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掌

掌为拳之变。

有拳何以用掌?因掌比拳大,掌比拳长,掌比拳锐,掌无 腕关节的易动而稳、而强。但无功力者不能用其大,不能用其 长,不能用其锐。运掌者不可不知也。

掌多以四指并拢直伸,栂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鹰手拳 多用瓦垄掌,即在四指并拢直伸时,食指、无名指在中指内侧 略有重叠。掌的各部分名称:掌尖、掌心、掌根、掌背、掌外

—、掌型

1.立掌

掌尖向上。

覆掌

掌背向上。

仰掌

掌心向上。

侧掌

拇指侧向上,掌尖向前。

1.推掌

手由拳位旋臂向前立掌,快速推出,力达掌外沿、掌心或 掌根。

2.挑掌

掌、臂由下向上转臂翅腕上挑,力达四指或掌外沿。

3.穿掌(亦称展掌)

掌型为食、无名指向中指靠拢,中指略屈其运作为仰掌、侧掌或覆掌,臂由屈到伸, 挺腕,向前或向后直穿,力 达掌指尖端,多向上方。 (图 3-30)

4.劈掌

由上向下侧掌劈去,力 达掌外沿。

5.插掌

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 向上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6.砍掌

仰掌或覆掌横向砍去,力达掌外沿。

7.按掌(亦称踏掌}

掌心由上向下或斜下、斜上方按去,力达掌心、掌根。

8.拍掌

覆掌、侧掌或仰掌直腕下拍,力达掌心或掌背或栂指、食 指侧。

9.搂手

覆掌、屈腕,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及手指。

10.亮拳

手经身体同侧向外上甩划弧,至头顶抖腕背屈成仰掌。

11.背掌

屈腕,掌尖向下,臂由屈到伸,力达掌背及腕部。

12.掌挑

手成覆掌,略屈肘,腕略背屈,由下向内、向上、向后外 侧划弧,与头同高或略高于头,可连续进行,力达掌背和掌外沿。

第四节抓

以手擒制之为抓。

以抓法配合拳而击敌,则主动在我,并可助我击敌之力。 抓也为御敌之法,抓敌之拳以泄其力。抓敌一指一衣之角,即 可运我之法而制敌。

食指至小指中、梢节屈曲,根节伸直,与梢节屈曲的拇指 相对,形成半椭圆形。手与前臂成一直线,谓之抓手;手向一 侧傾[斜,与前臂成角,称叼手;拇指侧向下、掌心向外、手向 小指侧倾,屈指成叼。亦称反手叼。两手配合一起,谓掳手, 掳手多带有牵拉之意。食指至小指中、梢节半屈曲者,谓扒 手〇

抄抓

手成覆掌,屈肘,由外向前方划弧屈指成抓。(图3-31、图 3-32)

扣抓

手成立掌,由上屈肘,由外向内扣,屈指成抓。(图3- 33、图 3-34)

图片17 图片18

托抓

成仰掌,虎口向前,屈肘。横臂(前臂),前推屈指成抓。 (图 3-35、图 3-36)

图片19 图片21 图片20图片22

2.旁叼

手成覆掌,前臂向外或向内展侧倾腕,屈指成叼。(图

图片23

3.抄叼

手成覆掌,前臂向前下方转臂划弧内收、倾腕、屈指成 叼。(图 3-42、图 3-43)

4.转叼

手成仰掌,极力向 小指侧倾腕,并转腕向 下外成弧,至外侧再转 腕内倾成叼。(图3-44、图 3-45、图 3-46、图 3-47)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三、據手

先出一手叼或抓, 并向回拉,另一手再向 前叼或抓。两手相对距 离相当于人的前臂长度, 谓之掳。其中一手为叼 手,即称叼掳手,两手 均为抓法,即称抓掳。 掳手先出之手抓腕,后 出之手抓肘,两手手指多扣压肘、腕部的穴位处。(图3-48、图3-49、图3-50)

四、去、手

食指至小指中节半屈曲、根节挺直、梢节直伸,屈肘,前 臂平端,外展上臂,使扒手横向外侧运动。(图3-51)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第五节守法

阻止、化解敌之攻势者,谓之守。

孙子曰:“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防守之式意义有三:

