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別号 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 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 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虎头 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精通:太极拳、形意 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 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 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 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 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 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 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 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 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_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 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 俱得三家真传)• 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 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孙禄堂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 败,光在河北保定一带就踢馆百十家,加上燕南冀北不下五百家武馆。 在晋期间•孙禄堂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 叹服。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 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 较技未遇对手。清庭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 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孙禄堂亦前往。经比试,先生技冠群
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1907年东三 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特聘他为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武宣 官,也就是保镖队长,负责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1909年,霍 元甲南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特邀孙禄堂同往,为其压阵。孙禄 堂预言,彼必不敢接战。至上海,果真如此.霍元甲深服之。民国初年- 先生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先生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 界。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禄堂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 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 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禄堂大义凛然。在他 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屮时, 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 搏击高手的联合挑战,可想其神威。
李景林
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河北省 枣强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 校,师从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之子杨健 侯•和杨澄浦是至交,并于少年时在关外 偶遇恩师剑侠宋唯一,被授武当剑法,精 通武当剑法和杨氏太极拳,可谓技艺超 群。李景林晚年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 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
促使蒋介石成立“中央国术馆”,李景林出 任常务副馆长。为推动学武潮,李景林欲于1929年春举办了“全国打擂 比赛”,苦于没有资金。他虽曾为奉军高级将领,也曾担任省长,却是一 身正气、两袖清风。当时他在上海的生活开支已很难维持,更无能力举 办大赛。经过反复思考,李景林决定采取下策,走一步“险棋”。在一次 与黄金荣、杜月笙二人的叙谈中,李景林表示要请他们帮忙举办“全国打 擂比赛”,并请他们每人资助五万大洋,黄金荣、杜月笙两人开始有点勉 为其难,李景林见状拔出手枪放在台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是
