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空手道对于非接触防御之闪躲式防御技术是不受重视 的,这是基于传统空手大弓大马,强调一击必杀的理论之上的。 但是,随着现代世界自由搏击运动朝着更快、更灵、更劲、更强 调体力的高度对抗方向上的发展,日本实战空手道亦日益注重从 西方拳击、西方踢拳(KICKBOXING)等现代自由搏击运动中学 习和吸收现代格斗技战术的先进成份,其中就包含对躲闪式防御 技术的高度强调和重视。
在实战空手道中,躲闪技术被视为一种高级技术来传授。不 管如何,选手仅需依靠灵活的头部和身体小幅度闪转,或灵活快 捷的步法移动,轻易地避开对方凶猛攻击,而又同时能够保持最 佳角度和位置,随时以空出的四肢发动凌厉的反击,就比接触性 的格挡阻截等来得省力和巧妙。当然,接触性与非接触性防御技 术的作用总的来说各有千秋,例如前者在运用的把握性更大一 点,换言之,运用后者需要更加准确的判断,以使动作刚刚恰如 其分——既闪开对方攻击焦点,又处于能随时发动反击的位置和
状态。总之,在实战中惟有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应用,随机应 变,方可发挥出实战空手防御技术的最高作用。
在这里,我们将实战空手道躲闪防御技术分为两大类来分别 予以图解。
(―)变角度防御技术
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依靠头部和身体的前、后、左、 右下方的小幅度位移或拧转来改变与对方攻击方向的角度,使对 方攻击擦目标而过来达到防御目的的技术。例如,选手以上体垂 直轴为中心,巧妙地旋体转肩即轻易闪开对手纵深攻击。另一类 如果配合步法,则可产生八个角度上(包括原地下潜)最基本的 变角度闪躲式防御技术。在此,我们择要图解:
1. 后闪防御
此技可用于防御任何非纵深性的攻击。具体运用时,要求在 瞬间将重心移至后足,同时上体和头部向后仰。后仰角度依对方 攻击延伸程度来决定,但切忌过份后仰,以免失去平衡或有碍迅 速向前复位以利反击。如果对方冲势较猛,可适当配合退步来防 御。另外,双手始终要保持高护协防。同时,后足要保持足够弹 性,以便防御完成立即复位反击或顺利转为其它攻守动作。
(图887)为原地后闪防御对方后手重拳。(图888)为前足 略收虚步点地配合后闪防御对手长距上击拳。(图889)则显示 当对手进步出拳时,选手适当配合后足退步接后闪防御后手重 拳。(图890)则以后闪防御对方转身后旋踢。无论何时,均需 根据情况来机动应用。
2. 左、右闪防
此技主要用于对付针对上段的直线型拳击。技术要领是凭借 头部向对方攻击拳臂的内侧或外侧偏闪,配合肩膀的稍稍的斜前 沉降,使对方攻击拳臂从另一侧肩膀和头侧掠过的巧妙防御方
式,可以最小的动作取得最大防御效果。实际运用中,可根据不 同情况结合左、右侧步或左、右斜前上步的步法,靠全身的移动 来防御,但头部左或右闪防御的动作是基本相同的。头部闪避 时,双手和肘臂注意保护头部和身体。
(图891)为左闪防御前手直拳攻击。(图892、893)为配合 步法连续运用右闪和左闪成功防御对手前、后手上段直拳攻击的
图解。
图891 图892
图893
浏览5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