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八极拳跺脚功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震脚”,是八极拳特有的风格特点。所谓 “跺脚”,即练习者在行拳、练功时,抬脚离地寸距后向地面跺踏,通过训练 提高此能力便是八极拳的跺脚功。

―夕、极拳跺脚功的内容

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好跺脚技术,然后逐步提高跺脚的功力,并从中悟 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八极拳的“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 单脚跺、碾脚跺等几种,且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练习跺脚功时,要 细体悟、常修炼,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如何练习八极拳蹄脚功

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

跺脚功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或武术专用地毯上进行,水泥地面和 木质地板都不易产生穿透劲,且易使练习者受伤。

要循序渐进

练习时由轻渐重,以轻为主。特别是初学者不要轻易发力,需通过多练 暗劲,使劲力练得和顺、周身协调一致后再循序渐进尝试发力。即便有一 定的功力者,也要明劲、暗劲交替练习,无度地大发明劲,容易产生身体的 损伤。

要与擤气配合

跺脚功练习本身就是一种擤气、发力的过程,二者相合一体,不能出现 任何一种的超前或滞后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同时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

方法要正确

练功时腿要适度的弯曲,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踩 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初练者腿的弯曲

度可略大一些。

三、八极拳跺脚功的作用

助拳势

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可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 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

固根基

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 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增功力

经过长期的跺脚功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产生较强的踢透力和抗击 力,从而练出一双坚硬的“铁脚”来

攻下盘

拥有强大的跺脚功力,实战时可以踩踏对手的脚背,踩中则可碎其脚 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扰乱对手的心法、节奏和招式等,同时又可 吃住其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手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存威慑

跺脚功的运用可产生山崩地裂的气势,实战时可以起到威慑对手的作 用,在心理上给对手施以压力,使其产生畏惧感,达到先声夺人之效。

变方位

通过跺子有助于突然改变体态、重心和发力的方向,可随机应变,调控 出有利于自己的实战局面。

四、练习躁脚功易犯的铸误

抬脚过高

八极拳的步法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求保证下盘的稳固性。

落脚不实

落脚听起来啪啪直响,这是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将劲力透人地下。

力点不明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和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 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或脚踝等部位的损伤,影响了练功效果。

劲力不合

跺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

诀窍不清

练习跺脚不得要领,既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 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八极拳是一种就地 取力的拳术,切记落脚时要十趾抓地,决不可用脚跟先着地。同时还要注 意,八极拳的跺脚与长拳的震脚是有差异的,训练时要区别开来。

第二节八极拳蹲桩功

八极拳蹲桩功练习以“两仪桩”为主,练习者须精修勤悟。

—、“两仪桩”功动作及要求

两腿下蹲站立呈马步,双脚分开距离为练习者脚长的2~3倍,大腿与小 腿夹角在90°~110°。两脚平行,脚尖稍内扣。右(左)手握开口拳(五指扣拢 住,虎口撑圆,拳心呈通状),劳宫穴向上,上肘弯曲置于胸上方、腮下处。左 (右)手握开口拳,劳宫穴向下,下肘弯曲挎于胸部乳下方侧处。

要求:头顶悬领,双目平视,微收下颌,颈顺挺项,齿扣唇和,舌抵上颚,

松肩沉肘,背圆胸空,握开口拳,双膝内扣,敛臀裹裆,塌腰坐胯,两足分立, 圆裆撑膝,双脚抓地,脚跟内旋,气发丹田,气息绵长,闾尾中正,贯气行体, 神圆自如,心无杂念,浑圆一体。上有头百会擎青天,下有脚涌泉固大地。招 立顶天地,式稳如泰山。

二、练习"两仪桩”功的注意事项

不要在过于疲劳时练功,避免累伤身体。

选择清凉、安静的场所如草地、树林或溪畔处练功。勿在强灯光或强 噪音的环境下练功。

饭前、饭后45分钟内勿练功,有饮酒、吸烟嗜好者应戒掉后再开始练功。

风雨交加,雷鸣电闪之时勿练功。

少年儿童一般不宜练此功法,欲练当有明师指点,切记。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练功,都应严格要求,蹲好拳架。但也不可蹲沉 过低,一般以臀部稍过自己膝位即可。如架子过低,容易蹲成“死板”,而过 高则又会因身体乏力而不稳固。

练功时应该内外如一,身心透空,身正势稳,劲力通达,从而增强自身 的功力。

练功时讲究心静、体畅、气顺、意守。

练习“两仪桩”功法之呼吸,通常用腹式深呼吸法。行功修炼时要自然 呼吸,“鼻吸鼻呼”,深吸缓呼,意守内丹,气行周身,腹实胸畅,气畅劲达。

练功时间和方位有讲究,“两仪桩”功法练习以早上的5~6时和晚间 的21~22时为佳。也可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练功。一般早功面对东方练习; 午时练功面对南练习;晚间练功面对西练习。其故有采日月之精华之意。

练功时间的长短也有讲究,初练的青壮年每次30~60秒。可根据功力 之增长逐渐延长时间,同时桩架可愈来愈蹲的低沉一些,但也不可过低。

第三节八极拳擤气功

一、八极拳擤气功的作用

拳语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擤气功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有稳下盘、增劲力、壮筋骨、促六合的作用。

稳下盘

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 则飘”。

增劲力

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 力度与效果,可以透人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

壮筋骨

擤气瞬间可增加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也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 力伤及对手。因此,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

促六合

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 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 要求,“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

二、正确练习填气功

擤气功常见的错误是没有擤气、单纯模仿、要领不明、时间过长、气力不 合。所以正确练习擤气功要做到以下两点:

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指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的浮气,从而使内气下 贯。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步。

要分清楚“哼、哈”二气的区别

“哼、哈”二气的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 发力,即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 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量也小,只用鼻腔即可完成,此时气流通过鼻腔所 发出的声音是“哼”。

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量也大,而鼻腔狭窄,

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 气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以发出的声音是“哈”。

三、练习擤气功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功最好是找有经验的老师指导训练,这样容易掌握要领,还 不易出偏差。

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 已经符合要求后,再逐渐加重。

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

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步的要求。有的练习者只用 鼻腔擤气,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 不但会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 影响。

如果发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舌舔上颚是对的。但当发力较大而需 要用口腔参与时,舌头就会阻碍气流喷出,从而影响擤气的正常进行。

擤气时间加长并不会起到擤气的作用,既不能增加劲力也不能提高 抗击打能力,而且还会使气息紊乱,事与愿违。

擤气与发力不同步,即二者之一不是超前就是滞后。主要表现在先擤 气后发力或先发力后擤气,还有一种是擤气时间长于发力时间。

练习时发力要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就兼而有之了。

浏览5,4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