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步型及步法

南拳是非常重视和讲究基本步型及步法的训练的,特别是洪 家拳就更为讲究,在这里先介绍南拳的基本步型、步法和各种桥 手的名称以及动作的配合,为初学者学习先打下基础。

四平大马

拳谚:四平大马万法宗,拳脚变化从此中;

立身开马成此势,两脚生根摇不动。

图解:取立正势,两脚尖向外(左右)开三步半,就是成

“八”“ \/” “11”形。两脚开约一肩半宽,双脚尖正对前 方,两膝半弯呈下蹲势,小腿与掌成垂直线。上身正直并收紧臀 部,双拳紧握靠腰间,此势为习南拳第一练的马步——四平大 马,是练习下盘工夫的根本大法,所谓四平者,即拳平、肩平、 膝平与脚平,并且要目视正前方(见图1)。图片1

弓步大马(亦称子午马)

拳谚:左右子午弓步马,子午弓箭基线分;

此势沉雄力也猛,不怕横冲应变中。

图解:取立正势,然后右脚向前跨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大 马,即右前膝关节弯曲,小腿与脚掌成垂直线,脚尖稍向里扣; 左脚在后蹬直(箭马),即脚尖向左方膝关节蹬伸直,双脚掌着 地,双手握拳于腰间,上身挺直,目视正前方(见图2)。

虚步吊马

拳谚:虚步之中讲吊马,左右双势脚法同;

虚步吊马四平生,临阵才知求胜中。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一步,脚尖虚步点地,右脚屈膝成半下蹲势,身体重心落于右脚(后腿),右脚尖斜向右前方; 上身直挺,头正上顶,紧收臀部,紧握双拳于腰间,目视正前方 (见图3)。

拆门解义:该虚步马是为了起脚方便而设的,也可以以守为 攻;可以发寸脚、钉脚、穿心脚等脚法攻击对手。图片2

仆步低马

拳谚:仆步下蹲讲脚法,一蹲一扫打下路;

凡用此势得防上,出奇制胜仆步马。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外伸直,左脚弯膝,身体下蹲,双 脚掌都着地,双手可握拳于腰间,也可向伸进脚的那一方横扫。 身体的重心可微微前倾,目视前方(见图4)。

骑龙马步

拳谚:子午斜身站骑龙,横斜进退法一统;

骑龙一现绝手起,还有虎爪残绝手。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膝关节弯曲并与脚掌 成直线,而右脚下跪接近地面(但不着地),脚跟离地,前后脚距离约三脚掌位,重心落在前脚上,双拳紧握于腰际,目视前方 (见图5)。

拆门解义:此势身体稍向前倾,能带动其手法,属残绝手之 法,用于追身逼打,其走位多取卸、过、进、退等,是非常灵活 的马步。但凡骑龙马步之势多带起的抛拳或虎爪,也常连带擒拿 等手法,利用走必用其边锋而进人中宫之法。

图片3

麒麟马步

拳谚:跌荡麒麟拐子马,左右之字讲步法;

进退自如随时发,势姿不定妙尽化。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右前方横跨一步成交叉马步,膝关 节微屈,脚尖朝前方;上身右转双腿同时弯曲,双拳紧握腰间, 或摆出蝴蝶掌势摆放在左腰际,目视左前方(见图6)。

拆门解义:此势行家也称为拐子马,其目的是闪身走势,用 于变换拳脚的重要步法,历来被洪家高手秘用。因为它可进可 退,可拐可踏,妙在变化无穷。此势多与掌法相连,可攻可守, 又因它的步法左右都一样,常走之字之形态,所以又称为之字掌

麒麟走势。

站独立步

拳谚:提膝单脚独立步,可进可退步法活;

先藏一手与一脚,再势一掌撑天上。

图解:左脚屈膝上提,脚尖向下垂直,而右脚蹬直右手可上 挡或上格,左手下按,目视前方(见图7)。

钳阳二马

拳谚:二字钳阳马如塔,屈膝提肛阴阳钳;

落膊沉腰胯内收,落地生根二马钳。

图解:取立正势,双脚跟先向左右开一步,成“八”字形 马,然后脚尖向左右开一步成“\/”(反八字)形马,双脚跟向 左右开半步成“11”形马,为二步半二字钳阳马(见图8)。

拆门解义:此马是南拳,特别是洪家派的正势马,也是咏春 拳主要马步之一,该马久练能坚稳而力量倍增,有站马法的基础 之称。 图片5 图片6

师姑马

拳谚:师姑马站内八字,屈膝内钳拳位置;

腰沉胯落肘内收,二马落下钳住地。

图解:取立正势,双脚尖首先向左右开一步,成反“八” 字,然后双脚跟再向两旁左右开一步成内八字,沉腰胯便成师姑 马,双膝距一拳头位置(见图9)。

拆门解义:此马是粤剧打武生特有的一种马步,南派武功独 有的内钳马,独称师姑马,该马练熟后,上下左右移马非常灵 活,与二字钳阳马有相反的作用。

2.基本手型、手法和掌法

平拳

图解:将手掌握成拳,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 上,拳心向下地向前直冲出,这种拳法称平拳(见图10)。图片7

日字拳

图解:握拳,拇指横扣在食指与中指的骨节上,拳眼向上地 向前击(见图11)。

竖掌

图解:将四指并拢直伸,用力向前推出。大拇指紧贴在虎口 上,

图片8

柳叶掌

图解:四指并拢伸出,用力将拇指弯曲紧扣虎口处,指尖向 前(见图13)®。

勾手(鹤顶)

