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跤桀

(一)跤架的意义

中国跤,在与对方交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基本姿势,即跤架。跤架包含着进 攻与防守和人体的灵活转动。有了正确的跤架,才能顺利地使绊进招对方,同时又 能严密地防守对方的进攻。

(二)跤架的要求

两脚开立,右(左)脚在右(左)前方,左(右)脚在左(右)后方,两 脚相距一步远,脚尖内扣,既不成“丁”字形,也不成“八”字形。

两腿弯曲或稍屈,身体重心略偏后,一般为后脚约承担全身重量的60%, 前脚约承担全身重量的40%。

手脚必须一致,即右(左)脚在前时,则右(左)手也必须在前。

两手手指并拢成松握拳状(拳不攥紧是为了抓对方时动作方便),两肘下 垂,两手高不超鼻,低不过嘴,两手相距10厘米。

5.上身成半斜面,右(左)脚在前时,上身也略向右(左)偏,头部保持正 直,目平视前方。还要求紧臂、扣胸、收臀,站好跤架后,要成三挺,即肩对着 肘,肘对着膝。

(三)左架、右架

跤架分为左架和右架。左手、左脚在前的为左架,右手、右脚在前的为右架。 一般的情况下,出左架的人,他的进攻动作多在左边,右架则相反。

(四)高架、矮架

跤架又分为高架和矮架。摔跤运动在早年间就有“髙者为熊、矮者为虎”的 说法。由此可见,跤架之高矮早就有区分了。出髙架的人,两腿稍屈即可(图1); 出矮架的人,两腿需要弯曲,身体重心略下沉(图2)。出高架或出矮架,是根据 人体的高矮和进攻动作的需要而决定的。一般来说,身高力大的人习惯出高架,身 体矮小的人习惯出矮架;进攻对方使用大绊子或抓把部位多是上把部位(如跤衣 的上领、偏门等处),习惯出高架;进攻对方使用小绊子或抓把部位多是下把部位 (如政衣的中心带、偏带、底岔等处),习惯出矮架。

图片1

(五) 前腿、底腿

出跤架后,在前面的腿称为前腿,在后面的腿称为底腿。出左架,左腿为前 腿,右腿为底腿。右架则相反。

(六) 顺架

双方都是左架或右架,叫顺架。双方对摔都是走圆场的跤步;如果双方都是右 架,在对摔转动走跤步时,都必须先横挪左脚,再转右脚尖。这样双方可灵活顺方 向转圆圈,双方互用前腿进招都很顺便。

(七) 顶架

我方右架,对方左架,或我方左架,对方右架,叫顶架。这样双方都走不出圆 跤步来,双方的前腿接触到一起互相顶挡,双方都会感到别扭。但在双方形成顶架 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方都可以运用滑步,塞腰抢胯进攻另一方。

(八) 挽架

换架也称变架。为了进攻的需要,利用上步或撤步,并配合手法,改变双方的 跤架。即把原来的右(左)对右(左)变成左(右)对左(右)。

二、步法

中国跤的步法是很重要的,走错步子就有输跤的可能。只有步法准确、及时, 才能使进攻动作收到良好的效果。运用步法还能化解对方的进攻。中国跤的各种步 法如下:

(一)上步

出跤架后,底腿向前方或斜前方迈出一步,同时前腿之脚向外拧钻或略向外拧

钻。底腿所迈之步就是上步。

(二) 撤步

出跤架后,前腿往后撤回一步,同时底腿之脚向里拧钻,前腿撤回之步就是撤

步。

(三) 背步

背步也称倒步。出跤架后,底腿经前腿脚跟在前腿外侧的位置上插一步。底腿 经前腿脚跟的插步就是背步。

(四) 卧步

出跤架后,底腿经前腿脚跟在前腿外侧的位置上插一步,同时以前腿之脚为轴 向里拧钻,上身随之转体半周。底腿经前腿脚跟的插步就是卧步。

(五) 盖步

盖步也称前插步。出跤架后,底腿经前腿膝前高度在前腿外侧的位置上插一 步,同时前腿之脚向外拧钻。底腿经前腿膝前所插之步就是盖步。

(六) 背转步

出跤架后,底腿背大步(按背步的方法步子加大),同时以前腿之脚为轴向里 拧钻,上身随之转动,底腿之脚落在绕前腿接近一周的位置上。底腿经前腿脚跟的 插步就是背转步。在运用背转步时,身体转动须灵活。

(七) 车轮步

车轮步也称撤转步。出跤架后,前腿撤大步(按撤步的方法步子加大),同时 以底腿之脚为轴向里拧钻,上身随之转动,前腿之脚落在绕底腿接近一周的位置 上。前腿往回所撤之步就是车轮步。

