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练指力、臂力和体力。
^附:札腰功
扎腰功是一种硬气功,在崂山民间流传已久,它常作为武功的一种基础功,而 且又是一种强身治病的方法。扎腰功方法简便,比较易于学习掌握,强身御疾作用 大,年轻时扎上几部功,到老年也可使身体健壮而显得年轻,因而常有“年轻时扎过 腰的人到了老年时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之说。现在将扎腰功的内容介绍如下。
【工具】
- 棒槌:分大小两种,一般用枣木、柞木等硬木做成。小棒槌长60〜70厘米, 稍呈弧形,两头一粗一细,粗头、细头直後分别为8〜10厘米、4〜6厘米。主要用 于击打腹部,也可以用于击打四肢部。
- 皮棒槌:形状类似胶皮热水袋样,其长约30厘米,底长18〜20厘米。把如 一稍粗的瓶口做袋口,然后用牛皮或猪皮做皮袋,袋口用一较长的木棒(用作槌柄) 塞紧,内装坚硬而光滑的卵石。主要用于击打头颈部、背部、四肢部、胸部。如无此 工具,也可用拳代替。
- 扎腰练功带:为练功者用,用劳动布或帆布做成,长5〜1.8米,宽8〜10 厘米,一般围腰扎紧可缠绕两层,带尾长约90厘米。
【方法】练功开始,练功者应先做准备活动,如压腿、踢腿、做八段锦等,然后用练功带 将腰部(以脐为中心)扎紧,取不同姿势,舌抵上腭,用腹式或胸式呼吸,吸气后屏住 气,运气于全身(保持紧张),由老师击打不同部位,一般每一部位击打两下,并随意 守击打部位(练功者)。击打时,先轻后重,逐渐用力,第一段时间一般先用掌拍,待 适应后再用拳击,以至棒打等。练功常采用以下几种姿势。
- 骑马式:骑马式站稳,双手五指交叉,反掌双臂向前用力伸直,老师沿着前 臂外侧、双肩、双胁部及双臂、双股、双小腿外侧,依次击打。击打完毕后,立即站起 换气,稍休息片刻,然后重复以上方法练功3〜5次。
- 蹬山式I:向右前方蹬山式站稳,腹式呼吸,双手五指交叉,双臂向右前方 伸直,老师沿左侧肩部、胸部、腰部、臀部、股部后侧、小腿后侧击打,直至跟腱。击 打完毕后,立即站起换气,休息片刻再依照上法向左前方蹬山式站稳,老师击打右 侧部位,这样左右侧各重复3次。
- 蹬山式n:蹬山式站稳,胸式呼吸,右臂横架于头的右上方,拳心向前,左臂 向左侧伸直,拳心向下,挺胸,老师依次击打右侧胸部、左侧胸部各两下,重复2〜3 次,击打完毕后,立即站起换气,休息片刻,再依照上法,左臂横架于头的左上方,老 师依次击打2〜3次,这样左右侧各重复3遍。
- 弯腰式:练功者腹式呼吸,两足并齐,双腿直立,弯腰(呈90°),头后仰,百 会朝天,双手五指交叉,双臂向下伸直,击打头部、背部。
- 托天式:练功者腹式呼吸,两足并齐,双腿直立,双手五指交叉,两臂上举, 掌心向上,老师沿双前臂外侧、由上而下依次击打双上臂、双肩、双胁、双臀、双股部 外侧,双小腿外侧、外踩,击打完毕后,动作还原,换气,重复击打3次。第4次气贯 丹田后,击打脐部或脐部以下。一般开始击打3〜5次。随着功夫加深,逐渐增加 击打次数。击打时会放屁,且特别响,这是练功的正常现象。击打完毕,动作还原, 换气,然后再依照以上动作击打两次。
做完以上动作后,可再做一遍八段锦,练功即结束。
【时间】
扎腰功以3个月为一部腰(即一个练功期),可连续扎几部腰,也可扎一部腰。 间隔数月后•,再继续进行。一般以扎桃花功(即指春天桃花盛开的前后)为最好。 一曰可练功2〜3次(早、晚,或早、午、晚)。据传子、午时练功最佳,因子时出血,午 时生精。
【注意事项】
- 扎腰击打,用力应循序渐进,不可忽轻忽重,若轻重不均易伤气,如击打胁 部时造成胁部疼痛——岔气,即是伤气的一种。
- 在练功期间,应天天坚持,不可间歇。若时停时练,则影响功效。
- 练功场所应当肃静,练功者自始至终要精力集中,不可胡思乱想,杂念丛 生;应随时注意老师的手势动作及击打部位。若练功者意念不集中,击打后极易发 生昏厥及其他意外。
- 练功期间应禁止同房或少同房,同房后或遗精者当日练功应提前向老师说 明,老师在当日击打时(特别是腹部)用力应轻。妇女月经、妊娠期间应停止练功。
- 在练功中老师应随时注意练功者的神色,如在练功时发现其面色变黄,气 粗气短或心神不宁,击打时用力应轻。
- 练工后在短期内即可出现易饥饿、饭量大增的现象,一日经常要食1〜 5 公斤粮方可充饥,因而在练功期间不应吃软而易消化的食物;应吃较硬而难消化的 食物,如做较硬的大米、小米饭吃。有胃肠病者例外。另外,可同时出现睡眠加深 或改善、体质增强、病情减轻等现象。这均是练功中的正常现象。
