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少林系列书之一,书中 详尽地介绍了罗汉伏虎拳的源流、特 点、学习的方法、练习的套路和每式 的要领与拆门解义。书中文字通俗易 懂,并配有近200幅的动作示范图, 易于读者学习和理解,是一本很好的 学习南拳的入门书。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不但体系完整,门派众多,而且理论 博大精深,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实践中,不 断地创造和积累丰富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南拳是我国武术大家庭 中的一个部分,它是流传在我国南方各地区的拳术的统称,是我国 南方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除大家所熟悉的形意、八卦、太极等拳 外,南拳也不例外,有资料可查的,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中国 武术的大家庭中,有北派和南派之分,也就是说北方的各路拳种 及器械统称为北派,而南方的各路拳种及器械统称为南派,我们 也可以大致这样划分,长江以北的各路拳派功夫称为北派功夫, 如:长拳、八卦等;而长江以南的各拳种为南派功夫,如:洪 拳、咏春拳等等。这只是粗分,如要细分,还有这派,那派,在 这里就不再赘述。

南拳主要流传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 西、江苏、浙江等地,并在各地区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在广东南拳又可细分为:洪、刘、蔡、李、莫五大名家,除 五大名家外,至少还有数十种的拳种在民间流传。南拳经过在南 方各地区多年的流行和发展,其流派已是多种多样,但不管它们 是哪家哪派,只要是南拳,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威武勇猛, 拳刚劲而有力,步法沉而稳固;上肢运动量大,打拳发劲有力; 发力有声,而且又以象形为势,以意为神,以气催力,声到力 到;发力刚劲,以力打力;铁桥石马,落地生根,有很强的攻防 意识。在南派功夫的家族中,只有咏春拳是以相反的行拳为打法 创造的。不难看出,南拳的拳种虽多,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 性,其一拳一脚都带着浓厚的南方风格……。

佛山南拳,以其特殊的四平大马、前弓后箭大马及长短桥 手,以及上肢动作为主的南方风格一直在民间留传了下来,同时 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们的喜爱;因南拳除长桥大马、低桩能给锻 炼者带来很大的运动量外,其动作实用优美,也可作为表演与实 战的基础,故此各门派的拳师都将本家的武技学好、练好并使之 流传了下来。 '

我国在1960年将南拳列为武术竞赛重点项目之一,之后又 将其纳人体育院校武术教材中。近年随着我国武术活动的广泛开 展,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学习南拳的也日渐增多。

武术大多是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方法传授下来,又因这些 拳法的流传局限于某些地区,随着老拳师们的去世,很多的地方 拳种都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使传统的武术能够得到发扬光大, 我多次走访了佛山地区的老一辈武术家,如我大师兄陈树藤、师 友李国和及在珠海的师叔朱国现等,将我的想法与他们商榷,即 将我所学的南拳拳种整理撰写为岭南名拳系列书(即《罗汉伏虎 拳》、《蝴蝶双掌及蝴蝶双刀》和《铁弓三线及行者棍〉等),让更 多的武术爱好者学习与了解岭南名拳的历史与现状。计划很快得 到了三位同门好友的同意和支持。陈树藤与笔者同是彭南师傅的徒 弟,而彭南师傅是近代佛山武林有名人物之一,是有“佛山小虎” 之称的梁世苏的传人;李国和师从其父亲和叔叔,而李的叔叔和父 亲都跟梁世苏学艺。我和李国和师傅是同门,在他的支持下,写成 本书《罗汉伏虎拳》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在本书稿将要杀青前, 我再次向李国和等热心支持我的同门与前辈们表示万分的感谢。

由于撰写的时间较仓促以及本人的学识与资料有限,书中难 免会有不足之处,我诚恳地希望广大的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并 衷心希望武术界的前辈、同人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使南拳 这一武术中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得到发扬和光大。

