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Wrestling),作为人类史上最为古老的运动形式之 一,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据 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开展的摔跤运动有30多种,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6大跤种,即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 相扑、柔道、桑勃式摔跤以及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Shuai Jiao)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体育 工作者以中国几千年摔较运动实践为背景,参照现代体育竞赛 规则,以京津两地的摔跤技术为基础,综合了多个民族的摔法 而定型的一项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因以区别国际上其他种类的 摔跤而冠名为“中国式摔跤”。此名虽有异议,但还没有找到 更好的称谓,故此一直沿用至今。

现今,中国式摔跤虽然不是奥运会、全运会正式比赛项 目,但它正以其独特魅力受到人们的衷爱。

第一节中国式摔跤简史

一、中国式摔跤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摔较运动发生、发展,最 后整合、升华、规范的产物。汉族的角抵与相扑、蒙古族的角
力和满族的布库是中国式摔跤的三大来源。

中国式摔跤的起源

就其起源或者说渊源来说,主要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生 活、战争和娱乐等过程中因需要而产生的。

在远古时期,原始人为了生存和生活,进行生产劳动(主 要是狩猎)。在原始人或部落之间会因争夺食物或自卫而进行 徒手搏斗,这使原始人类逐渐地形成了许多徒手的格斗技术。 这些格斗技术经一些原始人有意识进行习练和传授,就成了摔 跤运动的萌芽。

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由于战争的需要, 摔跋成为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科目3当时,摔跤已成为人们锻 炼身体和文化娱乐的工具,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节日 庆典活动之一。

中国式摔跤的发展

秦时期,正式将摔跤定名 为“角抵”。因秦销毁兵器,限 制民间持兵器习武,因而角抵 在民间能够得到广泛的发展。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 出土的木篦上曾有古代摔跤的 画面(图1-1)。这是至今最早 被发现的有关古代摔跤史料。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文化 繁荣,中外交流频繁,角抵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表演规模宏 大,盛况空前。每年春、夏两季都要在京城举办大规模的角抵戏活动,三百里内的老百姓都赶来观看,热闹非常。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和各民族文化融合时 期,这个时期,摔跤的地位低下,但仍纳在百戏之中。

隋朝初期,角抵活动开始复苏,在宫廷、民间的节日活动 中都有所发展和盛行。然而又因角抵戏耗财大也引起部分人的 非议并建议颁布禁令。

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这对摔跤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当时,除了称摔跤为“角抵”、“相扑”外,还称其 为“手搏”。

宋代称摔跤为“相扑”或“争跤”,在隋唐五代基础上继 续发展。由于摔跤运动的广泛开展,宋代摔跤在技术上有了很 大的提高。但在比赛规则、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和摔跤有显著的 不同,它是摔和击打的混合运动。

元朝时期,为了防止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反抗,其 统治者严禁民间相扑等习武活动,所以汉族等民族的摔跤 活动及其发展受限。然而,蒙古族自己的摔跤运动(称 “搏克”或“巴邻勒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故此,蒙古族 的摔跤运动对此后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摔跤活动有着深 远的影响。

明朝建立后,提倡摔跤。但因为拳术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而削弱了摔跤的重要地位,因此其始终没有恢复到唐宋时的 盛况。

清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因此摔跤活动较唐、宋更为 盛行,风靡全国。当时,摔跤活动有“官跤”和“私跤” 之别。“官跤”主要是指清王朝的皇家摔跤,清廷侍卫府 专设有“相扑营”,后称之为“善扑营”,善扑营专门招募 和训练摔跤能手,其目的一方面是定期与蒙古各部摔跤能 手进行比赛和宫廷表演,另一方面是平时担任宫中守卫和 御试武进士时充当执事。“私跤”主要是指民间摔跤,京、 津、保定等地常设有私跤场并有传授私跤者。清末,“善 扑营”解散,“官跤”走向民间。总之,满族在原有“布 库”的基础上吸收蒙、汉等各民族的摔跤长处,使摔跤技 艺有了很大的发展。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i且织,对摔跤活动的宣传 与普及做了不少工作。民国初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摔跤 被列为正式授课内容。第一部较完整的中国摔跤规则见于 1931年制定的《国术考试细则(修正)》中。然而,由于当时 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 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摔跤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怀民族 传统体育,国家体委将其列为全国体育竞赛项目,规定每 年举行一次单项锦标赛,使摔跤走上有组织、有领导、有 计划发展的道路。1953年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 演及竞赛大会审订的《民族形式体育运动摔跤暂行规则》 初步确立了“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使其成为一项独立 的正式体育比赛项目在全国推广。1956年国家体委成立摔 跤协会,各省市都成立了专业队,民间的乡村厂矿也都纷 纷成立摔跤队。每年都举行全国性比赛,例如在第一、二、

