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选拔人材,都是文武并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互相兼并,攻城掠炮,征战频繁,尚武之风,大行其道。各 国十分重视选拔武士s《国语•齐语》有载,“于子之乡,宥 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告者,谓 之蔽才,其罪五……”地方官发现武艺比较出色的勇士,必须 及时向上举报,否则要以五刑之罪论处汉朝定喆中原后,力求文治武卫汉高祖曾下诏招贤。汉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i〇6年),诏诸州郡,“举茂才异等, 可力将相及使绝域者。”⑮到了隋朝,实行开科取士,陪炀帝 创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选取进士。唐武则宄松安二年〈公 元702年〉开创武科取士,这是武科考试的先声。“宋太祖诏诸 州,察民有孝悌力田,奇才异行,或有文武才千,年二十以上 至五十可任使者,送阙下。”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 命于文举乡试之年,巡按御史于十月考试武举。” @可见历 代朝廷都是重视选拔勇士奇材的学而优则仕。武科的开设,促进了民间习武的风气,与此 同时,武功高超的英雄豪态也接二连三地浦现出来威駡山海关的袁崇焕袁崇焕是广东东莞水南乡人,生子明万历十二年(公 元1584年)。从小爱练武艺,万历时中武举,后中武进±,授 任社建品武知辽。因他好谈兵,有谋略,被搽宗升为兵部职方 主寧,U又任兵部佥事,派到山海关当监军当时功军与肟金(清)在关外对峙。袁崇焕到任后,经 过W入调货,制定作战方案,一举牧M边镇十处,开區加余 1!1。当朝宰相魏忠贤对他十分妒总,要尽掀宁远的守军,后金 ,的努你哈赤乘机削攻宁远城。裒崇焕夼力抗击,努尔哈泰中 弹负伤逃央:明军取得了“宁远大和“宁锦大捷” D魏忠 贤坏恨在心,结续不遗余力地排挤袞崇焕。资感到心灰意冷, 便辞官妇玄,登上罗浮山;招风揽月去了崇钱登,关外的后金军气焰嚣张,有大举入哭之势,, 设祯乃起迕力兵部尚书兼右副部御史,督师蓟辽s威震 关外金笮冴之为中飽们素知明朝奸党与袁有嫌隙, 便使用反问计5頜人在被俘的明朝宦官面前制遗假象,故意 透露他们和&订有密约,然后放走宦官。宦官沔朝向崇禎密 报。尕祯本足个多疑的人,他接到密裉后,不分青红皂白,把 .*崇焕扣押入飛。奸相趙忠贤又迻机大边啤富,恶意构陷„袁 荣煥便被炖以死刑。其时为三年(公元1630年)后人评价袁崇焕姮岳飞式的英雄。北京、广州、东莞,以 及广等处都为他建立了祠庙,定期祭祀焕的故居在现在的北京广安门内新西里3号,当年康 有为为他写了一副对联“自坏长城慨今—占,永留毅魄壮山' 河”,以寄托哀思,丧示i•不念之意头号状元罘可贞艽设武轉,选拔将材是从唐朝开始的^广东历代武抚 元,觅诸于史册的甚少5据欧安年、范伟健在《广东历代武状 元》一文中所述,从史书可考的,明代有朱可也》清代有林德 镛、黄仁勇,此外,还有李威光、姚火宁共五人,现节录如下朱可贞,顺徳县龙江人,字占遇、号子庵•他最初曾考上 秀才,但非素性所爱,于是弃文习武,留心孙子兵法。他能力 挽强弓,一箭命中,崇祯元年,他考上了武状元朱可贞为人,讲求气节信义,关心国事。当他在京师候试 时,经常单骑出边关,“审察形势”。那时奸党魏忠贤等,有 穹收罗他,但他不为所动。当御史吴裕中为了救熊廷弼而获 罪,被皇帝下令“杖毙”时,人们畏祸不敢过问,朱可贞与举 人金某挺身而出,为之料理身后之事,人们盛誉为义#。他在 广东任职时,海贼进犯阳江、电等地。朱可贞勇于迎击,俘 获賊船数十只。
三、 武状元抹德镛和黄仁贾
