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式崩拳回身
动作一:(接崩拳右式)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回扣,与右足成倒八 字步形,身体随之向右后转动;左拳屈肘回落至小腹右侧,拳心向上(图9)
动作二:(动作不停)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右拳拳心向上,贴腹部外旋 (逆时针)上钻,至颌下时向前钻出,钻至虎口朝下小指在上,拳高于鼻平, 右臂弯曲,右肘下垂;同时右腿抬起,右膝抬至与右肘距离二寸左右,右小 腿斜向下,右脚脚尖翘起,外扭至脚尖朝外(图10);
要点:右拳上钻,右腿抬起与身体向右拧转,动作要协调一致。右腿抬
动作三:右脚尽力向前向下踩出,落地后脚尖向外;左足同时跟进半步, 足掌着地,左脚尖对准右脚外踝骨,左膝抵住右膝膝窝,两腿紧靠,裆内不 留空隙,脚跟欠起寸许;同时左拳外旋从领下向前钻出,至右拳上方时内旋 变掌向前劈下,右拳同时变掌,掌心向下,从左掌下拉回至小腹右侧,大拇 指根紧靠肚脐,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看前手食指(图11)。
要点:此式又名狸猫上树,其步式又称为剪子股式;两手动作同于劈拳 左式,其意有如撕棉;右脚落地、左脚跟步、左掌劈下要同时到位。两腿要 有蹬劲,但身体不可高起,重心在左腿,右腿若实若虚。
第六式崩拳右式
动作一:(接上式) 两掌握拳,左臂伸直, 左拳变为拳眼向上;右 拳变为拳心向上,靠在 小腹右侧(图12)。
动作二:右脚向前 垫步,左脚随之脚尖朝 前直着向前迈出一大步, 右脚脚尖外斜,再跟进 半步,距离左脚约半尺 许;同时右拳靠肋顺左臂方向,在左拳上贴近左拳向前崩出,拳眼向上;左拳同时拉回,左臂靠住 左肋,左拳置小腹左侧,拳心向上,眼看右拳(图13)。
崩拳右式后如欲向前练习,可继续接崩拳左式,左右式反复循环,循环 次数根据本人体力和场地情况而定。
第七式收式
收式要仍回到原起点和原起式方向。可在原起点位置回身,然后作崩拳 右式。
(接崩拳右式)
动作一:右脚向后撤半步,其他部位不变(图14);
动作二:(上动不停)左脚向后撤一步,撤至右脚后面,落地后脚尖对准 右脚外踝骨,左膝抵住右膝膝窝,两腿紧靠,裆内不留空隙,脚跟欠起寸许, 与右脚成错综八字步;同时左拳向前崩出,拳眼向上,右拳收回,置于小腹 右侧,拳心向上,眼看左拳(图15)。
要点:此步型仍为剪子股式,要求与回身式相同。
动作三:右脚撤回左脚旁,两脚成正八字步型,身体直立仍恢复立正姿 势,两手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周身放松,眼平视前方(图16)。
要点:先师在教授崩拳收式时曾指出,习者往往以收式为无关紧要,常 草率行之,然收式寓有进退之意,故练习时应与其他动作一样予以重视。
孙式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以劈崩拳为运用,并以劈崩二拳为五行拳 出手方法之本(用握拳以崩拳为本,用掌以劈拳为本),且此二拳练习最难, 故习者应予格外重视,勤习静悟,掌握要领,则练习其他各形可收事半功倍 之效。
三、钻拳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与三体式预备式相同(图1),
第二式起式
动作一:同三体式动作一(图2)。 动作二:同三体式动作二(图3)。 动作三:同三体式动作三(图4)。
第三式钻拳右式
动作一:(接上式)左手下落握拳至小腹气海穴处(脐下约一寸五左 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同时翻为拳心向上,两前臂抱于腹部两侧(图5)。