三、四、六、七届全国运动会中,将中国式摔跤列为正式 比赛项目。1958年,正式冠名为“中国式摔跤”,以区别其 他摔跤项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式摔跤运动一度达到了巅峰,出 现了很多中国式摔跤高手。80年代末,由于举国体育制度和 “奥运争光计划”的需要,国家体育部门主攻柔道、国际式摔 跤等奥运会项目,从第七届全运会后,全运会取消了中国式摔 跤项目,中国式摔跤又进入一个低谷期。

1993年中国跤“告别”全运会后,这一运动项目迅速 沉寂,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十分冷清,甚至停办。自中国 式摔跤发展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后,这个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体育项目的赛事逐步规范,特别是中国跤王争霸赛 推出后,这项运动重焕生机,全国锦标赛参赛人数曾达到 近500人。

随着中国式摔跤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它在高校和俱乐 部重新得到重视。开展得比较好的高校和俱乐部分别为:天 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和北京双 雄摔跤俱乐部、北京天池摔跤俱乐部等。高等学府开设中国 式摔跤课,为中国式摔跤运动项目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和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和体育产业的全球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 以及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式摔跤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挑战和机遇,一个以全民健身为背景的体育产业市场 正在到来,中国式摔跤将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经久不衰 的生命力。

二、中国式摔跤的主要赛事

在当今,中国式摔跤赛事主要有国际邀请赛、全国锦标 赛、全国冠军赛、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跤王争霸赛、法国巴黎 市长杯等;另外,中国式摔跤是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农民运动 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重点比赛项目。

三、中国式摔跤的主要技术流派

北京跤

主要流行于北京地区,它继承和发展了清代善扑营摔跤的 独特功法和技法。特点是功法和技法繁多,动作细腻,以手法 著称。其传播范围包括山东、河南等地,这些地区原有的技术 动作与北京跤结合起来,又各具特色。

山西跤

主要流行于山西忻州、原平等地区,以抓腕、倒胳膊、 挟颈、插肩、锁肘、抱腿为主,尤其以抱腿摔为其特长。参 与中国式摔跤比赛后,在技术上也自成派别,50年代,山西 运动员崔富海等通过全国中国式摔跤比赛将抱腿技术进行了

普及。

蒙古跤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该派以力量见长,带有 很多蒙古式摔跤的特点。

保定跤

主要流行于保定地区,是将武术和摔跤融合在一起,形成 别具一格的保定快跤,它又称“武术跤”。济南、南京等地也 培养了大批快跤手。

第二节中国式摔跤特点

一、 规则简明,妇孺皆知

中国式摔跤是一种站立式摔跤,双方运动员在14米xl4 米的摔跤垫子上设8米x8米的比赛区内进行比赛。用一句话 来概括比赛规则就是:两人对摔时,除双脚以外,身体其他任 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在使用小得合技术 时,当膝关节触地并且成功时则不失分,反之则失分)。因此, 中国式摔政规则简明,妇孺皆知,胜负容易判断,深受广大群 众喜爱。

二、 运动激烈,观赏性强

中国式摔跋是在激烈的揪拿与反揪拿、控制与反控制过程 中,寻找战机使用技术动作。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要及时根 据对手的重心变化、使用的技术动作和技术风格等因素果断出 击,这正如老一辈摔政名家常说的“动作犹如打闪纫针”一样 地快速。

中国式摔跤对抗性很强,竞争激烈.,故此观赏性不言而 喻。它不野蛮、不血腥;不准使用反关节,只要对手倒地就算 得分,运动员一般不会受伤,因此很文明,具有很强的观赏 性。这些特点都非常符合奥运精神和理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中国式摔政不但能体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 神,而且能展示君子谦谦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道,中国式摔跤是 中国进军奥运会的最佳项目之一。