林德镛,字白庵,掲阳3人,肖小矢资豪爽,膂力过人康熙六十年(公元.1?21年)考中了武状元,授二等侍卫,曾保 护皇帝御驾热河行猎黄仁勇,海阳頁人(今潮州、揭阳附近),嘉庆元年(公 沄1796年〉老中武状元,授头等侍 五牮武狀元柰威先李威光,字作楫,广宠嘉应长乐〈今五华县)黄埔村人,生于 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卒于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35—1796年他身材高大,体格魁梧,力气之大,超乎常人《自小喜欢 攻书习武,长成后文武双全,才华出众,精通经史,所写的诗 文,_ M格涵脱,气韵俊秀,颇受当时彦硕的好评李.威允%岁时考中秀才。他认为,大丈夫不仅要懂得文 寧,也要懂得武铬。所以他在攻读书史之余,从师习技,矢志 练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学苦练,很快懂得了武艺的精 髓.乾陵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25岁的李威光考中了恩科 武举人。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2年>,37岁的李威光应壬辰 恩学会试在试场中手提重达百斤的大关刀,使出浑身解数, 舞得上下翻飞,技法精妙,动人心魄,令观试者赞不绝口a在 其它项目的考试中,他也取得优异成缋,结果高中了武进士殿试之日,天下武坛英杰荟萃于一庭。李威光武艺出众, 技惊四座以至殿前赞叹、喝采之声,不绝于耳。在必试的 刀、弓、石三个项目中,刀、弓两项已过,李咸光名列前茅。 第三个项g是掇石否重三百斤,要按规定的动作舞弄、举 放。李威光把石举起后,不慎手一滑,巨石坠下。如果石头 落地,评分是要大打折扣的。他愦急智生,出尽平生力气用 腿向石身一顶,竞把那巨石顶了开去。这疾如雷霆的一脚,动 作利落,气势不凡,御前评审认为是绝招,属于创新,并被钦 定命名力“狮子滚球”。这一脚功力深厚,群英佩服,一直茌 乡梓传为美谈,至今不衰。李威光在笔试策论兵卷中又成绩突 出,最后被钦点为读科武状元李威光中状元后,随即在帝都北京接受御赐甲冑等物,并 被授予“头等侍卫,銮仪行走”之职,居宿于宫禁,作皇帝的 近身保卫人员。后任广西提标左营游击,再调浙江黄严标水师 中充当游击官,继而积功升迁福建省烽火门参将。其时东海沿 岸地区,常受倭寇浪人的侵扰,李威光率勇淸现》劲旅所至, 倭寇闻风胆丧,相率潜逃。马袓、澎湖诸岛及闽浙沿岸的百 姓又得以复安。
五、姚大宁离中武状宂
姚大宁是广东南海人氏,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1772年)。幼年在私塾念书时即聪窓过人。与儿辈玩游戏,敏 捷超众> 练习武艺,日久功深,素为同輩所拥齩。23岁那年, 由武生参加乡试,得中武举I 2S岁参加会试,得中进士;接着 参加殿试,高中状元a他在考试时,马射、步射、开弓、舞 刀、掇石等都名列前茅e在笔试《武经》时,写了一篇对策, 不仅书法遒劲,而且文理通畅,词藻华美,寓意深远。他在 试卷中写道t “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教宁武功者,保邦之 大”,末后,他抒发了自己的心愿:“惟愿治益求治,安益求 安,舞干羽于两阶,垂休嘉於奕祺。永怀士德,时叙九功”, 对武略有卓越见识,名列第一甲第一名一时传为美清康熙壬辰年(公元132年),在北京武科殿试举行后不 ,一道黄榜在W耳的锣豉声伴随下送到广东阳春县城,为李 惟扬高中中式榜眼报#。当时殿试录取分为三甲,第一甲第一 名为状元,第二名力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李惟扬高中榜限的 消息,不胫而走,不仅轰动了阳春,也传遍了广东各地B李惟扬号修光,是阳春县岗尾堡乡人(今岗尾区龙岗大 队)。从小爱读令,喜练武,对拳术器械勤练不辍,身体壮实, 力大如牛,胆识过人,不提虎豹。箭术尤有独到之处^ —天, 他看兕一只花头鸭在远处的水田觅食,便弯弓搭箭,朝它射 去。花头鸭应声倒地,众皆佩服。他的拳械表演极力人们所称 道李惟扬在28岁那年参加乡试,取得中式武举第一名(解 元〉,第二年参加会试,取得中式第一甲第二名一榜限a 李淮扬高中后,先在宫迗当黄旗侍卫,后任福建延平城守别将,再迁职澎湖水师别将,最后升广东左右翼总兵官李惟扬去租:已经200多年了,但至今其后代子孙仍保留他 3年练功的武器。