有名的‘大流氓’,这次我恢复本色,当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们两位流 氓。”说完哈哈大笑.面无人色的黄金荣、杜月笙两人只得连说好商量。 关于李景林真实的武功,民间社会说法纷纭,有人说李景林位居高位,所 以才能暴享大名,因为其部下喜欢在外面吹嚙其文治武功,加上因为身 居高位,民间的练武者不敢贸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战胜他也装作落败借 机讨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话般的不败传说;也有人说李景林的武功 深不可测,传说他和李书文交过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败李书文大枪的 人,不知是否以讹传讹。总体说来,李景林确有推动国术的劳。
李书文
李书文,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 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李书文 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 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是中国武术史上记载最 靠谱的外家绝顶高手人称“神枪”。李书文精 通八极拳、劈挂拳、六合大枪等:据真实史料 记载,李书文一生比武从未落败,花甲之年犹 能下场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 服役,当过蒋介石侍卫队教官和警卫。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 拳的李健吾•做过毛主席的警卫。李书文幼时首拜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 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练枪 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乡有“枪痴”之称,李书文的六合大枪 进入化境,功艺俱佳。有人形容李书文之技艺高深:千斤坠可压趴烈马, 大杆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枪可扎苍蝇而窗户纸不破。李书文功夫精纯, 最讲究“艺贵专精”,他追求的武术境界,就是如何自我强大并战胜对手。 他说:“交手过招必须三者具备,即一有力降无力,快打迟迅雷不及掩 耳,招打不知出其不意。”是以一生鏖战,但几乎从未落败,在花甲之年与 人比武仍战无不胜,还能枪扎李景林将军岳父的保镖“杨大爷”。武林中 有句话叫做“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的威猛可知一斑。李书文教徒弟,总是现场教学,有来比武的,李让弟子、徒孙在旁边 观看他动手过程,然后让弟子、徒孙下场比武•他现场讲解,由此可见李 的王者霸气。其开山弟子霍殿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于1927年 带弟子霍庆云赴天津张园与日本武士较量,二人皆一招胜敌。
尚云祥
“铁脚佛”尚云祥,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 村人,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 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 传。尚云祥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 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 武功名震武林。尚云祥曾独自一人在北京鼓 楼专心练功十年,后为清朝大总管李莲英护 院十年,曾在李存义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 万通镖局主持大局。一生精通形意拳、八卦 掌、心意六合拳、丹田气打等。1931年受二 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 教练士兵,“血战喜峰口 ”痛杀日寇长中华志 气。武林中有句话叫做“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尚云祥初 学时是外家功力拳,壮年比武不幸落败,而改拜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 改练内家拳法。李存义嫌他个小“像个小糖瓜”,不肯收纳,激得他发誓 说:“糖瓜虽小,却要让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练,其功夫技艺很快在同门 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李存义甚喜,倾囊教授。尚云祥练功亦愈加痴迷刻 苦,竟疏忽了自己的营生,造成生活拮据,买双鞋都很困难,只能赤脚练 功,日久脚掌竟坚硬如铁,一次练拳时劲发踩碎脚下青砖,遂被武林同仁 赠雅号“铁脚佛”。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李存义带领弟子至山西避 难,尚云祥随师西行。李带领尚云祥至其师叔伯处拜访,并两次拜访戴 氏心意六合拳,进行交流。尚云祥因此拳艺大进,形意拳门下少有匹敌, 甚至得到师叔祖郭云深的欣赏,亲自传技。在郭云深的指导下•尚云祥 学成了日后最为人称道的三项绝技: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尚云
祥醉心武学•此后又在北京家中,独自练习了十年,终于形成了他独特的 风格,最后自创“尚氏形意拳”,独步武林。武林中传闻形意大师郭云深 “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个赞辞也可原样用在后进之秀尚云祥身上•而 且尚不仅崩拳厉害,其腿功更让人称道,艺成后大小比武百余次从未落 败,但为人极其谦和,从来都不以胜者_矜,对待门人也是宽厚随和,武 林中名声极佳。在《箭士柳白猿》和《倭寇的踪迹》导演徐皓峰整理的武 林旧闻辑录《逝去的武林》里,尚云祥的传人李仲轩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 幅追忆自己在北京跟随尚师学武的经历,书中记载了一件趣事:尚云祥 教李仲轩站“混元粧”,李仲轩半天不得其要领,此时尚云祥说了一句非 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 ”就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 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便笑说:“对了 !”。