一、 阻止或缓解敌之攻势,使其不能伤我。这是单纯、消 极防御。

二、 敌攻,我以防守动作促成快速反击。敌不攻,我则防 敌可防之式而攻敌。

三、 在拳法程序上,守的防御动作,即为我下式攻击之前奏。

这一守法为我最有效击敌之式。故对守法不可漠视。

一、靠(压、架)法

屈肘旋臂,以前臂 的中远段尺骨侧为着力 点。其动作要求是:开 始要迅速运动,在运动 到应敌之点相近两寸左 右,即迅速运转前臂, 以寸、脆之力而靠之。 到达(训练时)靠点即 停。(图 3-52)

其目的是将敌进攻 之臂靠(或压、或架) 向斜外方。一般防守之

图片32

势多为敌用右拳击我,则我由敌右方将敌臂靠向敌左方,以求 阻止敌可能的左拳攻击,即取“以一防二”之法。

二、撞(崩、拍、展、翻、砸)法

此法为直接打击敌攻击之腿、臂。撞,可用臂、用肘、用 掌、用拳、用膝直接击开敌攻我之拳、之臂、之腿。其中翻、 展,是以臂之力,由上向下或由内向外以阳刚之力猛然撞开敌 攻击之臂,或敌呈防守状态的拳、臂,为我砸击、击撞而洞开 攻击之道。(图3-53、图3-54)

图片33

三、推(带)法

以掌推或以掌、拳带开敌攻击之拳脚。此法多配以迅速进身而击敌。用时虽速度较 快,但多用柔力。(图3- 55)

四、勾法

以手或手指屈曲,将 敌攻击之手臂扒(勾)开 向外侧。此法应用时要施 以寸、脆之力,并要有向 外扒(勾)扔的力意,方 可运使出寸、脆之力。在 运用此力时,必配以腰的 轻度旋转。(图3-56)

图片34 图片35

五、挑(劐)法

一手成掌,掌外沿向 上、向外旋起为挑,两掌 连续如此运作为劐。它以 掌、臂外侧向外上斜向挑 开敌攻击我头、面之拳。 肘要半屈,臂略呈弧形。 如敌力大下压,我可运力 伸直肘,使其臂滑向外 方,从而失去攻击力度。 此法之力为柔中有刚,其速宜快,为我变手争得时 间。(图 3-57)

六、缠(甩)法

以一臂或两臂旋转之 力将敌攻击之臂裹开,甚 至甩开,以闪出空当,为 我击敌创造时机。此法为 刚柔相济之力。向外甩时 应用先柔后刚之力。(图 3-58、图 3-59)

图片36 图片37

七、撩(挂)法

以臂或上臂屈肘运动, 将敌攻击之臂撩开、挡开、 挂开。它既是防敌之法, 也可作击敌之术。撩拳与 另一手配合,也可损敌之 肘、臂。撩、挂多为就近 防御的一种方法。(图3- 60)

八、抓法

以抓、叼敌攻击之手、臂以泄敌力,并可作为我下一次攻 击的先导。此法既可运寸、脆之力,也可用阴柔之力,应在不 同态势下而确定。

图片38

第六节腿法

以髋、膝的伸屈旋摆催动腿、脚,以踢、踹、扫、抄、 踩、踏、撞、压等方法以击人者,为腿法。

腿比臂长,腿比拳有力。远可用脚,近可用膝,中可用小 腿而压之、扫之。双脚击人者力足而无根。抬一脚而击人者易 露裆,一腿支撑则力单,不易防护。腿无拳、臂之灵活。没有 手臂活动范围广,易受制于人。故尚用腿者,必在腿法上多下 苦功,方可灵活多变。

—、弹腿(弹踢)

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 腿由屈至伸向前踢出,高不过 膝,膝挺直,脚面绷直,力达 脚尖、脚背。(图3-61)

二、燈腺(躁子脚)

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 腿由屈至伸,脚尖勾起,用脚 跟猛力蹬,高不过胸,低不过腹。前蹬时上身正直;侧踢时上 身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腿成水平。(图3-62、图3-63、 图 3- 64)

要求如蹬腿。上身 直立。踹腿时足尖外旋, 高不过膝。(图3-65)

四、点(点 心牌)

支撑脚挺直、站稳, 另一腿由屈至伸,脚面绷直,力达脚尖。向前时上身后仰,脚与胸平;后点时俯身, 脚与身平。(图3-66)

五、 抄规

支撑腿挺直或稍屈,另一腿脚尖勾起。腿由屈至伸,向前 或内侧前方脚跟擦地抄踢,高不过胸,力达脚腕或脚尖。(图 3-67)

六、 跳踢

一腿高提,另一腿随之向上起跳,并向前弹踢。(图3-68)

图片39 图片40 图片41 图片42 图片43

 

浏览4,2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