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形

马有疾蹄之功,又有垂缰之意,跨越之勇。

(一)双马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37a)。

左马形

(1)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脚立即提靠于右脚内侧,两腿稍屈 靠拢,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臂外旋,双掌变拳屈肘抱拳于脐 两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3-137b)。

图片52

 

(2)上式不停,右脚用力后蹬,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速 跟进,成双重三体式步;同时,两拳上钻至肩前,两小臂左右分 开弧形后挂,接着内旋,双拳由肩前拧转直腕向前下方冲击,拳略里扣,拳心朝下,高与心口平,两肘微屈,力达拳面上方,目 视前方(图3-138)。

说明

垫步、上步要轻灵、快速、稳定;拳脚动作要和顺,自然协 调;两拳眼相对,中间距离不可过大;前冲时身微前俯,拳略下 栽,体现马之疾蹄之功与垂缰之意。要求收颏、含胸、松肩、收 臀、竖项,两肘下垂,快速发出抖劲。这是双马形练法之一,其 运义为挂拨下击,它属督脉劲。在其用法上对化解双风贯耳或虎 形双掌向胸前击打时,均可适时采用。

右马形

(1)左脚向前垫步,右脚即时提靠于左脚内侧,两腿稍屈, 重心移于左腿;同时,两拳随垫步屈肘回撤,并在胸前向两侧拨 捋,拳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139)。

图片53

 

(2)紧接上式,左脚用力蹬地,右脚向前上一大步,左脚随之 跟进,成双重三体式;同时,双拳迅速塌腕冲出,肘稍屈并下垂,拳 心朝下,力达拳面,高与心口平,目视前方(图3 - 140)。

 

说明

这是双马形的另一种练法,两拳(掌)在胸前分拨,直接塌腕击 出,力向为由下向上翻之劲,此属任脉之劲。要求沉肩、收颏、竖 项,上身挺直。运义为拨,捋、翻托,它与上述练法基本相同,但各 有用意。其次,双马形运行路线可直线正面演练,亦可走两侧练 习,前者双拳并齐击出,后者可两拳一前一后击打侧面。

马形回身

在打完“右马形”后,右脚里扣,身向左转体180°,左脚撤 回,提靠右脚内侧;随转身双拳外旋屈肘抱拳于脐两侧,其余动 作与“左马形”(2)完全相同(图3-141、图3-142)。

图片54

5.收势

在打完“左马形”已到起势点时,双脚三体式步不动,双拳 变掌,右掌背与左掌心相交,屈肘抽回,还原为三体式。

说明

上述两种练法可单独演练。

(二)单马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43a)。

 

单马形左势

(1)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腿立即屈膝上提于体前,脚尖上 勾,膝微里合,高与腰平,成右独立势;同时,身略前俯,含胸 收腹,双掌变拳,左臂屈肘上提,拳心由里向外滚翻,拳心向 前,停于头左侧;右拳拳心朝上,向左膝前下击,力达拳棱,目 视前方(图3-143b)。

 

(2)上式不停,左脚向前落地,右脚跟进,身向右扭,成三 体式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提,拳心由里向外滚翻,拳心向前停 于头右侧;左拳与右拳在胸前相交,右上左下,向前下方击出, 力达拳面,拳心朝下,高在心腹间,目视前方(图3-144)。

图片55 图片56

 

说明

左腿上提要与双拳动作一致,左脚落地要与双拳动作协调, 上下左右动作配合协调连贯,一气呵成。此为督脉之劲,它体现 拳膝配合,顾下打上。这是马形的又一练法,余与双马形同。

单马形右势

左脚向前垫步,右腿立即屈膝提起,其余动作与“单马形左 势”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145、图3-146)。

图片57

单马形回身

在打完“单马形右势”回身后,首先右脚微提里扣,身向左 转体180°;同时,随转身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独立势,其余动作

 

收势

上述“单马形右势”回身到起势点时,双拳抱于腰侧,并将 左脚后撤,接着再迈出成三体式步;同时,双拳变掌伸出,还原 为三体式。

五、鼉形

鼍,据说是一种水中动物,在水里游动自如,随波逐浪,鼉 形取其曲折游行之特长。听先辈讲,没有见过此种动物。在北京 十三陵有一鼍龙碑,据记载,它建于1542年,碑座是龙首、鱼 脊、龟足,遍身鱗甲的异兽,它似龙非龙,似龟非龟,似鳄非 鳄,俗名饞龙,传说是产在我国长江下游的一种爬虫动物。看其 外形,身体粗笨,故不易理解其特长。据宋铁麟先生讲,我们所 见到的是一种昆虫,叫“水黾”,它确实能在水面上行走,敏捷 迅速,曲折前进,其行走近似滑冰 运动员在冰上滑行的脚部动作。这种 昆虫在浅水的水面上很容易看到。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49a)。

