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一 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摒弃了一些花法和_ 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 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 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 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及训练体 系,使霍式八极拳在保持古朴风格的同时,在拳术内容、练法、 功法、用法上又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 既简练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既有相同的原则和 风格,在具体要求上又有区别和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可以说增之则多余,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 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 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 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 刚猛暴烈的特点更是佳偶天成,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器械则是 以六合大枪为主,其他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 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枪有其独特的练法 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枪术闻名于中华武林 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功法上,既有内功修炼之法,又有功力研习 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功 法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功法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 处。
霍氏八极拳的练习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功法的准备动 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走 行步、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 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 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迭出。“八极小架” 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修炼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 “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既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炼, 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 又不同于其他套路的对练表演,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摞功夫,要在 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 “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 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 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 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缰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 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 于“八大开” “金刚/试”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 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
二、功法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修炼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再加上八极 内功、桩功等。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 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修炼法。 经法和内容皆与其他“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 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 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 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 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 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功法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 铁砂掌、煽球等功法,练指力的金刚指功法,练腿、臂及全身功 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练抗击打 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修炼相结合的。练时要 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 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 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 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 ® 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 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 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 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 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 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既使脚下生根,又 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擤气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 相合,再加上其他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拿、寸吐露,拳式看似 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 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 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 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 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错骨之方法原理 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他擒拿术之中, 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可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 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 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旦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 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他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于其他 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功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 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之间的 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 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 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 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或六面劲、八面劲,不要死 扣具体数字,实际就是形容多方面发力的特点。练时要求:头顶 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八面劲。实际上就是将沉 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 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 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 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 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 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的是“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 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 胯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 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 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 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 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 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 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 工夫,既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 * 假以时日不可。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 拳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 n 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 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 ® 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 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 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 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 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 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 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 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 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 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胯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 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浏览2,2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