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实践,宝三继承和发展了中幡技巧。根据记载: “宝三和张狗子耍逗结合,配合默契。表演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开 始,张狗子佯装不服气,要把幡面上‘京都宝善林’改成‘京都 张狗子’,然后故意将中幡耍得歪歪斜斜,在空中拉得呼呼作响, 引得宝三出来一展绝技。宝三将中幡轻轻举起,仿佛举起一根灯 草,接着他将中幡从左胳膊传右胳膊,从胸前传到身后,越传越 快,越传越利落。”引得观众高声喝彩。

耍中幡有技巧,亦有术语,用头接住抛向空中的幡竿,叫 “金鸡上架”;从背后抛出中幡,再用头顶接,叫“背后剑”;用 下颂抛出中幡,再用头顶接,叫“金鸡上架”;用臀部顶住中幡 往后退,叫“老虎大尾窝”(《增补都门杂咏》)。

1938年以后,南城逐渐繁华,天桥市场不断扩大,宝三常 到天桥繁技,摔跋兼练中幡,相传至今。常年演于东西两庙。宝 三除在东西两庙(隆福寺和护国寺)、天桥鬻技表演外,也赶香 火庙会,如城内的三月三蟠桃宫,右安门外草桥的中顶,永定门 外的南顶。他每年必到幡桃宫进香并设场鬻技,到中顶和南顶是 进香献艺。宝三有几个得意的助手,如付德才(付傻子)、郭升 祥、魏德海、张文山(张狗子)、陈德禄、满宝珍等人。通过多 年的实践,中幡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宝三把单人演练发展成多 人演练,动作严谨大方,滑稽幽默,使观众百看不厌。

摔政加演中幡是宝三跤场一大特色,京城乃至全国独此一 家,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为京城天桥民俗文 化的代表项目。宝三在京城经营几十年,始终火暴,久演不衰, 究其原因,一是宝三为人忠厚,作风正派,对伙计一视同仁,没 有大小份之说,能拢住同道多年在一起工作,如付德才(付傻 子)、郭升祥、魏德海等始终跟随宝三;二是宝三跤艺高超,摔 得漂亮,幼功扎实,形象好,体力充沛,连摔几场观众总是那么 热烈;三是杵门子(要钱方法)硬,有人缘,观众爱看;四是宝 三有实战能力,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地区性比赛,获得过冠军,在 跤界享有盛名,摔跤爱好者愿给他帮忙捧场;五是宝三思想进 步,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曾率众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幡表演。1952 年,率首都实验杂技团到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抗美援朝 做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并曾在毛主席的故乡 韶山访问演出,得到了当地官员和毛主席家乡人民的欢迎。50 年代当选为宣武区的政协委员。

中幡是宝三较场的幌子,每天开场前将中幡绑好,立于场 边,使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形成了宝三跤场的金字招 牌。每当春秋两季和春节期间,宝三跤场每天必加演中幡,观众 在高峰时,一场跤摔完了,观众欲意走开,这时,宝三会高声喝 道:“要完钱,下场练中幡。”中幡这宗玩艺深受其他生意场艺人 的讨厌,因为它形状高大,立起来全天桥都能看得见,尤其在东 西两庙就那么大地方,更受众人的瞩目,中幡上又有几个大铜 铃,晃动起来,叮当乱响。付傻子、张狗子又都大声喊叫,不论 文武杂技,只要宝三的中幡一晃动,其他场子的观众就都朝此跑 来。有时场子刚圆好“粘子”,宝三一演中幡把他们气得大声喊:

“那边有出殡的,看打幡去吧!”每天中午,只要跤场的中幡往场 边一立(绑在一根木桩上),别的艺人就会说:“今儿又得让‘汪图片2

点子’(三儿)给搅了”。为了争生意,也有不规矩的人在夜间往 场内撒铁屑、扔杂物。

40年代,宝三应邀随团到天津演出,就是因为中幡的晃动 扰了别家的买卖,艺人们请出津门摔跤、武术名家“一条龙”史 占魁到场干预,导致宝三中幡被砸、被迫离津的后果,给京津跤 界留下了阴影。

宝三实战能力极强,曾多次代表北平(北京)参加全国和地 区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宝三曾 参加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力克群雄,获得中量级冠军,日伪时 期,宝三会同孙荣(孙傻子)、张宝忠等随北平国术馆去东京参 加东亚运动会,参加了打弹弓和摔跤表演赛,将中国跤术介绍给 曰本人民。

在几十年的鬻技生活中,宝三始终严于律己,从不言能,虚

心总结前人的经验,向铁三、肉包王三、常傻子等人学习买卖道 (鬻技方法),并结合摔較鬻技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摔跋鬻 技形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文化。

