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做上一动作,然后将左、右手手掌由前向左右平伸,再成水平,掌心向 下,片刻,复为立正姿势。(图2-11)
- 左右两腿离开半步,两足距离比两肩稍宽,两膝盖与足尖均向前。
- 身体下蹲,两腿平屈,成骑马式,两臂垂直,两手握拳,置于两腿之间。拳眼
相对。(图2-12)

停片刻,即将前面双拳徐徐由前面移向后方,复又回立正姿势。
左足向左离开一步,膝盖屈曲,足尖向左前方,成左弓腿,而右足同时旋转, 足尖移向左方,膝盖伸直,成右箭腿。总称之为弓箭步。身体方向,亦同时向左;左 臂同时平向左出,手宜握拳,掌心向前,虎口向上,右臂则握拳屈肘置于左乳下部。 片刻,将身体亦转,马步由前马步变为后马步,两手亦同时移易位置。
从(1)至(5)各式,拳握紧,肘用力。
从(6)至(9)各式,臂用力,气下垂,丹田藏气,气徐上行,臂部筋肉收紧,则 血液凝于肩部,久之养气合运至臂,是臂坚。练成后,臂可撞断桩石。
^七、活腰坠屐功
由立式做前骑马式,两臂向脐屈,五指并拢,掌心向里抚摩腰部。
仍为骑马式,身体上部微向左倾,两臂两手形状不变。
仍照前式,两手同时上摩至胸上,掌心微向前微仰。
回转,气随手行,腰随气转,气愈活愈沉,腰愈转而腹愈硬,久之气成混发,腰气一 致,扭转闪避,腹不畏击。(图2-13)
由上式置两掌于胸部,由胸部徐徐复向腹部,头与腰微向右斜。
以上四式,两手按摩丹田,由丹田推气由腹至胸,气息自然,腰椎向右前后
回转,气随手行,腰随气转,气愈活愈沉,腰愈转而腹愈硬,久之气成混发,腰气一 致,扭转闪避,腹不畏击。(图2-13)

金則指点石功
- 练此功时,将骑马式蹲稳,两臂屈于脐上,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下, 两手指尖斜向下方,其拇指、无名小指等均须握于掌心。
- 上式练毕,身体变立正姿势,两足须向左右离开半步,上体向前倾俯,两臂 向前伸直,两手食指、中指并拢前伸,拄于臂上,掌心向下,其余各指均握于掌心。
- 此功初习为骑马式,力增而触壁。若初练时即触壁,如指力不坚,难臻妙 境。所以,运全身之力使气催至指端,神静身不动,呼吸要自然。
九、 佚拿功
铁掌功由立正姿势起,然后做右与左箭腿,身体亦转向右前方,两臂平屈于腰 脐间,两手五指并拢,掌尖相对,掌心向下;继而身体转向右方,面部亦正向右,两肘 依上式之姿势,随身回转,左臂在前,右臂在后,掌尖相对,掌心向下,少顷而立正; 再如前法向左做动作。此功紧掌坚指,收效最速。
歌诀:
J 缓目前视掌用力,平心静气涤私欲,|
t 丹田气运两掌心,掌指石坚敌畏惧。i
-4^——4——K-—4^--f K- + - + -H-f—
十、骈助功(铁肋功)
- 依立正姿势,左足向左离开一步,成左弓步,身体向左倾侧,倾至与右箭腿 成一直线为止,而右臂上于头上,手须握拳,掌心向上,虎口向前,左臂紧贴左腋,肘 节平屈与上膊成直角,手亦握拳,掌心向上。
- 将上式收回,复为立正姿势,两腿向右成弓箭步,而身体随之倾俯,与上式 同,所不同者,只是向左、向右而已。
- 练此功时,弓步斜身,静心沉气,力须平稳,周身团结,气由丹田促血液而至 筋,则肋间筋与骨必日渐健强,久之,筋肉变质成骈形,虽铁击亦难伤。
55十一、千斤铁膊功
- 练此功时,右腿向右成弓箭步,身体转向右前方,右肘斜垂,肘节向上稍屈, 手须握拳,掌心向左,拳与肩齐;左臂向左伸,手亦握拳,掌心向上,虎口向后。
- 将上式收回,再立正姿势,向左成弓箭步,两臂动作与上式同,唯分左右。
- 此式胫膊、后腿要直,双目观拳,两膀用力,力由后足沿腿而上,直达丹田; 由丹田气催血至膀,由腿至腓,气血凝于膊,故膊坚硬;二目观拳,神不外散,神气倶 凝,不畏重压。
^十二、T把功
- 百把功是将骑马式蹲稳,掌心向上,右手握拳,向前打出,掌心向下。
- 右手依上式不动,将拳放开,五指并拢,指尖由前向下,收回作抓物式。
- 左拳向前打出后,将拳放开,五指并拢,掌尖由上向前下方作压物状。
- 此功共四式,名为抓功,膀手用力,拳出如箭离弓,变抓如鹰攫物,丹田运 气,蹲式要稳,百把百日,其致如神,但此功四式以连续动作为佳。
第二节点穴“指功”练习法