三、 技法丰富,技巧性强

中国式摔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各民族各地区 摔跤技术优势而丰富其技术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中 国式摔跤丰富、细腻、系统、全面的技术特点。从手法、步 法、身法及其组成的千变万化的跤绊技法就可见其丰富、细腻 的技法,跤界俗语讲:“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赛牛毛。”

技巧性强是中国式摔跤的最显著特点。自古以来,中国式 摔跤是不分级别的(虽然近现代按规则人为地分级别),体重 大力量足的摔跤手自然占了便宜,而体重轻力量小的摔跤手要 想战胜体重和力量都占优势的对手则必须掌握精湛的技术和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独特技巧。在中国式摔跤攻防过程 中,其技巧性强不仅体现在虚实转换、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欲合先离,而且还体现在这种变化的快慢适度、恰到妙处,即 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总之,技巧性强是中国式摔跤的典型特 点,从表现形式上看体现为技法的力学原理,从哲学上来看体 现为其理在阴阳。

四、 点到为止,安全文明

一方第三点触地即分胜负,被称为点到为止。比赛提倡不 有意砸压对方、干净利落、文明大方。这一特点在两人直接对 抗项目中独一无二,非常安全文明。一次四五百人参加的比

赛,常无一人受伤。

第三节中国式摔跤作用

一、 锻炼品质,培养人格

中国式摔较训练,从基本功、基本技术练习,到条件实战 以至全面实战的练习过程中,在每个阶段和每个层次都对人的 意志品质和人格有不同程度的磨炼。增加量和强度时,要克服 疲劳之苦;进行实战时,要克服胆怯、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 通过长期的中国式摔跤训练,可以培养习者果敢、坚毅,不怕 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 上的优良品质。

中国式摔较规则简单、条件要求不高、活动易于开展的优 点及其竞技娱乐性也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这项运动在 各级学校中广泛开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中国式摔跤是多种 运动项目的结合,它需要有武术运动员的灵巧,杂技演员的柔 韧,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以及棋牌运动员的谋略。能够培养青 少年竞争意识、英雄气概、理想信念以及自强观念等人格。

二、 内涵深邃,传承载体

从事武学研究多年的苏学良先生指出中国式摔跤充分体现 了 “中和、谨信、自强、厚德” 8个字的理念。中和思想就是 中庸之道,中和还有另外含义叫做“独善、兼济”,不偏不倚 为中,无过不及和睦相处则为和,和谐共存物我一体;谨信就 是要求学练中国式摔跤的人以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才算学有所 成。自强与厚德是做人应有的品德。“中和、谨信、自强、厚 德”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做人的道德和做事的准则。做人 必先正心,.心正而后才能修身,修身才能齐家,齐家而后才能 天下和谐。以这一理念为核心,从着装、礼仪、对抗性、人文 健体等各个方面,深人挖掘这一运动所蕴含的传统意义和民族 精神,形成较具规模和系统的中国式摔跤文化体系。

中国式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发展它们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 强身健体,防身自卫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习练,能 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 坚持中国式摔跤训练,可强身健体。

中国式摔跤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习练 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 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 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实战能力,以达到防身自 卫和保障安全的作用。

四、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中国式摔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竞赛中,双方运动员 的斗智、斗勇和斗技,能够给观众极大的观赏热情,说明中国 式摔跤比赛不仅刺激、激烈,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丰 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第四节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简介

一、 竞赛种类、组别和级别

竞赛可分为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根据参加比赛人数的情 况可采用淘汰制或循环制。

组别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级别是按运动员体重来划分 的,这里主要讲成年组,成年男子组共有10个级别,依次为 -52kg、 -56kg、 -60kg、 -65kg、 -70kg、 -75kg、 -82kg、 -90kg、 -100kg、-115kg;成年女子组共有8个级别,依次为-48kg、 -52kg、 -56kg、 -60kg、 -65kg、 -70kg、 -75kg、 -82kg。

二、 得分标准

比赛中,除两脚(两点)以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第三 点)着地或消极、犯规被警告者失分。根据倒地和其他情况, 判对方得3分、2分、1分或双方互不得分。在比赛过程中, 比赛双方比分累计相差9分时,则直接判分高者胜。