据刘鸿健《关于阳养的丨本宵文物》一文介 绍,计葙石弹丸三个,大关刀一把。大关刀虚一百斤,是用生 铁铸造而成的徐庆超是广京铉岭人氐。从小勒练武,爱读书,“丰质 伟岸,神采涣发”,乂智力过入,才思敏捷少年时曾出游姑 苏,本拟固乡应试文场,因误归期,“文场报罢,乃试武场”。 比试时,挽弓射雕,扛举石鼎,轻巧利索I武经韬略,对签如流,取得武举的衔头苹〈乾隆六十年一公元1795年),徐庆超参加乙卯科 会试,高中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嘉庆五年(公元18卯年)晋升为闽浙督标右营守备道光十一年(公元1S3]年)擢计为福 逹建宁总兵徐庆超历任军职扣年,在戌马倥偬之余,不辍文翰:能 文章,籍书法,广交游,拽后进,力辨正通俗H你字,箸《字 林便览书传世。在他晚年时,有一位叫费晓楼的名士,给 他画了一幅《春波洗砚囵》,形象逼真,固工精美,远近流 传,名噪一时。当时名士,争相.题咏,积成一本厚厚的诗集。 有位诗人称赞徐皮趟文武双全,写遥:“人生学剑难学书,君 其兼擅绰有余”《还有一首诗这样称赞他将军桓桓!英武,手挽强弓射離虎,挎军好武兼好文,擘笼大乎空其群挥毫许势势飞动t压故还如万钓重奔泉抉石追前竚,快戟长戈鼓余苟徐庆超于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去世,大约活了60 岁
八、一代武凤
1S82年以来,饶平县通过文物普査,先后在地处山区的饶 洋区、建饶区、浮山区和沿海的海山区、东界区发现2块清 代的练武石大的兎达250公斤左右,小的也有]200公斤左右„ 练武石两侧都有直径10M米至11厘米的半圆凹形手抓石孔;有 的练武石精工磨制,表面光滑,且雕刻有凸卷云纹图案饶洋区刘大楼村的练武石是清代雍正年间武进士刘大力练 武用的,它是半圆凹形手抓石孔的练武石n建饶区饶东乡和里 洞村的两块练武石,是淸代光绪年间武秀才江兴(字登山)习 武用的练式石,浮山区东宫乡的四块练武石,是清代传胪、 侍卫王二命、王三S、王三锡兄弟三人所用的练武石练武石是当时人们习武、练臂力和身体用的大石B练习办 法:.一种是人站八字马步,开始用两手抓住练武石的手抓石 孔,在胯下来回摆动,然后顺势同头上方推举,使两手伸直托 住练武石(一种是人站丁字弓马步,两手抓住石孔,用力提到 前弓步大腿上,然后利用大腿助力向头上方推举,同样两手伸 直托住练武石可以锻炼气力和意志从饶洋区刘大楼村的族谱屮,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祯善 公十二世孙名大力,淸雍正已酉科中式第八武举人,癸丑科 中式第五名进士*十三世孙名士煌,乾隆己亥恩科由拔贡中式 第四十九名举人,任安徽蒙城县知县署凤阳府同知》十三世孙 客廷祯,乾隆辛卯科中式第六十五名举人十四世孙名国标> 乾隆壬子科中式第八名武举人;十五世孙名映舂,乳名裁桃, 嘉庆戌午科中式第六十客举人,任贵州普安、安平、安南等知 县I十五泄孙名映华,乳名育李,嘉庆戌午科中弍第二咨举 人,道光壬午科中式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任广州府儒学教 授。按春、华二公同魁双生兄弟,又同科,亦一盛事也浮山区东宫乡清代王家三兄弟王三命、王三重、王三锡习 武用功,后官至一金殿传二御前侍卫,朝廷表彰H兄弟功 绩,特赐四块匾额曰,“兄弟同科”、“金殿传胪” “御前 侍卫”、“盛世英才”。可以看到,虽然先辈们部是为考举人 中进士而习武,但说明告时练武已相当盛行,真可谓一代武风 了。沿袭至今,全县各区习武者仍比比皆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的教育考试制度。由T开设武 科,大大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开展,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武术人 才。