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创始时间与传承
李洛能,名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清代直隶深州窦王庄村人• 生于乾隆末年。37岁时在山西太谷经商期间,慕祁县戴家心意拳之名, 遂往拜学于祁县戴龙邦为师学习戴氏心意拳,时值戴龙邦62岁,戴母80 岁,李洛能精心苦练10年大成。艺成后开始悟化传授此术,并潜心于心 意拳术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的养生 观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心意”改 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形成了养生与技击并行不悖的中华武术 名拳一形意拳,大约1845年左右正式以形意拳为名对外传播。在当 时,李先生被称为“神拳李能然”。
李洛能向戴龙邦学戴氏心意拳时间大约1825~1836年(李37岁学 拳时戴62岁戴母80岁)。学成后,1838~1849年期间来往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访师交友并传授弟子,收徒授艺刘晓兰、郭云深,刘奇兰、 白西园、张树德、刘元亨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洛能受太谷富绅孟 綍如之聘•来到太谷为孟护院,孟綍如从其学。咸丰六年(1856年)李洛 能收车二(车永宏)为徒;咸丰十一年(1861年)收徒李广亨、贺运亨为徒; 同治四年(1865年)李洛能收宋世荣、宋世德为徒;同治六年(1867年)李 洛能回转河北深县,宋世荣也随师迁入河北易州;1867~1875年期间李 洛能奔走南北(主要在河北易州),光绪初年(1875)回家乡河北深县窦王 庄,光绪二年(1876年)李洛能去世。
形意拳传承弟子
刘晓兰,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今河北省任丘市南里店村)人,自幼 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 当时名闻遐迩。1840年,经商至山西遇李洛能先生,李洛能系直隶深县 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 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 成,为李洛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
郭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访名师,闻刘晓兰 先生名气,便访至易州西陵,也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八极拳,住在刘晓兰 先生处,这样刘晓兰先生与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极拳门中的“谱兄弟”。孙 亭立先生见郭云深学拳已成•便让他也去山西李洛能那里学形意拳。 1842年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乡之关系拜见李洛能先生,说明来意,并 将八极拳中的刚猛猴拳和梨花大枪演示给李洛能先生看。李先生见郭 云深所练手法灵速、气势严整而神气活妙,遂收为弟子。当时李洛能以 租种菜园为生计,郭云深帮助灌田、耕耘,一应事情非常勤快,深得洛能 先生的喜爱,便倾囊相授,郭12年后(34岁)艺成。咸丰年间(1851~ 1861),郭云深在京师任清宗室载纯、载廉的武师。咸丰六年(1856年)36 岁的郭云深遇八卦掌名家59岁的董海川,二人比武3日不分胜负。光 绪二年(1876年)李洛能去世后,郭云深即到山西拜访师弟车毅斋切磋交流。
刘奇兰,河北深县人,是当时城内著名绅士,其祖上乃书香门弟,颇 有家财,刘自幼读诗书,通文墨,亦酷爱武术,精通多种拳术,1845年拜师 李洛能学形意拳。后将李飞羽师请人家中任教,深感武学精奥,又刻苦 研习数年,功臻大成,且造诣颇深。
