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忠,字颖川,1935年生,江 苏淮阴草闸镇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无锡市武术协会委员。出身武术世家, 六岁起随祖父、父亲习练谭腿、查拳, 长大后研练螳螂拳、梅花拐、越女剑等 拳术器械。深得原南京市武术协会主 席、著名武术家费隐涛老先生悉心指 导。

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华武术的推广 和弘扬事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先后创建无锡市北塘区武术协会(任副会长兼总教练)和锡山 市武术协会(任副会长兼总教练),发动了数以千计的爱好者从 事武术运动,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他多次参加江 苏省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均获优秀奖。尤其在1984年江苏省组 织的挖掘稀有拳种的活动中献出梅花螳螂摘要拳、梅花拐等拳 谱,被列入了《江苏拳械录》,演练的拳术器械也在中央电视台 播出。多年来他对武术事业无私奉献,被载入《中国民间武术 家名典》和《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图片1



我衷心祝贺陈志忠师兄——《梅花螳螂拳》一书问世!

师兄陈志忠,字颖川,江苏准阴人。1935年出生于武术世 家。六岁起即随祖父、父亲习练谭腿、查拳、梅花拐、越女剑等 拳械,并得王炳文等师叔的悉心指点。之后,又师承家父费隐涛 (著名武术家、原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习武。

师兄生性敦厚,为人低调,练武育人皆以武德为先。他刻苦 勤奋,广纳众家之长,功底扎实,技艺出众。为此,深得武林同 道的赞赏及广大学生的敬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师兄创建了无锡市北塘区武术协会, 任副会长兼总教练。继而又任锡山市武术协会副会长兼总教练。 期间,他热心发动广大武林同道及爱好者,共同投入弘扬中华武 术的洪流,培养了大批优秀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且在诸多武术 赛事中屡创佳绩。他已被载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和《中 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1984年在江苏组织挖掘整理武术稀有拳种活动中,师兄献 出的梅花螳螂摘要拳、梅花拐等拳谱,被列入了《江苏拳械 录》,他演练的拳术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师兄牢记其父陈景尧 老先生的遗嘱,决心整理撰写成书。寒来暑往,整整六年时光伏 案疾书,笔耕不辍,终将《梅花螳螂拳》一书完稿。我有幸成 为该书的第一个读者,它是武坛书库新添的又一朵奇葩!我真诚 地祝贺师兄!

费玉侠

摘要拳,是古人选择螳螂门中主要套路的精华实用动作创编 组合而成的精选传统套路。它有着较高的健身和实战价值,集中 地体现了螳螂拳的技击特点和精华,故称摘要。据传摘要是煙螂 拳第二代传人李秉霄大师所创,或说第三代传人梁学香所创。李 秉霄是山东莱阳县小赤山人,他至晚年时摘取“崩捕”、“乱 截”、“八肘”(八凑)和其他拳艺中的要招博采而成的,称之六 段(路)摘要。而后又有同县人姜化龙、宋子德的师生共同创 编一套叫地趟功,后人称之为第七段(路)摘要。摘要历经数 代名家和名师的继承和传递,成了螳螂门中特有的稀有精华传统 套路,视若珍宝,从不轻易授于他人。

摘要传至近代时,在三大流派中均先后产生了摘要套路,在 七星螳螂拳中为六段摘要,在梅花螳螂拳中为七段摘要,而在六 合螳螂拳中载有九十三手之说等。本书所编写的一至三段(路) 为梅花螳螂拳中的摘要套路,共有一百三十余手动作。其第一段 (路)三十三手,分四段演练;第二段(路)四十五手,分四段 演练;第三段(路)五十九手,分六段演练。

本书主要是按照摘要拳路的演练和传统风格以及教学体会整 理而成的,编排程序、攻防特点、拳理内容和运用方法范畴,均 遵循梅花螳螂拳的规则要求。为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 发展稀有的摘要套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武林同道和螳

螂拳爱好者研究和练习。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并限于客观条件,书中可能挂一漏百,希 望读者批评雅正,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探索研究。

2010年仲秋于无锡

浏览2,4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