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要领】预备式后,采用两手掌、两足趾抵地,胸腹腿离开地面,如同“伏地
挺身”运动(图2-25,图2-26,图2-27)。另一种即采用五指抓地做“伏地挺身” 运动,还可以采用二、三指抓地练“伏地挺身”运动。总之,上述动作练法要根据身 体及年

【练功作用】主要锻炼手指和足趾功能,以增强锻炼全身筋骨的作用。
【适应证】用于健身,有助于气功点穴治病。
+第八势蓄劲推III功i
【练功要领】操练者两脚采用前弓步站立,立于墙壁前或树前,双手稍微带弧度爪 形,五指自然伸开或手掌着墙(树),躯体挺直(图2-28)。此时丹田之气引至双臂及掌, 随意、气、力做推掌动作,推时用力要内在发劲,力要柔猛,将气集中到一点。然后身体 重心下沉或前后运推,双手离开墙壁(或树)(图2-29)。身体随前后运推时避免跌倒, 体弱者用劲要小,逐渐加大。意念和呼吸随动作进行,上述动作反复练
图2-28蓄劲推山功1 图2-29蓄劲推山功2
【练功作用】主要在于锻炼臂、指的气力(或内劲),以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健康。 【适应证】用于上肢关节功能障碍的锻炼及气功点穴治病。
第九势童子拜佛功+【练功要领】操练者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
下垂,然后两臂缓缓自体侧方向提到胸前两掌相合,内劳宫
相对,指尖向上与胸窝部(膻中穴)等高,两肘微屈呈方圆形,
如同童子拜佛或拱手礼势。并采用顺气自然呼吸法,意随调
息(呼吸),守入内劳宫,沉入下丹田。每次练功5〜10分钟。
然后保持原势以右手掌向右前方推,左手掌托于小腹部处。
再收右手掌托于小腹处,左手掌向左前方推。上述动作重复


【练功怍用】主要用于调节脑神经,有安神镇静、培养内气的作用。 【适应证】用于主治失眠、神经衰弱、胃肠溃疡病、膝关节病等。
|第十势养生修炼功+
【练功要领】操练者全身松静自然,排除一切杂念,如同静卧鲜花丛中或周身 沉静在磁性静电物中,随意自然吸取滋润周身,将气注人丹田再呼气,意念浊气排 出体外,使周身循环迂回,周而复始(图2-33)。如仰卧不适,还可自然选择合适 的体位,以舒适为原则。每日练功时间为15〜20分钟,全身自然舒适轻松,热感时 为正常,否则尚未掌握要领及练法。

【练功怍用】主要可平阴阳,通气血,是内丹功养生法,使其真气旺盛。
【适应证】凡练气功点穴十势的气功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因人因病选择锻炼,练功时要调节好全身(并注意早起便后,或饭后1小 时可以练功等)。松静舒适,意气相合,神形相合,呼吸随势,自然进行。
- 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初学者,勿用力过猛,免伤筋骨皮。以内 练气,外练筋骨皮为原则。
- 要选择清晨环境美,空气鲜,森林或树丛等地方进行练功,以吸收自然之气 培补人体的真气。
- 要保持睡眠休息好及饮食营养调理好,以增加练功效果。
- 凡是运用气功点穴治疗的气功师,要有一定的练功实践过程,掌握一定的 气功点穴技能及医学知识。此外,对于病人自我锻炼者,在练功动作时要缓慢、柔 和,由轻至重,由少至多,以改善病情、增强体质为目的。
第四节崂山点穴练功法
点穴操作需要一定的气力,如果要达到有充足气力的水平,就必须运用功力。 功力是经过长期练功而得到的一种视之不见、触之如电的内劲。虽然从外表看不 出力的大小,但患者却能感到力深达筋骨或内脏,甚者触之一点全身麻热。功法的 练习从青年时期开始最为适宜。点穴练功共分9种,每种的准备姿势都要求做到
眼平视,心平静,口合拢,舌抵上腭,沉肩附肘,含胸拔背,呼吸均匀,全身松紧适度, 精神集中,意守丹田。
一、蹲起功
【方法】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下蹲,双手放膝上缘,然后站起,要求发力于足,由 足而腿而腰,双手、双臂同时用力,这样反复蹲起锻炼。(图2-34,图2-35)

