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才军在《武当》1990年第6期撰文介绍,湘西苗 拳,是指该地区苗族人传统武术的总称,包括有徒手、器 械和一些特技,湘西苗拳最原始的雏形来自叫“角抵”的类似牛羊相 抵的体育游戏,后在历史上的民族冲突中,为反抗侵略,保 护自己,逐渐发展完善了它据近年湖南武术史学研究人 员进行研究,今天湘西苗拳的形成,与淸中叶以后,清王 朝残酷镇压诸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白莲教等农民起义,一 些起义失败为避祸患的义军首领和英雄豪杰躲逃湘西山 区,从而得到外民族的武术传入有关这种情況极大丰富 了湘西苗拳内容,并经苗族拳师吸收、消化,逐渐发展成 为今天内容丰富、实战性极强、独具苗家风格之拳术其 中,武当武术不但为较早传入湘西的武术流派,而且,它 是对湘西苗拳影响最大的一个武术流派将武当武术最早传入湘西苗区的是清光绪年间的武当 云游道人胡仕明,绰号抨手胡胡仕明生年无考,湖北房县(即武当山区)人,年 轻时参加白莲教起义,失败后遁入武当山学道,经多年心 悟苦学,将武当道门秘功尽获于身,遂周游各地以图东山 再起,一边暗中发展白莲教徒,一边寻觅得意传人,尤以 “抨手”著称武林1884年,年过百岁的胡仕明云游到湘西 陵溪子口,邂遇在这里教拳的古丈九龙洞苗族武师龙廷久 胡见龙少年魁伟,气宇非凡,且苗家武功很有造就,是块 可煅成大器的好材料,欲收为关门弟子但不知龙的德性 如何,便装扮成一讨饭花子找到龙廷久要吃喝龙见其年 老可怜,便待以酒肉胡食后赖于龙处不走,见龙教拳,不 顾场合说短道长龙亦予之不理胡这才认定龙可收为弟 子于是于人静之时见龙独坐客厅,即随手抓起一块犁铧, 朝堂屋的中柱上一甩,铧口登时入木一寸三分,胡双脚一 点,稳稳坐在铧上,旁若无人地叼起烟袋抽起旱烟来龙 廷久见此先是一惊,但很快镇定想到想破自己的坛子 (夺饭碗的意思)也非那么容易!便暗下提劲猛地在中柱 口连踢三脚这三脚过后,整个房屋竟剧烈摇晃起来,瓦 片散落一地再看胡,他仍双目微闭,叼着烟袋稳稳坐在 那长不过数寸的犁铧头上至此,龙廷久方知遇到异人,赶 紧口称有眼无珠胡此时屁股下稍一用力,连人带铧头 从柱上滑下来再看时困困的中柱上竟留下一道一寸三 分深的沟槽,后胡拂袖离去龙不敢怠慢,紧跟其后上了 风景绮丽的古丈白岩天桥山胡仕明见龙廷久倒也还具悟 性灵根,就在山上的庵堂中正式收龙为弟子,并纳为白莲 教徒。
在以后的三年里,胡仕明在天桥山悉心指导龙廷久学 练武当内家拳,将所怀绝技尽数相传。在胡指导下,龙廷 久除备悉武当功夫,还练得神鞭和飞刀两门绝技.龙廷久 功成之后,胡仕明带他到九龙河边的榨油坊试功夫,几位 精武术的油匠将几百斤重的榨油锤提起,对着龙廷久的肚 186 皮连榨三锤,龙竟安然无恙胡见龙廷久已大功成就,即 云游他乡而去,胡仕明在天桥山住持三年,嫡传弟子除龙廷久之外还 收有一位苗族僧人,法号觉慧,1879年生于古丈野竹坪,11 岁出家天桥山因他排行老五,故当地人皆称他叫五和尚他自受胡仕明传道后,曾广游过泸溪巴斗山、四川峨嵋山、 贵州梵静山等名山大川,精通佛学、中医以及武当、峨嵋、 少林等多种内外家武术,功夫不在龙廷久之下,晚年归乡, 在诸天山建庵住持,经常为苗民行医治病,深受四方敬重不料1924年竟逝于黄泡疮病,终年45岁而龙廷久艺成 后即在家乡九龙洞开坛授徒,先后击败前来吿手(即比 武)的各方拳师,名声大振此后,龙廷久不仅武艺名扬 远近,也爱打抱不平在苗民心目中享有很高威望民国 八年,他带领古丈五十八寨苗民和泸溪、吉首、保靖三县 交界处数十寨苗民共三万余人起义,抗捐抗税喊出硬 过衙门,反过朝廷的口号,多次打败前来剿捕的官军,被 苗民们拥为苗王民国十年,龙廷久被国民党湘军团长 冯少陵部队枪伤,继而被杀于九龙河滩但由胡仕明所传 的武当武功从此在湘西苗区传播开来,当年胡仕明离开湘西苗区,曾给龙廷久和觉慧五和尚 留下“十八字理诀”、“治十二时辰血穴致伤救方"等拳诀 和伤科秘方,现存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协委员、古 丈县默戌镇九穴村苗族拳师龙荣相(龙廷久之孙)的家中, 今天在湘西苗区广为流传并尊为上乘功的“九滚十八 跌”、山人晒衣”、"八仙套头”、“连环腿”等武术套路和 招数,苗族武林人士明确认定为武当道人胡仕明所传下的抨手王雒慎与武当松溪派功夫说起王维慎继承武当松溪派,还有一段曲折而不凡的经历。