张策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人(现 天津市武清区),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 年6月16日),卒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 1934年10月8日),享年六十八岁。张策生 于武林世家•幼年随父辈及金陵笑和尚学习 少林拳、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机缘 巧合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离家进京拜杨 健侯习太极拳二十余载,习武精益求精,持恒 不綴。其间投良乡陈庆习通臂拳,后又遇奇 人韩屏山及韩道长二公,苦练数载,深得五行 通臂之精奥。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占春、张策 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又得一韩姓老道指点练功,悟 彻通臂和太极奥秘,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将太极拳 融于通臂之中,为创造“太极通臂”拳种之第一人,一改太极拳“柔化刚 出、沾衣发力”的技击特点,使通臂拳的技击变成了“硬化柔出、沾衣发 力”的崭新风格。张策成名前异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铁坎肩, 穿每只二十几斤重的铁鞋练功,故成名后被武术界誉为“臂圣”和“铁鞋”,分别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厉害。他和孙禄堂交情甚好,张策对孙 禄堂总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孙禄堂也对其武功很是欣赏,经常与其切磋 拳理。张策曾于1924年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并教其两个儿子,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死后.张策便任奉天国术馆副馆长,1931年/L 一八事变后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国术馆。1933年夏,中央国术馆在南京 筹备第二届国术考,主办者诚邀张策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张策到任并 于考试后即留中央国术馆任教。张策除了精技击,更精刀法。张策北出 关外,南下江浙,声名播于九州,桃李遍及华夏海外。张策后客居北平, 并设馆授徒,成名弟子有靳铎、李祥云、包青山、鲍雍仕、李万春、李慕函、 张安普、刘树义、王竹坡、刘晓坡、张希恩、王维勋、马熙春、张以谦、张学 思、张学明、赵萌轩、辛寿明、鲁书轩、李兰亭、王仲猷、刘燕伯、强云门、吴 图南、王西贤、刘华宾、李蚊、郑洪朝、杨子真、李树棠、符懋坤、董秀生、许 绍增等数十人。
杜心武
杜心武.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已)十一 月初三日,出生于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后 迁居熊家庄乡白岩峪村。人称南北大侠,中 国近代著名武术家,曾担任孙中山、宋教仁保 镖。是《自然门》开山鼻袓徐矮师的独传高 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杜心五后加 入了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与当时贤达 黄元秀、孙存周、郑佐平等好友被称为虎林七 贤中华第一杜心武精通自然门及南派武术,
是孙中山在日创立同盟会的贴身保镖,号称 中华第一保镖,行侠仗义,人称南侠、南北大侠、关东大侠,刺杀过慈禧太 后、袁世凯以及清延贪官污吏,救过大刀王五,当过青红两帮“双龙头”, 连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以及戴笠等人都是其门生。杜心 武一生中最传奇的篇章在于,受国民党人宋教仁熏陶并引荐,东渡日本 加入同盟会,并担任孙中山的保镖。有次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柳亚子
等在东京牛町区若宫町开会,清廷驻日使馆暗派刺客伺机刺杀他们,宋 教仁闻讯,要杜心武去保镖。杜心武发现有三个行踪诡秘的华人在附近 逗留,便迅猛地将他们打倒在地,随即搜缴了他们的凶器(手枪),使会议 顺利开完。另一次保皇党学生在一个集会上围攻孙中山,杜心武冲到保 皇学生中间,施展武功,将保皇众人打得狈奔豕突,护得孙中山安全离 去。杜心武一生中最遗憾就是没有保得挚友宋教仁的性命,1913年3月 20曰,准备进京筹划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被暗杀,杜 心武受此刺激并疾愤军阀的黑暗统治,毅然弃官辞职、隐身江湖,当了青 红两帮的“双龙头”。抗战前夕的1935年,日寇人侵华北后,杜心武寓居 北京榆钱胡同。一日B睹日军坦克一连辗死三个中国小孩•他义愤填 膺,写了“祖国沉沦堪痛哭,同胞应起拯危亡”的诗句以言其志,并回绝了 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企图诱使其任“华北自治政府主席”的阴谋,南归 返乡。
刘百川
