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腊月二十三日,小崔起了个大早,穿好了褡裢、靴子、套 裤,腰系骆蛇毛绳,外穿大斗篷。五更前到达西苑,标名挂号就 等抽签。比赛采取单败淘汰制,输一场就被淘汰,抽签是用古 牌,按参赛人数捉对比赛,最多32人摔16对跋。抽古牌点按号 找对,候等儿都由各旗推荐选派,都是各旗的佼佼者。待王公大 臣们到齐了,正坐(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场地铺上毡子和地 毯,同时摔八对,皇帝亲临观跤,中间为正坐,再设左右偏坐, 比赛为一跤定胜负。因为同时摔多对跤,胜者把对方摔倒后,必 须按着对手同时高喊:“给王爷请安!”正偏坐看见了,抽一支红
签扔在地上,胜者捡起签到廊下挂号注册。小崔在奎六爷的调教 下,把比赛规矩礼法记在心里,上场前活动下腰腿,将斗篷脱下 来交给查六爷。坐上(裁判)一声令下捉对开摔,小崔的对手是 个大块头,身材魁梧,高小崔一头,小崔不敢轻易让对方抓握, 用手法和步法与之周旋。常言道长怕拿腰,短怕薅,胖子就怕三 转摇。小崔三转两转,看准机会上手抓对方偏门,底手抓中带, 使了一个动作叫三道箍大得合落,上手向上一支,底手向里一 拉,前腿挂对方底腿,对方可就上吊了。小崔每天用两臂打水, 两条胳臂结满了老茧,就像房梁。这时小崔一叫劲对方全身发软 就背过气去了。小崔一撒手对方倒下了,大家一看摔死了一位, 过来几位将中心带解开,扶起来捶后背抹前胸,好大功夫才醒过 来。坐上向下扔签,小崔拾起签来,到廊下挂号。头一场搭手对 方就趴下了,小崔露脸了。下一场照方子抓药,又是一下大得合 落,对方又背过气了。一连三场连中三元,三位都是吃的大得合 落,全都背过气去了。小崔旗开得胜,入选善扑营晋升为三等扑 户。在营当差,奎六的同辈大加赞赏,称奎六带出一个好伙计。
过了新年,正月十九大赛叫“宴九”,各营进花名册,东西 两营对抗,两营各摸半副古牌,天对天,地对地,大五对大五, 摸完牌自己找对。小崔新人营正是血气方刚,摸了张二板,下场 找对手,对方也正在找二板呢,小崔一看这位好似半截黑塔,肩 宽背厚,膀阔腰圆,正是东营主将花胳膊赵四,当时有“西营的 绊,东营的块”之说。二人交手之后,小崔巧用崩扒找褂的“大 得合落”得意技将对方摔倒。当时连正坐都惊呆了,站起身来髙 声叫好。宴九大赛是两营对抗赛,扑户们由此晋升,所以竞争异 常激烈,王公大臣,甚至皇帝均亲临观較。大家都为小崔叫好, 小崔一战晋升为二等扑户,自入营不到一年连升三级。自此小崔 每次上庙(进营)训练或比赛必胜,每胜必用“大得合落”,每
用对方必死(窒息),各营扑户均惧怕小崔三分。每次大赛各营 扑户碰上小崔都自认倒霉。平常两人闲谈常用小崔赌咒:“谁要 是亏心叫他人营对上小鬼崔。”
民国初年小鬼崔在北城开粮店为生,晚年常住天津,京津跤 坛的名将小孩王、卜恩富(卜六)都曾受教于崔二爷,并将善扑 营所用物具传给卜恩富。
潘老虎是瑞五的徒弟。瑞五老爷是善扑营左翼的头等扑户, 金鸡教习。在善扑营中也是数得着的人物。但他的徒弟在京都跤 坛中并非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名不见经传,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 作用,不得不写上几笔。潘老虎名潘恩宝,哈德门外花市人。其 父略有小资,家境倒也殷实,因喜爱摔跤与善扑营头等扑户禁卫 军教训瑞五结为知己,送子恩宝至瑞五爷处,下二五更的功夫练 摔较,至十七岁时身体硕大,臂力过人,随人旗籍进善扑营当 差。进营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潘恩宝没了事由(没工 作)闲歇在家。