图片58

左进步鼍形

(1)左脚后撤,提靠于右脚内 侧,两腿稍屈;同时,身略右扭,

右掌先外旋变横仰掌,掌心朝上,

掌指向左,由腹前向左、向上至面 前,接着内旋翻转成俯掌,横向右 弧形抹捋,掌心斜朝下,停于头右侧,右臂稍屈,肘部下垂;左臂稍

屈回撤,掌心朝下,横掌由上向左接着外旋向下划弧变仰掌托捋,停于腹前,形似抱球,目视右前方(图3-149b)。

(2)上式不停,左脚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脚跟进,成双重 三体式步;同时,身向左拧,左掌随身拧转,由腹前向右、向上 至面前,接着内旋翻转成俯掌,横向左前抹捋,掌心斜朝下,停 于头左侧;左臂稍屈,肘部下垂;右掌亦随身转由右向下外旋划 弧托捋,掌心翻转朝上,肘稍屈停于腹前,如抱球势,目视左前 方(图 3-150)。

图片59

 

右进步鼉形

左脚前移里扣,右脚随即提靠于左脚内侧;同时,身略 左扭,两掌保持原势(图3-151)。

上式不停,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左脚跟进,成三体 式步,重心适中;其余动作与“左进步鼉形中”(2)的上体动作 完全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图3-152)。

图片60

 

说明

两掌划弧分合动作与步法一致,以腰为轴,全身尽量放松, 并以上身带动双掌,手眼相随,全神贯注,其行进路线为左右斜 前方。要求头顶、竖项、收颏,脚底要稳,运用腰、胯的相互作 用,发出横劲,充分体现曲折前进快速敏捷之技巧。

左退步鼉形

在做完“右进步鼉形”后,可左脚向左斜后方撤一步;紧接 着右脚前蹬后撤,脚掌点地,停于左脚内侧,两腿稍屈,成右丁 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身略左扭,左掌随身扭由腹前向右、 向上至面前向里翻转,变为俯掌向左前方横向抹捋,臂稍屈停于 头左侧,掌心斜朝下;右掌亦随身扭,由右向下,弧形向外翻转 托捋,掌心朝上,肘微屈,停于腹前,目视右前方(图3 - 153) 〇

右退步鼉形

接上式,右脚向右斜后方撤一步,左脚亦随着前蹬向后撤, 脚掌点地,停于右脚内侧,两腿稍屈,成左丁步,重心偏于右 腿,其余上身动作与“左退步鼉形”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 (图 3-154)0

图片61

说明

上体动作与进步鼍形基本相同,只是退步为丁步,其次,退 步路线是向左右斜后方。

收势

当退步鼍形退至起势点为右势时,左脚向前上一步,成三体 式步;同时,身略左扭,左掌前伸,右掌下落还原为三体式。

说明

鼉形曲折进退路线,也适用于其他套路及技击等项目。

 

六、鸡形

鸡有独立之能,争斗之勇,纵跳之灵,蹿步之速,啄食之 妙。早期鸡形为“四把”,此种鸡形为宋氏先辈所创编,并经传 人有所改进。它主练中节肘膝之配合与应用。

(一)纵跳鸡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55a)。

 

右独立势纵跳鸡形

(1)右脚向前上一步,紧接着脚掌尽力后蹬,身略前俯,膝 微屈,向前纵跳一步;左腿立即屈膝在身前提起,大腿略高水 平,脚尖上勾,膝向里摆,成右独立势;同时,身略左拧,左掌 后捋,屈肘抽回,掌心朝下,停于腹侧;右掌屈肘塌腕由腹侧与 左掌交叉经胸前上托,掌心斜向上,掌外缘向前,手指稍内扣朝上,掌根与下颏平,目视前方(图3-155b)。

