恶,终于托词而 去。骆兴武性格豪爽,行侠仗义。他很注重武德,尤其是不甘心蒙 受外辱。有一次,一个俄国人办的马戏团到沈阳演出,因为当地 的另外一个马戏团演得精彩抢了俄国人的生意,他们就派出二 十多个俄国壮汉到马戏班寻衅踢场。当这些剽悍的俄国佬正在 恣意殴打中国人的时候,骆兴武恰巧经过此地。他怒火冲天,脱 去长衫,大吼一声冲人人群。但见他铁拳落处,俄国佬鼻破血流, 纷纷倒地,最后全部抱头鼠窜,受难的群众盛赞他济困扶危和维 护民族尊严的高尚行为。
王芗斋和徐树铮在福建遇方恰庄先生。方乃福建少林寺心 意派嫡传弟子,亦善鹤拳。相互切磋武技,彼此均有受益。
同年,因政局变动,王芗斋北归。路经安徽淮南,遇心意门巨 匠黄慕樵,从其学健舞,其舞不仅有美学价值,于技击亦有高深 之处。后创游龙、惊蛇、鹤戏等。第二年,王芗斋去天津拜访师兄 张占魁同时,结识了津门十一杰: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 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作尧、赵逢尧、张恩桐、卜恩富。王 芗斋根据自己多年在形意拳上的研究。在多年的学武生涯中,吸 取众家之长。摒弃、总结、研究、整理、参以学理。创立了一种新 的拳种一意拳。
同年,董俊撰写成《少林五行柔术谱》一书,书中自序云:“清 光绪辛丑游艺燕京,获见李志英先生,始知有五行柔术,遂从而 受业焉。考其术之源,系先生之祖,得自少林妙丹禅师者。而先 生三世秘密,无传他人,故今世少人知耳。究其术之原义,可与阴 阳五行之造化同体。虽云柔术,而其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 为造诣之精,乃上乘之技击也。”我省著名书法家榆次常赞春先 生和董俊门人李锦文(字立训,1891—1959)等均曾为该书作序。 李序云:“清乾隆间,福建少林寺被劫,妙丹禅师出走四处募化, 欲复其原状。行至直隶通州境,彼地故多拳术家,有李恩元先生 者嗜技击,察知师有奇术,因而留家受业焉。学之数易寒暑,尽得 其妙。师知伊功成即辞去,后寺院并未修复,亦不知其所终。先生 家传三世至其李志英先生,李志英字杰臣(民国十年去世),天生 体质矮瘦,京人皆称戛戛李,在天津开设镖局,山海关外颇负盛 名。杰臣又传通县黎元和尚,刘松桥,王三,太谷董俊等四人。董 俊后拜师耿继善名师练习形意拳,迄今已二十余年矣,深得拳中 奥妙。董俊得少林五行柔术与形意拳精华,互为渗贯,相得益彰。 少林五行底功有五掌托、推、云、撵、摩,五拳,龙、虎、豹、蛇、鹤, 五功,卧牛功,麻辫功,木球功,木板功,吊袋功,四十二种基本动 作,提牛势、捉牛势、望月势等,还有五趟相手法对击套路,暗含 三十六点按擒拿,七十二截腿别挂,七十二分筋错骨,练时禅拳 一体,内外兼修。董俊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精研拳理、拳法,他所 练形意拳独树一帜,别具风格。”
民国+五年丙寅(1926)
形意拳名家李存义之高足姜殿成被聘为消防大队武术教 官,丁鸿奎便参加了消防队,以学其技。半年后,姜殿成先生得 知丁鸿奎从军学艺的至诚,甚为感动,遂欣然正式收为门徒,悉 心指教六年。比他小十岁的四川峨嵋派赵子虬20世纪30年代 在文华中学(位于武昌)任武术教师时,丁鸿奎登其门虚心求教, 相互切磋技艺三年。为学武艺,他先后拜了六位名师,勤奋学艺 十八年,数次推迟婚期,直至三十七岁才结婚。丁鸿奎青少年时 代,练武刻苦用功,从十六岁至四十岁,长年累月,在两腿各负半 斤重的铅瓦一块,身穿两斤多重的锡背心,或拳械,或散打,踢打 摔拿,腾落闪,展练得如痴如醉,汗流浃背。由此,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丁鸿奎在二十岁时即能单手举起家中所置的一百二十斤 重石墩,双手举起一百六十斤重石墩。