动作二:(上动不停)左拳贴腹部向上钻,至颂下时外旋向前钻出,钻至 手虎口朝下,小指在上,拳高于鼻平,与脸相距约一尺左右;在左拳钻出的 同时,左脚上前垫步,脚尖外摆约45度;眼看左拳(图6)。
要点:左拳要握紧,手腕要有扣劲,拳背与手臂保持平直;左臂伸出要
动作三:(接上动)右拳拳心向上,贴腹胸上钻,至颁下时外旋向前向上 钻出,钻至虎口朝下,小指朝上,拳与口鼻同高,距面前约一尺左右;同时 左拳内旋(顺时针)为拳心向下,从右拳下回拉至小腹处,大指根靠住腹部; 在右拳前钻、左拳回拉的同时,右脚直着向前迈出一步,左脚跟步,脚尖斜 着落地,重心落于左脚;眼看右拳(图7)。
要点:右拳要贴近左拳手背上向前钻出,注意拳要握紧,腕部要扣住劲, 拳背要与手臂相平,不得折腕;右拳钻出后要与鼻尖、右脚尖对齐;右脚要 尽力向前迈出一步,迈步不要过高,离地一寸左右,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右 拳钻出要和右脚进步、左脚跟步整齐如一。两肩两跨要抽住劲,顶头塌腰, 与三体式要求相同。
第四式钻拳左式
动作一:(接上式)
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 摆45度(图8);
动作二:左拳贴腹 胸外旋上钻,至颌下时 向前向上钻出,虎口朝 下,小指朝上,拳与口 鼻同高,距面前约一尺
左右;同时右拳内旋(顺时针)为拳心向下,从左拳下回拉至小腹处,大指 根靠住腹部;在左拳前钻、右拳回拉的同时,左脚直着向前迈出一步,右脚 跟步,脚尖斜着落地,重心落于右脚;眼看左拳(图9)。
要点:动作要领与右式相同,仅手足动作方向相反。
钻拳为左右式循环,如欲继续前进练习,左式后可再换右式,循环次数 不限,但须在左式时回身。
第五式钻拳回身
(接钻拳左式第二动)
第一动: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微起向里扣,身体随之向右转;左臂内旋, 左拳翻为拳心向下,经口前向下扣(图10)。
要点:足尖回扣时,足跟要极力向外扭劲,凡遇扣脚均同此意。
第二动:(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虚起向里 扭,然后(此时身体已经转动180度),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外摆45度; 同时右拳翻为拳心向上,贴腹胸上钻,至颌下时外旋向前向上钻出,钻至拳 心向上,虎口朝下,小指朝上,拳与口鼻同高,距面前约一尺左右;左拳从 右拳外下扣至小腹左侧,拳心向下,拇指靠住小腹(图11)。
第三动:左拳贴腹胸上钻,至颌下时外旋向前向上钻出,钻至拳心向上, 虎口朝下,小指朝上,拳与口鼻同高,距面前约一尺左右;同时右拳内旋 (逆时针),从左拳外回拉至小腹处,拳心向下,大指根靠住腹部;同时,左 脚直着向前迈出一步,右脚跟步;眼看左拳(图12)。
要点:钻拳回身时从左式开始,回身后仍落在左式。动作要领参照左式。 回身后可继续左右式循环向前练习。
第六式收式
收式要仍回到原起点、原方向。 可在原起点位置回身。然后接钻拳左 式。钻拳左式后停住,左脚撤至右脚 旁,两脚成正八字步型,两拳变掌回 落身体两侧,身体直立恢复立正姿势 即可(图13)。
四、炮拳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与三体式预备式相同(图1)。
第二式起式
动作二:同三体式动作二(图3)。
动作三:同三体式动作三(图4)。
第三式炮拳右式
动作一:左脚直着向前进半步;同时左手外旋(逆时针)为掌心向右, 掌指向前;右手前伸与左手掌心相对,掌指向前(图5)。