图片62

(2)接上式不停,左脚前落成双重三体式步;同时,身稍右 扭,两掌缩抓(五指自然内合,指尖捏拢),左手经胸前与右手 相交击出,手与鼻平;右手抽回,屈肘暂停脐前;紧接着两脚不 动,身向左拧,右手经胸前与左手相交击出,高与鼻平,左手抽 回屈肘护于脐前,目视前方(图3-156、图3-157)。

图片63

说明

右脚上步并向前纵跳与左腿上提要一致,同时要与上体双掌 动作协调;双掌上托下捋与肘膝上下配合要默契,支撑腿微屈而 稳固,保持身体平衡,此属任脉劲。在左脚落地后双手缩抓,要 迅速接连击出,此属督脉劲。要求头正、肘垂、缩胯、翕身、收 臀,掌握重心;显示鸡之独立、纵跳、争斗、啄食之特长。此形 主练中节肘、膝之用法,即远用手脚,近用肘膝。

左独立势纵跳鸡形左脚向前垫步,紧接着脚掌尽力后蹬,余与“右独立势纵跳鸡 形”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3 - 158、图3 - 159、图3 - 160)。

 

说明

此式与上式不同处为开始由“缩抓”变掌。

鸡形回身

在打完“左独立势纵跳鸡形”后,右脚里扣,身向左转体 180°,左腿立即在身前屈膝提起成右独立势;同时,双手变掌, 左掌随转身刁捋,屈肘抽回,停于腹侧,右掌塌腕经胸前上托, 余与“右独立势纵跳鸡形”(2)完全相同。(图3-161、图3- 162、图 3 - 163)。

图片64 图片65

说明

在回身后可继续接着打“左势”,交替进行。

收势

 

在回身后为“右独立势纵跳鸡形”已返起势点时,双脚不 动,两手变掌,左掌前伸,右掌屈肘抽回,还原为三体式。

说明

上述纵跳鸡形是练法之一。

(二)跟步鸡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 - 164a)。

右跟步鸡形

(1)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立即跟进;同时,身微前俯,左 掌按捋回抽,掌心朝下,屈肘停于心口前;右掌外旋与左掌心在 胸前相交,左上右下,向前上挑拨,目视右掌(图3-164b)。

图片66

(2)紧接上式不停,右脚继续向前上步,左脚随之跟进,成三体 式步;同时,右掌内旋,掌心朝下,指端稍扣,向前戳击,高与肩平;

 

说明

这是鸡形的另一种练法。在 练习时可姿势稍低一些,上下动 作紧密配合。第一个跟步,两脚 距离稍近一点,便于第二个跟步 前进得更远,两个跟步要连贯起 来,步步紧跟。要求上身要缩, 逼臀,后脚用力蹬地,出步迅速 到位,手脚齐到,发劲快速。此 属督脉劲。这种连续跟步法,快 速、捷径、实用。

左跟步鸡形

其动作与“右跟步鸡形”完全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 3-166、图 3-167)。

图片67图片68

鸡形回身

在打完“左跟步鸡形”后,左脚里扣,身向右转180%右脚 稍向后撤,脚掌着地,停于左脚前面;同时,身微俯,随身转右 掌外旋,掌心朝上,向外挑压,掌与胸平;左掌与右掌转身后在 胸前相交,左上右下,护于右小臂内侧,以下动作与“右跟步鸡 形”的(2)相同(图3-168、图3- 169)。

图片69

 

收势

在反复练习打到起势点为“右跟步鸡形”时,可将右脚后撤 成三体式步;同时,双掌在胸前相交,左伸右撤还原为三体式。 说明

在拳谱中讲到“鸡腿”,它有独立之功与站立稳固之特性,在做其动作时又有提低踏远变化敏捷等特点。所以鸡形除上身动 作外,练腿的相互变换相当重要。宋氏先辈还曾这样练腿:在上 体保持一定姿势下,在疏松的土、沙地中,练一腿提起,一腿踏 下的鸡腿独立步,这样一方面可提高腿部力量,站得稳,蹬踩有 力,另一方面可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其次还可练习低势鸡蹿步 (亦称野鸡蹿),这种步法在套路与技击中均可应用。

七、鹰形

鹰有神目利爪,它具有捉物准确、捕食勇猛的本能,主要取 其攫获之能。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70a)。

