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搞要拳的内容与结构

摘要拳是梅花螳螂拳派系中的一个精华套路,其技术内容颇 为丰富,有它自己独特功法和训练方法,由于它的招法较为特 殊,运动规律特点别致,因此,它的意义和价值,同其他流派套 路是不尽相同的,为此,演练技巧和手段是以摘要拳的拳谱为准 则。

摘要拳是精选梅花螳螂拳中的实用和技击性较强的招数整编 而成,其有着较高的强身和实战价值。全书整编的第一至第三段 (路)全套动作,在每个段中是由多个组合动作联合而成的,而 每个组合动作又是由几个动作衔接在一起的,演练时较为自如流 畅,很少应用过渡动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本书第一段(路) 三十三手分四段演练;第二段(路)四十五手分四段演练;第 三段(路)五十九手分六段演练。

摘要拳手法独特,它以密集多变、奥妙莫测、快速矫健敏捷 著称,整套拳路结构严谨,擅用重心下沉、跨度小而低矮的玉环 势(又称拖步或促步),行动时必有一足跟拖,定位时,重心的 偏向多为四六开,下盘时刻保持屈膝半蹲,足膝内扣,裹跨合 裆。双臂放长击远似甩鞭,收缩如球必蓄劲,两肘尖下沉相夹护 胸,内外严密紧凑,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威力,运用两臂肘,有滚

棍之硬、柳条之软,行手以划弧抡圆见常。注重左右对称动作, 一招连着几招组合重复招数,贯用立圆、平圆和侧圆连续走向, 好似片片花瓣之云手。

二、摘要拳的风格特点

梅花螳螂摘要拳,具有独特的传统武术风格。行拳时,强调 形象取意,不过分追求螳螂的形象逼真,“取螳螂特长之意”, 在精神上取螳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神态,而只借鉴于螳螂昆 虫的技击本能,偏重其格斗气息和攻防意识的特有技击方法,着 _实战练习,不求花俏,朴实简炼出手明快,动作干脆利落,手 法清晰果断,出招抖弹,落以寸劲为主。身法取其踏实、稳固及 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动作。

摘要拳讲究快速突然,十分注重力量与速度训练,各家流派 中,以快速、凌厉、拳法多变,技击性较强,实用性较高而著 称,但实则大同小异。在实战中,总体要求都是“快、疾、狠、 准、重、急”。总之讲究一个“快”字,或“拳如流星”和 “手快打手慢”的要求,、强调力量于速度之中,才能收到爆力强 的效果,才能收到弹射之势。为伸弹屈缩的技能,而刚柔相济, 柔中寓刚,长短兼备,奥妙莫测,启上至下,内外相连。手、 脚、腿法和身法密连而巧妙,下盘膝关节的伸屈卷放做到步疾轻 捷,手足相随,手脚齐使,顺势暗递,手到脚至的身手一致,须. 由转腰旋跨带动调膀抡臂,划圈弧圆i出手必须弧形求屈动手。 在打法中,以攻防有度,叫来顺送,招招相连,放长击远,近身 短靠和摇枝晃动突然出击的特点见长。名家所言,手法活似滚 轮,身法圆似钢球,腰似车轴,身如钻杆,快如翎箭,此为要义 精髓。

三、 动路与速度

故人把螳螂拳称为“螳螂手”,这里的“手”是拳法的称 谓,是拳的代言词,螳螂手以手法密集多变、矫捷迅速著称武 坛。在技击运动过程中,手臂的伸缩收放变化较为频繁,摘要拳 在招势演练过程中,其全身运转意向及劲路规则,是由上下肢以 腰为轴统一协调完成的,须做到走脚必弧,动腿旋绕,转腰拧 胯,调膀缠臂,节节贯通,缠绕滚动,手法劲路处处走圆(弧 形、圆形、立圆、平圆、侧立圆、半圆互用),自始至终两臂屈 肘,两腿弯曲。走劲要顺达,发力点准确,走劲速度快如闪电, 以快致急,强调以突然收放、松活弹抖的快速爆发劲力为佳。

四、 动力与气血关系

各门武术技击招法都讲究“劲力”(力量)的发挥。而摘要 拳的劲力特点注重整劲作用,凡出手运招时,周身各部位均要协 调一致,成为整体运动,身驱一动全动,节节贯通顺达,讲究 “五形”或法与“六合”,即手、眼、身、法、步为外五形,精、 神、气、力、功为内五形的内外配合协调。六合亦有内外之分, 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 合,肩与跨合为外三合。明理五形多一精,通理六合多一快,五 形、六合能使思维敏捷,精神饱满,运动时可充满生机和活力, 并分别通过形体和手法表现出来。

按传统而言,劲就是周身整体协调顺达,整体“囫囵”劲。 劲有阴阳之分,刚柔相济,各种劲力须结合武术动作发力来体 现。劲是力量运作,如抖、弹、寸劲及爆发劲力等,其瞬间的爆 发速度及集聚力量的大小可体现“劲”的技巧能力程度。力量

是劲的产生基础,劲是力量的质变与特效发挥,两者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关系。

中医学理论中对“精”与“气”的论述认为,精是构成人 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物质(水谷之精);气,分布在血脉 里面的称“营气”,而在血脉外面的称“卫气”或“宗气”。这 里所说的“气”能随经脉不断地运行,起着内养脏腑、外养肌 肤的作用,脏腑组织受到滋养以后,便产生机能活动,这种活动 称“着气”,又称为“脏气”。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血” 与“营气”等功能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都是互相依存、 互相作用的。营气和血都运行于经脉里面,无处不到,无时不有 的周流全身,又赖于气的动力,起到气为血帅的作用。西医称 “气血”为生物电所产生的一种能量,一旦接触到外来的打击 时,即刻会变为反弹力量,也叫做“劲道”或“力量”。

浏览1,1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