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汉生师傅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师, 因为邵师傅亦为一名节拳名家,对多种北派拳术均有极高的造诣,在 来香港之前,便已精通罗汉拳、螳螂拳,后加入精武体育会,又学会了 潭腿(又叫精武潭腿,属于精武体育会中的基础性拳法)等拳法,并因 拳艺超卓而留会任教,后移民至香港九龙城,边教人功夫边从事影艺 事业。李小龙是在离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因为他感觉 到自己到美国后别无所长,而只有武术方面可以勉强说得过去,所以 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这一技术特长,他才通过父亲的介绍去跟邵师 傅学艺的,这时他虽尚未打算到美国后以武谋生,但武术确已成为了 他的精神支柱。
李小龙虽然跟邵师傅以“舞”换“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师傅门下 后才开始教邵师傅学习跳舞的,而且邵师傅与李海泉同为香港演艺界 名人,同时他们的交情也颇为深厚,所以作为世侄辈,李小龙尊称他为 “四叔”。当然他也学到了一些同门师兄弟所无法学到的节拳之关键 技术,因为邵师傅对他的教授实际上是属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学。而 且,邵师傅这时教给他的功夫便是我们在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看到 他的疾如风、快如电的精彩表演,尤其是他的连环飞踢的动作给人们
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被誉为“致命的芭蕾”。
邵师傅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艺坛元老 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美国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交换 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美国武坛发展。每当小龙回港省 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 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由于邵师傅为人和气而不摆架子,所以在很多 餐馆都留下了小龙同他一起喝茶与论武的身影,此外,在小龙回港拍 片前夕,邵师傅亦曾竭力为他奔走引线,为他争取上镜的机会。富要 的是,他在武道上对小龙的传授,打破了小龙原有的功夫框架,使小龙 的功夫与技术更趋实用。说到此,人们也就知道为何红透半边天的小 龙会对过气艺员邵师傅毕恭毕敬。
艾得•帕克在美国武坛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是空手道运动 在美国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肯波”流空手道的创始人。李小龙经朋友 介绍与他认识之后,亦迅速与这位著名空手道教育家成为好友,并由 此开始互通所学,李小龙向他讲解以咏春为主的中国武术,艾得•帕 克则将自己的格斗精技介绍给李小龙,使李小龙切切实实地受到了空 手道这门格斗艺术的高深内涵。尤其是艾得•帕克的功夫是脱胎于 传统空手道的新型格斗技艺,所以它的改革与发展对李小龙的影响相 当大,也使李小龙由此认识到一点:“拳术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 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李小龙由艾得•帕克的讲解,不仅了解到了空手道的优点,更具 体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当然,以艾得•帕克的身份、地位、造诣来讲 授空手道,堪称无人可以匹配,李小龙也曾从艾得•帕克大师处间接 学习过空手道。