动作二:(上动不停)右脚向前直着迈一大步;左脚随之跟步,脚内侧停 靠在右脚里踝骨旁,脚离地面约寸许;同时两手握拳,拉回至腹前,靠在小 腹两侧,拳心向上;眼平视前方(图6)。
要点:右脚前进时要靠近左脚内踝骨。右脚向前迈步时,抬脚不要高, 离地寸许即可。右脚落步、两拳拉回、左脚靠在右脚内踝旁三者动作要同时 到位。前进时身体不要高起。塌腰,腿部保持弯曲。
动作三: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左斜前方(约45度角)迈出一大步,右脚 跟步,重心落于右脚;同时左拳拳心向上,左臂肘尖下垂,贴胸向上钻,至 额头正中时,外拧为拳心向外,手背贴住额头正中;同时右拳从小腹微微上 抬,从心口处向前直着冲出,拳眼向上,拳高与心口平;眼看右拳(图7)。
要点:左拳上钻要注意垂肘,不可使肘尖翘起,左拳上钻的同时左小臂 要外旋,与身体左转形成一股整力。左脚迈步,右脚跟步,与两拳的动作要 同步到位。两脚距离参照崩拳。身体各部其他要求参照三体式。
第四式炮拳左式
动作一:(接上动)左脚顺脚尖方向向前垫半步;同时左拳从额前回落至 小腹左侧,右拳回落至小腹右侧,两肘靠肋,两拳紧贴小腹,均拳心向上(图8)
要点:左脚垫步与两拳回到腹前要动作一致。
动作二:身体微右 转,右脚向右斜前方迈 出一大步,左脚跟步,
重心落于左脚;同时右 拳拳心向上,右臂肘尖 下垂,贴胸向上钻,至 额头正中时,外拧为拳 心向外,手背贴住额头 正中。左拳从小腹微微 上抬,从心口处向前直 着冲出,拳眼向上,拳 高与心口平;眼看左拳(图9)。
要点:右脚进步时要先靠近左脚内踝骨,但不可稍顿,然后向右斜前方 迈出,步子要大,脚离地面一寸左右,不可过高。右脚落步,左脚跟步,与 右拳上钻,左拳冲出要同步,手到脚到,整齐如一。
第五式炮拳右式
动作一:(接上动)右脚顺脚尖方向向前垫半步;同时右拳从额前回落至小 腹右侧,左拳回落至小腹左侧,两肘靠肋,两拳紧贴小腹,均拳心向上(图10)。
要点:右脚垫步与两拳回到腹前要动作一致。
动作二:身体微左 转,左脚向左斜前方迈 出一大步,右脚跟步;
同时左拳拳心向上,左 臂肘尖下垂,贴胸向上 钻,至额头正中时,外 抒为拳心向外,手背贴 住额头正中;同时右拳 从小腹微微上抬,从心 口处向前直着冲出,拳 眼向上,拳高与心口平;眼看右拳(图11)。
要点:左脚迈步时要先贴近右脚内踝骨,然后向左斜前方迈出,步子要 大,脚离地面一寸左右,不可过高。左脚落步,右脚跟步,与左拳上钻,右 拳冲出要同步,手到脚到,整齐如一。
炮拳为左右式循环练习,练习次数自便,但须在完成左式后回身。
第六式炮拳回身
(接第四式炮拳左式)
动作一:身体向左后转动,右脚随身体转动在左足尖前扣步,与左足成 倒八字步,左足随之足跟抬起,以足掌为轴向里扭,形成左虚步;同时右拳从额 前下落至右腹前,左拳回落至左腹前,两肘靠肋,两拳靠住腹部,拳心均向上,此 时身体已经向后转约225度(即与原起式方向相反),眼看前方(图12)。
要点:左脚动作除上述转法外,亦可在右脚扣步后提起靠在右脚内踝骨 处,脚离地面约寸许;两种方法皆可。
动作二:(上动不 停)左脚向左斜前方迈 出一大步,右脚跟步,
重心落于右脚;同时左 拳拳心向上,左臂肘尖 下垂,贴胸向上钻,至 额头正中时,外拧为拳 心向外,手背贴住额头 正中;同时右拳从小腹 微微上抬,从心口处向前直着冲出,拳眼向上, 拳高与心口平;眼看右拳(图13)。
回身后可继续左右式循环练习,次数 自便。
第七式收式
收式要仍回到原起点、原方向。
可在原起点回身,接炮拳右式(见上 式动作二)后停住,然后左足回撤至 右足旁,两足成正八字步型,两拳下 落变掌至身体两侧,身体直立恢复立
五、横拳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与三体式预备式相同(图1)。