白西园,直隶饶阳县人,自幼以行医为业,1841年行医至山西太谷得 遇李洛能先生,拜于门下学形意拳。其拳法奸滑抽撤,杳无踪迹,三摇二 旋不可捉摸,后为清宫御医。
车毅斋,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后移居太谷县贾家堡。早年,在 太谷富户武福蛮家当车夫,先生一生除务农外,也曾保镖护院,约1856 年,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在太谷一绅士孟綍如家保镖护院。车先生知 李洛能精形意拳,咸丰六年(1856年)经友人介绍,拜李洛能先生为师。 自得名师指教后,车先生便昼夜发奋苦练,20余年,终于在形意拳的造诣 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次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成功,为李 洛能先生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为武林同辈中之佼佼者。从《车君毅斋纪 念碑记》和有关车的资料看:车毅斋的老师有王长乐、李洛能、戴文雄;若 论拳术,洛能甚。车毅斋拜师李洛能之前,从王长乐学拳,1856年开始车 毅斋跟李洛能拜师学形意拳,期间,因为李洛能忙于走镖,托师兄戴文雄 带教三年,尔后李洛能再亲授车毅斋,毅斋得洛能之术特精(车毅斋形意 有戴家心意之风味)。
宋世荣,京兆宛平人(今北京大兴县),祖籍金陵(今南京)。宋世荣 赋性慷慨,急公好义,有古侠士之风,自幼好学,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 对于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同治四年(1865年)他随父迁居山西省太谷县, 在山西太谷开设钟表铺。其时,武林尊宿、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受晋 商巨户孟家之聘居于太谷,闻李能然先生拳术高超,名冠当时,托人引 见,拜为门下,从学形意拳术。自受教后,昼夜勤苦习练,迄不间断。宋 世荣随李洛能先生奔走南北,十年艺成,尽得其传。宋世荣24岁时 (1873年随师李洛能在河北),结识了燕都刘晓棠先生,得到武学秘籍《内 功四经》。由于他刻苦练功,精心研究,反复揣摩,因此他对形意拳术之精义,造诣很深,终于掌握了形意拳术之真谛。特别是对于内劲功夫的 研究,更为突出。
李太和4可北省深州市窦王庄村人。先生在幼年时(3岁)即随父母 家人来到山西省晋中一带寄居,其父李洛能先生,开始往来于河北与山 西之间,做经销布商的生意,后来,李洛能先生在37岁时带艺向祁县戴 龙邦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术,并在祁县城边附近的谷村以种菜园谋以生 计。李太和先生幼年时即向其父李洛能先生学习家传孙膑拳术和在心 意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风格的形意拳术。弱冠之时,太和先生即以武 功技击响誉于武林界,并以拳术之长受聘于晋中当地富户豪绅的深宅大 院之中保標护院。
李广亨,山西省榆次东赵乡上戈村人。李广亨先生在15岁(1860 年)时,因家境贫寒,经亲友介绍独自一人离家到太谷县城谋生做事,先 在一家商号内担任小伙计。广亨先生自幼聪慧,闲余时喜欢拳术,后经 商号柜上的老板介绍,咸丰十一年(1861年),随太谷城内孟綍如绅士家 中护院的形意拳一代宗师李洛能先生学习形意拳术。拜李洛能先生为 师后,他练功刻苦,不久即以武功引起武林界的注意,他常伴李洛能先生 出外进行交流技艺,以武会友,以武功精深,闻名形意拳界。艺成后,太 谷的商贾富户争相聘请他担任镖师。广亨先生是清末民初中国形意拳 界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武术界称之为“试金石”。
贺运亨,形意拳名师,李洛能门下八大弟子之一。贺运亨早年学过 公议拳,后与李广亨同拜神拳李洛能为师,艺成后曾为晋商曹家的护院 拳师,贺运亨腿功出众,人称“铁腿”。传人不多,据说晋中太谷、太原一 带仍有少量传人。