左鹰形

右脚向前垫步,脚尖 里扣;左腿立即提靠于右脚内 侧,两腿稍屈;同时,双掌变 拳,身略右扭再左拧,双臂同 时外旋,左拳稍回抽,弧形经 胸前向前上钻翻,拳心朝上,

高与鼻平;右拳由拳心朝下翻 转为拳心朝上,停于心口(图 3 - 170b)。

上式不停,左脚向前

上一步,成双重三体式步;同时,左拳向内翻转变掌,向下、向后刁(拉)按,屈肘停于脐 前,掌心朝下;右拳由左小臂内侧前冲,伸至两手相交时内旋变 掌击出,手指稍屈内扣,高在胸腹间,掌心朝下,肘微屈,目视前方(图3-171)。

图片70 图片71

 

说明

两掌外旋翻转变拳与身扭垫步要同步,双拳变掌相交击出与 左脚上步落地同时完成,在左脚上步后右脚跟进亦可。两掌如鹰 抓物,十指伸扣似爪钩,并有撕扯、推托之意。要求左右相合, 手眼相随,收臀、缩胯,力达指端。此属督脉之劲。其路线为两 斜侧面。

右鹰形

其动作与“左鹰形”完全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3- 172、图 3-173)。

鹰形回身

在打完“右鹰形”回身时,右腿里扣,身向左转体180。,左 脚撤回,提靠于右脚内侧,两腿稍屈;同时,随转身双掌外旋变 拳,余与“左鹰形”相同(图3-174、图3- 175)。

图片72

 

5.收势

在反复练习回身后到起势点为“左鹰形”时,脚移身顺成三 体式步;同时,右掌回抽,左掌前伸,还原为三体式。

说明

上述鹰形为拗步侧面练法,此法亦可用顺步正面练法来演 练,其练法近似“俯掌劈拳”,所不同点为双掌扣屈撕扯。另外 一种练法为前掌翻转刁捋向后撕拉,后掌前伸撕扯后双掌屈指攥 拳,此练法可顺步,亦可拗步,并可退步演练。上述练法均属督 脉劲。此形原为“鹰熊合演”,经宋氏先辈创改为单练。

八、熊形

熊有竖项之力,横膀之 劲,出洞之威。主练上肢根节 肩膀之劲。

(一)直臂熊形

预备式

即二体式(图3-176a)。

图片73

熊形左势

右脚向前垫步,脚尖 外摆;左脚提靠于右脚内侧,

两腿稍屈;同时,双掌变拳,左拳屈肘回抽并外旋,由腹前经胸部贴近下颏向上屈肘钻出,高 与鼻平,拳心向里;右拳不动停于脐前,拳心朝下(图3- 176b)。

上式不停,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稍里扣;右脚跟进,成 双重三体式步;同时,身向左拧,左拳随身拧转回抽拨捋,屈肘 横贴于胸腹间,拳心朝下;右拳亦随身拧转,经腹前向下内旋栽

插,拳面朝下,拳心向右,与膝相对,肘微屈,膀亦随身拧转向 前左横击,力达肩前部,目视前方(图3-177)。

图片74

说明

右脚向前垫步与缩身和左拳上钻结合,左脚上步与拧腰、调 膀、伸展要统一。要求身体放松,头顶、竖项、转肩、调膀、拧 腰、裹胯、合膝,全身配合,上体竖直、中正,充分显示熊膀、 竖项之威,瞬间发出抖劲,此属督脉横劲。此形主练上肢根节肩 膀,其用意为左、右、前、后横击,并有阴阳劲之分。在路线运 行上为直线,步法上可用跟步、退步、顺步、定步演练。在拳经 上写到“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有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 束长二字一命亡”。

熊形右势

其动作与“熊形左势”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3-178、 图 3-179)0

图片75

 

熊形回身

打完“熊形右势”回身时,身向左 转体180。,右脚微提里扣上步,左脚提 靠于右脚内侧,两腿稍屈;同时,左拳 外旋,屈肘上钻,右拳不动;以下动作 与“熊形左势”完全相同。(图3 - 180、图 3-181)。

图片76

收势

当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熊形左 势”,双拳变掌,左伸右撤还原三体式。

说明

上述熊形是由原“鹰熊合演”中经 宋氏先辈创改的单独练法之一。

 

(二)屈肘熊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82a)。

图片77

左势熊形

右脚向前垫步,左脚提靠于右脚内侧,两腿稍屈;同 时,身微右扭,双掌变拳,左拳屈肘外旋抽回,拳心朝上,与右 拳心相对在胸腹间(图3-182b)。

紧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右脚跟进,成双 重三体式步;同时,身向左拧,右臂外旋,右拳弧形向右下绕, 拳心朝上,屈肘停于腹前;左臂内旋,左拳向左弧形上绕,拳心 朝下与右拳相对,停于胸腹间,顺势右肩膀外翻与胯相合,随身 拧转,向左横击,目视前方(图3-183)。