严镜海(亦即詹姆斯•严•李)虽为李小龙的学生,但他对于李小 龙在武术上的成功,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严镜海在投入到李小 龙门下之前,便已是一位传统武术方面的高手,并精于多种拳法及擅 长铁沙掌”功夫,然而他对李小龙最大的贡献乃是把自己的一套肌力 训练方法教给了李小龙,因为他本身便曾是一位举重运动员,于肌肉 训练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李小龙对严镜海所教的技术亦如 获至宝,而依法苦练不辍,使本身便已强健的肌肉变得更加发达,抗击 力亦更强,爆发力亦更为凶猛。所以说,如果没有严镜海的帮助,就不 可能有李小龙那强劲'威猛的身手及铁铸般强硬的身体。李小龙那身 结实的肌肉和惊人的爆发力,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对此, 李小龙亦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的身体不够强壮,你便不能进行剧烈 的搏击。”
严镜海不仅是一个健身方面的专家与传统武学方面的高手,同时 还是一位精巧的机械制造师,因为他曾凭着高超的焊接与机械制造技 术为李小龙制造了许多实用的训练设备,使李小龙训练起来得心应 手,事半功倍。同时,他更协助李小龙在奥克兰建立了新的“振藩国术 馆,当然,经他的引见,李小龙亦得以认识了艾得•帕克及肯尼•拉贝 尔等美国武坛的重量级人物。
肯尼•拉贝尔在美国武坛上号称“柔术之父”,作为“黑带群英 殿”中“导师奖”的多次获得者,李小龙不仅跟他学习过柔术,就连查 克・罗礼士与“喷射机”宾尼也曾跟他学过柔术。
在李小龙刚到美国发展之时,肯尼•拉贝尔便早已名闻全球,他 不仅获得过多次各种柔术与格斗比赛的冠军,而且还因摩托车特技过 人而被誉为“飞车手”,当然李小龙所跟他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锁制技 术”。不过,从小就喜欢骑摩托车的李小龙自然免不了向他讨教此种 可用做电影表演的特技技术。最为重要的是,拉贝尔曾向李小龙倾囊 相授了自己的柔术技术,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系统,因 为我们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种踢、打、摔、锁并用的立体式无限制的拳 道,而其中的“摔”与“锁”技术除了李小龙曾从中国武术中汲取了一 些有用的技巧之外,相当一部分的精华动作便直接来自于肯尼•拉贝 尔。所以说,早在当今的一些截拳道研修者回过头来学习格雷西柔术 或其他一些综合性格斗技之时,殊不知早在30多年前,李小龙宗师便 已在肯尼•拉贝尔的指导下掌握了此类武技,只是当今的一些截拳道 研究者对正宗的截拳道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罢了。
1997年,美国武术界在为肯尼•拉贝尔祝寿时,他突然说了这样 一番具有震撼性的话:“在我的62年武术与柔术生涯中,李小龙是真 正的无敌斗士,尤其是他那双可将人锁制得无法动弹的双臂,若以身 材比例而言,其力量与威力确为我平生未见。
李俊九曾两次入选“黑带群英殿”,并以曾向美国国会议员传授过 跆拳道及自卫术而闻名,为美国武坛跆拳道界之顶级领袖人物,有“美 国跆拳道之父”之美称。
李小龙与李俊九的相识是在1964年艾得•帕克举办的长堤空手 道大赛上,当然他们两人都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去出席的,那一年李 俊九32岁,大李小龙将近10岁。但李小龙的精彩表演却深深地震撼 了李俊九,从那时候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访、互相交流。李 俊九不但学习了李小龙的立体式攻击打法,且同时将自己修炼了多年 的腿法心得教给了李小龙,从而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李小龙当时的武 道系统,尤其是在高踢法方面,更使李小龙获益良多。至于李小龙经 常在—些公众场合所表演的,,脚断木板,,之技,便得自于李俊九;还有 腾空飞踢技术,更有赖于李俊九的指点。因为作为世界一流的跆拳道 大师,由李俊九讲述腿法,最具权威性。
作为李小龙最亲密的朋友与训练伙伴,李小龙在生前还给他写过 几十封信,如今这些信也已被李俊九整理成书,从而成为研究李小龙 当时的思想与武道技术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李小龙去世后的 20多年,李俊九一直都是李家的好朋友。
