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八极拳习练者须知
霍氏八极拳乃中华武术中杰出的传统拳种之一。习练者须以 振兴中华,继承和弘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树立高尚的武德, 强身健体为宗旨,以保卫国家,增进世界人民友谊为己任。
习练者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各种表演、比赛和活 动,既为学习交流,更要树立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罗疃八极历代传人择徒甚严,为师者收学生要慎重,道德败 坏者坚决不收,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武术行列。
本门习练者要做到尊师爱徒,老师先教武德,再教武艺;做 到教学有方,待人谦和无私;精研拳技,真心传授。学生要尊师 重道,以礼义待师,对老师的呕心沥血和谆谆教诲要尊重,深念 老师扶植之劳,不能忘恩负义,寡情薄义。
同门人应和睦相处,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同时还要团结其 他武林人士,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坚决反对狂妄自大,唯我独 尊。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谦虚受益,骄兵必败。
练功要持之以恒,严戒立志不坚,徒染虚名,否则武功没有 长进,半途而废。唯有下苦功者才能在武术事业上有所造诣。铭 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习练者要戒轻浮虚夸,不知深浅,练不了几天便到处亮相, 骄傲自满,自我吹嘘,说大话;更不能恃强凌弱,挟技压人,违 法乱纪。
习练者要严于律己,谦以待人,不可心胸狭窄,排斥不同见 解。铭记:“艺高心胸阔,宰相肚子能撑船,气量狭隘者,成功 有限。”
习练者不能斗殴逞强,虚荣好胜,自己稍有点功夫长进,便 以英雄好汉自居。胜利时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败时垂头丧 气,信心全无。要铭记:“大智若愚,大勇若懦,虚荣逞强,难 成大器。”
习武者要严戒铜臭之驱、奸商气息,不能以传武艺为生财之 道,钱多礼厚则优礼有加,以拳套卖钱,高抬身价,以技法大做 物质交易,以拳技作为商品者同门弃之。铭记:“众目所视,岂 可贪得无厌。”
习武者,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维护社会安全为己任。 对卖国求荣者,以及违法者和品行不端者等武林败类,要及时清 理,绳之以法。
第二节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在八极拳漫长的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过程中,其独特教授与练 习的方式承载了八极拳技术的延续、发展、完善和提高。这种方 式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八极拳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 意义。
一、师徒关系的紧密性
传承八极拳这一特殊技艺的过程,是以紧密的师徒关系而维 系的。这种师徒关系有别于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选择 的余地;传统武术则不然,它可以双方自主地选择,不受第三方 的干预,只要双方认可就可以建立师徒关系。确定师徒关系要有庄重的仪式,按中国的传统习惯行跪拜大礼,没有对八极拳的由 衷喜爱和对师父的真心尊重是难以做到的。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武术中的师徒关系使双方 的情感拉近,同时也增加了道德上的约束,这种约束使师父尽心 传授,使徒弟勤奋练功,两者都唯恐有辱师门而勤奋努力。
师父不负责任叫“误人子弟”,是会受到道德谴责的。徒弟 背叛师父叫“欺师灭祖”,是会受到世人特别是武林界唾弃的。
在武术界有一个潜在的思想,就是自己的老师是最好的,这 种思想有正反两个方面作用。正面作用是,树立自信心,坚定按 老师教的做,这是好事。负面作用是,如果老师教错了,那也只 好将错就错,有的一错就是一辈子,到最后都难以省悟。
这种师徒关系在八极拳的传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每 一位老师在教授八极拳时,徒弟和学生是有区别的,帮助人教和 朋友之间学习也是有区别的。实践证明,没有这种紧密的师徒关 系,八极拳的精髓就会失传。
二、口传身授的保密性
多年来,八极拳技艺传授的方式是口传身授,没有统一的教 材,一部简单记载口诀的手抄本谱书,会被视为至宝,称做《秘 谱》,珍藏起来,等师父把徒弟的品行、武功考察清楚,得到认 可后方能传以秘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过去习武的人 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用文字去准确表达本意;二是如果过多 地形成文字会增加失密的可能性。