刘元亨,河北深县人,先生幼年随家父学谭腿,向族叔学习迷宗拳 术,后随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学习形意拳,成为洛能先生入室弟子之 一,先生精形意拳术,善大枪杆子,翼德枪法,人称“大杆子刘”。于光绪 年间往来晋冀两地,以保镖护院为生计。曾在河北深县和山西太谷,榆 次等地做传徒授艺之事,所授弟子之多冠于他师。刘元亨先生,曾受聘 在榆次四大富室之一的聂店王家护院多年,以保财主家的安全。曾在北 田富户侯姓财主“恒升庄”宅院中护院多年。曾受聘太谷县任村贾家巨 富护院多年,并传授富户子弟拳术。先生在榆次北田富户侯姓财主“恒 升庄”护院期间,与侯姓财主家请来共同护院的李太和(形意拳宗师李洛 能之子)同室居住,共同操练技艺。在10余里地的榆次北要村要家富室 护院的王福元先生(刘奇兰先生的弟子)也常来“恒升庄”看望师叔,小住 几日,共同磋商技艺,当时在榆次,由于刘元亨、李太和、王福元是形意拳 在榆次城乡最早的传播推广者,所以一时间向三人拜师学艺的弟子无 数,习武之人,均以向三人中任何一位拜师学艺为荣事。刘元亨先生著名 的弟子有:杨德胜、张虎臣、雷明亮、荣满宏、王天寿、郝大林、乔武毅、李文 元、武九元、冀补云、乔三杷、张五蛮、王树森、郭国祯、李玉山筹。刘元亨先 生于1909年逝世,享年73岁,他是一位被同门称为清末武林中的“奇侠”, 其生平轶事,多为人们所称道,富有传奇色彩。由他传播的形意拳术人才 济济,遍布各地,称为心“形意”六合拳术中的一支劲旅和重要流派。在诸 多心“形意”六合拳术中独树一帜,风格特点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6勺JJ帀承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有神拳之称。传出六合枪法及拳法。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
姬际可生性豪迈好武,年少时时常在村西黄河滩上练武,曾经遇到 异人指点,从此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他的大枪造诣尤为精绝。晚 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据说他还当过明朝的总兵,在战场上“纵马 提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因世乱朝昏,弃官归田。甲申之变(公元1644 年)之后,明清更迭,他对政事更是厌倦。于是他便云游名山大川,据说 终于终南山获得《岳武穆拳谱》,于是他将枪法、拳法化为一体,终于创成 了心意六合拳法。心意六合拳法形散万殊,分为前后六合之别。后他又 在少林寺住了 10年,吸收了少林寺的龙、蛇、虎、豹、鹤五拳,又把前后六 合一势变为十二势,真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心意六合拳法。心意六合拳 法其中的精华就是一个“合”字-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内外相合,注意 心与意的融贯,奠定了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内容。
曹继武,名曰玮,字继武,号秀山,生于康熙十年(1671年),今池州市 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人(缟溪曹村.古属开元乡缟溪村),随父曹光国占 籍京卫(今北京大兴县),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顺天府武乡试解 元,第二年甲戌武科会试第三十六名,殿试中第一名状元,即授二等侍 卫。康熙H十六年(1697年)随康熙帝征厄鲁特。康熙二十九年(1700 年)外任山西利民路参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副将衔,仍管利民 路参将事。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迁陕西靖远卫副将官。康熙四十五 年丙戌(1706年)二月,升任陕西兴汉挂印总兵官。曹曰玮文武全才,甚 得康熙帝的喜爱,从初为宫廷二等侍卫累官至陕西兴汉挂印总兵官,署 左都督衔,为正一品绿旗武官。可惜天不假寿,康熙四十五年(1706)八 月他在陕西任上时•因防汛染上寒疾,不治而卒,年三十六,后葬于时池 州府治,并入乡贤祠。据乾隆四十四年《池州府志》载:“本朝武状元镇守 陕西兴安汉羌总兵官曹曰玮谕葬墓在贵池县下湖西,康熙四十六年遣江 南池太道参政卢腾龙渝祭。”曾是曹继武的上司也是好友的俞益谟,在 《祭兴汉曹镇台文》中痛惜曹的英年早逝,中肯的评价了曹的文章、武功、 才情、经历,还披露了曹曰玮当时的病状及用药情况,说明曹曰玮是死于 庸医误治。
