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王赢政不断派
军队蚕食齐、楚、韩、魏、赵等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的军队攻下
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俘虏了

赵卫迁,并一直打到了燕国的南部边境,直接危及到燕国的生
存。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作刺客.由燕国的勇十秦舞阳陪同,带
着秦王的仇家——樊於期的头和燕国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督
亢地区(今河北固安县两)的地图.密藏用毒药淬过的锋利匕首
来到了秦国。之后,荆轲先把带来的价值千金的珠宝送给了秦
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通过蒙嘉的帮助.使得秦王同意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舞阳。 接见的这一天,荆轲捧着樊於期的头在前.秦舞阳捧着地阁匣相随 在后。刚进人秦宫,秦舞阳竟害怕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秦国的 大臣都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笑道;“他住在偏僻 的北方•没有见过天子,W此害怕,请你们不要见怪。”秦王便叫荆 轲把地阁献上来。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罔匣.取出地图,恭恭 敬敬地献给泰王。秦工将地图徐徐打开.最后,卷在地图中的匕首 露了出来。后来人们常引用的“图穷匕见”即由此而来。

当时荆轲携带的是一柄匕首,“匕首”一同,始见于东周晚期 的文献•至汉代已经通行。《史记•吴太伯世家》唐司马贞索隐:刘 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 其头类匕•故曰匕首也,《汉书•邹阳传》唐颜师古注也说:匕首,

短剑也。其首类匕.便于用也。可见匕首是一种短剑。“匕”是中 国古代的青铜食器.类于后世之匙。在最初匕首”只是特指一种 “其首(头 >类匕”的短剑.得名。之后•则演变成了对形体最短 之剑的通称,其长度一般不超过40厘米,大多在20〜40厘米之 W。

由于器形短小,匕首始终不是在战场格斗的主要兵器.一般只 用于防身K体。然携带方便.易于藏匿,或掖于腰间.或藏于怀袖, 其至可以插于靴简内.不露痕迹.时足以自恃,因此颇受人们喜爱。 考古发现和传世的一些古代匕首实物,制工精湛.装饰华美.既是 贴身携带的兵器.也是颇堪把玩的玲珑之物。也正是因为器 形短小、易于藏匿.所以匕首经常被刺客用于暗杀。荆轲将匕首藏 于图匣之中.就是为了刺杀秦工政。《史记•刺客列传》载.秦始皇 猝然遇刺,“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拨。”亏得 左右提醒:“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右股。”在秦王的七 尺长剑面前,荆轲一击不中.便成空手,无能为力,只有听凭宰割。 荆轲只凭智勇而疏于剑术.所以掷剑未能成功。Ifn秦始皇却正是 由于佩剑.在荆轲刺其之时,以长剑自救,才免于一死。秦始皇使 长剑的威力通过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越和楚国是剑的勃兴之地,不仅铸剑水平天下最高,时且 击剑水平也是最好的。这一时期不仅有大量依附于贵族、官僚为 生的剑十,而且还有专以传授剑法为业的武术家。《庄子•说剑 篇》中有赵惠文王“赵文王喜剑,剑十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的故事。 剑十也就是凭借个人技勇充当为人效命的打手,是以武技谋生和 寻求进身之机的没落武士。他们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剑术家和手搏 家,技艺的高低.对其个人的名望境遇都至关重要。闵此.这些人 在提高技艺h舍得下大工夫.ifn且十分重视这种特殊技艺的薪传 接续.他们对武艺的总结、提高和传播有相肖的贡献。这些人开创 了我国几千年来民间私家传授武艺的风气,他们的出现,实际就是

民间职业拳师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代剑道走向成熟的又一标志。 同时出现了关于剑术的理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有《庄子•说剑》。 庄子在说剑篇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 以至。”讲的是诱敌深人,后发制人的斗剑战术。汉代赵晔在《吴越 春秋》中记载了《越女论剑》“越卫问曰:‘夫剑之道.刚如之何?女 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其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n闭 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 之似猛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h ,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 若仿佛.呼吸往来.峭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 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女”的剑术理论.精辟地 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矛 盾的辩证关系.把机动灵活、变化莫测、出奇制胜等战术要素讲得 非常深透.说明当时剑术确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此剑术理论已运 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和解释剑法的变化规律。