将对方摔成两脚离地同时身体成腾空状、躯体产生翻转, 躯干着地并且我方保持站立则我方得3分。

将对方摔成得3分状,我方“第三点”随后触地;将对方摔成躯干着地但没有腾空,我方保持站立;对方教练员被罚出 场。出现以上3种情况之一者,我方得2分。

将对方摔成除3分、2分情况外的“第三点”着地;双方 同时倒地,我方躯干在上;我方“第三点”未触地,对方身体 任何部位接触保护区;对方或对方教练员受到一次警告。出现 以上4种情况之一者,我方得1分。

双方不分上下同时倒地;双方同时出界。出现以上2种情 况之一者,双方互不得分。

三、 比赛时间

每场比赛净时4分钟,上下半场净时各两分钟,中间休息 30秒。比赛中一切暂停时间均应扣除。

四、 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由硬度适当的海绵垫组成,厚度为6~8cm,整个 场地边长为12m的正方形,表面覆盖革制盖单。

比赛区为场地中心9m直径的圆形,比赛区为黄色。比赛 区边沿至垫子边沿为保护区,保护区的四角有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的标记。

比赛开始线是比赛区中间相距3m各标出的红蓝线,面向 裁判台左红右蓝,开始线长60cm,宽6cm。出场线是沿开始 线平行至距垫子边沿50cm处各标出红蓝线,长宽同开始线。 (图 1-2)

图片1

五、进攻有效与无效

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 自己踏人或跌入保护区;将对方摔倒触地与鸣哨(锣)同 之生;对方倒地与自己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出现以上4种 己之一者判进攻有效。

故意将对方推出或抱出比赛区;踩着对方的脚或松开后立 E攻;使用犯规动作进攻;场上裁判员叫停后仍然进攻;将 r摔倒触地发生在鸣哨(锣)之后。出现以上5种情况之一 U进攻无效。

六、犯规与消极

犯规主要有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

有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以手、肘、膝、头 部击打或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用脚尖踢对手或用 脚蹬踹对手者;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按压 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双手搂抱对手 头、颈者;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将对手抱起 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 手者等。只要有以上8种行为之一者就判其侵人犯规,警告 一次,被侵害者得1分。

在场上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 者;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人场地者; 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女 运动员故意抓对方内衣者;比赛中故意倒地者;比赛中佩戴饰 物或坚硬护具者;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违反 服装及礼节等各款者。只要有以上9种行为之一者就判其技术 犯规,警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 抓握进攻,仍有意逃避达15秒者;抓住有利把位而不主动进 攻达15秒者;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 间达15秒者;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达15秒者; 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达15秒者;主动进入保 护区者;倒地后不立即起身,故意拖延比赛达5秒者;因对 手无意轻微犯规而故作受伤状,经医生诊断后仍不积极比赛 者。在比赛进行中只要有以上8种行为之一者就判其消极,警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七、礼仪和礼节

着装

运动员上场之前,必须按本规则着装。跤衣、跤裤边条颜 色要一致;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须经场上裁判员指令,才能整 理服装;女运动员跤衣内必须穿无袖紧身上衣,不得穿戴有金 属或其他硬质框架的胸罩。

跤服主要包括跤衣和跤裤,跤衣又称褡裢,由多层厚棉 白布缝制而成。跤衣两面的领襟、胸襟、袖口、底襟分别 用红布或蓝布镶嵌,以示红方或蓝方。穿上跤衣后还要系 上腰带,行话称其为中心带。跤裤由结实的白棉布制成, 其中束两裤腿口,跤裤两面的裤缝处用红布或蓝布带镶嵌, 以示红方或蓝方。另外,现在通常训练和比赛中须穿跤鞋。

图片2

仪表

运动员仪表要整洁大方,颜面要洁净,皮肤暴露处不得涂 抹油脂或油彩;运动员不得佩戴任何首饰、硬质发夹及硬质护 件;运动员的头发应长于10毫米或刮净,长发必须编扎;运 动员的指甲不得长于1毫米。

礼节

抱拳礼要求持立正姿势,两臂上抬至胸前呈环形状,右 手握拳,拳眼向脸,左手五指并拢,拇指弯曲,掌心压在右 拳四指部位。两手合拢瞬间,向前略推;比赛开始前,运动 员站在场地两侧上场线处,看到裁判员进场手势后进场。进 场后站在开始线按裁判员手势向对方致抱拳礼;比赛结束, 运动员站在开始线,待场上裁判员宣判结果后,运动员向场 上裁判员致抱拳礼,然后回到上场线一侧,相互致抱拳礼后 退场。

浏览4,8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