戴龙邦,山西祁县小韩村人,自幼练习家 传拳术,寒暑不綴。更兼谦虚好学,广交武术 名家•青年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师,后游 历至安徽池州遇曹继武先生,得先生传心意 六合拳,十易寒暑,师曰:子勇成矣。他在跟 得曹继武学得心意六合拳后,非常珍惜,除了 不断刻苦锻炼钻研以外,对这门武术的传承 也显得格外珍视与珍重,乾隆十五年(1750 年)奉师命返回山西.途经河南洛阳时,得遇 同门马学礼,切磋拳艺,并为马学礼拳谱作序。戴龙邦39岁到河南省阳 县赊旗镇开设广盛镖局,声名大震•为人谦恭豪爽,重义轻利•一诺千金, 深受武林拥戴。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博采众长,集各地武术名 家之拳术精华于一炉,终于编创出具有独特功法的戴氏心意拳(开创戴 家心意拳)。道光三年(1823年)戴龙邦60岁引退回山西家乡祁县,由 25岁的儿子戴二闾继续执掌广盛镖局至1830年歇业结束。其子文良、 文熊(乳名大闾、二闾)都是武林高手,特别是戴文熊(戴二闾),拳术 高超。
李洛能,名飞羽,字能然,又有“神拳李”之威称,著有《形意拳谱》。 他生于河北省深县,当年世称老能先生,或尊称他为李洛能、李老农,因 字音相近后来人们便尊敬地称呼他为李洛能•甚至李飞羽的真名人们几 乎都不叫了。李洛能在河北学得长拳,在当时已有了相当地造诣。闻得 山西戴氏心意六合拳武功精绝,37岁的他竟然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远赴 山西去学习心意六合拳。在祁县李洛能一练就是10年。到了 47岁,他 武功大成,每逢与人交手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他有个考上武进士 的好朋友,体力过人,对他的武功颇不心服,又不便开口挑战,有一次走 在他身后,趁他不备,两手抓住他,要用力举起,就在那一瞬间,他自己的 身体竟然腾空飞起,碰上屋顶才掉下来,而且两脚站得好好的不曾跌倒, 自己还以为是邪术,觉得很纳闷。在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书中曾经说明, 这是“不见不闻的知觉”,就是在拳术上已经到达了所谓“不知不觉”上乘神
化之功,据他所知,当时世上有三个人到达到这境界,除李洛能之外还有八 卦掌的董海川、太极拳的杨禄禅,李洛能因此被称为“神拳李能然”。他除 了功夫练到化境之外,还对形意拳作了非常大的贡献。首先他吸收了道家 的养生观点和思想基础,定三体式为形意拳的基本架势•把原有的十大形 扩大为十二形,又编套路杂式捶和对打的套路安身炮等•为了称呼和理解 方便,还特意把心意六合拳改名为“形意拳”。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主要 还不是只把心意六合拳发展和改成形意拳,而是李洛能打破了戴龙邦教拳 墨守成规、教人唯亲的保守做法。他广开门庭、广收弟子,奔走于山西、河 北两省之间。他先后收了山西的车毅斋、宋世荣,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 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江苏的白西园,后来被人们称为李洛能的八大弟 子,以及自己的儿子李太和等人为徒。李洛能先生著有《形意拳谱》。在 《形意拳谱》中,他陈述形意拳术之史,就天地之大端与造化之原理,盖天地 之辟于一气,由万物生之于无,形成形意生成本无意。由无意生有意,意诚 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 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为人体所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人 体运动得以阴阳消长、生动之功,而得真气生焉。
