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把面子看得极重,古籍中早就有宁可饿死, 也不食嗟来之食的记载①,又向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在儒家的传统观念中,面子的重要性并不亚生命。中国武术界由于其特有的练武、比武的行为方式,厉来就培养出一种极强烈的胜负意识。这种胜负意识不仅同 面子、声望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与个人的生 死浑为一体;胜者获生,负者非死即伤或者锐气大挫,从此退出武林,至死不再言勇。由此可见,中国武术界的胜负 意识远远超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一般竞技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指导 着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国的近代竞技运动产生于本世纪 初叶,至今不过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武术被列入大型运动会 的正式比赛项,目要更晚一些。其实,就中国历史而言,武术 实在是中国最牛的竞技体育项目,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历史典籍中就已出现了 “无拳无勇夕 职为乱阶”(《诗经•小雅•巧言》)的说法。《大戴礼 记•千乘》中说,“凡士执技论功,适四卫,强股肱,质射 御。',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凭技艺气力来决出胜负的技击 格斗比赛。后来,又出现了定期的比武大会,即“春秋角试, 以练精锐为右(上)”①O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交天下兵 器,徒手的“角抵”兴盛起来。角抵类于后来的摔跤,只限 于比试摔技,不准拳打脚踢,皇帝很喜欢观看这种表演。这 种嗜好作为一项〃宫廷遗产”被历代皇帝继承下来。直到清 代末年,宫廷还设有“善扑营”,供养一批摔跤好手'令他 们比赛或表演,供皇帝大臣们消遣。
武术不同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武术是在早期人类与猛兽、与敌人的残酷搏斗中逐渐产生的,其最初的目的极其明 前,就是为了杀死对手、保护自己。所以武术中的若干招式 实际上是从历史的一片血光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以无数 人的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它本身就具有残酷性和血腥气。 至于它的健身、养生和消遣游戏的功能,则是后来才逐渐显 现出来,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庄子•说剑》中 说,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夜相击 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 诸侯谋之。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养剑士成风,有的是为了蓄养“死士沙 (即不怕死的武士),以备特殊的紧急情况时所用,象谋刺秦王的荆轲就是这样的死士可惜荆轲虽然胆子很大,但是武 艺不高,剑术生疏,所以不仅没有刺中秦王,反而被秦王所 杀。有的诸侯蓄养剑士纯粹是为了消遣,象那位赵惠文王 竟养了三千多名剑士,令他们日夜比试,连国事荒废了也不过问。这些剑士们为了争宠邀赏,各凭生平本事自相残杀} 一年之内竟死伤一百多人。武术,从最初的意义上说就是以性命相搏,胜者可以保全性命,赢得声望。负者则大失面 子,轻者受伤,重者丧命。所以,武术中的胜负之芬不仅是 声望之争,实质上几乎就等于生死之分,武术中的胜负意识 也就是生死问题。文中的《赵文王"即“赵惠文王"马叙伦《庄子义证》辄,四赵惠文 茫元年,为宋廉王三十一年,是得与庄子相值。”帏引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 释》
武术的特点是近身搏击克敌制胜。无论是踢打摔拿, 都不外是面对面的、身贴身的搏斗,这种搏斗首先是对一个 人胆气的考验,看你有没有胆量上前与人交手。如果没有这 个胆量,即便是有了几手功夫也是白搭。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是因为武艺高的人早就经过种种磨练(包括实战), 所以胆子比较大。而对于一般学过武术的人说“”则是“胆大 艺更高”,只有敢于与人较量,经过若干次实战的磨练,才 能逐渐体味出所练招式的精微之处,增加实战经验,使水平不断提高。
武林中人的胜负意识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到了今天, 当然早已不限于生死之分了,也不再象当初那样充满了血腥 味儿.但是,如今的武林中人仍然十分看重交手时的胜负, 谁也不愿意充当失败者的角色。在今天武林中人的胜负意识 中,仍然散发出那么一点儿淡淡的血腥味儿,仍然含有那么一种非生即死的成分。也就是说,如今武林中人的胜负意识 仍然没有从古代的生死相搏的传统观念中完全挣脱出来,从 而使武术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时代意识的、文明而互相谅解的 体育项目。
生、死、伤全系于比武胜负的观念在武林中由来已久。 旧时代的保镖、护院、江湖拳师全凭一身武艺走南闯北,混 口饭吃。镖局走镖,在路上遇见强盗,若用江湖术语弱说不行, 必须凭真本事把强盗打败,不然镖就耍被劫走,这样镖局一 下就砸了牌子,镖师本人也丢了饭碗。护院为大户人家所雇, 若遇上窃贼,也必须拿出几手真功夫才能不辱使命。江湖拳 师以卖艺、教拳为生,闯荡南北,遇有故意找碓踢场子的, 安在躲让不了,也只得拿出真功夫应战。而那些绿林大盗、黑贼惯偷和在江湖上故意找喳儿的人,也都不是泛泛之辈,若 不是自恃有几手“绝活儿”,也不敢斗胆吃这碗“黑道饭” 所以,在上述场合下,既是武技较量,又含有性命生死之争' 谁也不敢来半点疏忽。特别是走镖的,简直是以性命为赌注。
武林中还有一种比武打擂的较量形式。先在某热闹处搭 一个擂台,由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当擂主,叫做设擂。由当电 富户出若干金银财物作为赏物,擂主也由该富户所请。然后 由台下之人上去比武,称作攻擂'谁胜谁得赏物。这种打插 是较量真功夫夕也比较残忍,常有死伤。攻擂之前一般要先 立下“生死文书”,声明死伤由命,他人概不负责。由于打插 的赏物相当丰厚,更重要的是一旦获胜可以立即扬名厂自有 大户请去护院教拳,待遇优厚,可谓名利双收。所以常常能 吸引一些武林申人参加。这种打擂形式由来甚久,《水浒传》 中就有燕青打擂的精采描写。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南 北各地还有打擂的事情发生。"
武林中人最常见的比武形式还不是上述那些而是“试 手”,即多少讲点友情只比武艺夕不赌生死;一般讲“点 到为止”乙不用重手法伤人。如果一个人在武术界稍微闯出 点名气,那就一定会有人找上门去“试手”;实际上就是挑 战。如果能把这个有名气的人一举打败,挑战者的名气 就会更大'今后就更便于在江湖上行走,在社会上混事“所 以试手虽然形式上是在赌武艺功夫,实际上是在赌名气、 赌让湖施位和武林声望。名气所系,人们必然全力以赴 — 位武林前辈曾总结道:“善拳术者,不易出手,出手必用全比武较量。这两句话恐怕是经脸之谈了。
在试手时如果双方都很有涵养,讲究武德,则无论谯 胜谁负,都不会太伤和气。在实际较量中,谁都不会乘机加力伤人,而是以切槎武功、联络感情为上,真正做到“点到为止”。这时双方虽然都希望获胜,但并无以性命相赌的念 头。可惜的是,武林中并非人人都是道德高尚之上。那些唯 恐闯不出名头的人;雎恐坏了声望的人,那些嘴上说得好听, 一到交手便执意要脑生死的人,那些动不动就下杀手的人, 也实在为数不少。试手的双方若育一个是这样的人,那么试 手的气氛就谈不上友好了。如果双方都赌生死,或一方哭赌 星死,另一方被迫应战,那气氛一定会变得杀气腾腾,令人 不寒而栗。.