据王维慎先生口述,数年前由其弟子整理成的文稿介 绍,王维慎1914年生于四川南充一个医药世家,取名王杰, 字鸿弟王杰7岁时便随其表兄、南充精武体校校长林济 群习武,后又拜李良鹄为师学武当松溪派武技,为学松溪 派功夫,他每天都要跑几十里路到川东晋云寺练功,所以, 14岁时功夫已相当不错,开始在武馆和重庆精武体校任 教,因为家传医道他练功之余还得学文务医,并不断随 父行诊,因此后来医术也很高明1932年,18岁的王杰出席了高手云集的四川省武术擂 台赛,力战群雄而一举夺冠,自此名震全赛后,川军 聘他为武术教官,那时士兵都持快刃大朴刀,王维慎则以 一支小竹棍代刀教练,与士兵示范时,只要用力抖腕,小 竹棍每可将士兵之朴刀击飞,王杰在川军任教之余还四处走游访问名师,其间曾得 到开县陈家场百岁武师陈清云的指点未久,抗战爆发王 杰投考黄埔军校,改名王準慎,在淞泸战役中任 侦察排长,四十年代初随军驻于江西浮梁,幸遇武当本门 道士李昊天李乃正八旗之后,属清皇室族裔,清末曾为 宫廷中之武技高手,怀有武当松溪派内丹功法真功秘技,清 朝覆灭遂隐归武当道门,后又云游.此遇因见王维慎武功 根底好,又精医术,且品德称道,便欣然收为弟子经军 部同意,王维慎便随师于江西浮梁、安徽黄山和甘肃崆峒 以及滇黔等地练功,尤在崆峒山练功时生活很苦,那里方 圆数十里无人烟,吃粮要从百里之外背进山,整天与野兽 荒林打交道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王维慎矢志不渝地跟着 师父练功,连内丹最高的修炼法坐茅蓬”也全盘继承了 下来,几年后师徒分手之际,李昊天将珍藏了一生的一部 松溪派历代嫡传秘著《闲谈野议》嗡给了王维慎,并表示 将深隐不出,自此分手后,王再未遇李师。
王维慎出山后,又回到军队,任21军中校副官主任, 并被聘为总统府侍卫教官。1949年,王维慎率部于川北起 义,为解放大军进川做出了贡献&后来便潜心武学,隐踪 武林,如此达数十年之久,1979年仲夏,上海市武协主席、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 生得闻王维慎先生为武当松溪派当代之罕见传人,三次亲 自登门拜访,才将王维慎先生请出山来,这时王维慎已年 近七旬饱经世态炎凉之风霜然而王维慎终以精伦绝 世的武当松溪派内丹功法的表现一举技惊武坛他像金子 锼先生一样,都为武当内家拳法的客观存在,以正统继承 人的身份做出了有力的证明,我们知道,顾留馨生于三 十年代曾随唐豪发表过“武当无拳论”,否定张三丰和张三 丰创太极拳,而他在晚年对武当拳法的不断发现,特别是 像三请王维慎先生出山的事情,表明了顾先生勇于修正错 误而坚持真理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王维慎学到的武当松溪派功夫有哪些,并且功夫程度 如何呢?王维慎先生武当松溪拳法得之李良鹄所传,内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手、四平八法、九阴白骨爪、白虹绝命三 剑等功法皆为李吴天大师所传,这些功法首先从养生效益 来看,年近八旬的王老先生,胸肋骨缝瞭皆长严密,犹如 木板一块无瞭可击鸠尾骨长大如拳,似护心镜双乳生 核,如初发育之孩童,腹内结成圣胎,有救命之效,真气 将头顶四穴冲开,其洞可按一拇指,脑后玉枕有数指宽硬 骨,似天热屏障,满头白发渐生育丝,口中已落之牙又新 生两顆,头骨似孩童般柔软。再从技防身功能讲,裆部、 小腿骨等处能承受重力硬物击打;一块数寸厚的木板,照 着王老头顶拼命地砸,他会像无事一祥用一根直径二十 多厘米、长三四米的沉重檑木在铁架上用绳索悬空而吊,三 位身强力壮的汉子抱紧檑木使出浑身力气猛朝王老先生心 口撞去,三番五次,老先生可巍然不动安然无恙。然而,王 老先生暴喝一声用胸膛对檑木作反弹,可立即將檑木与三 个大汉同时顶击而出,这些近年都被当地新闻单位拍过照 片和录像,电视台也专题报道过,其中有些现象已超过现 代科学可以解释的范围。
浏览1,9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