李洛能先生不但为后世留下了形意拳武学高奥神功,同时还为后世 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这在我国武学史上是值得庆幸的。它们的存在 为我们后人对于形意拳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极其方便与成熟的理论根 据。自李洛能之后,在他与他的弟子的努力下,形意拳传遍了我国的大 江南北。特别是在清朝末期,由于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等人 的崛起,使得形意拳在国内名声大震,形意拳几乎成了国内武学的代名 词。后来再经他们的弟子李奎垣、李存义、张占魁、宋铁麟、李复祯等人 及他们的后人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等人的传播,清末民国初期更使得 形意拳在国内独领风骚。
刘奇兰,字奇翡,河北深县人,清末著名武术家,李洛能八大弟子之 一,精十二形的龙形,绝技为“龙形搜骨”。为河北派形意拳最主要的传承者之一。
刘奇兰家中为书香门第,为当地望族。颇通书墨,兼擅武术。拜李 洛能为师,学习形意拳,为其八大弟子之一。其为人宽宏,有长者之风• 家中经常有人前来拜访,讨论拳术,常在交谈之后即大为拜服,要求成为 他的弟子。刘奇兰一系,重视五行拳,但与山西派不同,很少练习十二 形,随个人天赋,至多只取其中一二形来练习。重视身法与腿法,故其门 下多以身法快捷而闻名。刘奇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技击家,而且是一位 卓越的教育家,他无门户之见•破守秘之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 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刘之博大胸怀与教育思想之开明,他广泛联系各派、 砌磋交流技艺,集思广义,不断对拳技拳理进行总结,重视武技训练•善 于因材施教,因而刘之所传弟子成功者甚多。其弟子有:李存义、王福 元、耿继善、张兆东、刘殿琛、周明泰、刘德宽等。弟子李存义,创天津 中华武士会,将形意拳推广到全国•使得刘奇兰这一系成为形意拳中 最盛。
王福元,人称“铁胳膊”,河北形意大师刘奇兰的得意弟子,是刘奇兰 的书童,自幼随刘奇兰学艺练功,随侍师尊左右,朝夕聆听教诲•鸡鸣起 舞,夜深尤习•苦心孤脂地练拳十数寒暑.尽获刘氏形意拳之精髓,功力 深沉,炉火纯请。王福元平生未婚,童子功浑然一体,铁臂神功,亚赛金 刚,技艺超凡入化。
王福元年轻时曾奉师命铲除当地三皇会恶霸头子,为避官府自河北 来山西时,投奔其师叔,山西形意泰斗车毅斋,并在车师家中居住。晚 间,车毅斋与其得意弟子李复贞同王福元一起练习拳术,李复贞总想与 王福元过招比试,车师观察其意说道:“常有儿,ih你福元兄练一练•看看 动作就行了。”王福元随即说:“师叔,让我练些什么呢?”车师说:“你自己 随意吧! ”王福元说:“那我就走走盘根腿吧! ”王福元随即以三体势起•气 归丹田,双掌穿插一分,塌腰下势,走起盘根步来,步走若龙,Fh慢而快, 身形随步走,步走带身形,只见身形飞转似游龙,身形人影旋转难以分 辨,此时王福元的辫子已随自身的旋转抖了起来,似一根直棍平行于脑 后,练毕,车师称赞不已。车毅斋待王福元一如入门弟子,悉心传授技 艺,王福元与李复贞亦成为挚友。后车毅斋将王福元推荐到榆次护院以 做谋生。在太古榆次期间王福元与其他几位师叔,如宋世荣、李太和、李 广亨、刘元亨、贺运亨也多有来往,讨教技艺,故王福元之技艺乃集河北 和山两各形意大家之精髓而大成。尽管当时戴家心意拳遵守祖训,不传 外姓•但王福元仍与戴家人有过交往,故此王传形意的内功劲力来源于 戴氏心意拳的“反弓一粒精”,并有戴氏心意的老三拳(钻、裹、践)和三棍 (澎棍、炮棍、反背棍)。王福元的随身兵器称之镖针(非飞镖),即戴家的 独门短兵铁筷子,王师出门保镖时,将两根镖针随身携带,以备遇突发情 况使用(王福元之镖针、三棍和龙行剑曾传彭映玺,彭映玺后传于王继 武。王福元曾在蒙古三岔河开办兴元镖局,行镖多年从未失手,以心意 六合拳闯走江湖。王福元在山西榆次、阳曲一带授徒众多,名噪一时。 如榆次的彭映玺、王振纲、王继武、郑子刚、薄占梅;阳曲的穆修易、彭廷 隽、刘士荣、齐振麟等。