在历代武试中式的大有人在。有关资料表明,从洁同治十 年到光绪二十一年,广东中式武进士共166入,其小扮眼、探 花各一人从《新兴昼志》可知,新兴县在淸朝共有武进士 10人,武 举人7S人。揭阳旲武科在淸代十分盛行,从康熙五年至光绪十 —年的220年间,该县考中武进士的有.14人,考中武举人的有 91人。@这仅仅是两个县的情况,若全省计算,武进士、武 举人的人数则达数千以上,而武秀才很可能有数万人以上。 再就是民间的习武者,影响所及,更要远远超过这个数 字,由此可见,武科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了道要的推动作州第五章广东古代武术的发展与传播在原始社会时代,“武与人俱始”。那时候,人与鲁斗, 兽多人少,弱肉强食。人们凭着自卫的本能,运用智葱,战胜 凶禽猛兽,成为大地的主人。在奴隶社会时代,部落与部落之 间的战争频繁,彼此互相争夺掳掠,斗争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从人与兽斗转为人与人斗了•为了抗敌,为了生存,非武不 克,非武不足以自保。武虎就是生命,武勇就是生存,武勇就 是生活。不过“武术”这个词,当时还未见之于史籍。
秦汉统一时期,战争相对减少,人民有了休养生息的机 会。角抵和手搏之戏开始出现。据《古今图书集成*闺奇部列 传》载:“关索妻王氏,名桃,汉末时人,有臂力,精通诸家 武艺” I《三国志*刘封传》亦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记载。 可见在汉代已开始使用“武艺”这个名词了/此后,随着时代 的推移和武艺的普及与发展,“手搏”、“相扑”、“角 力”武艺”等名词则相继出现了》 唐武则天掌政,教民学武艺。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创 设武举科,考试项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简射、马 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公元13—15世纪,是中国宋、辽、西夏、金、元政权先后并立的时代,民族矛盾与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蜂火迭起^宋朝承袭后周遗制,设置乡兵。“习武技”是乡兵 活动的特点此时,大置的拳术和器械开始涌现。如十八般武 艺,十八般武器的名称都是在宋朝出现的。当时宋朝的边患此起 波伏,广大农村的老百姓“各居山寨,屯聚自保” @ 。为社 为寨,抗击外侵的现象非常普遍,产生了具有民间武术团社性 质的社寨组织^据《宋史*兵志》叙述:“天蓓间,广南东、西(路)有 枪手<”这就是说,广东在公元1017年已有武艺髙强、善长 枪的枪手了*到了公元1076年,“广、惠、循、潮、南、恩六 郡的枪手人数为14000人”,公元1叩9年宋神宗下诏:“广、 惠、潮、封、廉、端、南恩七州,可依西路保甲,教习武艺。” 可见当时广东,广西的乡民都由枪手教习武艺的明朝建立后,出现了“洪武之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武 艺的勃兴。阮氏《广东通志》记载t在明朝初年“设武学教授 生徒” t这是官办的武术学校,目的是培荞武备人才,学成之 后,拨归地方任用,领取朝廷俸禄。这就是通过办武学的形 式,力各地培养武备骨干明朝时,倭寇(日本海盗)为患,广东沿海,均受其害6 明朝建立不久,派朱亮祖出镇广东,在广州组织蛋户万入为水 军,一方面抗击倭寇,一方面保护生产。《明史•兵志》有 载,“洪武八年(公元13?5年)粤东集蛋民习长牌、砍刀,而 新会、东莞之产强半。”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倭寇 在潮州沿海登陆,劫掠民财,掲阳许多身怀绝技的武林豪杰, 组织乡党中的精壮者,抗击授寇s保卫家乡。