(八) 透步

透步也称暗背步或小背步。出跤架后,底腿背半步(按背步的方法步子减 小)。底腿经前腿脚跟的插步就是透步。

(九) 划步

出跤架后,底腿经前腿的前面,向外迈弧形步,同时前腿之脚向外拧钻。底腿 迈出的弧形步就是划步。

(十)败步

败步也称横撤步。出跤架后,前腿经底腿的前面,向侧后方横撤一步,同时底 腿之脚向外拧钻。前腿横撤的步子就是败步。

(十一)跳步

在摔政中,为了争取时间,加快进攻对方的速度,有时需要两脚同时运用步 法,这种两脚同时腾跳形成的步子就是跳步。跳步分为跳上步、跳背步和跳盖步。

(十二)滑步

前脚向前一滑,后脚也随之滑动,这种两脚几乎同时移动形成的步子就是滑 步。滑步必须在与对方形成顶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十三)蹦步

蹦步只限于使缠刁时使用。把对方的一条腿缠住后,先向下闷按,待对方一直 腰,立即用基腿向斜前方一蹦,在蹦步的同时,脚尖向里拧钻,随之进招。

(十四)跟步

跟步也称格登步。在使绊进招对方时,为了摔倒对方,可用蹦劲使底腿向前或 向后移步;当对方使绊进招之时,为了暂时维持身体平衡不被对方摔倒,可用蹦劲 使底腿向后移步。底腿所移动的步子就是跟步。

(十五)走步

在与对方形成顺架的情况下,底腿向侧前方上步,并配合手法(一般都运用 耘手),迫使对方底腿向前移步。双方底腿同时移动的步子就是走步。

三、孤法、拿法

(一)抓把部位

摔跤衣(俗名褡裢)的领襟、胸襟、袖口、底襟及腰带都属于抓把部位,摔 跤衣的正反面可以揪抓的把位共有18处(左右都包括在内)。按其抓法分为上领、 小袖、直门(或偏门)、软门、中心带、偏带、底岔、后带、后契9把手(图3、 图4)。除了摔跤衣各抓把部位可以揪抓以外,还可以揪拿人体的脖颈、胳臂、手 腕等处。

图片2

(二) 底手、上手

在摔跤中,有时需要两手分别揪抓对方的把位,而在两手抓把的过程中,就有 主次之分了。进攻为主的手就是“上手”,辅助进攻的手就是“底手”。

(三) 戗把

上手揪抓的把位多是上领、偏门、后带等处,底手揪抓的把位多是直门、小 袖、底岔、偏带等处。但也有时底手揪抓对方的上把,上手反而揪抓对方的下把, 这种情况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戗把”。

(四) 揪上领和倒扒领

以手使虎口朝下揪抓对方领襟,称为揪上领;以手使虎口朝上揪住对方领襟, 称倒扒领。

(五) 揪小袖

以手揪抓对方袖口上边或下边,均称揪小袖。

(六) 揪直(偏)门和反挂直门

右(左)手使虎口朝上揪抓对方左(右)胸襟称揪直(偏)门;右(左)手 使虎口朝下揪抓对方左(右)胸襟称反挂直门。揪软门与揪直门方法相同。

 