刘百川,安徽省六安县人。刘百川生得体格镖悍,魁梧健壮。少年 家贫,在放牧中从山上一老僧习少林拳,后从杨澄云专习罗汉拳和罗汉 神打功。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罗汉神打,即内八腿、外八腿、内八 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清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丁亥科中武举。 刘百川性格刚勇,武功高强,尤擅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 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被誉为“江南 第一腿”。后在关外走镖,曾任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大师保镖。人关后,在 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和香港等地活动,在香港,曾用 “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刘百川不但武功超卓,且正直任 侠,重义气、讲武德,为世人所推重。刘百川曾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北 伐时任蒋介石保镖,1929年被南京中央国术馆聘为名誉教导主任。刘百 川曾获孙中山先生赠匾,题为“尚武精神”。被誉为“江南第一腿”。
1929年,万籁声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二次武术擂台赛,已进入了 前五名。他心怀夺魁的雄心,准备拼搏。刘百川察言观色,即与杜心武、 李景林等武林长者一起,极力劝万籁声不必因争名次而伤了武林的和 气,终于避免了一场恶战,给万籁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0年代,万籁声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刘百川为顾问,后应邀任杭 州国术馆一级教席,旋任教务长。曾被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顾问。抗日 战争时期返回家乡,在六安、金寨等地活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定居杭州。1956年被选为浙 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1961年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等国时邀其同往,刘 百川自认已年逾九旬,婉谢未行。先生逝世于1964年,享年九十四岁。 他在杭州弘扬并传播了“少林罗汉灵令门”武功,杭州著名武术家何长 海、陈天申、肖忠义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韩慕侠
韩慕侠,天津津南区大韩庄人精通八卦掌、形意拳,人称“玉面虎”。 韩慕侠大师曾先后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编采百家而独具 一帜。周恩来先生在南开学校就读期间,曾随其练习武艺,锻炼身体。
1947年,韩慕侠在穷困中不幸去世。韩 慕侠是当年和“黄面虎”霍元甲同乡并 齐名的大师,曾是周恩来总理的老师张 学良武术团及29军的教官•解放前黄埔 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过外籍高手, 如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韩慕侠原非 武术世家,其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 是“日出而作,口落而息”的忠厚农民。 刚满12岁的韩慕侠,随父进津卖柴巧遇 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 年。后投武林大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得
形意拳、八卦掌。韩慕侠身材挺拔,个性好斗好胜,与人挑战,罕有败绩, 很快打出名号,人称玉面虎。20岁的韩慕侠技成后云游大江南北,遍访 名师。先后拜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九位名师学艺,回津后 韩慕侠将形意、八卦溶为一炉自成一派并培养了不少武术精英。韩慕侠 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不满足办武术专馆,而想用武术训练军队,把“以武 术治国”的希望寄托在军队身上。韩慕侠的抱负年近50岁时才得以施 展。当时受张学良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团部设在南 关下头鸿源里一号。“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在 武术团韩慕侠用八卦刀和连环枪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缠头裹脑”等 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把形意的五行连环枪 的擘、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拔、挑、崩、擘五个刺杀动作训 练士兵,简单易学,体现了很高的实战价值。正当韩慕侠在杨柳青全力 训练大刀队时,由于军饷层层克扣,大刀队领不到军饷,韩慕侠只好变卖 家产给士兵,随即家业卖空大刀队也随之停止了活动。韩慕侠训练的大 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人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根据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就决定利用韩慕侠训练出来的千名武将,在 各师团组织训练大刀队,也称敢死队,以准备抵挡日军。著名爱国抗日 将领张自忠,当时是宋哲元属下的一个师长,兼任天津市市长。事变前夕,他在天津中山公园组织训练大刀队。当时把全市磨剪刀的工匠都集 中到市政府,为大刀队磨刀。每把大刀的刀锋能把10枚铜钱一下劈成 两半儿。对此,老年市民都记忆犹新。
李尧臣
李尧臣,河北冀县人。幼年曾拜师学 太极拳,14岁到北京谋生,4年后进入会 友镖局。当时北京有八大镖局,以会友历 史最久,声誉最著名。入镖局后即拜三皇 炮锤外,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