翌年,总兵俞大 猷及广东巡抚使用粤东义军以告破4集于潮州及海丰一带的倭寇,当时揭阳许多武林义士都参加了这次平倭战斗清初的统治者为了防范汉人的反抗,曾多次下令制止R间 的练武活动,弁派人纵火焚烧藏匿有明朝遗臣的寺院,对寺僧采 取赶尽杀绝的梏施,迫使许多身怀绝技的武僧流落四方^他们在 民间传授武艺,结果反而使武艺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这是清 朝统治者始料不及的当时的民间武师无法公开教拳,便在暗 中授艺I白天不能教拳,便在夜间传技。许多有志于反清复明 的义士,更组织起秘密会社,如天地会、三合会、洪门会等, 它们都以传授武艺为手段,以推翻清朝为目的,时隐时现,对 清王朝构成了严,的威胁闽浙总督常宵的奏摺说:灾矬会“起会的根源,是广东有 个姓洪的和尚,m丨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人起的”,还要“务 期不动声色,密卉办理”云云清廷的缉捕令像雪片一 样,纷纷飞尚四面八方。而天地会等秘密组织却如星星之火, 遍地燃烧人民练武反清复明的行动,是清廷所禁止不了的清朝初叶,广州的海幢寺有“广东少林寺”之称。其时住 持为函罡相尚。他原为番禺富家子弟,俗名_起苹,明亡后遁 迹空门,削发为恬。函罡和尚年青时曾走江湖拜师,精通搏击 之术.为了抗洁复明,便在海幢寺广收门徒,日夕练武,并 掩护反淸志士进行活动。清军南下两广时,函罡暗中派遣僧徒 与反清志士联合抵抗清军,杀死清兵无数清军统领一怒之 下,便欲火烧海幢寺函罡获知后,只身乘夜把清军统领刺 死,割其首级,悬于双门底(今北京路财厅前)的城墙上到了明朝,我国武术有较大发展》拳术门派林立,各种器 械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戚继光《纪效新书》云:“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 势。长拳又有六步幸、猴拳、园舉。咨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 小异。至今温家七十二行#,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 闪番十二短,此亦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 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 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扬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 名耑。由此可见,明朝的桊科和_鸯路匕成各家各派,名繁多!其时,在南方也有不少桊械葚路。据《小知彔》记载:“使拳之家:曰赵家拳,南维、西拳、溫家钩挂拳、张飞神 拳、餺王拳、猴拳、遒子拜观音拳,九滚十八跌、打挝拳f又 有眠张短打破法、九内红大下等破法、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解 法、七十二跌法、七十二解法。一百三十教师相传,永臻妙 际。”可见,南北拳的发展,到了明代已是鼎盛时期了。广东五大客拳 洪拳,刘拳,蔡拳、李拳和莫拳―产生和形成,大约始于清初和清朝中叶之间。与此同时,外省 也有不少拳种传进了广东。比如,咏舂拳与南枝拳是从福建传 来的;刁家教是从江西传来的;少林拳是从河南传来的I掲阳 刘氏拳是由安徽刘辉雄传来的;俠#是从四川传来的;昆仑拳 是由山东传来的。传进来后,经过多年演变,又因地理环境、 气候和居民性格的不同,产生出许多不同风格的拳械来。
第三节南粤武林英豪