作为李小龙宗师亦师、亦友、亦徒的丹尼•伊诺山度,20多年来他 却把自己从宗师那里学到的武道艺术都源源不断地传授给了别人,他 为实现宗师的未竟事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亦曾四度入选“黑 带群英殿”。
他与李小龙的认识也是在1964年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上。那时他 还是举办者艾得•帕克手下的一名高级助理,他亦是以表演嘉宾的身 份去进行表演的。那时他在美国武坛已相当有名,尤精于双节棍与短 棍,不过他亦为李小龙的精湛拳艺及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而甘愿投入 到对方门下并以弟子自居,同时他亦把自己多年来的修炼心得与经验 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李小龙,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 系统。尤其在武器训练方面,伊诺山度的棍法技术更一度填补了李小 龙的振藩功夫在这方面的空白。后来,李小龙为了提高自己的影片的 影响力,便邀请伊诺山度出演了《死亡游戏》这一功夫片巨作,片中激 烈的双节棍及短棍对打已成为功夫片“经典中的经典”。
当然,在李小龙生前,伊诺山度作为其最高级别的助教,还承担了 李小龙在洛杉矶的拳馆中的大多数的教学任务,而使李小龙得以抽出 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艺及进一步去改进与提升截拳道。谈到 截拳道的创立与发展,丹尼•伊诺山度功不可没。
李小龙双若棍哲学
李小龙旅居美国期间,曾向美籍菲律宾双节棍名家丹尼•伊诺山 度学习了双节棍与菲宾律短棍,在其指导下学会了双节棍和短棍,并 成为一位用棍的专家。
在好莱坞剧集《青蜂侠》中,李小龙首次使用双节棍。双节棍为两 节圆形的硬木,中间以铁链或皮条相连,既可猛击,又可绞杀,集棍的 刚猛与鞭的阴柔于一身。美国一本武术专著曾如此介绍:“挥舞着的 双节棍的一端,其落点可产生1600磅的力,而人骨头只需八磅半的力 就可击碎。李小龙双节棍表演,一旦连接双节棍的铁链或皮条缠绕到 对方的脖子上,只需轻轻一拉,便足以将人绞死。”
现在,美国的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拥有双节棍。原因 是有些美国青年看过李小龙的功夫片,或耳闻双节棍的威力,结果酿 成人命,遭公众舆论的谴责。
- 取舍:棍双节,舍一方能取一,世上多少人茫然于取舍之中 啊……
- 顺势:若要运棍如风,必须顺大势为我用,逆势行必挨打。
- 合一:人运棍,棍绕人,要想把双节棍运用得流畅,必须把自己 和棍融为一体。人生任何一件事做到合一二字,就一定是做到了 极点。
- 爱:如果你不把你的棍当朋友,不让它靠近你,总是害怕它,那 你永远也练不成。这不是勇敢的问题,这是爱的问题。没有爱,只有 恐惧,你永远活在孤独中。
- 失败:没有人是一天成功的。但也没有人是永远失败的。想要 成功就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手没受过伤的人很少能成为双节棍高手。
- 周而复始:双节棍舞花,最高境界是棍飞速旋转,老子当年对孔 子说,周而复始,自莫大焉。所以,旋转的时候只有任凭它周而复始, 才有新的开始。
- 唯物:武术家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双节棍永远不可能超越 作为棍本身属性的极限,武术家也都是依据双节棍独特的属性来创造
招数的,可是,有多少人现实中迷失在荒唐之中啊。
- 刚柔:棍为刚,链为柔,运棍时刚劲,转链时劲柔,才是双节棍的 武美合一。
- 万变不离其宗: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把事情的规律 摸清楚,本质核心学会了,做起来就自然得心应手流畅有余了。
李小龙实战比武记录
李小龙成年后便在美国生活。当时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中国功 夫只能在中国人之间习练相传,不能传给外国人。但是李小龙不受这 个习俗的束缚。他的武术馆对任何人种都开放,教他们习武。而住在 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国武术界人士,写信给李小龙,警告他。同时派人 向仍在教外国人功夫的李小龙挑战。