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 和飞镖暗器等功。“最后的镖王”、“无极 刀王”李尧臣精通三皇炮捶、太极拳无极 刀、十八般兵器、飞镖暗器等武功。李尧 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 营了 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李尧臣 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李尧臣一生充满传 奇色彩,经历了前清、北洋、日伪、民国、新中国等各个时期,曾在慈禧 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 (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亦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 中的舞剑手法;他开过北平名声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 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他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解放 后,他年已古稀,还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作过精彩的武术表 演。李尧臣一生中最自豪的却是应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之邀教授其部 下用大刀临阵杀敌,当时29军枪支弹药极缺,高层没有办法只能寻找 武术名师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战。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点,结合无极 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 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在长城 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 六十余里,砍杀敌人数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成为当时极为振奋全国 抗战士气的事迹。
王子平
壬子平,字永安,回族人,著名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
“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精通查拳、太极、龙泉 剑,武功比较全面,包括滑拳、炮拳、洪拳等及 弹腿诸艺技。1919年在北京打败于中山公 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和佟忠义并称“沧 洲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且武医结 合,其中医伤科正骨医术自成一家,继承了武 术伤科流派的专长•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 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中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1919年,号称“世 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当 时在北洋军队担任教官的王子平激于义愤,誓当众挫败之。当时的报刊 《晨钟》和《顺天日报》有记载这一轰动性事件,9月14日康泰尔登台表演 第一天疯狂至极,王子平闻讯后便带着跟他学武的军人前往,王君一跃 登台,交手后,狂妄的康泰尔被击倒在地,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王子平 在1921年又连续挫败西方大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等人。 在青岛时,曾在酒楼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轻松将他们一一掷至楼下。 王子平后又在民国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在军中表演举石担、
石蹬,以大力著称。他在济南击败日本柔 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曾 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 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1928 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其先后在北 京、天津、济南、张家口、南京等地传播武术, 还曾在西北军中教授武术门徒众多,可谓 桃李遍天下。
傅振蒿
傅振蒿,号乾坤,王曲乡马坡村人,傅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武术家。
振嵩16岁时,本村集资礼聘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高徒贾岐山创办 武学社,他想学武而又无钱交学费•只得每天晚上到村东大庙武场偷学 练武。后被发现,曾几次被赶走,但他每晚必至。他这种顽强好学的精 神,感动了贾老师,充许他免费进场学习。从师9年,振嵩练就一手耍太极 球绝技,双手将20斤重的太极石球拋起两米多高,然后以胸接住并弹回, 再用手接住。走八卦步时他能用两手将两个石球同时旋转,如走盘之珠, 学成武术之后,经常抱打不平、除恶扬善,乡亲们夸他是“有功夫的勇士”。
