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新中国河北武术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党和政府 的关怀重视。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 展武术,把武术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1952年6月10日,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 人民体质”的题词,给新中国的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丨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 会(简称“国家体委)成立后,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 1958年9月19一22日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梦华,由河北沧州人——著名 武术家王子平等担任副主席。
一、飞速发展的繁荣气象
(一〉社会武术的蓬勃发展
伴随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河北武术也表现出飞速发展的蓬勃局 面。在五十年代末的武术之乡河北地区,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发展迅猛,武术得到 了广泛的普及,仅沧州市就发展了 70多个武术活动的点、站。保定市成立了群众 武术研究会。衡水地区的深县、安平、武强、饶阳四个县还相继成立了 7处群众武 术骨干培训站。为了加强对太极拳的研究和推广,原河北省体委还专门抽调太极 拳传人杨振基等武术家到各机关单位任教,有力地促进了武术的开展。在群众性 武术开展的基础上,1958年河北省各个地市也相继建立了 11所武术业余体校班, 其中沧州2所,邢台1所,保定I所,南宫县1所,徐水县1所,还有基层自办的5 所等,其主要任务是培训骨干和开展系统训练。1960年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的成 员中,就有河北安新人郑怀贤等武林宿将,他们在向国外介绍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的同时,也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推陈 出新”的指示下,密切配合国家体委关于对武术整顿影响的方针,河北大地上又积 极进行了对于武术“去粗存真,剔除糟粕”的整理工作,保证了河北武术在正确的 方向指引下稳步发展。例如,原河北省体委对河北省武术的整顿工作进行了全面 的部署,于1960—1963年先后三次与沧州地市体委一道对该地市的武术门派间 的问题以及武术中的宗派、封建迷信东西进行了重建调查和解决,并以此为经验, 于1963年底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加强了对武术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打破了 门户之见,增进了武术界的团结,消除了一些违反科学、有碍健康的练武方法,使 武术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育项目。
“文革”十年动乱,河北武术同样备受摧残。武术被称之“四旧”,多名老拳师 惨遭揪斗,甚至被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届三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河北武术进人
了一个新的繁荣昌盛阶段。各地市纷纷成立了一批专门培训武术人才的业余体 校;河北省也于丨979年成立了全省群众性的武术组织——河北武术协会,以及各 地市的武术协会,加强了对群众性武术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密切了与各老武术拳 师的联系,同时还建立了每年一次全省武术比赛的竞赛制度。据1983年河北武 术挖整小组对全省武术的调查统计,“河北省各地市县的武术馆、团、社共有194 个。参加武术系统训练的有26349人。其中武术馆、团、社及训练人数为邯郸市 8个,825人;邢台地区18个,2088人,邢台市6个,1779人;石家庄地区14个,727 人,石家庄7个,2809人;保定地区44个,5821人;保定市7个,365人;唐山市3 个,773人;沧州地区丨2个2173人,沧州市46个,1292人;衡水地区26个,1648 人。沧州地区仅学生习武的就达10余万人,习武点有百余处;永年县500多个村 镇中,300多个有武术活动。邯郸大名县仅城南关即有把式房19处;雄县17个乡 中,有12个乡常年开展武术活动;保定高阳县180个村,有40多个练武场,经常 练武者达2000多人。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市,每逢寒暑假还举办学生习武的 辅导站、学习班等。充分展示了武术在河北城乡的普及和广泛的群众性。当代河 北省有60岁以上的武术老拳师,约计350多人。其分布情况和习练的主要拳种 简介如下:唐山市,29人;秦皇岛市1人;邯郸地区46人;邢台地区22人;衡水地 区32人;保定地区40人;张家口地区3人;承德地区1人;沧州地区55人;廊坊 地区15人。1981年8月在新疆举行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孟村回民自治县被评 为传统体育先进县。1956年10月26日至30日,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体育检阅大 会在保定市举行,保定武术团表演了武术。1978年8月1日至10月28日,河北 省第五届运动会共进行了 12个比赛项日,武术为其中之一。1979年9月8日至 11日。全省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沧州举行,13个地市的200多名运动员表 演了拳术、器械、技击和气功,并成立了河北省武术协会,南朴任武协主席。丨988 年5月,在沧州黄骅县举行了河北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武术表演赛,10个地区60 多名运动员参加'①1978年以来,全省每年举行一次武术比赛活动。自1989年 沧州举办第一届“沧州武术节”以来,截至2010年,著名的“沧州武术节”已成功举 办了 8届,积极推动了河北武术的发展。
(二)富有成效的挖掘、整理
1979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要求各级体 委努力做好该方面的工作。丨983年至1986年,在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 组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体委武术挖整组的积极参与下,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 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耗资100多万元,开展了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 “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经过3年努力,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
“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编写的各拳种理论、技术和传播、发展的典籍《拳械录》和《武术史志》等651万多 字;录制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4.5小时。为收集保存武术文物、史料所开展的 “献拳经拳谱、献兵械实物、献功法技艺”的“三献”活动,共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 482本、古兵器392件、实物29件,丰富了武术文物资料库,为武术挖掘、整理、继 承、提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不仅如此,3年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工作,还激发 了广大武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培养了一支业务素质好、勇于为武术事 业献身的队伍。这项工作,对武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项 宏大事业中,河北省体委和武术协会,从1980年7月至1982年8月,共调查研究 32个县、市的传统武术项目。先后访问了 77个门派拳种、武术会的234位拳师, 为其中50多人拍了照片,重点整理了戳脚、通背、八极、六合、燕青等19个拳种的 详细材料,整理撰写了 60万字的河北武术拳械录,录制了长达6个多小时的3000 多个拳械套路技术录相。征集拳谱、术稿200多册,古兵器80多件,奖杯、纪念品 22件。对河北武术的源流、演变、发展的概貌,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在国家体 委组织的全国武术挖整“三献”中,河北献武术谱5本,古兵器15件。共获二等 “雄狮奖”3个,三等“雄狮奖”7个,纪念奖10个。为了汇报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 作取得的初步成果,交流工作经验,表扬先进,研究部署第二阶段的任务,1984年 6月26日一7月4日在河北承德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汇报会,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和13所体育学院主管武术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挖掘、整 理工作人员的代表共丨61人出席了会议。大会还评选出山东、河南、河北等10个 先进单位、180名先进个人,分别给予表彰奖励。会议结束后,展品移到北京国家 体委会议厅进行了内部展出。为总结3年来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汇报成果, 表彰在挖掘、整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与个人,1986年3月24—28日,在 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汇报会”,并举办了“武术遗产挖掘、整理成 果展览”,评选出河北等10个先进集体和188名先进工作者,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浏览1,3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