丁鸿奎忠厚朴实,热情大方,传艺授徒,诲人不倦,特别重视 对青少年进行武德教育。每收一个学生,他都要加以认真考察和 开导,直至确认该生思想上进步,品格端正方才授艺。他经常以 武林中强身御侮的实例启发学生,使之明确练武的目的,提倡遵 守“手德”和“口德”。
丁鸿奎艺成后,在武昌蛇山抱冰堂旁的梅廊传授武术。每天 清晨,四时起床,自练一小时,五时由家中徒步登上蛇山梅廊授 拳。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湖北各市、地、县、区一些武协组织的 负责人多为他的学生。
同年,傅长荣在东北军“五虎上将”之一李景林的引荐下,通 过与东北军善武者宫宝田比武较量,并得到张作霖认可,留下当 张作霖的护卫长,并兼任东北军中的武术教官。
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
孙禄堂出版《八卦剑学》一书。
同年,宋世荣去世。
马礼堂随表叔张占魁学形意拳艺十分刻苦,晚上练功每天 到半夜,所以终于练出了一身好功夫。有一天,马礼堂在河间县 城赶集,遇见一个拳师领着一伙徒弟在集上闲荡。他们见一女子 在卖草帽辫,便走过去调笑。女子见他们不怀好意,便说:“我不 卖了。”那拳师动手动脚,嬉皮笑脸地说:“不卖可不行,我要买你 脸蛋儿,你的脸蛋儿值钱! ”马礼堂正在一旁,见他青天白日调戏 妇女,十分气愤,上去就打了他一个耳光。拳师挨了打,立时火冒 三丈,挥拳就朝马礼堂打过来,十几个徒弟也一拥而上,马礼堂 见他们人多势众,几步就跃到了一条水沟边上,这样便没有后顾 之忧。等拳师追了过来,马礼堂接住他的拳头,打了没有两个回 合,突然用腿一扫,扑通一声,将拳师扫到水沟里去了。那十几个 徒弟纷纷拥上,马礼堂施展出全身解数,上边拳如流星闪电,下 边腿似铁笤帚扫地,一场恶战,十来个人又被他踢到了沟里。由 于平时这伙人仗着有些功夫,又有势力,常在集市上胡作非为,
所以围观者见他们挨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马礼堂是“铁 腿”。从此“马铁腿”的名声不胫而走,许多人找上门来拜师学习 武艺,于是马礼堂开始收徒教习武艺。当时他只有二十二岁。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
12月23日,河北国术馆成立,傅作义司令到会并讲话。
同年,王效荣的父亲不幸染病离开人世。当时王效荣只不过 二十岁,每日要去田里干活,还要四处打短工来维持家庭生活。 尽管如此,王效荣练功从不间断。他的院子里有棵桑树,由于他 在树上甩膀子、练劈拳,树皮渐渐都脱落了,后来他的膀子越练 越硬,劈拳练起来越快越猛,那棵桑树再也经不起这样的千锤百 劈而终于枯死了。
在一次集会上,一大群人围着看几个棒小子玩石锁、石担。 王效荣也跻身进去,旁边认识他的人怂恿他试试。只见一副石 锁在他手上玲球起舞,忽而抛上头顶,忽而盘右摔左,最后他拣 了个最重的石锁,只听一声大吼,大石锁凌空而起,“好家伙!”一 下子抛到门楼上。围观的人被吓得叫了起来,抱头四窜,认为要 闯祸了。那知王效荣不慌不忙,一个箭步跃去,顺势来个“青龙探 海”,轻轻地把石锁抓在手里。在场的人都愣住了,“真了不得!” 就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都晓得怀店镇有个王效荣,力 大无穷,武艺惊人。
王效荣有个叔父叫王俊亭,武艺精湛,功夫不凡,曾是北京 “德胜镖局”的镖头。后来南迁上海,开设德胜武术社,由于年迈 多病,体力日渐不支,写信邀请王效荣去帮着掌管。王效荣听说 上海是个冒险家的乐园,洋人多并且力大无比。又听说上海是藏