班固《汉书•艺文志》还记载有《剑道三十八篇》,可惜内容已 经遗失。

除剑外,戈、矛、戟、殳、弓、矢,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兵器。

剑(青铜双剑.图2-23),战国击刺短兵械。剑长分别为29. 6 厘米.29. 8厍米。鞘长28庳米,鞘宽13. 7照米。剑为柳叶形,无 格,无首.脊背平凸,基部正中有两圆穿。据载•古代巴人檀长掷 剑,此剑可能为古代巴人用作投掷的击刺器械(1973年四川省成 都市出土)。

II体的短兵器:匕首。

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图 2-24为战国青铜匕首。

矛——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 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 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 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

图片14

—般长40庳米.有的达80多照米。图2-25为吴王夫差矛.是中 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 宵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 铜铸造.长29. 5照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 锡.正面有“吴王夫差&乍(作)用”铭义。矛力锋利。

戈——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枘组成。 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枘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 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 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图2-26为秦代“中 阳”铭义戈。图片15

戈青铜戟(图2-27)——战闰时期的钩刺兵械。连木长25 厘米.刺长15.3厘米.樽长4照米。戟尖端为矛刺.两面刀.中脊 凸棱。矛刺下装有5戈形戟头.中脊凸棱,阑侧四穿。于1978年 湖北楫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殳(铜殳)

殳(阍2-28)是一种锤击武器,本为战车h的五兵之一。到春 秋战国时期,弓弩、戟、矛、戈等成为作战的主要兵器.殳只作为一 种仪M.的兵器。均为圆简形,首呈^角锥状,长约10. 5厘米,径 2.3〜3厘米,深8.9厘米,用以装枘。此殳为一种有棱无刃、安装 长柄的仪仗兵器。图片16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春秋战B时期出现了侠十。古代的士,是低级的贵族,统指武 十.他们既有统驾平民的权利,也有执干戈以丨丨社稷之义务。商周 时期•贵族子弟均受武十教育,习武是为了从军参战,-代之十•皆 武士也。至春秋时代.文十兴起,文武分途,义十凭知识谋略求仕 于禄.而社会上则出现凭武艺本领立足为生的武十。此时武十已 非贵族子弟、多来自平民.亦被称为“侠十”。春秋战国之世诸侯

争夺.各国豪贵竞相培植家族武装势力.以维护宗族利益。作为政 治斗争的力量.最著名者如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 楚之春申君.此“战国四君子培养门客丨•.千.其中.就有着许多凭 武艺勇力效忠的侠十。此一时期.对武十有多种需求.或作谈判后 ©.或为谋杀刺客.或为血亲复仇.或作护K保镖。此等侠士,重义 轻生.排难解纷.视人如d.视死如归。正如《韩非子》所云:“儒以 义乱法.侠以武犯禁”;“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十,以彰 其威”。这一时期.著名的侠十如鲁闺曹沫.执匕首强逼齐桓公归 还侵鲁之地;吴国专诸.藏匕首鱼腹而刺杀吴王僚;聂政执剑刺杀 韩相侠累;荆轲行刺秦王不中•壮烈牺牲。这些武十的动人亊迹. 使太史公于《史记》著《刺客列传以致千古流传。太史公在《游侠 列传》中还赞扬侠十们言必信、行必果、扶危济困、重义轻生的精 神.为先秦许多侠十事迹湮灭不闻而遗憾。先秦侠义武十精习武 艺,使民间武术在技术h更为多样化并更趋成熟。以器械武艺而 论.除战阵武艺多用戈、戟、矛等之外,民间武艺多喜用轻便短小之 武器.且各地以不同武器之特色而著名。“义武分途”自战国至西 汉大约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义武分途后,义人轻武.武人不义。 从事武事的人,对原有武术技术的提高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作用,但又由于义化限制•能够留传后世的技术文字记载不多.武 术技术多靠“口传身授”往下传.以致造成不少精微奥妙随人而亡。 不懂武者,对武术中的攻防技术无法确切地加以记录,或有述其妙 者又不能解其术,此乃武术发展中一大憾事。

浏览2,2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