韩广玖

2004年春禅城

一、佛山武术及南拳的发展

佛山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明清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商 业中心,与夏口(汉口)、朱仙、景德三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听师傅们讲,在那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练拳的 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他们常常被当时的统治阶级视为三教九 流。有许多有名的前辈,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流落江湖,只能 靠卖武卖药为生,或设馆收徒,靠微薄的收人来维持生活……。 而另一个方面,有权有势的地主官僚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 益,也常请一些有名望的拳师来演艺和舞狮,供他们茶余饭后消 遣,拳师表演的所得也只能够勉强地维持生计,有时甚至表演完 了连钱都得不到。更可怜的是一些拳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为他 们训练家奴和黑打手,为虎作伥,因此各派拳师也经常明争暗 斗,甚至公开打斗,手足相残。

据老一辈的武术家们讲,南拳约在明代已形成,也就是现在 我们所讲的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个地区的各种拳术及套路的 统称,南拳即南派武功,一般是以长江以南一带的拳术和各刀、 枪、剑、棍等套路的总称,而佛山的南拳究竟始于何时,今已无 从考究,关于它的起源和传说,现举一二例只作参考。过去在粤 剧界的前辈中有过这种传说,约在乾隆年间,统治者为镇压反清 志士,火烧福建少林寺,武学大师至善禅师等数位武僧为避捕杀 南逃广东,隐姓埋名匿身于梨园的红船中,一次粤剧伶人受地方 恶霸欺压,他们秉性刚直、打抱不平,乃挺身而出,以超凡的武技,解了红船伶人之困。此后,红船艺人们都拜其为师,求习武 功,所以少林武技以此繁衍于红船中,其后又蔓延到南方各 地……。

又有一传说,雍正年间朝廷火烧南少林寺,武师张五(花名 摊手五)被株连而落难,逃到广东佛山琼花会馆,以授武为生。 从以上可以看出佛山武术源于少林,在不断的发展与创造的过程 中受当地民间武术的熏陶和影响,而少林武技始于金元,盛于清 末,它在民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基础,明末清初,佛山已成为武术 诸家云集之地,武馆众多,流派纷呈,南派拳术就是洪、刘、 蔡、李、莫等各种流派的融合,使南派拳术不断地丰富,经过历 代武学大师不断实践和创造,成为了今天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

南拳的架式不太大,势和力紧聚,多重于手部动作,多短 手。主要的马步有四平大马、弓步马、跪马、虚步等步型;而手 法善用拳、掌、爪、桥、肘、腕和指等。练功中结合劲力和像形 动作,常常伴以发声壮气,这些都是南拳独特的风格。而南派武 术也曾有野史所载,即《少林拳术秘诀》里所述的:高要人蔡九 仪为广东南拳第一代传人。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可旁证得,粤中 之少林武术传自蔡九仪是较可信的。从各种记载中可知,很可能 在明代以前,广东的南拳源于少林,而到广东以后便落地生根, 经过在广东武术界的代代相传,便形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流派。 例如:广州的孔门拳是从湖北传人的,而白眉拳和洪拳都是来自 四川峨眉山,咏春拳源自南少林,也称为少林咏春等。随着岁月 流逝,南拳已在各个地区、地方演变成为各种纷呈的流派。尽管 南拳的流派繁多,但它们的心法和打法基本上是共通的。如在手 法及上肢的动作上较多,特讲腰马桥与桥手的训练,要求将桥手 练至“铁桥”(铁桥就是硬的意思),而在身法上讲究的是吞吐沉 浮、前后俯仰、进迫退闪;在马步上讲的四平八稳、落地生根, 其共同特点是打拳刚劲有力,动作朴实无华,采用四平大马,马步稳健力猛,动作有劲,吞吸吐呼以手部动作为主,力打四方, 发力有声,发声助力,以形还形,以力打力,连消带打,连环扣 打,善发短劲,快慢相间。南拳演练起来,基本是先慢后快,其 目的是循序渐进,更能给人们一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大有 “开拳则山崩地裂,呼喝则风云变幻”之威势,人们又常可从南 拳的演练中看到“步形如鹤舞,变化若游龙”。南拳是既可以强 身健体,又可以自保自救,更可以作竞技表演的不可多得的 拳种。

近年来南拳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们喜爱,不论是繁华的都市 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乡村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南拳不仅在国 内,而且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 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浏览2,1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