口传身授更便于因人而异的传授,徒弟的人品不同、与师父 亲密程度不同、悟性不同、体质不同都会影响到师父的传授,因 第 为是口传身授,和谁说什么不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师父心中 有数,别人是无法知道的。有的人偷看别人练拳,回去自己再^ 练,就是所说的偷拳,但是如果得不到师父的指点,你也只能比。
八 极 拳 教 程
过去讲:“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在武术的传统教学 中,师道尊严是非常突出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师父 具有绝对权威性,弟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无条件地服从师父的 要求,师父说出的话是不容怀疑的,这种师遣尊严是贯穿一生 的。
四、世代相传的继承性
传统武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过去讲传男不传女、传长 不传幼、传子不传婿、传内不传外、传单不传双,遵从的是一脉 单传。但是我们也看到,一种技艺不可能总在一家一姓内传播, 霍家在本家中传到了第四代,而且不走样的全面地继承了下来, 这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中也是很少见的。
虽然有些拳师广收弟子,但全面继承某一拳种全部技艺的往 往只有一人或为数极少的几个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 一现象在各拳种传人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然也存在挑选一个具 备条件的弟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这种世代相传的方式,保 证了每一代都有精英人物传承了武艺的精华,又对技术进行了发 展、提高和完善。一般来讲,是由首席弟子全面继承下来,并且 负责帮助师父教授师弟们,这是传统拳种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很多人都是大师兄帮助教出来的,所以在门内大师兄的地位非常高,用老百姓的话说:“相当于半个师父。”
还有的拳师始终坚持“宁可失传,决不误传”的准则,致使 有一些拳种的精华技艺永远失传了。这一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会 逐渐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传播的广泛,很多技艺却误 传了,真正的技艺还是保留在少部分人手里。这是由武术技艺传 承的特殊方式以及技术的保密性所决定的。
五、 不同人群的适应性
八极拳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适合不同的人群,年龄大小、性 别差异、体质不同都不影响练习。由于八极拳对身体柔韧性要求 不高,腿法也是讲究高不过膝,所以柔靭性差一点的人也照样可 以练得很好,当然柔韧性好就更好了。
另外,练习时强调的不用力、多打暗劲,又特别适合体质 差、年龄大的人练习,通过练习逐渐使体质得到改善,达到增强 体质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时还遇到一种情况,可以说明八极拳适应性的 又一个问题。曾经有一个学生练习不认真、偷懒,从心里说他 是不想练,也不感兴趣,笔者上课时他不敢逃课,但又不认真、 不用力、懒洋洋的,这正符合笔者当初的要求,其他学生笔者 得强调放松、不用力,对他就不用强调了,大家练一趟他也必 须跟着练一趟,几个月下来动作也练顺了,劲也打合了,看似 意外收获,实际却在意料之中。笔者当时和别人讲:八极拳真 将就人。
六、 场所时间的灵活性第
八极拳传授与练习所需场所具有很大的宽容性和灵活性,可 ; 室内、可室外,从农家小院到荒郊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南方到北方,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练习,俗话 说“拳打卧牛之地”嘛。
八极拳传授与训练的时间也具有灵活性,一天之内什么时 间都可以练习,视每个人时间上的方便和习惯而定。在民间不 管你怎么喜欢武术,都是业余练习,每个人都要养家糊口,总 不能饿着肚子练武术吧,所以只好业余时间练习,这样什么时 候有时间就有不固定性。我们可以灵活安排练功时间,可集中、 可分散,不同练习内容适合不同的场合。看电视的时候可以练, 走路的时候可以练,聊天的时候可以练,等车的时候可以练, 等等。
七、集体教学的规范性
通常八极拳的教学更多的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几个人的教 学,而且是随来随学,有练习时间长的,也有刚刚练的,无法从头统一进行教学,用现在的术语说就是复式班教学,这是在 民间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八极拳也适合集体教学,当初中央国 术馆的八极拳教学,霍殿阁在部队中八极拳的教学,就是采取 集体教学的方式。演练起来整齐划一,便于共同掌握要领,规 范动作,督促水平的统一提高,应用起来又变化灵活、极具实用性。
浏览2,0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