第二式起式
动作一:同三体式动作一(图2)。
动作二:同三体式动作二(图3)。
动作三:同三体式动作三(图4)。
第三式横拳右式
动作一:两掌变拳,左拳外旋为拳心向上,右拳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图 5)0
动作二:(上动不停)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大步,右脚跟步
(步法与炮拳右式相同),重心落于右脚;同时右拳从左肘下向左拳方向穿出, 在穿出的同时外旋为拳心向上,拳高于胸平;左拳在右拳穿出的同时内扣回 拉至右肘左下方,拳心向下,与右肘相隔寸许;眼看右拳(图6)。
要点:两拳要握紧,
右腕要有扣劲,拳背与 小臂要保持平直;右拳 穿出和左拳拉回以及左 脚进步、右脚跟步要整 齐如一,手到脚到;右 拳要与左脚上下对齐;
右拳穿出既要有向前的 钻劲,又要有拧劲,但 不可露形,左拳回拉要 有扣劲,两手如同撕棉。
第四式横拳左式
动作一:左步顺脚尖方向向前垫出一步(图7)。
动作二:身体微右 转,右脚经左脚内踝骨 旁向右斜前方迈出一大 步,左脚跟步(步法与 炮拳左式相同),重心 落于左脚;同时左拳从 右肘下向右拳方向穿出,在穿出的同时外旋为拳 心向上,拳高于胸平;
右拳在左拳穿出的同时 内扣回拉至左肘右下方,拳心向下,与左肘相隔寸许;眼看左拳(图8)。
要点:两拳要握紧,左腕要有扣劲,拳背要与小臂保持平直;左拳穿出 和右拳拉回以及右脚进步、左脚跟步要整齐如一,手到脚到;左拳与右脚上 下对齐;左拳穿出既要有前钻之劲,又要有拧劲,但不可露形,右拳回拉要 有扣劲,两手如同撕棉。
第五式横拳右式
动作一:右脚顺脚尖方向向前垫出一步(图9)。
动作二:身体微左 转,左脚经右脚内踩骨 旁向左斜前方迈出一大 步,右脚跟步(步法与 右炮拳相同),重心落 于右脚;同时右拳从左 肘下向左拳方向穿出,
在穿出的同时外旋为拳 心向上,拳高于胸平;
左拳在右拳穿出的同时 内扣回拉至右肘左下方,拳心向下,与右肘相隔寸许;眼看右拳(图10)。
要点:动作要领与第三式横拳右式相同。
横拳为左右式循环练习,练习次数不限。但须在完成左式后回身。
第六式横拳回身
(接横拳左式)
动作一:身体向左后转动;随身体转动,右脚在左脚前扣步,与左脚成 倒八字步;随之左脚以脚掌为轴脚跟虚起向里扭,成左虚步形式(此时已转 至与起式方向相对),两拳不变(图11)。
动作二:(上动不 停)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一大步,右脚跟步(步 法与炮拳右式同),重 心落于右脚;同时右拳 从左肘下向左拳方向穿 出,在穿出的同时外旋 为拳心向上,拳高于胸 平;左拳在右拳穿出的 同时内扣回拉至右肘左下方,拳心向下,肘相隔寸许;眼看右拳(图12)。
要点:动作要领与横拳右式相 同。
第七式收式
收式时仍回到原起点、原方向。 可在原起点回身,接横拳右式(见上 式动作二)后停住,然后左足回撤至 右足旁,两足成正八字步型;两拳下 落变掌至身体两侧,身体直立,恢复 立正姿势即可(图13)。
第四编孙式形意拳十二形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
孙式十二形拳以十二种动物命名。由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 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骀形、鹰形、熊形等十二个单练套路和拳式动作 组成。古人认为,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猴有纵山之技,马有疾蹄 之功,鼍有浮水之性,鸡有抖翎之威,鹞有翻身之巧,燕有取水之精,蛇有 拨草之灵,駘有竖尾之能,鹰有攫获之长,熊有竖项之力。十二形拳正是吸 取这些动物的博击特点所创编。
