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云:••盾.也.跪其后以隐也。”《说文解字》则云:盾“所以 (捍)身蔽刃.象形。”盾即是防护身体的一种武器。《周礼•夏苜》 载:“司兵掌五兵五盾.司戈掌戈®之物”。看来,周代的盾已有多 种形制。所谓“五盾”,大致指大小形状有异,或木制皮制有别.或 适宜于车战、骑战用途不同的盾牌。

夏、商、西周二代的主要活动区域为北方的平原开阔地带。此.当时如遇战争,其主要形式是车战。车战的主要战 斗人员是车兵——甲十。每辆战车载甲十3人,依左、中、右排列。 左一人持弓主射.为一车之首.称“车左”或“甲首”;右一人执戈矛

作战.称“车右”或“参乘”;中间一人驾车,称“御”。每辆兵车还配
有御者一二人、步兵十人,协同作战.车战时.先是用弓矢远射;待
到兵车相交格斗时,戈、载、矛、钺等长兵成了重要的武器;一旦扭
斗在一起.短剑、拳术等又发挥作用。《禹鼎》铭义称大禹有“戎车
百乘”。《吕氏春秋》则称成汤靠“良车七十乘”战胜了夏桀。rfri周
武王伐纣.则有所谓“革车'百乘.虎贲千人”孟子•尽心
下》)。车战时.先用弓箭遥射.待双方逼近,主要是长兵在发挥作
用。此.长兵是车战的重要武器。《周礼•夏苜•司右》郑玄注:
“车之五兵为“戈、殳、戟、苘矛、夷矛。”均系长兵。《诗经•秦风》
曰:“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工于兴师.修我矛戟。”戈矛、矛戟都是
长兵。《周礼•考工记》又云:“凡兵无过5其身,过其身.弗能用
也”。使用的兵器不宜1倍于人体.那也是相当长了。

矛的构造形制近于后来的枪。矛有尖头.侧有二刃.中间为
脊。殷代矛头较宽,柄有双耳。周代矛头加长变窄,柄亦稍短。

戈是殷、周时期使用最为
广泛的兵器。一般认为戈由勾镰之类演
化而来。戈的使用方法:一为勾割.一为
啄击。殷代铜戈有两种形制;一类在木
柄匕凿孔,将戈插人木枘.缚肀即成;一
类为戈上铸以柄穿人銎中。周代的
戈则加长了戈“胡”,并增加胡的穿孔,

这样戈与柄连接更加牢同.使矛头不致
脱落.使用起来更具攻击性。

戟则是在矛的基础h结合了戈的优
点制造而成的。戟最早出现于西周末

期.兼具勾、割、刺、杀等件能。但这时戟已不是用来生产的工具

时在手。两周时,又出现了矛与戈铸为一体的铜戟。《晏子春秋》 S: “戟拘其颈•剑承其心。”可见戟勾割的功能仍是主要的。戟的 威力要大大地大于矛和戈中的任何一个。戟的产生可以说是人们 战斗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智慧的体现。

作为“五兵”之一的“殳其形制与作用•学术界至今仍有分歧 意见。《诗经•伯兮》云:“伯也执为王前驱”。《释名》:“s,殊 也。长一 i:二尺,无刃,有所撞挫于车,卜.使殊离也。”有人据此认 为,殳本身并非一种兵器,而是车战中车马撞挂在一起后•拨打使 之分离的器具。也有人认为:a为类似于棍与锤的击打类兵器。 湖北随州战国墓出土一种古兵器,头部呈三棱矛形,杆两端各有一 个球形铜箍。铜箍为花球状和刺球状.杆长3.4米。而器h铭义 即为“殳”。

商、周时的长兵还有斧与钺。从山东胶县城西南西周墓地出 土的斧与钺看来.其区别在于斧刃较窄,而'钺刃较宽。1972年在 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还出土了铁力铜钺,即在铜制钺身卜. 又嵌铸以铁质的钺刃。有人认为:当时已有冶铁技术;亦有人认 为:铜钺的铁刃为陨铁加工。义宁•资料也表明了商周时斧钺的使 用,如《史记•殷本纪》中即有“汤把钺以伐昆吾”句。