【适用范围】
- 可作为武术的一种基础功。
- 用于体弱者的强身。【功用】
扎腰功通过运用各种姿势在呼吸和意守的配合下进行击打,这样既可调动内 气,疏通经络,调理血气,又可强健筋骨;同时练功时是吸气后屏住气,这样就可以 加强练功的效用。另外,此功法注重击打丹田部位,且力度较大,这能使丹田之气 充实,增进人体真气的机能,使人的生命力得以旺盛,故而可使弱者强、病者康、老 者复壮。
第一节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有8种:点法、按压法、掐法、拍打法、叩打法、振法、拿法、推法。
渗一、点法
点法是点穴疗法中最基本的手法,在穴位和刺激线上均可采用此法。
点法的手势一指点法:以中指为主,微屈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食指按于中指背面,栂 指腹抵中指关节,无名指、小指握紧(图3-1)。重力点时常用。

- 三指点法:以栂、食、中三指为主,微屈掌指与指间关节,栂指腹抵食、中指
末节,无名指和小指紧握(图3-2)。多用于轻点。
五指点法:五指微屈掌指与指间关节,拇小指腹靠拢呈梅花状(图3-3)。 操作时通过肩、肘、腕关节的活动,将一身之气与力达于指端,后者与皮肤呈60°〜 90°角,反复叩点。每秒2〜3次。叩点分4种节律:一虚二实,二虚二实,三虚二 实,五虚二实。虚点时用力轻,速度快;实点时用力重,速度稍慢。施行点法时要求 灵活,既要有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充分的臂力,要意到、气到、力到,刚中有 柔,柔中有刚,手法要做到准确熟练有力。
点法的轻重轻点: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腕部的力量,肘、肩两关节协调配合。 其力轻而富有弹性,是一种较弱的刺激方法,偏于补的作用,多用于小儿、妇女、老 年以及虚证患者。
中点:以肘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前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或半固定,肩 关节予以协调配合。其力介于强弱之间,是一种中等刺激手法,可用于虚证、实证。
重点:以肩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上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肘关节予以 协调配合,是一种强刺激手法,主要用于青壮年、体格健壮患者、软组织丰厚部位、 临床表现为实证者。
练习点法一般先练轻点,然后练中点,最后练重点。轻点主要练习腕关节的弹 力,中点主要练习肘关节的弹力,重点主要练习肩关节的弹力。要注意叩点的快慢 频率和部位的准确性,可制成茶杯大小的沙袋,画上如指端大小的圆圈,练习叩点 目标,要求位置始终如一。练习初期不需用力太大,要以各种点法的基本操作为 主,熟练后逐渐用力。还需在自己身上取穴位,沿刺激线的走向叩点,每逢穴位均 用较重的手法叩点。切忌在硬物上叩点,以免损伤手指。
紧贴于食指的桡侧(图3-4,图3-5)。此法是点穴疗法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栂指 端与被按压的部位呈45°〜90°角,操作时拇指端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拨动;拇 指端还可转动,栂指端不应在皮肤上滑动或移动,以免损伤皮肤。按压法是一种强 刺激手法,具有镇静、止痛、解痉的作用,多用于实证。

會三、掐法
术者用拇指甲(或食指甲)进行爪切的方法为掐法。本法只用于手足部的指甲 根、趾甲根、指关节、趾关节。操作时一手固定腕、踝部,防止肢体回缩移动,另一手 将患者的指、趾抬起,用栂指或食指对准穴位,进行爪切(图3-6)。其轻重程度、 节律等可根据病人年龄、病症的虚实酌情施术。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瘫痪、共济失调、头痛、感冒等症。节律2〜3次/秒,由轻到 重,切勿掐伤皮肤。
浏览2,1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