图片78

 

说明

基本同直臂“熊形左势”,所不同之处,其一,两臂屈肘绕 小立圆,其用意均为控制对方两侧。其二,肩部向外翻击,力达 点在肩内侧,它属任脉横劲。其三,运行路线为两侧,但亦可打 顺步及退步。

右势熊形

其动作与“左势熊形”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 184、图 3-185)。

熊形回身

打完“右势熊形”回身时,身向左转体180°,右脚随转身脚 尖里扣垫步,左脚提靠于右脚内侧;同时,仍保持双拳相对不 动,以下动作与“左势熊形”完全相同(图3 _ 186、图3- 187)0

图片79

 

收势

当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左势熊形”,脚移身正为三体式 步,双拳变掌还原成三体式。

说明

此屈肘熊形是宋铁麟及弟子赵永昌所创编。有关肩部用法除 上述外,还有靠、撞等用法。

九、骀形

骀据说是一种禽类动物,它有“竖尾升空之能,下落捣物之 力”。但此种禽类,我们未曾见过。据先 辈讲,它是捉食鸽子的一种飞禽,在空 中可两翅扇动竖尾停立,两目敏锐,如 看到食物即可追逐捕捉,故取其意。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188a)。

左骀形

右脚向前垫步,脚尖里扣;左 脚立即提靠右脚内侧,两膝稍屈;同 时,身稍左扭,左掌屈肘后撤,两掌心 朝下,手指相对,由心口沿上身中线,

边上提、边两掌分拨至面前,目视前方 (图 3-188b)。

接上式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右腿跟进,成三体 式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掌向左右分拨划弧滚压,至腹两 侧外旋变拳前冲,两肘稍屈贴肋停于胯腹间,拳心朝上,目视前 方(图 3-189)。

图片80 图片81

 

说明

两掌上提分拨与垫步一致,左脚上步与滚压、前冲配合。

上体正直,两掌划弧不宜太大,胯、臀前送力达拳面,两 拳距离不宜太远,用掌亦可。

此形主练臀胯,体现“骀之竖尾之精,捣物之力”。其上 肢动作为封、控、冲撞,下肢为胯部挤靠,此属督脉劲。另一种 练法其不同点是,双掌塌腕横着向前上夹、托,此属任脉劲。这 两种练法,两掌(拳)不宜前伸过脚,掌握中心。其运行路线为 两侧,击、撞对方之肋、腹两侧。拳经曰:“胯打中节并相连, 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右骀形

其动作与“左骀形”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190、 图3-191)0

图片82

 

骀形回身

在打完“右骀形”回身时,身向左 转体180°,右脚随转体,脚尖里扣垫 步,左脚提靠右脚内侧,其余动作与 “左骀形”相同(图3 - 192、图3 - 193) 〇

图片83

收势

在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左骀 形”,脚移身正为三体式步,双拳内旋 变掌,左伸右撤还原成三体式。

说明

此形主用外胯。

 

十、蛇形

蛇有起伏拨草之精,蜿蜒曲折之行,盘旋柔軔之体,伸缩吞 吐之妙。先辈对蛇形的练法有所创意,同时创编了几种练法。

(一)下蹲式蛇形

预备式

即二体式(图3 - 194a)。

图片84

左蛇形

右脚向前垫步,左脚随即跟进,脚掌着地,停靠于右脚 内侧,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右腿;同时,身略右扭,两掌变 拳,右拳经胸前屈肘上提至左肩前守护,拳面朝上,拳心向左; 左拳也同时屈肘上抬并内旋经胸前与右臂内侧相交下插于两膝 前,拳面朝下,拳心向左,目视前方(图3-194b)。

上式不停,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随之跟进,成双重三

体式步;同时,左拳随身起左扭由下向前、向上、再向左翻转 挑、拨,拳心朝里,高与心口平,臂微屈,力达前臂;右拳内旋 屈肘下按,与左臂内侧相交停于脐前,拳心朝下,屈肘贴肋,目 视左拳(图3-195)。

图片85

 

