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独学的师生关系有二种表现形式:一是唐维禄长期服务李存 义左右的“形之随师”,二是尚云祥长期自修师传的“道之追随”。

其次是游学他师。游学之风于春秋后期出现,经战国、秦、西汉而不 衰,至东汉而兴盛。©游学之风影响下的转学他师,是武术人通过辗转多 位师傅、习练多门武艺,拓展武术视野、丰富武术理解,并借助门户技术 的交叉与对话,生产新体验、新流派、新拳种的过程。如武禹襄初学于同 乡杨露禅大架套路,后求教陈长兴,经陈长兴介绍转学陈清萍,并在杨式 大架、陈式小架的基础上综合而成武式太极拳;孙禄堂先学形意拳,兼习 八卦,后师从郝为真学练太极拳,并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 “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从文化生产的角度看,通过兼学进行武术文化再生产,可能是本门 多位师傅的转学,即通过本门多位师傅的不同体验,丰富门户成员的武 术理解以及新意义的解读。游学之风不仅作用武术人转学他师的自觉, 成为大多数学有所成的共同经历;而且影响门户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 成为师傅授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自觉(为师主动利用本门资源组织教学 实践,将其他人的技艺纳人门户课程,并借他人之力共同培养自己的徒 弟),形成武术界“拜某人为师的同时,也是拜某一门”的习惯。@利用门户 资源或为师社会网络服务徒弟的武术成长,既是为师的气度,也是其师 对爱徒成长的精心策划。其爱心,如唐维禄将其师兄弟之艺作为徒弟学 习的课程内容,并以师伯师叔对本门技术的不同体验与理解,深化本门 技术的传授,使徒弟在“练他拳,广见识,拓见解”中将形意拳文本读厚、 把形意拳技艺练精;其策划,是唐维禄先后组织了其徒转学尚云祥、薛颠

的拜师仪式。

因为与尚师年岁相差过大,尚师开始是不收我的,说:“老师傅, 小徒弟,以后给人当祖宗呀!,,唐师一个劲儿地说:“读书人的孩子, 不错。”让我立下“学成后不收徒”的誓言。①

唐师怕薛颠不教我,说:“见了薛颠,你就给他磕一个头。”他第 一次就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鸡形。②

唐维禄不仅在尚云祥不同意时百般劝说,而且为了预防薛颠不接受其徒 之拜而出谋划策;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将其徒转学师伯师叔的求学之旅 延伸到其徒的师兄弟之间。

唐师说他有个徒弟叫郭振声,住在海边,让我去散散心,并给我 一块药做见面凭证,这块药就是李存义传下的“五行丹”。我把药拿 出来,郭振声就认了我这师弟。③

无论是“独学一门”还是“游学他师”,目的在于新体验的获得,结果 终于新体验的系统化——新流派新拳种的出现。其中,“独学一门”使门 户成为一个“四面高墙”的有限的空间,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成员可以深 化门户经验的认识、加速门户技术向个体身体的转化、推进个体新体验 的整理;“游学他师”使门户成为一个“四面无墙”的无限的空间,拓展武 术视野:催生门户新体验、坚持门户经验之真、修正门户经验之伪。

三、门户文化生产的动力与成果:新体验、新流派与新拳种

武术门户,作为集中在同一范式周围的一群人,在“独学一门”接受

门户总体观点和立场的“通见”基础上,面对门户的“问题意识”(史华兹 语),门户成员又以“转师他学”的“出人”和“兼采他说”的“旁罗”(梁启超 语),促进门户内部的不断分化(内分)和外部的不断扩张(外分),生产武 术新流派新拳种。①借用库恩的话来说,拳种流派的形成是武术人新体验 的革命;同样,拳种流派的发展也以新体验作为动力。

(一)门户文化生产的动力:新体验

将新体验作为主线的门户,首先,在教学中以体验为手段,以徒弟获 得新体验作为目标。例如,在尚云祥的徒弟收了徒弟后,尚给其徒上了 一堂“怎样当好教师”的教学原理课。在尚云祥对其徒的岗前培训中,他 说:“练上一段时间后,就总要问他们对哪个拳架有感受,问得多了,逼着 他们去体会。如果有感受,就集中在一个拳架一直往深里教,能一通方 能百通。” ®这种“逼着徒弟体会武术,形成感受”,以及师傅就徒弟有所感 受的拳架“往深里教”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式,结果是门户众多成员的不 同感受和不同技能,表现为“得到师傅的东西、练就不同专长、形成自己 的东西”三个层次的学习结果。

门户成员“学有所得”的第一层次是“得到师傅的东西”,将师之技艺 转移到自己身上,继承了师之衣钵。

(李存义对唐维禄)说:“我的东西你有了,不用再跟着我,可以

活你自己去了。”便将唐维禄列为弟子。③

(在李仲轩转学薛颠后)第二次见薛颠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

他那里练了 一天武,他看了后没指点,说“我的东西你有了。”

