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腿之杰番子拳与戳脚
番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 史悠久的优秀拳种,流传于西北地区。 在明代名称为“八闪番子”,后俗称 “番子拳”。
“番”字依《说文解字》为“兽 足”之意;《集韵》释谓“数”。而 《尔雅释训》称:勇。因此,“番”字 即有勇武和重复、连续之意。番子拳即 为勇武之拳术,拳法密聚连环,技法变 化番生不息。
八闪番和后代繁衍出的各番子流 派,没有“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 的弊病,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 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8种技法。
因此有时“番”与 “翻”通用,番子拳称作 “八闪番”的拳名,就是它 有“八个闪翻”的技法特点 而定名的。
13年,有义军将领冯 克善、杨景、唐有交等人投 奔河北饶阳段君道村的段 绪和。冯克善精通番子拳技 法,并兼会其他武术技艺,
对武艺研究至深至奥,已达 升华脱俗之境。
而段绪和之子弟和赵段庄刘洛尚及刘氏子弟精通 北方戳脚,他们又与蠡县北绪口的番子拳名家王老禅
及其子“铁胳膊”王占鳌相好。因此冯克善在段家、 刘家、王家的子弟中传授番子拳。
戳脚是北方一种以腿脚功夫为主的拳术,又名 “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戳脚”,相传起源于宋 代,有“北腿之杰”之称。梁山好汉武松醉打蒋门神 时,就使用了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
“戳脚”据说来源于枪术中刺、扎技法的灵变进 击,以应腿功巧而起名。“脚”是腿的代名词,因此 “戳脚”即是腿技中的枪法。
戳脚首见于史料也是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载:
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麵翻倒插,而其猛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
戳脚以腿见长,主要腿法有踢、撩、飘、点、见端等。又十分强 调手脚并用的技击方法,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 “手打三分,脚踢七分”。
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 出脚从臀输,两者均借以腰隙肩跨,又常与地趟动作相配合。拳法 有“八根”、“九枝”两派。“八根”多下盘腿法,“九枝”多上盘腿 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
自清代末期,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带习戳脚者盛行,曾有“山 东查”、“直隶戳”之称,更有“南拳北腿”之说,故戳脚被誉为北腿 的代表拳种。
当时,刘洛尚3个儿子刘攀贵、刘观澜、刘贵 馨,三兄弟都跟随冯克善习武,同时习武还有蠡县齐 家庄魏昌义、南留史镇魏洛芳等人。由于段绪和、刘 洛尚、王占鳌三家来往甚密,因此后继之人多兼会戳 脚、番子两门技艺。
当时最杰出的是许兆熊,许兆熊字敬禅,早年就 投师于段氏门下,在段氏殿字辈兄弟五人的共同传授 下潜心习武。段氏兄弟见许兆熊为人宽厚谦虚,恪守 武道,品德端正,于是将戳脚技艺尽心传授于他。
许兆熊又经恩师引荐给王占鳌,精化了戳脚、番 子拳术。许兆熊后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人室弟子郝鸣久和胡奉二等人。
许兆熊后来还结识了山东烟台武术家程福,程福 精通螳螂拳,双方相得益彰,程福之子程庆春尽得其父精髓,对螳螂、戳脚、番子拳的拳理理解深邃,提 炼出九字幢鄕。