说明

两拳上抬与下插要贴近身前,同时与右脚上步、下蹲、缩身 相互配合。在下蹲时,上身要挺直,臀部要收回,身体不可前 倾。左脚进步时,左臂外旋挑拨,右臂内旋按捋,与身体伸展和 拧腰、裹胯要保持一致,以身体带动前臂,左右保持平衡。这是 蛇形的一种练法,用拳掌均可。它体现伸缩、开合、挑拨及用内 胯之意,其劲属督脉,并带有横意。运行路线一般为直线。

3.右蛇形

其动作与“左蛇形”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196、 图 3-197)。

图片86

 

蛇形回身

在打出“右蛇形”回身时, 身向左转体180°,右脚随身转, 脚尖里扣垫步;左脚脚掌着地, 停靠于右脚内侧,双腿屈膝半 蹲,其余动作与“左蛇形”完全 相同(图 3-198、图 3-199)。

图片87

收势

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左 蛇形”,双拳变掌,左脚先后撤 然后上步,成三体式步;同时, 右掌外旋前伸,左掌内旋后撤, 接着左伸右撤还原三体式。

(二)盘腿式蛇形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 - 200a)。

图片88

 

蛇形右势

左脚前移,脚尖外展;右脚稍跟进,双腿屈膝下蹲成歇 步;同时,身向左拧90°,左掌随身拧转屈肘上提,两臂在胸前 交叉(左臂在外),左掌上提至脸部右侧,掌心向右,手指朝上; 右掌稍上提外旋,贴身从左腋下向后插至左胯侧,接近右脚跟, 掌心斜向上,手指朝后,目视右前方(图3 - 200b)。

接上式不停,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跟进,成双重三体式 步;同时,身向右扭90°,右仰掌随身扭转向右斜前方挑拨,高与胸 平,掌心斜向上,手指向前;左掌与右臂内侧相交向下拨捋,屈肘停 于腹前,掌心斜向下;力达右臂外侧,目视右掌(图3 - 201)。

图片89

 

说明

这是蛇形的另一种练 法。它应注意缩盘、拧身、 舒展,左右掌相撑,相互配 合,并要求全身尽量放松, 柔灵圆活,刚柔相济,显示 蛇之盘转、伸缩特长。余与 前同。此蛇形在《拳意述 真》中,对宋世荣先生的练 法,曾进行过描述。

蛇形左势

其动作与“蛇形右势”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3 -202、图 3-203)

图片90 图片91

蛇形回身

当打到“蛇形左势”回身 时,以双脚为轴,身向右转 270°,双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其 余动作与“蛇形左势”相同(图 3-204、图-205)。

图片92

收势

在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 “蛇形左势”,双脚三体式步不 动,左掌内旋还原三体式。

(三)曲进式蛇形

1.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 _ 206a)。

图片93

2.拗步左蛇形

接上式,左脚向左斜前方进半步,右腿随之跟进,成双重三 体式步;同时,身向左抒,并微前倾,右掌外旋,掌心朝上,指 端稍扣,经胸前与左小臂下相交,向前挑拨,肘微屈,高与胸 平;左掌随拧身掌心朝下,捋拨回抽屈肘停于左肘内侧,目视右 掌(图 3 - 206b)。

拗步右蛇形

接上式,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双重三 体式步;其余动作与“拗步左蛇形”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3 -207)。

说明

这是蛇形的第三种练法,它主要体现曲线前进,双掌动作 以挑、拨、捋为主,并带有横意,在演练时可连续前进,也可顺

步直线练习,它属督脉劲。

要求尽量放松,两肩转动灵活,以腰为轴,左右拧转,带 动上肢,并与步法、眼、手相配合,显示蛇之弯曲之行,柔韧之 体,起伏拨草之精。

此形在技击中也很适用。

蛇形回身

在打出“拗步右蛇形”回身时,身向左转体180°,右脚随转 身上半步,左脚接着上一步,右脚跟进,成双重三体式步;其余 动作与“拗步左蛇形”相同(图3-208)。

图片94

 

收势

练习回身到起势点时为“拗步左蛇形”,脚移身正成三体式 步;右掌内旋屈肘收回,左掌前伸,还原成三体式。

—、燕形

燕子是鸣禽类鸟,它体小、翅长,非常轻灵,它有抄水之 能,起伏敏捷之灵,回旋变化之妙。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209a)。

