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法规定与防守方的紧密接触。启动距离是为了(紧紧地)完成进攻。
抓握的可能样式:从外侧抓握异名大腿和抓握异名手方向的和服背部(或者异名手 下部,或者异名手上部)。
施行该技法的主要时机是尽可能近地靠近对手的重心投影,并且用躯体撞击并使其 离开榻榻米。在使防守方失去支撑后,进攻方将防守方翻转头部朝下,将其摔出,背部 朝下。
图 24 掬投(Sukui?Nage)
后腰(Ushiro?Goshi)
这是进攻方转身背部朝向防守方时的通用反技法。在发现有进攻方转身背部朝向对 手(向前猛扑时)有关的实施进攻动作的任何企图时,防守方:
1. 利用身体迎接进攻方的背部和骨盆。
2. 尽力保持平衡,通过躯体向后倾倒来均衡进攻方双手的牵引力。
3. 紧紧抱住进攻方的躯体,弯曲近腿(髓关节和膝关节),并且在支撑腿伸直后, 用大腿将进攻方向上顶起。
4. 在失去与榻榻米的接触后,将对手摔倒,背部着地。
图 25 后腰(Ushiro-Goshi)
寝技(?—Waza)
在寝技方面,柔道的技术宝库极其丰富多彩。实践表明,在立技角斗中,只有通过 投摔才能够获得纯粹的胜利。寝技使人能够通过三种原则上各不相同的方法来立即获得 胜利,即固技、反关节技和绞技。
简短回顾往事。在19世纪末的日本,柔术流派多,但实际技术方法的数量开始超 过理性范围。1886年,政府得出关于必须整顿业已成形的局面和确定柔术优先发展方向 的结论。当时做出决定,在希望成为领先者的各流派之间进行比赛。其目的相当具体: 选择出一个最为有效的体系,并且在其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方法进一步实施传授。
根据帝国警察厅厅长的指示,每方各出15名大师实施团体赛。比赛结果设定为高 于“一本”比分。在13场比赛中,嘉纳治五郎的学生获得了胜利,两场对决以平分而 宣告结束。
在此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柔道创始人一方不使用战术手腕是无法获得成功的。由于 知道对手很好地掌握有寝技,他坚持在实施比赛时,按照禁止使用这些技法的规则来实 施。更为偏重的是立技,在这一方面,讲道馆的学生们明显更胜一筹。后来,这一措施 (毫无疑问,它在柔道的命运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对寝技技术未 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在与作为桑搏的代表苏联摔跤运动员进行的最初比赛中便表现出 来,而且桑搏很好的制定出了许多反关节固技法。
因此,难怪说日本人是这样的民族,他们出色地效仿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经验,每一 次都带来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东西。这一进程并不能称之为盲目复制。在这种情况下,这 也不可能例外:在这一技术方面,现在已经没有日本柔道运动员过去所坚持的痕迹。
浏览1,1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