泰子拳动作后来,程庆春、郝鸣久、胡奉三和东北武师贵印春同到奉天即沈 阳任教,与当时在沈阳供职的劈挂拳、八极拳名师马凤图结为知己。 马凤图终将番子拳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宗师。
马凤图,1886年生于河北沧州孟村,少年时拜武术大师、河北盐 山县黄龙潭人黄麟镖为师,尽得劈挂拳术真传。对于劈挂的拳、械、 规、法掌握得非常系统,并研究很深。尤其在攻防技击和身法演练 上,马凤图更是练得出神入化、超凡脱俗。
但马凤图并不满足,为了博采众长他又投师于沧州孟村吴家学习 八极拳。由于他求学真诚,待人宽厚,深得师辈的赏识,所以深得八 极门拳械奥妙。
而且,马凤图在功成名就供职为官之后,仍然遍访国内武术名 家,拜师结友,学诸家之长处,取众师之精华,兼容并包,融会贯 通,自成体系,独创一家。
马凤图此时与程庆春、郝鸣久、胡奉三等名家朝夕研习,交流他 们对番子、戳脚、螳螂、劈挂、八极等技艺的心得体会。
马凤图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在番子拳的套路中融入劈挂、戳 脚、螳螂、八极等拳种之长,并整理出健宗番和一字番等套路,丰富 了番子拳的技法内容,完善了站粧番、掳手番、擒手番、戳脚番、波浪番、一字番等。
一改原番子拳套路简短、劲力迟滞、腿少手短的弱点,而且发展成为兼具戳脚灵活多变的腿法、螳螂 敏捷、凶焊的手法和劈挂拳劲力贯穿的身法,使其成 为中华武苑的一枝奇砲。
郝鸣久的传人中著名的是于伯谦,他对戳脚、番子等诸拳术有着极其高深的造诣,在原有的技艺上更 深一层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在东北地区很 有名望。
将番子和戳脚融合而著名者,还有河北蠡县齐庄 人吴斌楼。吴斌楼,生于1898年,自幼拜曾获清代皇 室“御番子”封号的铁腿魏赞魁学武10余年,尤以 “戳脚番子”声噪乡里。
1915年春,17岁的吴斌楼到北京谋生,先农坛有 一道士以同乡身份向镖局保荐了吴斌楼,3天后,吴 斌楼充任大镖头带着两名镖师,押送着两车装满贵重 玉器的镖车启程。吴斌楼走镖成功,还以其鞭里加力招法,在途中“以武会 友”中一举荣获“长鞭吴 斌楼”的美誉。
吴斌楼还不到30岁就 以精湛的技击、独特的戳 脚番子风格蜚声武林了。
1935年,在中山公园 五色土演武会上,吴斌楼 同当时的恒寿山、赵鑫 渊、刘德胜、刘月亭、王 荣标、尚云详等老武术家 一起,被授予了“十老武术家”的荣誉称号。
同年秋,吴斌楼在南京遇见了湖北姚志广,姚志广是戳脚番子的 嫡系传人,河北魏家截脚番子就是姚志广的祖先姚振芳传授的。吴斌 楼与姚志广素昧平生,相见之后,当时已有名气的吴斌楼不耻下问, 并会同姚志广将河北失传的十八趟燕青番子按老谱整理出来。
吴斌楼很早就创办了艺术国术研究社,授徒习武,传播中华武 术,他一再教导弟子要讲究武德,他指出武德中最重要的是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抛弃门户之见。他教导弟子要“以武会友”。在不改 变本门的特长、本门风格的前提下,对别人、别门的长处要“张开大 嘴吸收过来”。
吴斌楼还认为:“东西再好,没有功夫不行。”他反对迷信名 拳,认为关键靠练。他反对迷信名师。
他说:“名师出高徒”固然重存在,但更多的是“有状元徒弟, 没有状元师父。”
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他将自己所学、所悟的拳理,直接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吴斌楼所传番子拳的特点,动作紧凑、迅捷、多变、发力充实、 干净利落、刚柔相济。因其翻手动作多,故又名“翻子”。
而吴斌楼所传戳脚多是缀子腿、后蹬腿、后踢腿、点腿、寸腿、 空中摆莲腿等,以高低仰俯折叠、前后拧转回环、上下翻腾起伏、横 斜插拦闪击为中心,以腿臂纵横交织,连环进击,如同两臂一样运用 自如的腿功技击方法。
常言道:“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两者合起来就叫戳脚番 子。同时,吴斌楼又完善了戳脚番子的底盘功夫,即以地趟拳连环 十八为主的跌扑套路。如仙人床、摔碑、栽碑,极大地丰富了戳脚番 子门的内容。