龙卧虎之地,全国武林高手也聚在那里。接信后,他很想去开开 眼界。然而却遭到母亲的反对,老母说什么也不放他走。此时, 四川那里打擂台,同乡托人捎信,让他去比试比试。这下可急坏 了母亲,生怕他去四川打擂闯祸。恰巧,师傅的儿子马小旺从上 海寄来路费,劝他去上海照顾叔父。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才勉强 同意让他去上海,并一再叮嘱:“到上海看看,不行就回来。”想 想,还是不放心,索性让其妻子、孩子与他同行。
到了上海,见叔父病得日渐不支,年轻的王效荣多么希望叔 父能传他几手绝技。叔父虽然答应,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在 病榻上向他口授了一套齐眉棍。他的叔父有“口中吐镖”的绝技, 平时从不轻易露面,更不传人。临终前才把侄儿喊到跟前:“效 荣,我不行了,我还有个功夫,你没见过,临死前给你看看,你快 把我扶起来……”老人用尽最后的力气吐了两发,已是气微力 竭,再也吐不出来了。临终前,老人只是希望侄儿能把德胜武术 社继续办下去。
王效荣按照叔父的遗愿,把“德胜武术社”继续办下去。他招 收的徒弟基本上都是穷人。可是旧上海这个地方,离了钱可寸步 难行啊,何况家乡老母还在还等他挣钱来抚养。做点生意吧!可 哪来的本钱呢?王效荣有个拉黄包车的徒弟,后来四处拼凑买了 袋子面粉,又从一位当警察的同学那里委托办个执照,王效荣便 摆起了个大饼摊。没料到开张第二天,就有个绰号叫“独眼龙”的 地痞前来敲竹杠。他身穿一身黑绸子衣褂,满脸的横肉,唾沫四 溅地叫道:“外地人到上海滩做生意这么便宜,卖大饼也不跟你 大爷打声招呼。”王效荣知道他的意思是要钱,忙说:“这点还是
大伙儿凑的,现在连买芝麻、白糖的钱都还没凑够呢! ”“独眼龙” 歪着脑袋恶声怪气地叫道:“没钱就不要卖,否则老子踢翻你的 摊头。”王效荣当时气得直冒火,真想教训教训他,但打了他更麻 烦。俗话说:“强龙敌不过地头蛇。”在上海,地痞流氓成群,假若 三天两头来找麻烦,你本领再大也难以应付。王效荣有气无处 泄,举手朝面前的一条板凳一掌劈下去,这一下着实厉害,只听 “咔嚓”一声,板凳竟被砸成两半。“独眼龙”不禁心头一悸,店里 的伙伴趁势围着“独眼龙”摆出冷拳。徒弟们在旁也帮着说:“师 傅发火了!他在河南可是赫赫有名的。”“独眼龙”一看,功夫果然 了不得,便灰溜溜地跑掉了。从此,远近的流氓都知道有个卖大 饼的河南人功夫厉害,再没人敢来多勒索。
同年,马振邦出生陕西人。他的启蒙老师是白云祥,后拜王 青山为师学习形意拳。
同年6月,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随车同行的护卫长傅长荣幸免于难,事后,傅长荣离开东北军。
同年,朱福贵受聘于太谷巨富曹家三多堂,他是三多堂护院 保镖的总负责人。后随主人游于京津,所到之处以武会友,武功 技击备受久居京津的形意拳名家吕家麟、杜级三等的赞誉,名传 京津一带。
同年,耿继善去世。
民国十八年己已(1929)
南京举办全国擂台赛。
同年,李广亨去世。
农历八月初十,贾家堡庙会,太谷形意拳知名人士吴华亭,布学宽,刘俭,宋铁麟,朱福贵,孟立刚,吴立孝,吕家麟,吴治太 等人前往看望养病在家的车永宏开门弟子李复祯。李复祯讲述 了他和师傅于光绪初年在吉安堂创编、改编十个对练套路的情 况。他说,形意拳对练套路是由易到难而编的,都是为“撕扒”打 基础的。出势之k,有左三体式出势的,也有右三体式出势的,还 有以鼉形出势的。对练套路中,两人搭把后有甲挑甲进的,也有 甲挑乙进的。有一攻一防的套路,也有互为攻防的套路。有从中 门进攻的,有从侧门进攻的,也有从侧后迂回进攻的(即迂回 步)。有快打猛攻的,也有引进落空而取的,还有以缠裹吞化对 方进攻而反击的。包括十六把在内的十个对练套路中,有传统 拳法的运用,也有新创编的手法、步法以及足腿的用法。
同年,于化龙出生。