(七) 挂带和挎带

手心朝下揪抓对方中心带,称为挂带;手心朝下揪抓对方偏带,称为挎带。

(八) 垛带

两手手心朝下揪抓对方中心带称为垛带。

(九) 双垛带

两手手心朝下(或朝上)分别揪抓对方左右偏带,称为双操带。

(十)盖后带和抠后带

右(左)手经对方左(右)肩,手心朝上揪抓对方后带,称为盖后带;右 (左)手经对方左(右)腋下手心朝上揪抓对方后带,称为抠后带。

注:盖后契与盖后带方法相同。

(十一)垛腕

两手均虎口朝上抓握对方一手手腕(正抓腕),称为垛腕。

(十二)双垛腕

两手均虎口朝下,分别抓握对方两手腕(反抓腕),称为双操腕。

(十三)拿臂

两手拿住对方一臂,可以拉拽或摇晃。如要拿住对方右臂,先用右手抓握对方 右腕,再用左手掐住对方右肘。

(十四)抱I臂

两手倒拿对方一臂,横于自己胸前。如要倒拿对方右臂,先用左手向外挑拨对 方右腕,趁势右手掐拿对方右肘往回拉。

(十五)掳臂

以左(右)手从对方右(左)臂的里侧或外侧,往回掳拉对方的右(左)上臂。

(十六)抄臂

以左(右)手从对方右(左)臂的外侧,将其上臂抄住捧严。

(十七)叉臂

以右(左)手叉在对方左(右)腋下,可以往回拨对方的左(右)上臂;也 可以向斜上方稠对方的左(右)上臂;还可以向斜前方抬对方的左(右)上臂。

(十八)圈臂

也称死胳臂。以右(左)手圈住对方左(右)上臂,使其不得转动。

(十九)反夹臂

以右(左)手经对方右(左)肩,以右(左)腋下夹住对方的右(左)上 臂。

(二十)抱脖

与对方对脸,以手搂住对方脖颈,手指和掌根同时用劲将其钳住。

(二十一)夹脖

与对方背脸,以肘部夹住对方脖颈。

(二十二)反夹脖

与对方对脸,以肘部夹住对方脖颈,腋下用力,以手管住对方的下巴。

四、手法

中国跤的手法是很重要的。运用手法既能有助于使绊进招摔对方,又能化解对方 的进攻,或借用、套用对方的抓把进招对方。这里将中国跤的各种手法介绍如下。

(一)捅手

在摔跤中,为了使对方失去身体的前后平衡,两手(或底手或上手)揪抓对 方把位以后,向前方或斜上方用力一捅,然后借对方向前扑身之际,迅速使绊进招 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捅手”。

(二) 耘手

“耘”原是指用锄在密植的禾苗中绕苗根把草除掉的动作,在做动作时不能伤 及稼禾,故人的两手臂都要用圆力。在摔跤中,为了使对方失去身体的左右平衡, 两手(或底手或上手)揪抓对方把位以后,猛然向侧方一耘横,趁对方身体重心 不稳之机或借对方向反方向犟劲之机,迅速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

中称为“耘手”。

(三) 揿手

在摔較中,两手揪抓对方的把位以后,向斜下方猛一揿按,然后借对方挺身直 腰之际或向反方向犟劲之机,迅速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

“揿手”。

(四) 饨手

在摔跤中,两手(或底手)揪抓对方把位以后,用力往回拉神,然后借对方 夺臂挺身之机,迅速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拽手”。

(五) 掖手

在摔跤中,一手揪抓对方把位以后,另一手反抓对方与我方相对之手手腕向下 一挽,用力后掖,然后撒开抓腕改抓对方其他把位,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 中国跤当中称为“掖手”。

(六) 掂手

在摔跤中,两手揪抓对方把位以后,用力向上提拔,迫使对方身体重心升高, 然后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掂手”。掂手是一种不常用的 手法,它只限于使拦踢时采用。

(七) 散手

在摔跋中,为了迅速战胜对方,双方出架一交手,及时揪拿对方的腕部、臂 部、颈部或其他部位,快速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散 手”。散手进招具有手法灵活、不易防备、动作干脆和见跤快等优点。

(八) 撕手

在摔較中,为了使对方失去身体平衡,配合步法换手揪抓对方的把位,使对方 不得反抓。并且在换手抓把当中,用力拉扯对方,趁对方身体重心不稳之机,迅速 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撕手”。

(九) 例手

在摔跤中,对方抢先抓了把位,我则以身体的晃动,胳臂的挥摆,或配合手的 横例力量,迫使对方松开揪抓的把位,与此同时进招对方或趁势揪抓对方的把位。 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例手”。

(十)橙手

在摔跤中,对方抢先抓了把位,我则以手臂的力量及被抓把处身体部位的配 合,橙开对方揪抓的把位,立即进招对方或趁势揪抓对方的把位。这种手法在中国 跤当中称为“橙手”。

(十一)绕手

在摔跤中,对方抢先抓了把位,我则及时套手揪抓对方的把位,使对方感到抓 把别扭,甚至失去进攻的可能,或迫使对方撒开抓把,趁势进招对方。这种手法在 中国跤当中称为“绕手”。

(十二)借手

在摔跤中,对方刚一揪抓把位,我立即借用对方的抓把,作为进攻对方的底手 或上手,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借手”。

(十三)引手

在摔跤中,为了取胜于对方,有时需要故意放松防守,引诱对方出手揪抓把 位,在对方尚未抓把的瞬间,便胸有成竹地抢先揪抓对方的把位,及时使绊进招摔 对方;或抓了对方把位以后,引诱对方橙开抓把或套手抓把,当对方刚一橙手或绕 手之际,迅速套手揪抓对方的把位,使绊进招摔对方。这种手法在中国跤当中称为“引手”。

浏览3,2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