吴斌楼在丰富拳术套路的同时,又发展了戳脚番子门的器械套 路,其所独有的是:地趟滚龙刀、双头蛇、拦面叟、鸡爪钩、牛头大 镗和双镗,分水鹅眉刺,鸳鸯盆、判官笔、龙头杆棒、虎尾鞭等。
刘观澜曾在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传授戳脚、番子。魏昌 义、王占鳌、徐兆熊、魏赞奎、王洛仓、吴振堂等为镖师,来往于东 北三省以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都有传授,至吴斌楼之时,番子 拳和戳脚广泛流传于北方。
大侠杜心武神腿震八方
湖南西部偏北的地方,有个慈利县。县西北角,山岳重重,陡峭 险峻。在那深山幽谷之中,有一处不大的村落叫岩板田村。1869年, 村里杜姓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娃,取名杜心武。杜心武的家乡位于湘齡 川交界,杂居着苗、瑶、土家、汉等几个民族。自古以来,山民强悍勇猛,大家为了自卫,也 都舞刀练拳,因此,当地 习武之风大盛。
杜心武出生不久,他 的父亲即去世,全靠寡母 抚养他。他从小聪明过 人,喜读诗书,又爱弄拳 棍,甚为其母疼爱。6岁时 他进了附近的私塾。读书 之余,就跟随大人一起练拳踢腿。
9岁那年,杜心武巧遇临村一个武功高深的老人 严克,他在严克家学了一年多,文武均有长进,同邻 人试手,没有能敌得过他的。
严克老师病逝后,杜心武仍然没有中断练功。到 13岁时,他的技艺在地方上已出类拔萃的了。可是他 并不以此为满足,想继续求师深造。于是,他四处悬 榜请师,在各乡镇集市上张贴。言明“凡能胜我者, 即拜他为良师受教……”。
榜文贴出之后,不少拳师应招而至,但各乡镇的 拳师,都不是杜心武的对手。这样一来,附近拳师全 知道杜心武的厉害了,不敢再来揭榜。
隔了一段时间,有一个从河南来的王拳师,他的拳术是从嵩山少林寺学来的,确有些真功夫,他见杜 心武不是那种无赖劣童,便表演了少林寺传统套路中 的五战拳。表演完毕,杜心武肃然起敬。
王拳师说:“听说你的腿功很厉害,我倒想到一 个人来,此人姓徐,叫徐矮子,他是江南怪杰,本领 非常,不可失之交臂。你若拜他为师,今后武功不可 限量……”
半年后,王拳师果然将那位怪杰给介绍来了。他 带着王拳师的书信找到了杜心武时,杜心武吃了一 惊,想不到所谓怪杰,竟是一个普通的矮人,内心很这年杜心武满14岁,为了尊重王 拳师,只得勉强留徐矮子住下,但过 了几天,仍不见徐矮子有什么动静。 杜心武想起王拳师的嘱咐:“千万不 要怠慢他,免得失之交臂。”
半个月后,也不见徐矮子赐教, 杜心武又不便催问,只好自己每天操 练,徐矮子坐在门槛上抽烟,似看非 看,一言不发。
如此过了半年。杜心武不知他葫 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一天,杜心武 突然朝徐矮子跪下叩头,哀求道:
“师父!您老人家可怜可怜我吧! 我只求您老教我一点点拳法,稍有进 益,我终身铭感不忘!”
徐矮子示意杜心武起
来,然后敲敲烟袋说:
“就先教你练练自然门的
内圈法吧!
地圆形走,练步走,慢慢 加快,接着下来是在地上 打一些梅花桩,并在腿上 各捆一个10斤重的沙袋, 踩粧成圆形走圈子,练身 法。单是绕圆形走这一动 作,共练了3个月,沙袋 也各加重至20斤。杜心武 觉得以意用气,以气发 力,有明显收效。 矮子指点,连饮食都严加控制,他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注意手、眼、步法、身法,兼练踢、蹬、扫、 弹、踩、踹,越练越心领神会。
腿功基本练成后,杜心武又跟着徐矮子饱览了祖 国山川名胜,他拜访了一些武术名家,大长见识,受 益匪浅。
一天,徐矮子唤过杜心武,语重心长地说:“心 武,你的功夫日趋成熟,一个人可以闯天下了,望你 做人光明磊落,严守武德,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徐矮子对杜谆谆教诲了一番,就告别而去。杜心武对师父难舍难分,不禁伤心地落下泪来。
杜心武一个人漂泊异乡,人地生疏,加之盘缠用 完,心里有些恐慌。他感到自己别无其他技能,唯武 术不弱,便前去镖局自荐。
到了镖局,杜心武见镖局头儿有意怠慢,瞧他不 起,就当即表示说:“我们可以试试手再说!”