潘恩宝有一师弟乃山东人,家境贫寒,十几岁流落北京给一 家羊肉床子(羊肉铺)放羊谋生。小孩长的黑,又无冠名,因排 行在四,以排论名,此人便是50—60年代杂技名人黑王四。
有一天瑞五老爷大佛寺散场后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身 材硕大浑身漆黑,引起了扑户爷的注意,打发下人截住这个小孩 细问其详。小孩说:“我是山东人,姓王,排行在四,世人叫我 小四,给人放羊混饭吃。”经过一翻交谈,五老爷问王四愿不愿 练摔跤,王四说愿意练。于是从次日起每晚到五老爷家练功夫。 三个月后功夫长进显著,五老爷也很高兴。转眼(春节)一年, 春节后不见王四来练功夫,五老爷派人四下找寻,恰巧在隆福寺
王四被五老爷撞见。问他为什么不来练功夫了,王四告诉五老爷 说:“没了事由了”。五老爷略加沉思,然后告诉王四说:“这样 吧,我给你对个饭铺,每天三顿饭都到饭铺去吃,月底我去结 账。”从此王四又从新开始练。一晃就是两年。王四练得膀大腰 圆,力大无穷,但终因起步太晚摔跤没有练出什么名堂。后加人 关玉和(关麻子)杂技班,在各地演出。到了 1958年前后,王 四参加吴桥杂技团演出时,还是压轴的节目。时年已在60开外, 躺在地上手脚拖住五副双石头,然后在站上13人,负重在1000 公斤以上。黑王四力大之名享誉大江南北。
鲁迅先生在诗中用“城头变换大王旗”描述民国时期的军阀 混战。奉系张作霖手下的汤二虎驻军热河(今承德),特聘王四 为侍卫队长,京承一线跺脚乱颤。但此人良心未泯,汤二虎住北 京饭店,王四陪同汤二虎不离左右。但思念恩师养育之恩,打发 堂倌去请瑞五爷到饭店一会。师徒见面感慨万千,因公务在身不 便旧叙,王四令人取两千块大洋交给恩师。谈话中问起师兄恩宝 生活,瑞五爷也坦直相告,恩宝家境日落,勉以为生。王四请老 师转告师兄到我这混事吧,其后潘恩宝在王四的手下当了一名马 弁。
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以后,奉系内乱,汤二虎毙 命。潘恩宝回到北平,王四下落不明。潘恩宝回到北平以后,一 家人的生活依然贫困。正如他自己所说:一辈子只会摔跤,没有 别的混饭的能耐。话虽质朴,但真正表出潘恩宝为人的正直纯 朴。
潘恩宝有一好友颇有家资,见潘家大人孩子艰难度日,顿生 恻隐之心,他告诉恩宝说:“我在西山八处有和20亩茔地,六间 房,配有一处院子。你若有意居家搬至农村种地度日,倒也安 闲。”随后潘恩宝领全家老小迁至京西八大处,即现在的石景山
区刘娘府地区的礼王坟。
“盐从哪咸,醋由哪酸”总有缘故。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村, 出了个全国冠军(在1987年全国第六届全运会苏洪涛获82
kg级 的第一名)。吃水思源,这块金牌中,潘恩宝功不可没,这块金 牌经过了三代人的努力。 ’
解放前八大处以西称“一溜边山府”,由东向西依次为金王 府、申王府、雍王府、西小府,而后为福寿岭、礼王坟。该地土 地贫瘠,人烟稀少,十分荒凉。当地人以种田为生,过着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因为这一带全是满清礼王府的茔地, 一座一座红墙黄瓦的陵园,柏树参天,肃穆幽静。夏天清凉宜 人,时至冬日,北风呼啸,树枝长嘶,颇具恐怖气氛,人们早早 地偎在炕头,不得已,一般是不敢出门的。
浏览1,9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