1964年末的一个星期五,李小龙结束当天的训练指导后,正准 备和妻子琳达、詹姆斯以及弟子乔治回家时,唐人街方面的人突然 带着请来的武师出现在武馆道场中,拦截住了李小龙等人。他们直 接向李小龙发出了 “最后通牒”:如果李小龙不停止教授外国人,那 么就得接受武师的挑战;比武中,如果李小龙输了,就必须关闭武术 馆停止教授外国人。李小龙并没有为他们人多势众所震慑,平静地 接受了挑战。
这样一来,唐人街中国武术界人士虽然对李小龙的功夫曜之以 鼻,但李小龙战无对手的事实不能不使他们心有恐惧。武师于是抢先 决定比赛规则:不能打脸,不能踢股间。李小龙听了很气愤,说:“是你 们来挑战的,那么应由我来决定规则,那就是没有规则的决斗。”想往 后退缩的那个武师,终于不得不同李小龙开始决斗。
在武馆道场中间,李小龙与武师面对面站在一起,准备正式比武。 琳达和詹姆斯等则全部退至道场外,而带来的人却未退场。在这种情 况下,决斗开始了。
武师据说是白鹤拳门派名人,王姓。对于白鹤拳的大动作来讲, 李小龙的咏春拳则属于直线形。李小龙抓住时机,一口气纵拳速打。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王只得步步后退,有时不得不绕着道场躲闪。 李小龙则边追边打。在追打中李小龙发现,自己所采取的咏春拳,其 站位和步法重心都是以后脚为主,这种步法在回击中处于优势,但对 于进击逃跑躲闪的对手并不太有效。
李小龙从这次决斗中认识到步法的重要性,由此开始真正研究拳 击剑术和足球等好的站位及步法。这时虽然截拳道这个名称还未产 生,但以此为契机,他的拳法却有了飞跃的进步。
李小龙在追打王时,曾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漂亮地结束战斗,他都 没那么做。最后,李小龙抓住王的衣领,将王拖倒在地。但他并没想 把王置于死地,只是教训了王一两句,想结束战斗。王站起来后,还想 打,这下惹怒了李小龙。李小龙把王打倒在地,并骑到他身上痛打他, 王才不得不求饶了。
这次决斗从开始到王投降,仅仅用了 30多秒。
有:羊国打喂甫彩
有人说李小龙经过那次恶斗,感觉赢得很困难,后来便创立了截 拳道,这个无法求证,但是这次比斗对他触动很大。一次在香港和朋 友交谈时,说起那场恶斗,李小龙时而沉默不语,常常低头独自沉思, 时而手脚比画一下,时而又发呆。对手是打黑市拳的,从一些被那场 恶斗折服的华人武师口中得知,李小龙终于改变了对黑市拳的看法。
因为自从他出名以来,一直有人用金钱引诱他打黑市拳,但是他 一直都看不起黑市拳手,一直不予理会。
李小龙是嗜武如命的人,当他知道有更强的对手、更好提高武功 的办法时,不可能不去一探究竟。美国的黑市拳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 样,一踏进去就永远回不了头,一直要打到死为止。美国的黑市拳你 打一场退出,打两场退出都可以,其实是很自由的。
李小龙想打黑市拳,但是由于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也就是他后来 的夫人琳达,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选择了另外一个城市打,并且要求 不透露真实名字,由于比赛必须得有个名字,他便选择了 “唐龙”—— 一条来自唐人街的龙!由于他小有名气,所以举办方很快就答应了。 第一场比赛现在很多人说起来都是激动不已的,举办方认为中国武术 不过是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而且华人在美国地位低下,人种瘦弱。
在比赛开始前,李小龙先上场,在场上做简单的热身运动,等了许 久,对手还没来原来比赛时间还没到,举办方却让他提前上场等待, 直到观众、赌客都到齐了,对手才迟迟到来,不过这时已经过去了半个 多小时。对手一上场,观众中马上嘘声一片,原来对手是个高大魁梧 的肌肉男,1米7多的李小龙在对手前面显得瘦弱、矮小,看起来就像
大人小孩打架一样。
这个对手穿着一身摔跤选手的比赛服装,一上来根本对李小龙不 屑一顾,热身都不做。不等比赛开始的信号,就马上上去一记摆拳。 李小龙后退闪过,看向身后的举办方人员。由于没有过黑市拳的比赛
经验,他在等待“裁判”的开始信号,但是没有人理他,只听到观众中传 来的阵阵吼叫——“打倒他! ” “打死他! ”
在这个小型的停车场里,百来名观众的吼叫震得钢屋架仿佛都在 晃动起来。
对手一拳不中,第二拳跟着就来,李小龙还是快步闪过,并拉开距 离,绕着对手快速移动着。他还在左右张望地等待比赛开始的信号。
也许是举办方不耐烦,也许是怕比赛不够精彩,其中一位叫着, “打,快打!”