其中尤以彭映玺、彭廷隽、穆修易等更为杰出。 王福元六十岁那年偶感风寒,被庸医开错了药,当作一般体虚老人下了 补药,不治而亡,惜之痛之,为当时武林之一大损失。王福元师尊的功夫 出神入化的根本是童子功•真阳不走,好似少林出家武僧,纯阳纯刚。加 之铁臂神功和盘根腿的脱身换影,为当时武林顶级高手。师爷王继武还 称王福元师尊当年持铁臂和盘根神功,未遇敌手,遇敌后根本不招不架, 迎着上就一下,对方就腾空出去了,是心意拳技击最高境界:只打不顾。 按心意拳谱可将技击分为三个阶段•.先顾后打,边顾边打,只打不顾。但 王福元大师的神功还不止如此,已修炼到元神灵动,可觉察身后十步内 的动静。民国初年王福元大师一次夜归,行在无人野外的途中,路遇两 个劫匪。二劫匪观王师系一精瘦老者,且孤身一人,根本不放在心上,就 藏在路两旁的草丛中,待王师经过时,从路两旁草丛中同时跃出,各持木 棍从王师背后突然袭来,王师心意一动,待二劫匪袭到身后时,含胸撤步 从二匪的间隙中闪出•到了二匪的背后双掌齐出,点击二匪脑后风府穴, 二匪前跌,王师随之一抖变鹰捉回扣(戴氏鹰形),二匪就匍匐在脚前,王 师的两只镖针当即在握•呼曰:“为何拦路行劫?!今后如不改过,马即废 之。”二匪徒跪地苦口求饶,王师宽饶,放之乃去。
王继武,名钟镐,号继武,道号净尘,山西省榆次人士,生于光绪十八 年(1891年),于1991年仙逝,百岁无疾而终。先生为中医世家,祖父和 父亲都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先生年幼在私塾就读,聪颖好学,生性 喜武,十六岁到太原府晋生号学做生意时拜形意大师刘奇兰的得意弟 子,著名形意拳大师,人称铁臂王福元的门下从师学艺。先生年轻时追 随师尊左右六年,学得=体粧功、五行拳及龙虎形,王师过世后王继武随 师兄彭映玺、彭廷隽习练,补全十二形及对练和器械达七年,后到李存义 开设的镖局任镖师,又得师叔李存义的指点,遂技艺大成,历经十数个寒 暑,锲而不舍,昼夜不綴,获得师传真谛,功力深厚。在北京著名弟子有 张宝杨、潘志远等。
民国初年,先生与同门师兄彭映玺、周炳贞在石家庄开办仁义镖局, 曾有多年的保镖生涯。有一次先生手下镖师护镖时,被一伙强盗将其财 物掠走,先生闻报后单人独骑,往寻群盗,直追不舍,在一个山环中追上。 十数名匪徒穷凶极恶,非常彪焊,先生从容而前,晓之以江湖道义,但匪 徒置若罔闻,先生认为只有武力方能解决,而擒贼须先擒王。该强盗匪 首为关西大汉,身高体大,膀阔腰圆,甚为凶焊。须臾间该匪首举手向先 生打来,先生一个寸步缩身,匪首攻击落空,电火石闪间先生丹田一抖, 进步一个钻拳直取匪首膻中穴,匪首一个踉跄后退,先生未容其反应调 整,随即翻手一个鹰捉,就将匪首腾空打起后掼于地上,先生即起践步跟 上,以右脚踏住匪首小腹部,右手二指相并直指其天突穴,匪首大骇,俯 首听命,答应归还财物,只求饶其性命。遂先生右手扣匪首之脉门,左手 二指卡其颈后天柱穴,押着后行,待匪徒将财物送还后,饶匪首性命,放 之而去。
阎锡山曾派副官到石家庄,请先生到晋军部队丁.作,先生思之再三 婉言拒之。因此镖行也只得停办。其后先生即到天津从事经商,于1933 年移居北京定居,在世界红万字会从事慈善事业,并修道参禅。先生根 据几十年的行功心得和对达摩先天功修炼的所悟,自创一套心意健身十 六式•既是养生保健功法,更是心意六合的内功修炼之法门。后经先生 的入室弟子,原北京形意拳研究协会会长张宝杨,介绍给美国的中国功 夫大家T()M MILLER,在海外翻译成英文版的“形意内功”书籍和录像 带出版•书中对先生的内功十六式和三体式五行拳做了详细说明,并称 先生所袭一脉为戴氏形意拳。
又福元弟子王继武、李存义弟子马玉堂、刘文华弟子张样斋(1954年北京)马玉堂
马玉堂,字子重,河北省安平县子文镇 人,生于1872年3月,后迁居河北省新城县 北关,1959年4月卒于北京,享年87岁,作 为形意拳著名传人,他一生为武术界培养 了许多人才。
马玉堂于1903年来到河北省新城县,巧遇同乡孙万顺,二人商议在新城县北关 开了一个饭馆•取名万聚馆。自这以后二 人便定居新城县北关。马玉堂一边做生 意,一边继续练武。他生性耿直,待人忠 厚,在河北安平,定兴,新城一带名声很大。