明清以来,南粤武林英豪觅于束籍者大不乏人,以教拳为 业者亦比比皆是。现列举数例分述如下:张穆:字穆之,广东东莞人。好养能诗善画,精技 击,熟兵法,青年时代处于明未举闷动乱之秋。曾游历大江南 北。明朝灭亡后,隐居于罗浮山铁桥峰,tl号強山人,又名张 铁桥。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南游广东罗浮山,曾与他有诗文 唱和。张铁桥同岭南三大家1名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道兰 均有交往。屈大均在罗浮山时曾赠诗曰:“……十五精骑射, 功名志沙袖中发强矢,纷纷如雨霉.。章句耻不为,孙吳 (兵书)时间学„ ”由此可见张穆的武艺枭非常高超的。他精 骑射,能发强而有力箭矢,又学习孙膑、炅起的兵书,是个有 心报M的热血男儿。张穆有诗云:“……相逢少林僧,剑法相 传子。绕身若电光,声如凤雨至t良丐名铜龙,雄鸡悍无比 (铜龙和雄鸡,均是张铁桥肖养的马名)《慷慨少年场,报仇 兼雷耻。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 志!立功良有命,英雄思战没。可惜沙场中,少君一白f〖。” 从这酋诗中,可隐约避出他对明朝大将、兵部尚书*齡焕(广 东东莞人)被崇祯皂帝冤杀无比悲愤。张穆曾在南方参加抗 清,兵敗后而归隐。着有《铁桥山人稿》及《羊城醉赋》传 世。李友山:一说李有山(约1784—;1844年),广东新会人。自 幼练习拳捧壮年云游叫海,寻师访友,在河南居住了几年, 学习少林莩法,颇有心得—天,有位举师要与他比武e拳师ft的是法禅枝,李友山丐—银史木苦斗之后,中卞时广/「新隐.巧來彡;父®沒徙(,跟他 习武的达几百人之多e—天,适值乡中赛神演戏,李友山偕一 帮徒弟前往观这天,人群拥挤,水泄不通,徙弟们在前面 为师傅开路》」1时,乡人都尊称李友山为“李师傅”。凡师傅 过处,人们部自觉为他让路。但外来人是不蓮得这条规矩的* 是时,奋个衣着华美、祌采焕发的年青人带着一位十三 四岁的随从也来看热闹^那年.讶人看见李友山师徒一群人迎面 而来,不懂得让路,因而遭到李友山的徒弟的吆喝。青年人感 到纳闷,以为是来了大為*那些徒弟又喝道:“李师傅来了你 还不让路,难道瞎了眼晴不成丨”靑年人的随从忍无可忍,气 愤地嚷道:“你们真是欺人太甚!生人能够忍让,我却忍不下 这口气丨”于是与李友山的徙众交起手来,主仆二人身手非 凡,兗把几个徒弟推出去数十步外。李友山在旁.看得一清二 楚,不桴不亲自上阵。彼此拳来脚往,过了两三招后,那年青 人觉得李友山的拳让和自己的同出一辙,急忙跳出圈外,拱手 说道t “住手I请问师傳,您是少林派的吧,尊师髙姓大名?” 李友山把师傅的客字告诉他。那青年人高兴地说:“原衆咱们 都是同门出来的! ”说着,他捋起衫袖,露出一行金刺字。李 友山臂见后,知迓他喿同门的筛兄弟。舁地相逢,惑到说不出
第四节广东功夫名杨海外
海外同跑奔爱中国武术的外1人士,都把中国武术叫做 (功夫)。这是什么緣故呢?因为过去广东人把 武尤称为“功夫v,他们飘洋过海,把疚术和“功夫”这个 名诘9到说外。天长日久,谡转梠传,“功大” 一不肢而 走,在海外广为流传。广东功夫问时开始传出闽外,至今还玖乏港证。但稽之史 籍,还有蛛丝迹可寻。据《水经注*浪水》记载,K蜀兵三 国鼎立,番禺成为炅造船和对外贸易基地^ @孙杈黄武五年 (公元尬6年),交州(今开)刺史吴岱派:化从事朱应、 中郎康黎出使抶南(今嵬埔寨等涪!1)。广计丨在唐朝时成为全 国四大港口(广州、泉州、扬州、宁波)之一。求代在广州光 塔街设置了番坊,有些外国人携眷前来落户明初^海居由山茬,前往备进n贸易。淸乾陰甲 (公元1734年) 八屮皇后商扔巾美固开到黄埔港M留四个刀,进 行切易活动多年泶我国与海外的交通来往和长时间的罚易活动,促进 了中外的文化交流。据史书记载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S年, 武术家陈元贾东渡日本,在保闲寺传授武艺;戚继光 著的《拳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开展武术起了先导作 用。清代乾隆年间,广东已有人在海外传授武艺。据《海录>) 和《息力大山等国》S戟:“乾蹯中,冇粤人岁方伯者贸易于 此(昆句国,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費丹西北部的坤甸)<=其人 袋侠,技击,得人心。