【功用】可以壮腰肾,强筋骨,增强体力及全身的耐久力。用于强身及治疗关
节炎、阳痿、遗精、高血压等病症。
$二、运气拍打功
【方法】两足并齐,双腿直立,双手五指交叉,两臂上举,掌心向上(病人一般可仰
卧,双上肢自然伸直放平,双下肢伸直,足背屈,下肢瘫痪者双下肢自然伸直放平即可),
用腹式呼吸,当气贯丹田后,暂时停止呼吸,另一人拍打(或捶打、棒打)脐部或脐部

【功用】练丹田之气,可以健脾胃、壮腰肾。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 小便失禁、遗尿、遗精、阳痿、腹肌麻痹等。
jf三、对拉功
【方法】对拉功分二人对拉、三人拉。二人对拉的做法:二人骑马式站稳,侧身 相对,前脚外侧相靠,相互握手(一只手或双手),全身协调一致。气贯丹田后,上肢 相互用力对拉,身体重心放于后脚,随着用力可逐渐下蹲,以拉动对方脚动者为胜。 哪方协调得当,就能得心应手,但须二人实力相等为宜。当来回对拉数次之后,即 换手更易方向,再反复练习(图2-37)。三人拉的做法:一人力大者骑马式站稳, 双手向左右两侧同时对握另二人之手,脚跟务必站实,气贯丹田后,全身同时用力 对拉另二人,另二人站法用力同二人对拉。居中者应掌握平衡,虽然双手被左右同 时对拉,但如掌握要领也能稳如泰山,安然居中,而不被拉动。

增加平衡能力,强壮筋骨。
四、仰卧功
【方法】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先吸气运气于周身,同时提肩、挺脊、蹬跟、 屈足背,将气下注丹田再呼吸,放松全身四肢百脉及一切经筋,使真气在全身上下 往回,周而复始。日行数次,不可过速,过速反而无益。(图2-38)

【功用】平阴阳,通气血,使真气旺盛。
撞背功
【方法】双足与肩等宽,站立于一平面墙壁之前,约相隔半尺。全身协调一致, 身体后仰,突然用背部撞击墙壁,借撞击之反作用力,身体前倾,如此反复进行。撞 击下背部(腰软处)时,骑马式站立,上背适当前屈,两臂下垂,然后进行撞击。初学 不必用力,轻轻撞击,以后逐渐加重用力。行功时,务须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部
之间。(图2-39)

【功用】壮腰肾,使背部坚实,功成后,肩背腰肾坚实无比。可用于强壮身体及 治疗腰背痛。
六、娱给跳
【方法】先用两手掌、两足趾抵地•胸腹离地,如体操动作“伏地挺身”,将身体 之中部向上耸起成弓背形,两掌及两足趾同时用力向后一撑,使全身凌空,乘此按 撑之力,即向前跃出。如此练习,直练至能随意进退为成功。(图2-40,图2-41) 【功用】使胸腹、腰背、肩臂等部协调,手足有力。主要用于强身。病人一般不
应练此功。

虞瓜力
【方法】鹰爪力,又名龙爪力。练习方法:用五指抓住约5公斤的小口缸坛之 口,向上提之,初颇滑润,不易应手上提,久之即可随意升降,然后每练10日加小米 或沙子1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改换小米或沙子为铁砂,并能升降自如,至气随 意注,力随指行,功成矣。(图2-42)

【功用】增强指力。
^八、棰紙功
【方法】将100〜150张纸挂于墙上,气贯丹田后,再将气引至臂部,然后意守 双拳,一般常用小鱼际或二、三、四、五指的第1节指骨背侧接触纸面,进行捶击。
病人一般不练此功。(图2-43,图2-44)

【功用】练习臂力及拳力。
_九、推山功
【方法】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立于墙壁前,双手五指稍微带弧度成爪形,指端着 墙,或五指自然伸开。手掌着墙,躯体挺直,气贯丹田后,将气引至双臂,做俯卧撑 动作;或上臂推时,猛一用力,身体后仰,双手离开墙壁,如此反复练习。身体后仰 时应避免跌倒。(图2-45,图2-46)
浏览3,5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