跃步式右燕形

提腿穿掌。左脚前移并

里扣,膝部微屈;右脚提起,脚 尖上勾外展,脚底斜向前方,直 腿向左脚前横盖上提,两腿交 叉;同时,身稍左扭,左掌略向 右推按,掌心朝下,肘稍屈•,右 掌外旋,直掌前穿,置于左手下 方,掌心朝上,臂成弧形,左手 与右小臂十字交叉,目视前方(图 3-209b)。

跃步下仆亮掌。接上式不停,右脚前落着地并屈膝下 蹲,脚尖稍外展;左脚疾速提起向前落地,左腿伸直平铺地面, 脚尖里扣,成左仆步;同时,腰向右拧,身稍右倾,两掌左下右 上在胸前分开;左掌内旋,沿左腿内侧向前下方撑托;右掌内 旋,并屈肘上捋,停于头部右侧;两掌直腕,掌心向外,手指向 前,目视左方(图3-210)。

图片95 图片96

抄水式。紧接上式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上一 步,左脚跟进,成双重三体式步;同时,腰向左扭,上身向前 俯,胸部由右向左拂地前掠起立,左掌随身起外旋,屈肘上提, 掌心向前,手指朝上,护于胸前;右掌亦随身起立,由右后弧形外旋,向前下撩,掌心朝前,手指朝下,高与腹平,臂成弧 形,目视前方(图3-211)。

 

左上挑,右反臂掌。 接上式,右脚前移,脚尖里 扣;左腿随即跟进,两腿稍 屈,重心适中,身略左扭并微 前俯;同时,右掌屈肘上抬内 旋并反背横掌推出,掌心向 外,掌外缘朝上,力达掌根, 肘部稍弯,高与胸平;左掌先 外旋并向前绕弧,由右小臂外 侧上挑,两掌经胸前分开,左 掌屈肘内旋后捋,停于胸前, 掌心斜向外,掌外缘朝上,目 视右掌(图3-212)。

图片97 图片98

说明

提腿穿掌与左右分掌和 跃步下仆要连贯进行(尽量往 前跃),并且上体右拧和右倾 与两掌动作要配合协调,右手 用立拳亦可。

抄水式动作,身向前 俯,挺胸塌腰,胸部尽力贴近 地面前掠,随身体重心转移, 腰略左扭,右脚迅速上步,与 下撩掌动作保持一致。此动作 如低势有困难,高一些也可 以。

 

在下撩掌动作完成后紧接着是反背掌,要连贯起来完成。 在做反背掌时,双掌要向两个不同方向同时发劲,同时身略前 俯,此属任脉劲。以上动作要快 速、圆活、轻柔,有节奏的连续 完成。要求掌法、身法、步法、

眼法要配合;刚中寓柔,柔中有 刚,充分表现燕子抄水之敏捷,

回旋变化之轻灵,起伏之快速。

要想练好此形,需有比较扎实的 基本功。孙禄堂在他所著《拳意 述真》中,对宋世荣先生所练燕 形做了精辟的描述。

扣腿式左燕形

右脚略則移塾步,脚尖 图3-213 里扣,膝微屈;左脚绷脚面屈膝

扣于右腿弯;同时,其上身动作与“跃步式右燕形”中的(1) 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213)。

仆步亮掌。接上式不停,左脚后撤落地,脚尖稍外展, 屈膝下蹲;右脚脚尖里扣,右腿膝部伸直,平铺地面,成右仆 步;同时,其上身动作与“跃步式右燕形”中的(2)相同,只 是方向相反(图3-214)。

抄水式及(4)上挑、反臂掌与“跃步式右燕形”相同, 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图3-215、图3-216)。

图片99 图片100 图片101

说明

此种练法与“跃步式右燕形”练法不同之处为,前者向前跃 步,后者是扣腿撤步,其余动作完全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

 

燕形回身

在打完“扣腿式左燕形”回身时,身向右转体90°,接着打

 

跃步式或扣腿式左燕形即可,其动作同前(图3-217a、图3- 217b、图 3-218、图 3-219、图 3 - 220)。

图片102 图片103 图片104

收势

在返回原起势点打完左燕形时,双脚移顺成三体式步;同 时,双掌外旋还原成三体式。

说明

燕形运行路线一般为直线。在手法上以掌法为主,穿、捋、 撩、托,上下皆用,任督两劲,相互配合。起伏轻巧,上步快 捷,内外相合,左右协调,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此形由先辈改 创,与老练法有所不同。

浏览1,4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