点穴指功,传自五代马真如之女莲姑。先是马真如被害,祸及其女,其女出奔, 至终南山,遇一老尼,见其聪颖,收为子弟,授以此法,卒报父仇。其后同村王某横 行,莲姑恨其所为,施以第一法,即指点定身功,王某即立而不能动。王某族人向莲
姑求解点,促其改过自新,莲姑遂解之,王亦复醒。其后遂有点穴之名。
慘一、指点走身功法一
- 燃烛一支,人立烛前,右足向前半步,右手缩在胸旁,用右手食指对正燃烛。
- 右手食指猛力指向燃烛,此完全为击空动作,不限次数,以30分钟为度。 以指端距燃烛一尺处,能使烛熄灭,则功成。
- 练习时间,每日早晨5时、晚11时半,计两次。
- 练时宜静默寡言,心气平和。
- 200天以内能距30〜65厘米之内,以指点之,则人不能动。
二、 指点走身功法二
- 床上悬一线,线端悬一铜纽扣。人仰卧于床。
- 右指尖对准纽扣,左手屈于腰间。对正后猛力向前一伸,伸时不可触到纽 扣,不拘次数,以20分钟为度。达到手指伸出,纽扣远飞,则功到。
- 练功时间为早起或晚上临睡前。
- 宜静默寡言,心气平和。
- 120天便奏指点定身之效,并可解前法(即法一)。
三、 手指#壁功
清康乾年间有胡匪山东豹者,实为侠士,颇精武技,尤擅长手指穿壁之法,生好 不平,疾恶如仇。有一县吏,苛虐人民,豹即至衙门指吏腹曰:“此辈心肠,久未洗 涤,吾为清之。”话间,指已穿吏腹矣。
【练法】
- 备一圆凳,一小布袋,内贮铁沙,将小布袋放圆凳上,人立凳前,右足向前伸 出半步。
- 左手叉腰,右手握拳缩于腰之上方,唯食指与中指伸直,全身气力,充满二 指间,向袋直插,不限次数。量力而行,边练边增。
- 随时可练,每日7〜8次,以10分钟为度。
- 忌心烦意乱、动静无常及酒色。
- 200天以后,即能穿壁破墙,洞贯牛腹,切莫滥施技术,慎之慎之。
.镑四H功
- 此功练法甚多,有于水中抓半边葫芦者,有抓圆球者,均为鹰爪功。
此均练有形之物,未落无形之境。此所述者,以气为宗,不假一毫物器,
年功成。屈指如鹰爪之钩,非虚语也。
- 可于每晨舒筋以后练习,两手张开成鹰掌,有如鸟翼,低肩下气,目开一线 之光。略注鼻端,意存丹田,牙咬紧,舌抵上下齿之间,有如静坐。默数1,2,3…… 每日增多,至可半时一时之久即为功成。
- 忌勉强为之,通以五分钟为宜,渐觉劲达指梢,初时肩酸软不能举,过后即 人佳境。停练时,缓缓抓拳放下,再启目运动。
(沒五、铁#拿
此功各家传授不一,但均以药水洗手后再练之。
本法习100天,早晚两次,不可间断;每33天换药1次,100天共用3剂(第3 0洗34日)。用时将药温热,洗后将手甩干。
- 用如膝高方凳一只,上置一方形铁砂袋,重5〜4公斤,铁砂均匀不杂,缚 于凳上,马步姿势,用手前半掌,先右后左摔批之。
- 掌摔批,先正后反,渐渐增加次数,不可贪练。
洗手方:川乌(5克)、草乌(5克)、南星(5克)、蛇床子(5克)、半夏(5克)、百部 (5克)、花椒(50克)、狼毒(50克)、透骨草(50克)、藜芦(50克)、龙骨(50克)、海藻 (50克)、地骨皮(50克)、紫花(50克)、地丁(50克)、青盐(200克)、硫黄(50克)、刘 寄奴(100克),醋5中大碗,水5碗,约熬至7碗。
$六、招劲功
- 此功亦称拈花功。
- 不必器械,以大、中、食三指相接,扣紧三指,使虎口成环形或呈三角形。指 面向贴处,以三指的第一指节为限度,指面紧贴,贯全力于指,徐徐向外捻圆,再向 内捻圆若干次,次数均等,以1〇〇次左右为宜,不限练功次数,有暇即行,指如疲,则 略事休息以舒之。
- 不必摆练功架子,随时随地可行,不惹人注目,十分便利,半年之后,指劲已
不小。
- 半年以后,取大粒黄豆3粒,以三指拈住,运臂力于指,推动三豆,在三指间 旋转,初不如意,豆常脱落,1〜2月以后,可免此弊。旋转之法,如空手然。
- 起初每日换2〜3次黄豆,以后逐渐增加,至每一次休息,换豆一次。须练 至三指拈豆,意不用力,轻轻旋转之间,即成粉屑,则可终了。此擒拿法之一。
- 若是深一层练,则取硬粒石,以雨花石之石卵最合用,如前法捻转,不限一、 二或三粒,直练至一触即粉,则功造大成。至少3年。
夫武功以德为本,不可有意无意伤人,如故意伤人•有伤阴德矣!
浏览1,1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