门户成员“学有所得”的第二层次是在不同体验基础上“形成不同的 技能、练就不同专长”,在此有李洛能八大弟子八种专长为凭••

“神拳”李洛能有八大弟子,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郭云深、白 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其中刘奇兰以身形、宋世荣以内功、 车毅斋以顾法(防御法)著称。落实在十二形演练上,刘奇兰的龙形 搜骨、宋世荣的蛇形拨草、车毅斋的游鼍化险,为一代绝技。①

另有李存义三位徒弟的各有所长为证:“尚师功力纯,薛颠变化多,唐师 腿快。” ©同样,得杨露禅之传的外姓人“仅凌山、全佑、万春三人耳。一人 善拿、一人善化、一人善发”③,也有“得露禅之‘筋、骨、皮’”之称④。

门户成员“学有所得”的第三层次是在“得到师傅东西”之后又“形成 自己的东西”,并在新体验的系统化中,光大师学、荣耀门楣。尚云祥曾 对李仲轩说:“什么叫练拳练出来了?就是自己能创拳了。你给我编个 口诀听听。”⑤因此,李仲轩在庆幸轻易“得到师傅的东西”的同时,也为未 能“形成自己的东西”而深表遗憾:“唐师看上我,我得唐师的东西容易。 但,得师父的东西容易,自己有东西就难了。” ©

其次,以徒弟的体验作为教学目标的同时,是师傅以自己的新体验 作为教材。在唐维禄沿用李存义“出版”的“通用教材”进行形意拳体验 教学时,“唐传形意更多地保持着李存义的原味”⑦,其兄尚云祥则在李存

义所传精神基础上“自编教材”教“我这一套”,“尚云祥传授武功,所教与 唐维禄时有不同,在李仲轩奇怪时,尚云祥笑道:‘我教的是我这一 套’。”®例如,在唐维禄沿用李存义教法——用敲钟传李仲轩“虎豹雷音” 之道时,以“自编教材”教“我这一套”的尚云祥创造性地利用抱在怀里的 猫“传道、解惑、授业”。

“你没有见个老虎、豹子,我也没见过,可猫你总见过吧?其实 聪明人一听虎豹雷音这名字,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猫跟虎豹是一 样的,平时总哼着“嗯”的一股音响个不停,抱猫的两手上都有震动。 并总结:“所谓雷音也不是打雷的霹雳一声,而是下雨前,天空中隐 隐的雷音,似有似无,却很深沉。”

(二)新拳种与新流派的诞生:新体验革命

“形成自己的东西”并非门户文化生产的最终目标,仅仅是新流派新 拳种的萌发状态。那么,新流派新拳种何以诞生?按照库恩的说法是新 体验的革命,具体说来,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第一,需有库恩所说 的代表人物的出现,需要在孟子看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式的人物推动 门户“问题意识”的范式革命。第二,这些代表人物的范式革命并非一蹴 而就,而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如平江不肖生笔下言永福创“八 拳”的疯癫状态:“自出了好一会神,猛然跳起身来,仰天哈哈大笑,…… 如失心病人一样,独自在房中走来走去,有时手舞足蹈一会,有时跳跃一 会,无昼无夜的,连饮食都得三番五次的催他吃,……在家里闹了三五个 月,忽改变了途径,每日天光才亮,他就一人跑到后山树林中去了。…… 只见他张开两条手膀,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学着白鹤的样式,……这么 又过了几月,才回复以前原状”。③第三,新流派新拳种的诞生还需要这些

代表人物将门户方法学(“术”)的发现,提升到拳法层面,表现为新拳理 的建构。如广慈睹鹰蛇八斗,形成了八种身法手法,并于此“术”基础上 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炼成八诀,创立武术“字门”。①另外,季羡林以少林寺 学拳类比出国留学时曾区分了三种少林学拳成效:一是去过学过,但未 学成;二是精通而归,但未光大;三是不仅本人精通,而且通过代有才人 出、别开新派光大少林。②可见,武术新体验革命,不仅需要授拳者的新体 验、新流派新拳种的形成,而且还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习拳者的 新体验而光大,武术新体验革命是创拳者、授拳者、习拳者共同作用的结 果。如华拳在(唐开元年间)创始人蔡茂技击“术”的基础上,经过(宋宣 和年间)蔡泰和蔡刚的成套有谱、(明嘉靖年间)蔡挽之“虚实相生,繁简 相间,开合分疆,宾主分位”的编创原则,并在蔡公盛“腿、腰、上肢、下肢” 三十一法七十二势的身体训练系统、丁玉山“简以刚补,繁以柔补”和“衬 宾托主”的技法、蔡桂勤“欲发先收”的发力技巧、蔡桂俭“撑、拔、张、展” 的演练法、灵隐“以气为主,以形为辅”的“提、托、聚、沉”呼吸法的共同努 力下,构建了华拳拳法、拳理新体系,渐成武林一大拳种。

浏览7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