于是,两人摆开架式较量。杜心武一拱手说: “请多指教。”话音未落,屈身一个“横空出世”, 把镖局头儿扫倒在地。镖局头儿迅速翻跳起来,还未 及站稳,又被杜心武钩翻在地。
这一连串动作迅疾灵活,干脆利落。镖局的头儿法练习 坐在地上慌忙叫道:“神腿!神腿!硬是要得,硬是“要得。”
就这样,年轻的杜心武在 四川镖局当起了镖师3但杜心 武本是个有抱负、有志向的青 年,他痛感到自己在江湖上保 镖玩命,实在难以干出一番事 业,因此干了一段时间后,他 就决定辞去保镖之职,回慈利 老家。
杜心武回乡后,闭门谢 客,孜孜不倦地埋头读书。当 时一些留洋学生回来后,多谈 国外如何开化,如何先进,激 起了杜心武留学的愿望。
1900年,杜心武从上海赴日本留 学。到达日本后,他考进了西京帝国大 学,专攻农科。他选学农业,是为了改 变自己家乡刀耕火种式的落后的农业生 产方式。
当时,日本学生中有少数人看不起 我国的留学生,不时地出现歧视我国留 学生的事件,这激起杜心武强烈的民族 义愤。
有一次,一群日本学生在操坪里玩 球,一只球滚到了坐在操坪外看书的一 位我国留学生的身边,一个日本学生在 老远就指着他喊:“八格,还不赶快捡 起来!”
那位中国留学生没有理踩。几名日 本学生气急败坏地跑上来,有的抢过他 的书扔到地上,有的按他的头……杜心武见到这一切,积郁已久的怒 火一触即燃,他跑上前去,拨开众人,大吼道:“不可欺人太甚!有 种的吃我一腿!”
有个形如“金刚”的日本学生,见杜心武瘦小的个子,根本没把 他放在眼里,站出来指着杜心武说:“你那支猪腿,送到烤肉店去 吧!哈哈……”周围的日本学生发出一阵哄笑。
杜心武忍无可忍,顾不上打招呼,瞧准他就是一腿,“金刚”汉 腾空倒扑在草地上,“哇啦哇啦”怪叫,10多个日本学生一拥而上, 杜心武被围在中间。只见他沉肩扣足,动作迅猛,腿扫如飞,打得10 多个日本学生滚的滚,爬的爬,纷纷呼救、讨饶。
在此不远处,一位日本体育教师目睹了事件的全 过程,他走上前来,没有偏袒日本学生,而是痛责了 他们的恶劣行为。之后,他拍了拍杜心武的胸脯说: “路见不平,见义勇为,好汉的,腿法大大的好!” 1905年秋,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杜心武与 湖南桃源人宋教仁既是留日同学又是同乡,两人交谊 深厚,经宋教仁的介绍,杜心武加入了同盟会,并与 长沙的王润生肩负起保卫孙中山的重任。在一次次行 动中,他以超凡的腿功屡屡立功,并名扬东瀛。
留学回国后,杜心武来到了北京,在农业传习所 担任气象学教授,在北京期间他先后收了几名徒弟。 ■武术训练 第一个便是农大毕业的万籁声。
万籁声早从一些留日归来的学 生那里,听到关于杜在日本的传 闻。他第一次慕名去拜访杜心武 时,只见杜心武是个中等个子,身 体单单瘦瘦,不禁暗中猜疑:“传 闻毕竟是传闻”。寒喧一阵后,万 籁声便对杜心武说;“我想和您老 试试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杜心武谦逊地说:“我许久没 有练武了,恐怕手脚疏松,试试也 可,顶不得真的。”
两人站好,相互抱拳施礼,杜 心武跨弓步两手夹肋提气运意。万 籁声见杜心武此刻神态与刚才迥然,两眼光亮照人,在提气时,身上的衣服像有一股 风吹起,这是内气发出运至外功。
万籁声不禁骇然,他收起架式,恭恭敬敬地拜杜 心武为师。杜心武见万籁声心有灵犀,也就收下了 他。万籁声原来武术就很有基础,自跟杜心武学艺 后,如虎添翼,在杭州比武曾获冠军,成为全国有名 的武术家。
不久,又来了一个投师的青年叫郭岐凤。郭岐凤 从小习武,有10多年的武功底子,是宋氏武当剑传人 李景林的师弟。他听说杜心武威震扶桑和上海,专程 前来拜见。
杜心武想测试一下他的功夫深浅,说:“你先表 演一套拳路给我看看。”
郭岐凤性格耿直,不懂客套。马上将衣服一脱, 光着膀子,在院子里打起拳来。一路拳打完,尘土飞 扬,凡脚蹬踩过的地方都陷了进去,将一个平平坦坦 的院子弄得坑坑洼洼。
杜心武会意地笑了笑,却不赞一词。
郭岐凤抹去额汗,心中很不自在,他对杜心武说:“先生有何见 教,学生愿意领受。”
杜心武指着坑坑洼洼的院子说:“打得嘛,不算坏。可惜把我的 院子给弄遭了。”
郭岐凤忙说:“您别急,我去拿铲子来弄平。”
杜心武拦住他,走上坪中左一脚刮,右一脚铲,一会儿院子便又 平平坦坦了。
郭岐凤走到杜心武刮铲过的地方,用脚一蹬,坚如磐石!他就势 跪在地上说:“吾师神腿,名不虚传 ”
神奇腿法展现无敌功夫