是时,尝有土番窃发,商贾不安其 生,方伯屡率众平之。”说的是广东人罗方伯到甸围之 后,一方面进行贸易,一方面保护贸易。他本人武艺高强,还 向别人传授功夫。碰上歹徒和捣乱分子,便率领众人把他们打 败9他的任侠精神和高超的武艺对当地无疑是有深远影啊的到了清代,由于海运方便,广东人到海外贸易、谋也和传 授武艺者日益众多,广眾与海外武艺的交流也荷丁进一步的发 展,第二编广东近代武术史(公元 1841—1949 年〉1340年英国殖民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 国近代史的序.箱^中闽由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武术运动也发生了较深刻 的变化。总的说来,它具有五个特点,1.广东武术开始向民 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广东拳种流派继续增多 2.民间的武术 组织自由发展,遍及城乡》3.武术活动比较经常,武术竞赛 有了初步开展,大多采用自由组合、自由活动的方式进行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武术起了积极的作用》5, 通过武术活动,涌现出一批对武术运动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广东人民群众通过上述种种活动,谱写出一曲广东近代武 术运动的历史篇章,第一章武术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中国近代的历史趋半封建半殖民池社会的历史,也是广大 入民反帝皮封建的历史。一百多年来,灾难深蜇的中国人民为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肖由迸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仅在广东一地,就爆发了多次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和反俣略斗争。在这些频繁而大规模的斗争中,民间武术起了 得力的助手作用。武术班来被人民群众视为锻练筋骨、强身抗暴、保家卫国 的一种手段,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也成为革命人民赖以战斗的一 种武器。众所周知,无论是三元里抗英、寸金桥抗法,还是洪 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反清志士七十二烈士血洒黄花岗>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之际;还是在历次 国l革命战争期间拿起刀枪干革命之时,武术都是革命者的得 力助手许多革命组织直接采用了民间的武术组织形式来积聚 粕训练革命力量,有些民间武术社团成了茧命活动的场所。在 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反侵略斗争中,在枪械短缺的情况 下,革余人民只用长矛大刀,甚至赤手空拳对敌人迸行顽强斗 争,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第一节三元吼声震天地
1841年5月30日在广州三元里爆发的人民武装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的先声。这是一场“不用官兵”不用国 帑”、“自巳出力”的战斗> 徂是一场用冷武器战胜热武器的 战斗*在这场惊天动地的斗争中,武术起了积极作用,5月29日,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窜到三元里抢劫行妁, 调戏妇女,当迪群众立即奋起抗击,打死英兵数人。并联络附近 各乡代表集会,决定联合起来对付敌人。