宝三善交友,京、津较界无不莫逆,文艺界朋友甚多,萧长 华、程砚秋、马富禄、裘盛戎、连阔如、侯宝林、陈荣启、高德 明皆是挚友。当年宝三妻子卧病在床,无钱治病,经马富禄等人 召集,为宝三义演一场京剧,帮宝三渡过难关。宝三也常帮助别 人,在宝三跤场没有尊卑之分,张文山(张狗子)食量大,每次 分钱时零头(分不开的钱)都归张狗子。孙殿启结婚成家,宝三 为之筹措。付傻子在中和剧场演出时,因突发病而亡,宝三组织 大家为其料理后事,在跤界一时传为佳话。

宝三提携后学者从不吝惜,从学者甚多。1959年,第一届 全运会期间,山西名将崔富海、张毛青得知宝三人腰的动作堪称 一绝,向宝三请教。宝三毫无保留地给张毛青等讲人腰的要领, 从手法步法到基本功的练法,讲得真切细腻,张毛青等受益匪 浅,并通过认真的训练,使其变成自己的绝招。解放军摔跤队训 练基地在北京德胜门外黄寺,队员们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到天桥 跤场帮场试艺,向老艺人们学习技艺。何润宗、王怀宝、刘生财 等人无不向宝三问艺,宝三从不保守,毫无保留地传授。宝三到 62岁高龄还能同何兰亭上场表演。

80年代初,陈洁伟先生编写了一部电视剧《神跤甄三》,就 是以宝三为原形,描绘出京城一代摔跤名家“铮铮铁汉、神跤甄 三”的艺术形象。

宝三作为一代摔跤名家,跤界楷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 中。他的为人和对跤艺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广大的后学者。

中幡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娱乐形式,处处显示出民俗文化的特 色,全套动作有几十个,环环相接一气呵成,每个动作的命名也

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

霸王举鼎:即单手将中幡举过头顶。

二郎担山:由举鼎落到肩峰上或双手由腹前直接扔右肩 峰上,再扔至左肩上为左右担山。

苏秦背剑:由举鼎落下,反抓握中幡碗底,置于背后或 由腹前扔起,单手反抓握中幡碗底置于背后。

大盘肘:双手将竿抛起置右肘尖上。左臂向外侧伸展, 五指靠拢内合,再扔到左肘上为左右大盘肘。

小盘肘:双手扔竿置右肘尖上,左臂迅速抱右肘,双肘 相抱,再扔左肘尖h叫左盘肘。

虎抱头反盘肘:双手将竿扔置右肘尖峰上,右手抱其 头,左手自然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反挑金背:竿底置于右手背上,向上举过头顶,左臂侧 平举,五指靠拢内合,右手落下,扔置左手背上,叫大过河。

单提剑双手将竿扔起,右手反抓握竿碗底,置腹前停 稳叫单提剑。

怀中抱月:双手将竿扔起,双手迅速反抓握竿碗底,置 胸前。

朝天一炷香:由怀中抱月将竿扔起,双手合十,插人 竿碗内,向上举过头顶。

童子拜佛:由朝天一炷香将竿扔起,双手合十,指尖 指向鼻尖,双掌跟接着。

单掌劈山:童子拜佛式,左手撤开,侧平举,由右掌 托竿碗。

金鸡独立:双手将竿扔起,置右手拇指上,左臂侧平 举,右手可五指展开,也可握拳。

十字披红:由右背剑向肩上扔起,置腹前,用左手将竿反接住,置左背后,左右交叉。

太公钓鱼:由金鸡独立,置下颚处或由担山上置下颚 处,双手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牙剑:由金鸡独立置于下牙上,或由担山上牙齿上, 双手侧平举,五指靠拢内合。

浪子踢球(踢毽):将中幡竿置于右脚或左脚面上,向 上踢起,落在头顶或肩上。

断梁:由金鸡独立,将竿置于鼻梁骨上,双手侧平举, 五指靠拢内合。

老虎大撅尾:由头向后背置腰带上,双臂侧平举,抬 头看尖子,可扭秧歌。待幡竿稳定后向前做滚翻,双腿将竿夹 住,也可前滚翻站起。

禹王倒钻沙:由右担山,置脖背间,迅速趴下,竿由 助手拿下。

压脖倒立:由禹王倒钻沙趴下,双手撑地,双脚向上 抬起,呈倒立状,竿由助手拿下。

狮子滚绣球:由右手举鼎,向下拉竖叉,再用右手反 抓握竿置背后,左手由背后接竿。置腹前向上抢起置头上,双手 抓握竿向前出,由助手保着。

举鼎拉叉:右手将竿举过头顶,左手侧平举,向下拉 竖叉,竿稳后扔于地上,由助手保着。

脑剑:将竿碗置于额头上,统称脑剑,又叫金鸡上架。

探海:由脑剑至后脖颈处,双臂侧平举单腿支撑做燕 式平衡,抬头直腿,使中幡瞬间稳定。

旱地拔葱:将竿立于地上,左手侧平举,右手反抓竿 头,猛向上提置肩上叫拔担山,置头上叫拔脑剑。由左手在背后 接竿碗,再由胸前置头上方背花叫拔葱背花。

浏览1,5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