此时偶遇李魁元的得意门生孙禄堂,两人 结为金兰之好。孙将马介绍给李存义先 生,并投贴与李老成为正式门生。后与李老先生得意门生尚云祥结为金 兰。从此马玉堂、尚云祥、孙禄堂结为三兄弟。在几位师兄弟的帮助下 和李存义先生的指点下,马玉堂很快掌握了形意拳的精华与要领。在 这以后,师兄弟送他“钻天猴”掉号,并被编人“江源奇侠传”中,成为小 八侠之一。民国九年,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开办“武士会”,并举行了全 国国术表演赛。马玉堂在比赛中,其形意拳得到在场同仁的一致好 评,并荣获了这次比赛的“优胜奖”。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先生广收门 徒,一心放在形意拳的普及推广上面,谆谆告诫弟子刻苦练习,千万不 要练成“花架子”,提倡艺德并重,造就了大批武术人才。马玉堂门下 的朱国福、高振东、张长义、张长信、时汉章、时蕴章是马的六大弟子。 其中朱国福以后拜在李彩亭门下。高振东拜在李景林门下。张长义拜 在李景林门下。张长信拜在李景林、王芗斋和吴翼晖门下。时汉章拜 在李景林门下。
张祥斋
刘殿琛先生,字文华,祖籍河北深县,是形 意拳大师刘奇兰先生的二子。自幼学习家传的 形意拳,曾经出版《形意拳决微》一书•畅言乃父 之道。刘先生一生从事武术事业,曾在天津中 华武士会、法政学校、北京清华大学、尚武学社、
陆军教练所、山西省国民师范、督军手榴弹团任 武术教官。刘先生一生比武事迹很多。有一 次,刘先生跟一位武术名家比武失手,用形意崩 拳将人击伤致死,之后,隐居内蒙古河套多年。
晚年出家山西五台山为僧,法号红慧禅师,圆寂 张祥斋五台山。刘先生一生教了很多徒弟,成名者也不少•但是继承其全传武学的徒弟是河北新城县武术名家张祥斋先生。
张长发,字祥斋,武林美号“铁罗汉”。原籍河北定兴县界河铺村。 其父名叫田老玉。由于家境贫寒,张长发在三岁时,被其父过继给新城 县R水营村张瑞家,取名张长发。十二岁时,随北京崇文门花市大街杨 记刻字铺的杨宝斋先生,到北京学刻字手艺。杨记刻字铺离火神庙国术 馆不远,有时间他就到国术馆大门外从门缝偷看武士们练武,后来被一 位武师发现收为弟子。这位武师就是八卦掌名家程廷华先生。张长发 跟程老师学了三年八卦掌,由程老师介绍到某王府看家护院。1900年八 国联军进入北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程师极为震怒,奋起反抗, 被侵略者以火器围击献出了生命。张长发也于此后回到河北老家。张 长发回到家后,仍然练功不綴,先后拜新城县武术家杨家桢学习外家拳, 拜神弹子李五的徒弟魏占奎为师学习打弹弓。拜黄三太的后代学习轻 功。最后到深县拜见形意拳大师刘奇兰先生,受教于其子刘殿琛先生。 同时得到郭云深、宋世荣、刘奇兰诸先生的指点。张长发一生结识了不 少武术名家,如李存义、孙禄堂、李星阶、马玉堂、尚云祥、王芗斋、王继 武、董子英等。张长发一生授拳,曾在保定师范、新城国术馆、北京师范、 晋军手榴弹团、山东督军府、东北张作霖大帅府等处教授武术,后又创建 “祥胜镖局”。张长发一生授徒很多,其入室弟子有张琳、张珉、张琨、张
琰、时任、张克功、杨殿勇、公冶奇、田万生、王海五、朱景耀、齐庆元、齐殿 臣、骆兴武、唐凤婷、张宝杨、潘志远、王占生、李金波等。李金波先生为 关门弟子。张先生在继承刘先生艺业基础上经过数年的研练交流,在五 行拳、十二形拳、五行连环拳、鸡形四把、金刚八式、出洞人洞拳、十二洪 捶、杂式捶、十二连拳、龙形八式拳、八字功、
连环刀、连环棍、连环剑、连环枪、六合剑、四 门龙形剑上很有造诣,其中龙形八式、四门龙 形剑为刘家不传之技,是刘殿琛出家之前传 给张先生的。
潘志远大师家住通州,一生从事教育事 业,退休前时任永定门东街小学教师。青少 年时期拜形意拳大师王继武、张祥斋为师学 '《欠^习形意拳,学习綱吃苦耐劳,具有坚翻意 志品质,由于他的刻苦与智慧深得两位大师的厚爱将形意拳之精华传授于潘志远先生,尤其是张祥斋大师的四门龙 形剑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他。潘志远老师品质高尚特別是自己的心态修 养更是让人佩服,在繁忙的学校教学之余常去师父家为师父捏腿做家 务。为了传承形意拳不图名不图利什么时间去都是热情接待,从理论到 实践系统讲课给每一个人,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细致到位,不厌烦,彰显 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思想。
浏览14,1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