于化龙,河南周家口沙河西岸人,出生于世代习武的回族家 庭。周家口,是出了名的“小上海”。由于在当地做生意的比较多, 人员来往也比较复杂。回族群众一面做生意,一面习武保家护 院,逐渐形成尚武之风,历来此地武林高手辈出。于化龙自幼受 到周围习武之风的熏陶,及家庭的影响,5岁时即随本村的刘凤 歧老师学习查拳,后又到查拳名家马孝全处升造。起初,由于他 年幼非常调皮,而且经常出于正义,抱打不平。马孝全怕他日后 惹是生非,拒绝传艺于他。马孝全去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并追马 孝全到安徽学艺。马孝全见其如此心诚,深为感动,就将毕生之 艺传授于他。14岁时,已小有名气,开始在当地传授查拳,被称 为“娃娃老师”。后与同村学心意拳的李好古较技,被李一个“虎 扑”弹出数米,跌落河中。于是知道心意六合拳的厉害,从此有空
随李学心意六合拳。两年后,又随李好古的老师陈金波求艺。不 久,于化龙又拜心意名师袁长青之子袁洪亮为师学习心意六合 拳。此后他刻苦盘练,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武功的精进,并得到 袁洪亮的倾心传授,为后来在上海投卢嵩高名师学艺奠定了基 础。
同年,山西省太原,举行规模空前的全省武赛大会。宋铁麟 时年四十五岁,仍是单身一人。他这次应邀赛武还是第一次,与 会名手百余,观众成千上万群雄振奋,皆示特技。宋铁麟则献出 形意拳之猴形绝技,只见,宋铁麟行功似猴形,二目炯炯变势灵; 摆扣旋转人难进,退避三舍游斗能;手足骤变风雷起,叨蹬闪电 万物惊;恰似猴圣降妖术,万众尽在妙境中。铁麟此举,一鸣惊 人,技冠群芳。次日,省城《华文晚报》头版头条。大字显登:“宋铁 麟之猴形。”
省城赛武后,宋铁麟声望更高,登门比试者甚多,他皆能谦 逊相待,点到即止,并不伤人。实在迫于无奈,才针逢相对而还 手。四十六岁那年,祁县高手乔九来访。乔九为山西省特大富豪。 乔家曾以重金招四海大师住府授艺,乔九颇得其传,执意要与宋 铁麟分个高低。宋铁麟推辞不过,只好奉陪。乔九先是当胸来掌, 宋铁麟则缠化而软发之,使乔九倒退四五步。本来至此可止,岂 料乔九怒目色变,疾趋向前,以虎狼之势呼的一声迎面出崩拳, 铁麟引进而化后劈之。但见乔九腾空而起,倒身而落,实实地砸 在太师椅上,椅腿折断,体躯仰翻,颇为狼狈。乔九被扶起后,缓 缓而言:“宋先生功力太……太大了!”
同年,任尔琪到太原参加赛武会,表演的“盘根”受到极高的
评价,次日省城报纸以头版头条刊登了其精彩表演。任尔琪并倡 导主持了 3次太原国术运动会。
同年,傅长荣把形意拳传入武当山。傅长荣与武友佟忠义一 同南下,到达武当山与乾乙真人徐本善交换武艺,傅长荣第一个 把形意拳带上了武当山。离别时傅长荣提笔录张三丰七绝四首 《水集残篇》:“步玄门笑颜开,黄金为殿玉为台。凡人莫忘仙木 引,自架云梯许上来。七十二峰任往还,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 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
同年,武仕杰受聘于太原市某书店,任书店100余人的国术 教练。“九一八”事变后返回故里,传拳授艺。常与师兄弟研讨形 意秘诀。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悟出了“先顾后打”等诸多 实战用法。抗战初期,参加著名的忻口战役,英勇抗击日本侵略 者,表现了武林人士的铮铮钢骨之气。新中国成立前夕,与师兄 孟立纲、吕家麟、杜级三等,在北平为武承烈恢复武术馆事业助 了一臂之力。
同年,车采藻27岁拜布学宽为师。一生习练形意拳,心直口 快,胆大艺高,为人正直。独创的钩挂腿法,丰富和发展了形意拳 的技艺。主要传人有任德、车向前、申继书、王培富、白大维、冯青 南等。
同年,河北薛颠著《形意拳讲义》一书,由北平公论印刷局印 刷出版。
浏览3,5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