在我闽南方吴越地K则山多、水多、林多.这样一来,战车行驶 很不方便,故而在南方.作战仍以步兵为主,时且在江、湖多的地 方,战船又成了不可缺少的水战工具.战船作战的方式与车战非常 相似。虽然南、北地域的作战形式不同,但是在武器的使用方法卜. 大致相同:就是远战用弓矢对射,近战用长短兵器对打。

当时车战和船战.不仅促进了武器种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 向多样化发展.同时,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也改进和提高了各种 攻防格斗技术•使之趋于完善。

二、 “拳”的出现

拳术.是练武的基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诗经•小雅• 巧言是历史典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说明在当时是常提倡和 鼓励有拳有勇的。《礼记•王制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 决射御。”表明了当时有比赛形式,通过对抗方式来分胜负。当时 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据《史记》记载.夏卫桀、殷 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

三、 弓箭和“射礼”

弓箭的出现则有了“射”的概念.它的技术包括搭箭、拉弓、瞄 准、撒放、收势。弓射的技术不仅是重要的劳动本领.也成为古代 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战斗技能。商周时期青铜的广泛使用,为制造 箭镞提供了优越条件.从而促进了射术的发展。殷商时已用青铜 造镞。但由于箭发出后无法收回,而青铜材料在当时仍属珍贵.所 以这一时期石制、骨制箭族仍大最使用。不过殷代铜镞出土仍很 多,镞形多为薄匕形、圆锥形、棱形、平头形,一般都有脊和倒须。 据《考工记》载:当时的弓,多以木为干.以筋为表,以角为里.冉用 胶和丝缠.外加涂漆。据殷墟出土的铜镞看.都是中有脊及倒须 式,这就极大提高了射箭的杀伤力。至周代,习射成为武十的重要 标志.成为人们H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心中的英雄都是善 射的能手。“射”除了作战、狩猎外.也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建 立了“射宮”(即学宫>。周代设庠、序学校,列人教育内容的“六 艺”,其中就有“射、御”。“射”还有了比赛的形式.如《诗经•小 雅•宾之初筵》里说:“射夫即同.献而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大意是说.各自找到比赛对手.献出各人射箭的本领.争相射中0标,以便罚你(没射中的)喝酒。

为提倡人们习射.周天子经常习射.并修"射庐射宫”等习射场所。对功臣下属.也多用精美的弓箭作为赏赐品。对各地武士的 选拔主要考试射箭术。《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十于天子,天子试 之于射宫……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西周射术发展的另一 _陆著 特色,是使射术与礼乐相结合而形成“射礼”。周代极为重视“礼”。 所谓“礼本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一些规矩、准则. 以规范人们的行动,维系社会的正常关系。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人 们共享猎物而不私有,可以说这是礼的萌芽。到了周代,形成了丰 富的体现社会等级观念的礼仪活动,以培养人们的德行,维护社会 统治。祭祀有祭礼.婚有婚礼.丧有丧礼,射箭既为社会生活中的大 事,W时也就有了射礼。所谓射礼,就是贯穿了道德礼仪观念和规 则的射箭活动。正如《礼记射礼》所述:“射者.男子之事也。闪而饰 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 务焉。”说明射礼是与德行教化紧密结合的。这大概是武德的开始吧!

周代的射礼有如下四种。

大射:天子与诸侯在举行盛大祭祀之前为选拔参与祭祀的人 选而举行的射礼。

宾射:诸侯来朝天子或诸侯互相朝拜时举行的射礼。

燕射:天子、诸侯燕息娱乐宴会时的射礼。

乡射:乡大夫举行乡饮酒礼时举行的射礼。集乡人聚会时宴 饮较射.为具有广泛群众件的习射活动。

卜.述四种射礼,实为规格不同的射箭竞赛活动。周时射礼.天 子、诸侯及大夫以下各使用不同的侯(箭靶)。天子自射用虎侯.诸 侯射用熊侯,大夫以下用豹侯。每人皆四矢。设置众多职事人员 管理竞赛,如司射.又叫射人:掌握射法,测量距离以张侯;梓人:负 责制侯、张侯;太史:负责点计射中之箭数;司常:举旗报告射中成 绩;射鸟氏:遗漏——大司乐负责射箭竞赛中的奏乐。竞赛分为二 队,每次各队一人组成一对.两人相对,以决胜负.谓之“耦”。比赛 完毕,不胜者要饮酒。

浏览7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