武林中一直有“南拳北腿”之说,其实各种武术都是拳、脚结合 的,如果分别起来,以腿法见长的武术种类主要有潭腿、暗腿、踔 腿、截腿、连腿、戳脚、半步拳、半步崩拳、五步拳、八步拳、练步 拳、穿步拳、顺步锤、腰步锤、挡步锤、涌步锤、八步锤、乱八步、 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转、掘子腿、溜脚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 十字腿拳、溜脚架子、连环鸳鸯步、鹿步梅花桩、八步连环拳、九宫 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进步鸳鸯连环腿等。
暗腿尤其能展现八卦掌用腿的特点,是以手和身 掩护用,再加上不停地走转,用时出腿不见腿,远不 发腿,腿不空出,因此称其为暗腿。
暗腿在使用时不是一腿一式、一腿一法,而是在 走转和技击过程中节节相随,在手法、身法、步法的 配合下,几种腿法连贯进行。
踔腿功属于少林金刚门之外练硬功型技艺,他练 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 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 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 科学,是一种隐蔽性十分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 ■截腿雕塑 在实战中使用〇
截腿是自然门中的主要腿法, 它与自然门内圈手血脉相连,环环 相扣。功成以气催力,运用自如, 为随机随势的搏击打下坚实基础3 主要包括怀抱太极、鬼头探路、无 常勾魂、折桩断柱、斩妖降魔、横 扫千军等。
怀抱太极为起式,两脚分开与 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两手自体 侧怀抱胸腹变成圆状,两手心向 内,十指相对。练习要领是舌抵上 腭,在两手怀抱时均匀吸气人下丹 田,并意念两手似抱一圆球,有下 沉感。
鬼头探路为左脚上前一步成弓箭步,同时左手变 拳向上、向前向下绕至下压,右手变鬼头指向下、向 里、向上,再向前弹点而出。当对方以左拳击我前胸 或头部时,先以右手圈压对方左拳,同时左手以鬼头 指用弹劲弹点对手印堂或人中等要穴处。
无常勾魂则是右脚上前一大步,同时左手向下、 向左、向上,再向右向下圈压,右手直接以鬼头指向 右、向上、向左,环形叩击。意念前面有座大山,一 脚将整个大山踢倒。学者久练之,则腿力大增。要领 是蹬腿、送跨、转腰、顺肩要同时发动,协调一致, 形成一股强大的螺旋力。
折桩断柱为左手阴右手阳,两手同时向右向前, 再向左下方环形运动,与此同时,左脚提起,脚尖上 勾,以脚底后半部为力点向前下蹲,离地7寸,同时 意念身体膨胀如金刚巨人,力大无比,全身刀枪不 人,一脚将地跺个洞。
斩妖降魔是右脚垫步,左脚提起,右腿屈膝全蹲,左脚以脚外侧为力点,离地一寸向前铲出,同时意念千斤巨石从 天而降,一块块地打在脚上,而脚坚硬无比,巨石全部打碎,而脚却 丝毫无损,然后左右交换练习。
横扫千军为一腿压膝全蹲,一腿伸直踩平,双手扶地,以腰为轴 向后反扬一周,问时意念双手坚硬无比,插入地面一尺深。
腿技在实战搏击中是重镑杀伤性武器,兼容长度、力度、硬度为 一体,可攻可守,功用全面,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凌空飞腿,又有地 躺奇腿,还有站立快腿,彼此相互组合连环踢出,足可使对手眼花缭 乱,屡尝败果。难怪拳语有“腿踢连环无人抵”之说。由此也成就了 连环腿这一独立命名的腿法。
但是在使用连环腿时,并不是一味盲目连踢,而有要求的,甄别 连环腿是否优佳,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腿技连环要求通顺自然,不 顶劲,不失平衡;二是要适合实用原则,腿连环符合实战规律,同时 踢出效果也是最好;三是要求起腿如风,落腿如钉,劲力遒实,准确 劲猛。
连环腿技法主要包括 潭腿加凌空潭腿、外摆腿 加下劈腿加凌空摆腿、里 合腿加后撩腿、低边腿加 侧蹦腿加高边腿以及下劈 腿加前扫腿加后扫腿的综 合应用。
五步拳是查拳人门拳 套,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 的弓、马、仆、虚、歇5 种步型和拳、掌、勾3种 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 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