1920年,振嵩弃农从军,在张作霖部下当兵。此间•他在一次大型武 术表演中,先后表演了虎拳、连环掌、八卦旋风刀和八卦四面大枪,整个 表演矫健威武,如龙如虎,深得旅长李景林的赏识,遂让其担任了武术连 连长。1926年,张作霖把武术连调往北平大帅府担任卫队,并让振嵩任 卫队长。翌年,振嵩请长假离开军队,与北京的孙禄堂、杨澄浦、李文书、 霍殿阁等武术家共同切磋技艺,精研中华武术。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 馆成立,振嵩被聘为八卦掌总教师。翌年,中国国术馆在南京举办全国 国术考试,预赛时,有一选手以勇猛异常的冲锋拳一口气连胜20多名选 手。这时振嵩上台应战,先以八卦掌攻守法对付对方,不分胜负。后以 “老僧披衣”之式将对方摔倒在地。从此,傅振嵩在武术界威名大振,当 时《大公报》编印的《国术名人录沖,将傅誉为“虎将”。1929年,两广国 术馆在广州成立,振嵩应邀赴广州任教。联袂南下的还有北方拳师万籁 声、顾汝章、耿得海、王少舟,这就是武林掌故中所说的“五虎下江南”, 1930年,振嵩及其长子傅永辉随张子江率领的武术团赴香港表演了精湛 的武艺。傅振嵩注重博采众家之长,陆续创立了傅式初级、中级、高级太 极拳,太极闪电拳和八卦推手等套路,逐步形成了傅家拳刚柔相济、舒展 稳固、灵活轻巧的独特风格。傅式太极拳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享有盛 誉,而且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东南亚各国也广为流行。麦宝婵主持的 波士顿中国武术研究所,黄理主持的澳洲中国武术学校,香港郭运平开 办的武术馆,都坚持授傅家拳术。振嵩著有《傅式太极拳》、《斯文体育》 等著作。振嵩毕生为发扬中华武术而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广州有名的老拳师梁日初、马日清、王洪、翟荣基和肇庆市武协主席林朝珍以及香 港八卦掌名师孙宝刚等都是傅振嵩的门徒。建国后,傅振嵩得到党和人 民的关怀和尊重,在1950年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上,傅振嵩被 选为表演委员,他和叶剑英、方方、朱光等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领导同志一 起观看比赛。1953年4月26日晚上,振嵩应邀到广州岭南文物宫(现广 州文化公园)进行表演。他虽年逾古稀,但仍神采奕奕,不减当年。表演 中,他时而蟠龙绞柱,时而青龙伏地,急速的旋转、翻腾,观众正看得如醉 如痴时,他突然而止,静如嵩岳。表演结束,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在 观众的再三要求下,72岁高龄的振嵩不顾年迈又从头表演了一遍,由于 表演过度疲劳,当晚回家便眩晕不适,随送医院,诊断为脑溢血,于5月1 日与世长辞。海内外武林人士无不为之痛惜。
姚馥春
姚馥春先生,名兰,字馥春,河北遵化 人,生于1879年,卒于1941年,民国年间 著名武术家,为河北形意名家张兆东先生 高足弟子,精绵掌、太极、形意、八卦。
1928年受李景林先生之邀,姚先生赴沪,作为发起人之一,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国 技学会”,后又与其师弟姜容樵等人成立 了 “上海尚武进德会”,并任原中央国术馆 教员,1929年浙江省游艺大会任监察委 员,同年与其师弟姜容樵合著《太极拳讲 义》一书,并于1930年由上海、南京两版 印刷发行,南京版为插图,上海版为姚先生照片,个别拳照由姜先生增 补,推手与其子姚士余合演。《太极拳讲义》出版时武术名家、社会名流 及当时的党政要员为该书题词作序,蒋介石为该书作了“自强之道”的题 词,可见该书在当时之影响。《太极拳讲义》今已由山西(南京版)、台湾 (上海版)再版。
姚先生一生为武,嗜技如命,少时从本乡武术名家有“大枪徐四”之称的徐明德先生习少林绵掌(后徐先生移居北京,并在北京汇文中学任 武术教师传拳),后又遇河间人刘晓兰学得形意(今考刘亦李洛能之弟 子,由郭云深介绍人室,在遵多不知,曾被误为是刘的同乡师兄弟刘奇 兰,所以姚先生到津后才有张兆东不纳,并与李存义先生朝夕研练之事 发生),1909年在乡与好友姜容樵先生同学太极于保定清苑人汤士林先 生,汤为许占鳌先生高足弟子,于太极、形意、八卦皆有独到,许有“赛羽 毛”之称,为郭云深先生之高徒。汤十一岁被太白山道人携往山中,传授 太极拳及太上道诀,在山修艺八年技艺大成,下山后又拜许占鳌为师技 艺乃精,《国术名人录》有传。汤1909年作为遵化新任知州叶嗣高的侍 卫随行上任,在遵将太极拳(包括太极长拳一套)及乾隆年间的手抄本太 极拳古拳谱悉传姚姜二先生,并结为金兰。后汤、姜二先生先后离遵•姚 先生亦往天津求艺,与“闪电手”张兆东和“单刀”李存义交谊甚深,并与 李存义先生朝夕研练。1928年姚先生到上海后遍谒大江以南诸老名宿• 艺之亦精,姜容樵先生在其所著《形意之母拳》一书中说:能混元力达双 臂者,惟我师兄姚君馥春。
晚清和民国时期武林泰斗
董海川、杨露禅、李洛能、宋迈伦、武禹襄、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 李亦畲、王兰亭、尹福、程廷华、大刀王五、李存义、宋世荣、李瑞东、马贵、 李复祯、耿继善、张兆东、梁振蒲、王茂斋、唐维禄、吴鉴泉、宫宝田、郝恩 光、布学宽、佟忠义、黄柏年、宋虎臣、傅剑秋、张之江、霍殿阁、薛颠、杨澄 浦、陈发科、马凤图、郑佐平、田兆麟、朱国福、孙存周、高振东、马英图、李 尧臣、郑怀贤等武术家。
近代中国武术家与外国拳师的交手实例民国初年中国武林高手打败来华挑战的外国拳师高手:
车永宏(1833~1914,形意),胜日人坂三太郎,1888年,天津。
霍元甲(1869~1910,迷踪),胜日人,1910年,上海。
韩慕侠(1867~1947,形意),胜俄人康泰尔,1918年,北京。
王子平(1881~1973,查拳、弹腿),1918年,北京;胜美人阿拉曼、德 人柯芝麦,青岛,胜日人佐藤,1919年,济南。
陈子正(1878~1933,鹰爪),胜美人,1919年,上海;胜英人1922年, 新加坡。
孙禄堂(1861~1932,形意),胜日人板垣一雄,1921年,北京;一次胜 6名日本武士,1930年,上海。
佟忠义(1879~1963,六合),胜日人山井一郎,1925年,上海。
杨法武(1903~1969,跤术),连胜3名日本柔道高手,1930年,东京。 马金镖(1881~1973,查拳),胜美人麦克鲁,30年代,南京。
王芗斋(1885~1963,意拳),胜匈牙利人英格,30年代,上海;胜日人 八田一郎、泽井健一,40年代初,北京。
蔡龙云(1928~2015,华拳),胜俄人马索洛夫,1943年,上海;胜美人 鲁索尔,1946年,上海。
浏览9,3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