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武术>)教材(体院)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 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武术学概论》(1996〉将武术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
2003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将武术定义为:“武 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4年《 》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 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 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005年《武术》高师教材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 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 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6年《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功能价值体系阐释》,分为 广义的概念和狹义的概念。
广义的武术概念:“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是以技击 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1(实践活 动。”
狹义的武术概念:“武术又称武术运动,是在继承传统武艺基 础h形成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0.表现为 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不论怎样给武术下定义,其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武术主要的 内容是关于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具有套路和对抗两种形式;注重 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即内修武德精神、浩然之气,外修强身健体、 防身自之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0;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从这一观点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 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 抗件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 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 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 方法卜.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rfri且在运动形式卜., 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 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h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h注重内外 兼修.演练风格h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B,它明賊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 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 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的较量. 在技术要求卜.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罔然更 接近于实用技击.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竞 技运动之内。
总之.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武术与哲学、中医学、伦理 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义化思想和义化观念紧密相连•形 成了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逐 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义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 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义明所 特有的哲理件、科学性和艺术件.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 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义化色彩。 此.从广义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B ,而且是中国人民 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义化遗产。
第二节武术的特点
一、以技击为核心的体育运动
原始社会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自l!的 技击格斗水平。人类为了获取食物与野兽搏斗,部落战争中与人 搏斗促进了武术的形成。武术最初作为军苹训练手段.与古代军 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件是陡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B的 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 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 动,必将受到规则的制约,但其技术h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件、而 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套路运动中的动作是被艺术化、夸大化了的.但仍具有技击含 义。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 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 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件。即使联结贯串及演练技巧h的需 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 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拌、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 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件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 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 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卜.与实用 技击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 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 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 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ifn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
下进行竞技对抗的。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 防技击性.怛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既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 武术的一大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的最大特点。所谓内. 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 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比如五禽戏 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 “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 内外兼练箸名学者申宝峰用2〇个宁把五禽戏概括为:“健身五 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武术“内外合一.形 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 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 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合,外三合”,少林拳也 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卜.往往要 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 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 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通过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能够 达到活动关节、强筋骨、壮体魄、调精神、通经脉、理脏腑的功能.使 人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武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发展 历史的文明古闰。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 在长期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影响.才得以 形成较完整的运动技术与理论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 多.武术体现出各种不同技术流派和风格特点。其动作强调精神 贯注、气势饱满、刚健有力、内外合一、刚柔相济等特点和风格。内 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义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同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 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件的散手、推手、 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 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 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件别、体质的需求.人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 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 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 功.其至可以拿树枝当做刀剑等兵器。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 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件。武 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不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 以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浏览1,6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