李小龙接到信号,快速移动的他猛然站住,他那特有的右脚右手 在前的架势面向对手。而在他站住的瞬间,对手也已经扑了过来,迎 面就是一脚正踹。“砰”一声,在对手踢出正踹的时候,李小龙后发先 至,一脚侧踹把像头牛一样的对手踢倒飞起。
全场突然静了下来,真是静悄悄的,静了大概十几秒。“好!” “靓! ”首先响起的是广东话喝彩声,接着的是
很多人都简直不敢相信,只用一招。相比李小龙犹如闪电一般速 度的动作,对手的简直是慢动作,对手甚至没做什么反应,就倒地不 起了。
从那场比赛开始,李小龙就一直在打黑市拳,并且无坚不摧、摧枯 拉朽般横扫黑市拳坛,相比起来他弱小的身躯让人简直无法相信,于 是各种各样的传说开始了,一位来自台湾的选手,叫做“唐龙”的怎么 样怎么样厉害,身高也由1.73米拔高为1.8米多,卧推多少公斤,深 蹲多少公斤,战绩多么多么高,其中又击毙了多少对手。
这期间李小龙的武馆也开始名声在外,越来越出名了,连阿里也 登门造访。李小龙也开始接拍一些影视作品,如《青蜂侠》等,为了避 免影响不好,他把一直偷偷打黑市拳的秘密藏着,只有为数不多的朋 友和美国人知道。

李小龙的技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直到称霸美国黑市拳坛时,开 始有点飘然,以至于在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中,竟然被对手扫中头部 晕过去。李小龙被扫中头部后,送到医院治疗,美国医生说他伤很严 重,但是他却瞒着妻子说:“没事,医生说我壮得像头牛! ”这也是为什 么他死后,头部肿得很厉害的原因。
李小龙自那场比赛后,没有再参加黑市拳,原因是因为他的儿子 出生了。但是他打黑市拳的经历让他一直无法忘怀,所以在他回香港 拍的第一部片子《猛龙过江》里,仍然把“唐龙”作为自己角色的名字。
由于李小龙恐怖的攻击能力和奇快的速度,过人的技击天赋,使 黑市拳内惊叹他的攻击为整个20世纪最强的,看过他电影的人都知 道,他的速度快得惊人,所以打黑市拳几乎都在几分钟内解决对手。 而他最强劲的武器就是腿,简直无坚不摧。他的腿法完全没有固定的 模式,完全不按套路出。
“唐龙”的黑市拳生涯很短暂,就像流星一般一闪而过。唐龙的黑 市拳生涯宣告结束后不久,李小龙便回到香港开始了他更辉煌的电影 生涯。
在《唐山大兄》这部戏中,制作是何冠昌、陈着,摄影是陈清渠,武 术指导是韩英杰。擅演奸角的韩英杰亦为武术家出身,在拍摄《唐山 大兄》的最后决战片段时,被李小龙的重腿误伤过。
韩英杰后来回忆说,李小龙的腿击劲力相当惊人,拍戏过程中他 虽已有所控制,但任何一位演员均怕与他过垒,不过这却会给人一种 拳拳到肉的真实感。韩英杰被李小龙踢中面颊,只是受了一点轻伤。 这种打斗中的真实感是以前港产片所不具备的。
这次的误击事件,传媒将其扩展成很多传奇性故事,其中把李小 龙说成是故意踢击韩英杰,因为拍戏过程中两人冲突较多,李小龙借 此公报私仇,事实上李小龙绝不至于心胸如此狭窄。
韩英杰被李小龙误伤,却成了李小龙的好友。他通过与李小龙的 合作,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电影表现手法,开始提倡通过实际的交 手来展示武技的真正威力。在摄制节目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下,《唐山大兄》终于在1971年10月3日举行了首映式。
这一夜,彻底改变了李小龙的一生;这一夜,是李小龙一生中最辉 煌的一夜;整个戏院如潮的欢呼声证明了李小龙才是真正的“天皇巨 星”。如果说李小龙早年赴美是其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那么《唐山大 兄》则是其打开辉煌成功之门的一个突破口。
关于李小龙与泰拳之间是否有过比武,网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 说李小龙大败泰拳王,也有人说李小龙与泰拳根本没有交过手。在祝 春亭写的李小龙传记中,描写了李小龙与泰拳王比武的过程,各种版 本的《李小龙传奇》影视剧中也对此有过表现,但这些仅限于艺术创 作,拿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可信度不高。
不过在美国科学发现频道拍摄的纪录片《李小龙之截拳道》中,曾 与李小龙合作拍摄过影片的刘永(《唐山大兄》中的恶少,《猛龙过江》 中的侍者)回忆了他们在泰国拍摄《唐山大兄》时与泰拳手进行比武 的情景,证实了李小龙曾与泰拳交手并取得胜利。只是刘永未说该泰 拳手的名字,也没有提及其是否为泰拳王,如果据此说李小龙大胜泰 拳王仍缺乏足够的证据。
李小龙个人武功究竟如何,相信只有与李小龙同时代的高手们才 最有发言权。与李小龙同时代的武界名流和高手们对于李小龙的溢 美之词到处都是。
