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四:被摔伤了,叫“掉四”。如把脚崴了,叫“金跟 掉四”。如病了,头痛脑热则叫“粘啃”。

谁给说的:谁教出来的跤手叫“谁给说的”或“谁的 伙计”。撂地摔政艺人则谓之“谁夹磨出来的”或“谁的徒弟”。 给师傅磕头叫“扣瓢”。

倮:偷学别人的东西叫“倮”或“倮叶子”。

掐手:摔到场边能控制着,不压砸对方,不砸观众叫 “有掐手”,反之叫“没掐手”。连砸带摞叫“地下见”或叫“撂

上了”。

跋了••观众走了叫“跋了”或“酥粘了”。

手尖:手法好叫“手尖”,手法差叫“手矿”,有“摔 得尖,摔得矿”之说。

鞭托:摔跤过程中打(也是一种表演形式)对方,叫 “鞭托”。假打叫“惺鞭”,真打叫“尖鞭”,打架则叫“鞭起来 了”。这种手法到五六十年代已被淘汰。

刮钢:用污语损观众叫“刮钢”。观众听出来了,和伙 计吵起来叫“洋干上了”,或叫“遇上瓜头子了”。

疃钢:说话叫“噇钢”,别说了叫“念疃”。插别人话

或主动和别人说话叫“达钢”。

接买卖:接下一场的摔政叫“接买卖”。到钟点不摔了 叫“推买卖”或叫“扫了”,私較场则称其为“散了”。

搅了:当快到“杵门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偷, 怕他作案“搅了”买卖,伙计们之间忙说:“把这‘容点’,给他 ‘迂了 V’(就是说“你看见那个小偸了吗?把他赶走。”)伙计们 忙泛指说:“大家别光看摔跤,小心扒手。”那个小偷明白了,别 找麻烦。另外个别帮场的有意拖时间、不摔也叫“搅买卖"。观 众打架、有醉鬼等统称“搅买卖”。

色棠:管外国叫“色棠”,管外国人叫“色棠点”。有 外国人来跤场看摔跤表演,跤场伙计会自觉维护外宾安全。伙计 们相互通告:“把那‘色棠点’。”即看着点那个外国人,别出是 非。



穴眼:设的撂地跋场叫“穴眼”。

政场解散了叫“穴黄了”。

转到别处叫“转穴”。

个别伙计不干了叫“掰穴”。

到外埠去叫“跑外穴”、“跑马头”、“外穴”。

别人不太注意的场地又不挣钱叫“冷穴”。

这块场地特别挣钱叫“火穴大转”。

被别人给地占了叫“把穴迂了”。

挑汉:把式场、摔跤场卖药叫“挑汉”。

用草药自制的药或成批买来的成药叫“尖汉”。

用代用品制作的假药叫“惺汉”。

丸药叫“安汉”,膏药叫“驼汉”。

眼药叫“招落汉”。

咳嗽药叫“屯汉”。

刀伤药叫“青子汉。”

牙疼药叫“柴巴汉”等等。

大执式:中幡叫“大执式”或“大杆”。

石锁叫“小执式”或“山根”。使山根:北京撂地跤场 由沈三起,推出演硬气功、开石头叫“使山根”,开砖叫“使方 子”,这些小技巧统称为“惺活”、“惺买卖”。

朵:演出证明和官方发的证件叫“朵”。

铆:私人或官方以各种理由,将跤场停了或哄走叫 “铆” 了。

火:生意好叫买卖“火”,生意比别处好叫“火穴大 转”。如果买卖不好不挣钱叫“水了”,或叫冷穴眼。

穴:到外埠演出叫“跑外穴”、“走穴”或“跑外码

头'

泊眼:表演时用不上动作或插不上说话的时机叫找不 好“泊眼”。

风来吹、雨来散的买卖:以前跤场均是“风来吹、雨 来散的买卖”,下雨停演叫“摆金挂了”,因下雪停演叫“摆银挂 了”,因刮大风停演叫“嗨丢挂了”。

摔跤艺人为了生存,在长期的活动中借鉴和创编了很多专业 用语,只在业内通用。但它还不完全与江湖上的“春典”相同, 很多的日常用语又近似于江湖‘‘春典”(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般观众和私练中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它作为一种行业术语也随 着撂地跤场的解体而逐渐消失。

浏览1,5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