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 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清代末期,云和著名拳师李春贤,师从奇人凤阳 婆和南少林高僧陈德标,在传承发展中巧妙整合而独 创八步拳,因主要步法“丁八步”而得名,拳术要诀 为“拳术要名丁八步,练功需防上下门,拿中要穴定 时血,九技十全防打身”,以步法腿法来增强自身的 功力。
十字腿拳是后世新派太极拳中的一门拳法。谱诀 是:“十字腿法昨非今,不是弄错为改进;上行下打 无偏废,徒具虚名更流行。”
十字腿的技术要领是身体右转、左脚里扣要注意 两点。其一是左腿应实腿辗转,重心不可右移。因十字腿是应身后攻击法;其二是上体不可前俯后仰,做 到头容平正,中轴不歪,神贯于顶,提挈全身,立如 平准,保证肢体活如车轮般不晃地转动。如此方能支 撑八面而稳固厚重,八面转换而轻灵圆活。
鹿步梅花桩,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 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 习。梅花桩起源于明代末期,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 民间,到清代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布桩图形有北 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5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
梅花桩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其指导思想和套 路均遵循我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原理,因此梅花桩又被誉为“文化拳”。
梅花桩所用木粧,直径三五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 面3.3尺,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为3尺,左右为1.5尺。随着功夫不断 增进,粧要不断加高,有的加高至5尺。
有时,也可以用砖块代粧,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 立砖。梅花桩布桩讲究上应天象,下合地时,中合节气,如北斗桩、 七星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梅花桩因立于桩上练习,故有别于诸拳,其难度远非地面练习可 比,练起来要求式正势稳,要建立严格的动力定型,尤其对腿功有极 强的要求。
梅花桩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两种。八方步也称“群步”。八方 步又分大中小3种。小八方步是基础步法,运动中便于闪、转,伺机进 击。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对付多个对手,快而不乱,进退自如, 可取主动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进退随情,起落随形,变化有法, 动静有术。行步有三法,即摆法、扎法、撤法。
九宫十八腿是武当内家拳九宫拳中的一个以腿法 为主的套路,其主要腿法有扫、扒、挂、勾、缠、 绊、叩、踩等下九路腿法及弹、踹、蹬、踢、瞥、 挑、连、弹、双飞上九路腿法,作为道教防身制敌之 用,实战技击性较强,而且每腿都有单练的方法,也 可进行双人对拆练习。
跺子连环鸳鸯腿是东北戳脚武趟子拳的第一趟, 也叫“九转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腿”,一共 9路,各路可互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 腿法都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 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成双配偶,故 称“鸳鸯脚”。
最具有技击特点之一是左右踩子脚,所以称为 “跺子连环鸳鸯腿”。砸丁、点脚、发后腿是东北戳 脚武趟子拳的基础,也是最难练的,三腿能连贯的一 气呵成练好,套路也好学好练习了。
浏览6,1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