1999年世纪之交,在美国《武艺在线》杂志1999年年鉴“武术名 人堂”十大武林名家评选中,李小龙名列第一位,而其名人弟子罗礼士 亦有入选,名列第七位。同年,在更具权威性的美国《黑带》杂志1999 年年刊“百年十大最有影响力武术家”评选中,李小龙仍然荣列首位。 由此可见,在美国这个当今无论是武术职业化还是业余化程度,均走 在世界前列的武术大国,李小龙具有无人能够替代的崇高地位。
2001年2月,日本综合格斗杂志《格斗K 了力进行了一次 “20世纪的武术家最强的十人”评选活动。在这次按日本人的标准评 选的20世纪十大武术家中,八位是日本武术家,仅两位外国武术家入 选,首位是李小龙。本次评选是按空手道、冲绳唐手、少林寺拳法、中 国拳法(即意拳/大成拳的日本版太气拳)、柔道、合气道、现代格斗技
(踢拳、截拳道、格雷西柔术)分门类选出最强的十人,通过再一次重返 他们的技术和思想,阐明应传向下一个世纪的武道遗产。对于李小龙 的入选,该刊的观点是:“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是作为给予日本格斗技 界重大影响的格斗家而选出。”
美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的“武术大国”,无论是在武术市场化,还 是武术研究科学化方面均堪称先进。他们对于中国武术家李小龙及 其所创截拳道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不是因为他是轰动一时的功夫电影 巨星,而是基于李小龙对推动20世纪世界武术真功夫革命,以及为促 进东西方武术文化的交融所作出的前无古人的卓越贡献及其深远的 革命性影响力。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拳坛最辉煌的时期,理由只有一个,那 就是有两颗巨星在光芒四射,他们是搏击界的李小龙与拳击界的阿 里。那时不少武师曾以言语激李小龙向拳王阿里挑战。因为阿里在 拳坛曾保持不败纪录,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击败他可将自己 的声望提高无数倍。李小龙是这样回答那些武师的:“我为什么要向 阿里挑战?这就像拿笔的人,不可跟操刀的人在一起比文才和武功的 高低一样。”
李小龙的回答,自然会遭到那些好事者们的嘘声。李小龙说:“按 职业拳击的规则,我不是阿里的对手,若按民间的打斗形式来比武,我 未必就会输给阿里。”李小龙到生命的终结,都未跟阿里公开交过手, 这时因为,他们都是全美武术界和拳击界的顶尖人物,他们只会接受 他人的挑战,而不可能向他人主动挑战。再说他们也是朋友,因为阿 里的每一次拳王卫冕战,李小龙都非看不可,拳王阿里常常登门拜访 他。在年龄上,李小龙大阿里一岁,在武功上,他们也相互交流各自的 经验。尤其是阿里的高超步法与闪电般的独特攻击技巧,曾令李小龙 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阿里则向李小龙学习咏春拳的发力技巧与技击 战略,从而更加巩固了自己在世界拳坛上的霸主地位。
李小龙截拳道实战训练法
截拳道是李小龙所创立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融合世界各种武 术精华,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倡导搏 击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抛弃传统形式,忠实地表达自我。以无法为 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截拳道的纲领和要义。它将东西方哲学理念运 用于武术,是一种搏击指导和方法论。李小龙有一套自己的格斗体 系,我们称之为李小龙截拳道或者原始截拳道,它是截拳道的重要组 成部分。
所谓“截”,是抵挡、截住、截止进攻之意。“拳”,就是进攻,就是 拳头。两者完美结合,就是“截拳道”。
“截拳道”的首要特点是,巧妙、灵活地运用用人体的四肢,即将人 的一双胳膊、两条腿,视为进攻的武器,同时也是防守的盾牌。其奥妙 之处与别派武林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习武者本人理解“截拳道”的精要 深浅不同,以及熟悉掌握“截拳道”攻防战术的熟悉程度有别,借以检 验武者武学造诣水平之高低。李小龙之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就 是因为李小龙对“截拳道”精要的融会贯通和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 这是其一。
其二,“截拳道”的精要是进攻、防守高度统一,浑然一体,进攻中 有防守,防守中有进攻,攻防兼备,融为一体。李小龙这个武学理念来 源于中国古老神秘文化的阴阳鱼学说。