30日凌晨,三元里附 近103乡约5000义军昀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进攻6英军除 少数留守炮台外,1000多人傾巢而出战斗在三元里北面的牛 栏岗展开,手持刀矛锄耙的攻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呼而 集者数万人” ^在战斗的紧张关头,适值雷雨交加,英军火药 被淋湿,抢械无法使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英国侵略军 被打得鬼哭狼嚎,尸馈遍野这一使毙敌少校军官一人,士兵 200余人,生俘20余人,缴获许多战利品 31曰,三元里一 帯人民将四方炮台团囷围住,旌旗映日,刀矛如林,杀声震 天#英军胆战心惊,龟缩在炮台里束手待毙.英军代表义徉滅 出奸细跑去广州官府求救,广州知府余保纯用欺骗威胁手段迫 令群众解散,英军才侥幸脱出重围,三元里人民这次武装斗争 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剪气概,也充分体现了武术在革命斗 争中的《翦作用^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林福洋说:《夷兵俱有火 枪太炮,而.多男只切长棍短刀,又何尝见夷兵之可伯,又何尝见 夷兵之利害……” @他对三元]]1人民“长棍短刀”的威力和. 英勇杀敌的精神表示赞赏和歌颂三元里人民一向喜爱武术,早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前,就成立了很多“社学”、“团练”等组织。“社学”原是 *学人课艺”、“绅士讲睦”和“御盗贼”的处所课艺” 和“御盗贼”说明这种组织具有讲武的性质,是有武术活动内 容的。鸦片战争时期,“社学”和“团练”编练义勇参加抗英 斗争,在群众自发的反侵略壮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 鸦片战争后逐渐取得了半合法的地位。广州附近如番禹、南海、 从化,花岛、增城等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反侵略的新“社学” 十几万人参加团练。@苒中以广州附近的升平、东平、南平、 隆平等社学较为著名。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S42年),广州东北 郊及花县、增城一带240余乡农民,建立了东平公社,以进行 反抗外国侄略者的斗争〇它的任务是“……习戎备……农隙讲 武” 即让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训练武艺,以备不虞在反侵略的号召下群众练武进入了一个新高潮,武术得到广泛的普 及。当时广州纺织工入的武术活动也很活跃,有武馆几十间, 他们和打石工人一起^配合三元里农民给予英军沉重的打击在三元里武装抗英的领导人中,有不少是精通武术的拳 师,其中较有客的是韦绍光^也以种菜为生,兼看山管墓,身高 力大,擅技击,常在村中武馆与乡人练功1841年5月29日, 英军帘扰三元里时,对正在祭社的韦光绍赛子李喜姿意调戏,韦 绍光怒击英兵,村民群起相劢,杀死英兵人,其余狼狈逃 窜。韦又召集村民于三元古庙并联络各乡农民,于5月30日在 牛栏岗痛歼进犯之英军。另一位首领颜浩长,绰号“定拳 丧”,“以种田为生,身躯轩伟,目光炯炯有神……习武 艺”。三元里战投中他组织义军参加战斗,用长矛刺死英军少 抆军官毕霞窜后不愿为清政府效力,说:“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仍旧回乡种田,还有一位义军首领周啬,武艺也十 分高超i常穿铁锁鞋练功》他的妻子阿凤,幼年时便学得多神 武芑,尤其善陡飞铊,人们称她为“飞铊凤”。在三元m作战 中,她手舞飞铊如流星闪电,打得敌人头破血流。又.滞舞双 刀, 双飞蝴蝶”和“草上飞”,曾花当地流传。
浏览2,2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