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人们常说:“未入江湖想江湖,入了江湖怕江 湖。”文说:“十年可中一秀才,十年难学一江湖由 此可见行走江湖的困难与危险。当然,武林并不等于江湖,练武的人也末必与江湖发生关系或自己去走江湖。江湖传 古老时代加些恃技在身、走南闯北借以谋生的人群,包括艺 火、占卜;拳师、盗贼、看风水、行医、行乞等各种行当, 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各自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 行事诀窍;箕中奸巧拐骗在所难免,历来被视为“下等入”、 “下九流"丁武术界中也不乏闯荡南北的人又爱讲义气,交朋友,所以从总体上讲武术界同江湖一向有比较密切的联 系。江湖一道历来被认为是人心险诈,武术界中也未必不受 其影响。
武术界中总是把交手胜负看作是一件大事,胜负意识极 强。有的人为了战胜对手,博取名望,常常在交手时违背武 德,不择手段。即使是讲究武德的人,在与人交手时也同样 要使用种种战术,虚虚实实,奇正变化,引诱对方露出破 绽。兵法上讲“兵不厌诈”,技击上也同样遵从这一原 则。
' 武术是攻防互搏的技术,是劲力与技巧的结合武术家 衍毕生钻研此道,通晓搏人之要,他们善于利用虚虚实实的 种种变化来击败对方,他们也善于用不同的招法和劲力来制 服不同特点的对手。其实,武术既然是人们从长期实战经脸 中总结由来的搏击之术,那末它本身就包含着若干诸如指上 击下、指左打右之类的战术变化,具有虚实相间、亦虚亦实 的技击特点;在流传至今的难以数计的武术套路中,每一路 拳械中都积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是若干实战经验 的积累和升华,同时也积淀着前人的心计和战术意识。,在实战中,武术家们善于根据对手的不同特点来采取不 同的对策。一交上手先用引手(虚招),意在试探对方的虚 实。如果对方功力较弱,即可踩中门直进;如果对方较强, 可走边路侧进,以避其锋锐,击其侧后,即行家们所说的 "逢强智取/遇弱活拿”。如果对手气势汹汹,则用言语激 怒他,使他火上添油乱了方寸,无法施展其战术意图。这类被激怒了的人身上手就往往势如疯虎,狂扑乱打,最易露 出破绽,为人所乘。如果对手神情畏惧,底气不足,则可用 大言威吓之,或露一两手真功夫震慑之,使他知难而退。
善用心计,察言观色,虚实开合,变幻无端,这是技击 防身的需要,也是武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武术家的心计 主要用在技击防身方面,它与武术的攻防要求紧密结合在一 起也是技击经验的积累,具有一般竞技体育所常有的战术意 识的性质,这为人处世的奸诈乖巧不是一回事,不应混为一谈。
武林中人胜负意识很强,在与人交手时总想占上风,所 以工于心计也不免走到邪路上去,流于奸诈阴毒。俗话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武术界旷防人之 心的确不可不备。因为武林中人.没有不会几手功夫的,熟谙招法故而他们若是居心叵测,要暗算人时也一定比常人多孑不少门道川必须加意提防才行。
比如最寻常期握手礼,其间就有许多诡道。有的人会突 然暗中加劲诚稼对方的功力,若对方手劲不足,抵御不住, 必定会疼痛不塔;乃至掌骨被捏碎。有的人在握手时,会突 然实施卷腕擒拿制使对方跪倒在地,大丢其丑,有的人预卷 在手指上套上带刺钢环川乘握手之机将对方手掌刺穿,鲜血 淋漓,有的人乘机把对方手腕往怀里一带,顺势低头猛撞其 下领或胸部入或猛抬膝盖顶撞其下腹部,使对手下额脱臼或 重伤倒地,失去抵抗能力,有的人乘对方伸手来握之际,突 然矮身扑进,头顶敌胸,手搬敌腿,将对方腾空摔下。凡此 种种诡道,不胜之举,而且双方近在咫尺,防不胜防,极易 得手。所以有经验的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处,都不愿同陌生 人相距太近。尤忌旁人紧贴身体。他们习惯于拱拳为礼,避 免与他人手部接触。若有人来试手挑战/武术家更是注意与 对方保持相当距离,更不贸然同对方握手,以防对方突然发难仓促之中陷于被动。当然,武术家们也熟谙若干对付的 招式,以备在突然为人所制时迅速摆脱,并立即实施反击,这完全是出于防身的需要。