其三,“截拳道”几乎没有套路,不讲究什么派别,什么拳种,什么 招数,直白说就是以无招胜有招。搏击的关键是胜负,胜了就是正确 的,是最实用的招数。他摒弃武林各派故弄玄虚设计的套路,李小龙 认为这些没有实用的招数是浪费武者的时间和精力。他主张完全依 靠习武者的手、眼、身、法、步是否灵活,闪转腾挪、飞跃、退后是否快 捷,使对方进攻打不到自己,自己进攻时却能招招奏效。“截拳道”中 吸收了咏春拳的寸拳,这是一种贴身进攻技术,进攻时两只拳头快如 闪电,雨点一般击在对方胸腹部,使对方身体受伤。又比如吸纳了拳 击的跳跃、躲闪步法、出拳进攻线路;采用了跆拳道的劈腿、飞脚;空手 道的擒拿;柔道的绞杀技术……总之,"截拳道”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 短,将各种武术套路简化再简化,直接归结到"攻防"、"搏击”上。2人 对打或遭到多人围攻,其最终目的是战胜进攻者,使自己立于不败 之地。
其四,“截拳道”的绝招,是攻防速度快,防守没有破绽,这是“截 拳道”搏击术的核心。快的让对方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匪夷所思,找 不到薄弱环节。三招两式将对方打倒,甚至被击败的对方都不知道自 己错在哪里,错怪李小龙使用了妖术。
其五,“截拳道”对习武者身体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比如耐力、抗击 打能力、灵活性、跳跃、腿脚功夫等,都要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李小 龙出演的剧中交代3个情节,反映李小龙的身体素质:一是每天坚持 长跑2万米;二是身体各部分几乎没有脂肪,全部是肌肉;三是用木 质、铁质人桩训练躲闪、抗击打能力。
其六,“截拳道”还讲究搏击时,精神平和,身体各部分高度放松, 最忌讳精神紧张。李小龙认为紧张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未战先败,而 旦紧张心情必然引起身体各部分,尤其是四肢的僵硬,使全身的力量 无法最大限度地释放,因此,李小龙主张尽管对手比自己强大也不要 紧张,不要未战先怯。
截拳道讲究“简单、直接、凶狠”,它所看重的是打击效果,并因为 可以充分运用全身上下的任何武器去全方位地攻击对手,所以被称为 世界上最凶狠的格斗术。例如其他武术都可以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去 比赛,但截拳道却因为太过于凶狠而无法进入比赛项目,为了击败对 手,截拳道甚至可以用牙咬、用手指插眼睛、用脚踢对方下阴,这些技 术又怎能去比赛呢?当然,现在很多特种部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而将截拳道作为他们的必修课目。
咏春拳谚曰:“一力胜十会,一巧破千斤。”这是对力量作用的精辟 概括。对于搏击而言,力量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到技击动作的效果。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打斗中一个普通人的一记看似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的腿法踢击对手后,对手往往无甚反应。而像李小龙这样高水平的 拳手一记腿法虽看似轻松平常,但其力度却足以令对手皮损骨折,应 声而仆。可见搏击中谁的攻击力或杀伤力即使只略胜一筹,也能占据 优势。
在搏斗中,具有硬功的人的肢体具有很强的抗击力和摧毁力。实 战运用中,如果一方的肢体抗击能力差,他就吃不消对方的拳脚重击, 会在对方的凌厉攻势下迅速溃败。如果其摧毁力差,那么不但击痛不 了对手,而且还会伤害自己的拳脚。
踢击挂于横架或挂于墙壁上的沙袋,是练习腿功的绝好训练方 法,故常被拳手采用。首先,挂于横架上的沙袋对练习在适当时刻发 招的技能非常有用,它还可训练你在适当时刻发出你能力所及的威力 最大的腿法来。但现在很多人往往只注重于技术的锻炼,而疏略击打 沙袋的日常功课,这是最大的错误。因为,无论你的技术多高,出脚多 快,如不经过勤苦的日夕击打沙包的锻炼,则劲力必定软弱。一旦应 敌,便会出现“各中数招而双方全无损伤”的滑稽场面。更不堪设想的 是,你虽击中对手数下,但对方只要还你一拳,却变成了你倒地不起。 由于截拳道讲究速战速决,谁先令对方倒地,谁就可避免继续受对方 攻击的危险。因此,假如你能在一击之内使对方倒地不起,你就可真 正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李小龙对沙包的训练极重视之理。
浏览6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