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陈氏小架太极拳越来越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关注。
自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来到北京授拳作为太极拳鼻祖的陈氏太极拳逐渐脱去神秘面纱走上了中华武术大舞台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江南北开始广为传播。改革开放以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更是欣欣向荣陈、杨、武、吴、孙等派太极拳争奇斗艳、异彩纷呈。这里面就有一支以前不为人熟知的太极拳流派静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陈氏太极拳小架。
之所以被称为小架乃是因为与现代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先生的拳架有所区别。陈氏太极拳原本在当地并无这样的叫法。过去只有陈沟拳或者陈沟手头这样的名称流传比如怀庆府一带就有武术谚语曰陈沟拳尽圈。本没有大架、小架之说。陈家沟村的老人倒是有南头架、北头架的说法这是因为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拳家分住在村子的南头和北头而已。还有小圈拳、大圈拳之说。后来逐渐演变为大架、小架的称谓。陈氏太极拳理论的集大成者陈鑫在他的经典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就没有这些说法。
大架、小架的传承在陈家沟大约发端于清乾隆时期。这一时期
是太极拳的大发展阶段出现了很多太极拳高手以及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流派而且从此太极拳由本来在族内秘传开始逐渐传播到外姓人家。本来从陈王廷于明朝末年创编太极拳以来在陈家沟都是同样的一套拳架经过长期发展加上不同的高手名家各自体会心得不同因此拳架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差异和风格。这是一门技艺发扬光大的表现。只要不是胡编乱造出现不同的流派也是很正常的。当时大架的代表人物有陈长兴等也就是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的师父也是现代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的曾祖父小架的代表人物有陈有本等。这两位人物可以说是现代太极拳的直接祖师爷。陈有本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人物。他不仅传承小架太极拳还教授了好些太极拳名家比如陈耕耘(陈长兴之子)、赵堡太极拳的创始人陈清平。而陈清平也是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裹的老师。武禹襄初学太极拳于杨露禅因杨氏轻易不肯示人后得缘从师陈清平始奥妙尽得。有意思的是杨露禅之子杨班候又曾从学于武禹襄所以班候所传拳是与其父有所不同的也有称为杨式小架。而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实际上也是从班候所学。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本来已经有形意拳、八卦掌的功夫后遇到武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又学得武氏太极拳精髓而创立孙氏太极拳。所以说陈有本实在是现代太极拳的肇始人之一堪称功莫大焉!这是太极拳历史不应该忽视的。
根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名士多出其门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罩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文武兼备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陈有本之艺显然是得自父亲。陈有本所传之人还有其侄子陈仲、陈季兄弟。陈仲身形魁伟、功夫精湛曾经率领乡勇族人击毙来犯的上匪首领大头王被后人尊称为英义公。陈仲传三子——陈、陈茂、陈鑫。其中关于陈的神奇武功传说最丰富其人身材瘦小却能力克壮汉以千斤坠的功夫将其压趴在地还曾以一敌众被誉为最厉害的神手。而陈鑫(1849—1929)则是一代陈氏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他花了13年时间撰写而成陈氏太极拳图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指南是太极拳的经典著作。他还撰有三三六拳谱可惜因为社会动荡已经湮没丢失了实在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大憾事。陈鑫也是文武兼备现当代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正是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才得以流传至今。他培养的学生主要有陈克忠、陈克弟、陈椿元、陈雪元、陈子明、陈金鳌等。其中陈子明在民国时曾编写出版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一书为陈氏太极拳传播作出贡献。陈克忠(1908—1966)
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家沟功夫最好的但是他一直很低调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连村里人都没见识过他的功夫。
据后来偶尔得见其打拳的人回忆说陈克忠打拳架势极低离地只有几寸却绵柔似蛇美妙无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乱和严重灾害陈家沟人四散逃荒练拳的人已经很少了。新中国成立后族里的长老们开始担忧祖宗的宝贝要失传就井始商量请陈照丕、陈克忠等好手出来教拳。陈克忠对学生人品要求比较高所以开始时只选了三四个人传授。其中就有陈伯祥、陈俊凌、陈长义等人。
陈伯祥当时年龄已经比较大也是村里有文化有威望的人以前学过大架因为听说陈克忠手高此时也开始跟随他学习小架后来还总结了小架的一些拳理拳法以便后人学习。陈鑫的另一位弟子陈金鳌(1899—1971)很早就去了西北一带因此小架在西北尤其是西安练习的人很多著名的有刘九公、王书铭、张文治、陈凤英、
崔玉杰、职汝垒等。陈金鳌对太极拳在西北一带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西安陈氏太极拳小架名师还有女拳师陈立清她也曾学于陈金鳌。陈伯祥先生是当今陈氏小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年轻时跟随陈克忠学拳最为勤奋用功、精益求精甚得师爱练功数十年不辍虽然功夫深厚为人却极为谦逊端正从不轻视小瞧其他武术门派。拳友们称其为大师还有天王什么的他也从不接受。一直以来都不事张扬、淡泊名利自称自己就是个业余爱好打拳的农民。而在行家里手眼里他却是个技艺精湛、功力深厚的高手一些武术名家经过交流都不得不佩服。目前国内外习练的陈氏小架太极拳大多数都是他传授的。他的拳架也受到越来越多太极拳爱好者的推崇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么陈氏小架太极拳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大架、小架从拳理上说都是一致的只是练拳风格上略有不同个别拳式稍有变化而已。从现有的图片、视频资料来看以陈发科先生为代表的大架招式舒展大方、气势雄壮以陈伯祥为代表的小架招式古朴含蓄、紧凑精致。小架的一招一式要求法度森严、一丝不苟比如步法要求两脚不丁不八手法高不过肩身法忌摇晃上蹿等。缠丝劲多走小圈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小架其实应该是小圈的原因。而在用法上则更强调打法、趺法的运用。小架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精细训练方法高标准严要求常常被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又因为过去的传承人多是比较有文化的人加之练拳风格看起来也比较儒雅因此又被称作书房架。
现在社会上有关于大架、小架孰优孰劣的种种议论。陈伯祥先生有言
不管是大架也罢小架也罢都曾经名手辈出练好了都好练不好都不好。这才是大家风范。何况陈鑫老前辈写作陈氏太极拳图说时早就说过他著书立说的目的之一就是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这才是最紧要的。
浏览1,5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