武术家们自卫意识极强,警觉性很高?随时准备应付 来自任何方向的挑战。夜晚睡觉时,他们常把顺手兵刃放在 床边,或枕下藏有匕首、飞刀之类的短兵器或暗器,一有动静,顺手即时抄起应敌。若室内尚有灯光而外敌猝然来犯?就立即熄灭灯光而藏于门后角落,使敌人无法侦知虚实。若 敢人破门而入,我可在黑暗中从后进击或乘机跃出门外。我想偷袭对必先踏勘地形,了解对方住所的出入门径有无护院巡掖,并预先看好退路。行事前,全身上下要结束 停当,着紧身夜行衣,打裹腿,背插利刃背上镖囊及两个 裹腿内各插匕首一把,还要携带飞瓜.薰香(即闷香)及引火 之物。乘夜深人静潜入敌方庭院后,先要伏在屋顶或树上'观 察动静,然后投石问路,俗称"问路石”试探对方有无埋 伏-待确保无虞之后,方可下地行事.遇高墙高屋;可先掷 飞爪搭上,然后攀绳而上「若不想惊动敌人,可点燃薰香从 窗孔门缝吹入,使之晕倒"若被敌入发现,可乘机放火,转 移敌人注意力,伺机脱身。凡此种种手典 过去江湖中人多・ 用之,江洋大盗更墙此技,唯武林中认为薰香、蒙沃药皆属 歪门邪道'不屑用之“出门远行及武林史人除随身携带顺手兵刃,如腰刀、佩 、〈短棍等以外,还多暗藏短刀、暗器。有的将软剑、软鞭、 九节鞭缠在腰间,外面有衣服罩着,外人不易发现'遇敌时 即可抽出。还有一类兵器尺寸比较小,便于携带,贴身搏击 很有威力,如铁扇、判官笔、峨眉刺等。铁扇的扇骨以纯钢 打成,有的外缘锋利如刃,扇面用铁丝或绢帛织成,打开可 当扇子用,合住即可格斗点穴。
在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行家眼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 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如果在户外突然遇到手持凶器的歹徒, 则身上的外套、衣衫,手中的提包,地下的砖石、泥土、树 枝,都可以随手掂起应敌。如果在室内突然有敌人闯入,则 桌上的茶具、烟灰缸、书本、镇纸、砚台等杂物都可以随手 当暗器掷出,以延缓敌人的攻势。镇纸多系铜、铁、石质, 硬度甚大,用以劈、格、点、刺均可,容易给敌人造成创 伤,即便是衣袋中的钥匙。也可握在手中,微露端部,用以 划伤或点击敌人厂而且钥匙体形甚小,对方不易提防。俗话 说“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只要在武功上有了一定基 础,随手掂件东西就能打出几个招式,缓急之际不致手足无 措。
我们从暗器中也可以约略窥见武林中人是工于心计的。 中国武术中的暗器至清代而集其大成,在武林中使用极为普 遍,直到近代火器大兴之后才逐渐被冷落,但至今武林中仍 有人练习此技。暗器可分为手掷、索系、机射、药喷等四大 类,每一大类中均包括若干种。
: 手掷类暗器包括标枪、金钱镖、飞镖、掷箭(摔手 箭)、飞叉、飞晓,飞刺(包括三棱刺、峨眉刺)、飞剑、 飞刀、飞蝗石、鹅卵石、铁橄榄(枣核箭,俗名核子钉)、 如意珠(铁珠)、乾坤圈(阴阳刺轮)等。索击类暗器包括 绳镖、流星辅,狼牙罐、龙须钩、软鞭,锦套索、飞爪、 铁莲花等。机射类暗器包括袖箭(单筒袖箭、梅花袖箭〉, 弹弓、弩箭、紧背花装弩、踏弩、雷公钻、铁鸳鸯、铁蟾蛛、 袖炮等。药喷类暗器包括喷筒、鸟嘴铳等。在以上诸多种暗器 中,以飞镖、金钱镖、飞刀、飞蝗石、摔手箭、袖箭、弹弓 诸种使用最为普遍。其中不少暗器都可喂上毒药,一入人体,即毒卷丧命。武林中人认为喂毒暗器过于阴狠,稍有武 德者多不使用。 .
暗器实标上是旧时常规兵刃的缩小,它们体积小,分量 轻,其前端大多锋锐,可以掷出数丈乃至一二十丈远;速度 快,隐蔽性强',在实战中又等于常规兵刃的大大延伸;不笋敌人尹身即审施行攻击,所以具有很大的威力。袖电由机控 制,内设簧隐于袖内,其力道更猛。
以上暗器,若在千荤万马厮杀的战场上,并无务大作用/中凰古代战将就极少使用暗器。这些茁器夫多是武林 中人研制出整的。武林中讲究的是一个对一个的打斗,最多 是几个人之间的拼搏,目标清楚,近在咫尺,这就为暗器提 供了用武之地。而且暗器便于携带,象金钱镖就是把旧时的方孔铜钱边缘磨得锋利掷出即可伤人;这样的暗器取材既 便广分量又极轻一次可携带数十枚而不嫌累赘。
总之中国武术界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了许多防身制敌 的经验,心计迂曲,自卫意识很强,随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武林中人的迂曲心计与自卫意识是融合在一起的,其表 现于外的则是丰富多变的防身手段郡应敌经验。这些知识在 近代已有不交被军事、公安部门吸收,即使对于不会武术的 -般人来说,它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浏览6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