有少数歹毒的人在试手时为了取胜往往不择手段,不楷 使用阴毒下作的饮俩来暗害对方。这些阴毒招数大都是在拳 脚不敌或乘对方不备时使用的。如甲与乙较量,乙被打倒在 地,佯装不起,甲以为乙受了伤,赶紧前去弯腰搀扶》乙却 突然起脚猛踢甲的前胸或小腹,甲若稍看疏忽,必受重伤。 有的人眼见拳脚难以制胜,会突然拔出暗藏的兵器如匕 首、软鞭、判官笔等,向对手杀去,有时则乘对方无备,突放暗器,如金钱镖、飞蝗石、钢镖等,以击伤对方.凡此种 种,难以尽述。
还有一些人,不是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正面向人挑战, 是乘其不备隋施偷袭其品格更等而下之。许多武林高 手都遭遇过这种,信况。武林中入的胜负意识不仅强烈,而且持久。如果有人在 此武中败手某人,他念念不忘,发愤练功,誓雪此耻。即 使双方遥距千里'数年后他也很有可能长途跋涉》再度上门 挑战。所以大凡武林中交手,老于江湖的人出手均十分谨慎, 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使对方失面子,以防冤冤相报,冤魂缠 总是提防仇人报复,过不得一天清净日子。
本世纪初叶,曾有入感喟道,习武技者恒相厄。技高 者虽胜,字亦为人所中天下唯深仇宿憾,为难最不易防。 或出其不意,为人点穴而死或伪为和悦,求释前怪,深情 厚貌,彼此无间,斗一举手,身首至于不完。吾已历历见之。 ”故天以艺名餐,名愈高,则忌愈集,至于防不胜防 他艺之取忌,但有飞语诽谤而已。若武技者,不为仇则已, 仇深则性命之俸全亦呼吸耳。勇士重闭,此中国语也,而英 伦之勇士亦有是言,正以防仇于不觉耳。”①这段话不失一 为经验之卷,由此也可窥见武林中人的某些心态和行为方 式。
在武林中,有时打败一个对手简直就等于结下一个仇 人。除非是对手武德很高,诚心诚意来切磋武功厂或者是对 方自忖功力相差悬殊再练多少年也无雪耻的可能性。而战: 和一个对方?也就是多结识一位朋友。因为双方功力相当, 谁也赢不了谁,倒乐得彼此结纳,探讨武功。情况既然如: 此,为什么武林中人还要频频交手,而且往往定要分出个胜 负呢?这只能解释为武林中人胜负意识太强了,他们太渴望 取胜了。
练武的入只有在与入爻手时获胜,才能向武术界、向社 会显示他隔存在侨值,令人刮目相待。而且他只有在战性别 人之后,才会感到某种自我满足和精神安慰厂自认为多少年 的功夫没算白练,从而陷关一种陶醉感。这种陶醉感并不会 很快消失,很可能会伴随他若干岁月,时时给他带来些许冲 动和快感.这是武林中人人视为珍宝的精神财富,犹如作蒙 看到自己出版的集子,学者看到自己获奖的论文一样,给入 以莫大的慰藉。诃以这样认为;在武术界,一个人声望的高 低同他获胜的次数,也就是击败的对手数量几乎是成正比 的。获旌的次数越多,击败的对手越多;他的名声也就越 大。反之赤然;如果个大屡战屡败,那他只好隐居不出, 从此销'声鹿迹y终生木再言勇了。当然,也许有人获胜次数 并不爹,也居然很有名气,那是因为他虽然不多出手,但是 他所战胜的几个M手都是原来在武术界就享有一定声誉的 人,所以他也就自然名气大振了。
名气、离望厂武林中人珍爱几如性命,而名气声望又必 须靠击败他人来博取,又必须靠不断击败他人来抬高。如今 武林中人虽然不再以性命为赌,但以名气声望来赌,也来不 得半煮备糊尸也必须全力拼搏。所以在今天武林的胜负意 浜申,虽然生死芝决的妮念已经夫大淡化了,但淡淡的血味儿总还是有那么点儿,多少总还带有一些残忍性。
浏览8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