孙式十二形拳各个套路均短小精桿,其拳法象形取意,以意象形,锻炼 重点各有侧重,适宜反复练习。
十二形奉奉式名称顺存
龙形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式 第三式龙形左式 第四式龙形右式 第五式龙形左式 第六式收式
虎形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式第三式虎形左式 第四式虎形右式 第五式虎形回身 第六式收式
猴形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式 第三式猴形挂印式 第四式猴形倒绳式 第五式猴形爬杆式
第六式 | 猴形挂印式 | 第四式 | 金鸡独立 |
第七式 | 猴形倒绳式 | 第五式 | 金鸡食米 |
第八式 | 猴形爬杆式 | 第六式 | 金鸡抖翎 |
第九式 | 猴形挂印式 | 第七式 | 金鸡上架 |
第十式 | 猴形倒绳式 | 第八式 | 金鸡报晓 |
第十一式猴形爬杆式 | 第九式 | 劈拳左式 | |
第十二式猴形挂印式 | 第十式 | 劈拳右式 | |
第十三式猴形倒绳式 | 第十一式金鸡独立 | ||
第十四式猴形爬杆式 | 第十二式金鸡食米 | ||
第十五式猴形挂印式 | 第十三式收式 | ||
第十六式猴形倒绳式 | 鹞形 | ||
第十七式猴形爬杆式 | 第一式 | 预备式 | |
第十八式劈拳左式 | 第二式 | 起式 | |
第十九式收式 | 第二式 | 鹞子束身 | |
马形 | 第四式 | 鹞子人林(顺步炮拳) |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五式 | 鹞子钻天 |
第二式 | 起式 | 第六式 | 鹞子翻身 |
第三式 | 马形右式 | 第七式 | 收式 |
第四式 | 马形左式 | 燕形 | |
第五式 | 马形右式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六式 | 马形回身 | 第二式 | 起式 |
第七式 | 马形左式 | 第三式 | 燕子抄水 |
第八式 | 收式 | 第四式 | 金鸡食米 |
鼉形 | 第五式 | 劈拳左式 |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六式 | 回身 |
第二式 | 起式 | 第七式 | 收式 |
第三式 | 鼍形左裹式 | 蛇形 | |
第四式 | 鼍形右裹式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五式 | 鼍形回身 | 第二式 | 起式 |
第六式 | 收式 | 第三式 | 蛇形右式 |
鸡形 | 第四式 | 蛇形左式 |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五式 | 蛇形回身 |
第二式 | 起式 | 第六式 | 收式 |
第三式 | 金鸡独立 | 骀形 |
第一式 | 预备式 | 第二式 | 起式 |
第二式 | 起式 | 第三式 | 熊形左起式 |
第三式 | 骀形左式 | 第四式 | 鹰形右落式 |
第四式 | 骀形右式 | 第五式 | 熊形右起式 |
第五式 | 紿形回身 | 第六式 | 鹰形左落式 |
第六式 | 收式 | 第七式 | 回身式 |
鹰形熊形(鹰熊斗志) | 第八式 | 收式 | |
第一式 | 预备式 |
浏览17,8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