图解:&手是南拳的称呼,而洪拳则称鹤顶。五指指尖并 拢,手腕用力内扣成钩状。其练法多为练插沙,练至可琢碎砖头 为止。也可练腕指内劲,尤以腕力见效最快,攻击人体上的穴道或腿、喉、背部都可用此手法(见图14)。

爪(虎爪)

图解:五指张开,指节略向内弯曲成爪状,腕关节稍后屈并 露出爪心,其势可抓可伸(见图15)。

虎爪手法凶狠,上中下、前后左右皆可以连环地使用。行家 称之为绝骨手法,其要点在拇指。拇指练法以爪抓练铁环法,纵 观岭南诸家拳种,以洪家气势威猛,又多绝手,其真技者,莫过 于虎形爪法。

图片9

指掌(佛掌手)

图解:即一指撑天掌。除食指外,其余四指均以第一、二节 手指屈扣。指掌多练柔桥,桥内功为其旨,在于桥手内功力的运 提(见图16)。

禅指

图解:禅指又名蛇形指,除食指伸直外拇指紧扣其余三指。 该势一般多用插喉打穴等(见图17)。

虎口手

图解:四指并拢稍弯曲,大拇指弯曲成虎口状(见图18)。

图片10

龙爪手

图解:五指张开,食指和中指略向内弯,而无名指、小拇指 与大拇指弯曲成爪形,腕关节用力后屈突出中指和食指(见 图 19)。

凤爪手

图解:五指张开(只是中指向内弯),而大拇指、无名指和 小拇指弯曲成爪状(见图20)。拳诀有:“拳没掌能,掌没指精, 指为掌之先锋”。具体练法各家各有不同,只有练到指可点砖而 碎,才算成功。

马步冲拳

图解:站四平大马势,双脚尖正对前方,成半蹲势;膝不过 脚尖,上身正直,收臀提肛,双拳分别从腰间向前冲出。手臂一 定要伸直和拳面要平,收拳时拳心转上。左拳冲完,再冲右拳, 目视前方,连环不断地去练(见图21)。

马步横插拳

图解:站成四平大马势,右手向右侧冲出日字拳,而左掌变

图片11

护掌护于右臂旁,目视右拳冲出的方向(见图22)。

图片12

马步挡打

图解:站四平大马势,左拳化掌挡在头顶上,右拳以直冲拳 打出,当右拳打出后,手臂一定要伸直,可打日字拳或平拳,目 视正前方(见图23)。

跪马抽拳 '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跨上一步后下蹲,左腿紧跟着跪 地,重心多在左脚上,上身挺直,而右臂弯曲成格挡势,左拳从 腰间由下向上猛抽,同时要使劲力达拳面,目视前方(见 图 24)

骑龙上勾

图解:取立正势,右腿向前跨出一步成弓步,而左脚下跪接 近地面,左拳由腰间向前勾击,拳与下巴同高即停,要求拳心向 内和臂微曲,身体可稍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5)。

图片13

弓步抽拳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出一步成弓步马,而左脚成后箭 步;左拳由下向上抽打,拳心向里,右拳架于头顶前方,也可收 于腰际,上身稍向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6)。

偷马鞭拳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后偷插一步成拐马,右脚跟提起, 双腿膝关节弯曲成麒麟马状,右拳向身后横扫,打击对手腹部,

横扫时上身应随拳击转动,劲随腰发,那样可增大打击的力量, 同时左掌成护掌护于右臂,目视拳面(见图27图片14

弓步抛拳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前方跨出一步,成前弓后箭马。右 拳由腰间向上抛起,为上手阳拳,左手成阴拳;也可取阳拳,双 手臂都抛直,右拳心向天,身体重心稍前倾,目视前方(见图28)。

马步顶肘

图解:取立正势,开门四平大马,同时右臂弯曲使肘尖向右 方,左掌按于右拳面上,用力向右侧方击出,目视肘尖(见 图 29)。

弓步批肘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肘 关节弯曲由腰间向上右转,肘尖向前,拳面接近自己肩膀,目视 前方(见图30)。

弓步拍肘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出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右肘由

图片15

腰间向前下压,肘尖向前;而左手化掌托于右拳头面,身体重心 前倾,目视前方(见图31)。

弓步虎爪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双爪可

图片16

同时由腰际向前抓出;左爪在上前冲抓出,右爪在下护身,目视 左爪的前方(见图32)。

虚步虎爪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向后退一步坐马,使右脚向前吊起, 脚尖点地;左爪向前冲,而右爪按于左前方或收于腰间,目视左 爪前方(见图33)。

弓步标指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 五指并拢伸直,使腰马劲将左指向前方直插出,高度与眼眉齐 平,掌心向下、向上或压右,要求灵活应用。身体可稍向前倾, 目视左指尖(见图34)。

图片17

弓步竖掌

弓步三掌是南拳常用的三掌,它包括了竖掌、横掌和底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由 腰间向前直推出,掌心向左前方,指尖朝天,身体稍向前倾,目 视左掌前方(见图35)。

弓步横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步,左掌 由腰间向前以横掌直推出,掌出向前,指尖朝向左方,目视前左 掌(见图36)。图片18

弓步底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 从腰间以低掌向前直推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下方,目视前方 (见图37)。

马步按掌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掌由腰间出向前下按出, 臂要求伸直,掌心向下如单按掌,目视前方(见图38)。

 

浏览5,9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