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工朝特别重视骑兵的建设,汉高祖刘邦便设置并健全了马 政机构。文帝时,晁错提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于是修“马复 令”.即凡民间养马一匹的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复其 钱耳’’(《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鼓励人民养马。这项政策立竿 见影.西汉工朝迅速组建起了庞大的骑兵部队。文帝十四年(前 166).匈奴单于14万骑人侵到距长安仅300里的'泉地区.于是 义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10万以备御。 骑兵数量竟达10万之众。汉武帝时,又组建了侍从皇帝和警R京 畿两支部队。侍从军分二支.即期、羽林、羽林孤儿,皆由善骑射 者组成。“羽林”意即“如羽之疾,如林之多”。守li京畿的禁li军 共分八支,即“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卢、虎贲”。由 八校尉率领.故而又称为“八校尉’’。屯骑、越骑、长水、胡骑为骑 兵,占禁军的一半。汉匈战争中•骑兵已取代步兵成为汉军主要 兵种。汉军一次出征的骑兵.2万、3万、4万、5万、6万、10万不 等.最多达18万。

重视武备.冉加卜.其他政治、经济的W素.导致了汉匈战争中 汉王朝的胜利,也促进了武术本身的发展。汉代弩射的发达.牯然 与汉匈战争开大阵直接相关;刀取代剑的地位,则与刀的劈杀更 适宜于骑兵有关。尚武之风.一直雄劲于两汉时期。

七、"剑文化”的发展

秦、汉年间,由于战争方式的演变,骑兵的地位益重要.环柄 长刀逐渐取代了长剑在战争中的地位。相反.在人们tl常生活中. 剑的防身自K、娱乐作用却益增长•以致汉代“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剑”。今天各地出土的大最汉代画像石、画像砖h•常刻有官吏 图像•就普遍带剑。秦、汉时代.剑术研究受到重视.并在战国“剑 道”的基础卜.进一步得到发展。当时对剑术的理论性总结和概括是 卓有成效的.通过许多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剑术的发展有这样 几个特征:①剑术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这时,不仅佩剑之风仍然 盛行,而且精于剑术的人颇多.特别是文人学十.如司马迁在《史 记•太史公t!叙》中写道.司马家族祖h的一支曾经“在赵闰者.以 传剑论显”;以写汉代大赋《子虚h林》而闻名的司马相如“少时爱读 书.击剑……”东方朔“十五学击剑”。武将如项羽“少时.学书.学 剑”;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 射……”等等。②剑术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论件总结和概括。如曹丕 《典论》:“幼时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唯京师为善。”可见.曹 丕研究过来自各方的不同剑法.探讨过不同的招式、特点及格调的 剑术。也说明精于剑术者到处都有.并且出现了不同流派。③剑术 已有了一定的招式。《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项羽的堂弟项庄在鸿 门宴h表演剑舞.企图在席间刺杀刘邦: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提剑 起舞。项庄和项伯的“剑舞”当然不是一般的武舞.而是有一定的程 式,既可供人观赏、又可置人于死命的武技。由此可知.那时已出现 了剑术套路的雏形。这在剑术发展史h是有重要意义的。④出现 了竞技形式的对抗性斗剑。最突出的实例是曹丕与邓展的赛剑.据 《典论》载:一天.曹丕与邓展一起饮酒.席间谈论起了剑术,曹指出 了邓的一些错误说法,并向邓表示,若不信服.可以较量一番。邓当 时稍有醉意,经曹一激不 示弱,当即表示愿和他决一胜负。考虑 真剑会失手伤人,两人就以蔗作剑。没有几个回合.曹丕二次击 中邓展的臂部,引起左右观众大笑。邓很不服气.要求再比。曹丕 说.我的剑法专中臂部。轮到第二次比赛.曹丕就以失招的败势引 诱邓展.邓果然中计,又被曹丕击中面N。据说.曹丕从师洛阳高手 王越.经过勤学苦练.击剑之术达到了相当精湛的程度。不难看出,

在汉魏时代.剑开始被蒙h了灵光宝气.这在汉媿以来的杂史 和志怪小说中屡有所见。而后唐代剑侠故事的出现.使剑进一步 被神秘化.自此以后,剑、侠十和神仙们结下不解之缘.而剑的功用 就远远超出了击剌之术这样一个狹小的范,在很多场合它其至 扮演着法器的角色。人们不仅神化剑术仗剑使法.rfri且出现以装 饰为主的木制剑作佩剑之用。

八、汉代兵器与武术专论

长矛、稍(同“槊”)、斧、棍棒也是汉代的重要武器。稍. 重且长的矛.是马h用的重型武器,长二i:四尺。梁•萧纲曾撰写 了《马槊谱一卷》,专论马用槊的技术.但是其具体内容今人已经 无法得知.仅知道梁朝曾经有过关于马槊的k论。

班固《汉书•艺义志》把当时存在的兵书分类列出:计有“兵权 谋”13家259篇,“兵形势”11家92篇,“兵阴阳”16家249篇,“兵 技巧”13家199篇。其中“兵技巧”25篇.为古代一种球戏外.其他 均为武术著作.大多为射法。如《逢I'j射法》2篇、《阴通成射法》11 篇、《李将军射法》3篇、《魏氏射法》6篇、《强弩将军工围射法》5 篇、《望远连弩射法》15篇、《护军射师工贺射法》5篇,《蒲肖:子弋 法》4篇.等等。此外.还列载了《手搏》6篇.《剑道》38篇。《手搏》 是拳法专著。《剑道》是剑术专著。

“兵技巧”所载诸书目是当今所知的最早武术专箸。由此可 知•早在汉代以前,中国武术便有了卜.升到理论高度的技术内容, 不冉是局限于口耳之传。

由于和匈奴骑兵作战及飞国之的连年征战.国时期已出 现了大量的骑兵并加强了对骑兵的练。适应骑马作战的刀、大 刀、戟、矛、殳、斧、狼牙捧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矛在马打仗.作 用很大时期.猛将张横矛当阳威震来敌”。

在秦汉、1国时期武术中对抗件技术和武术套路技术也有

较大的发展。对抗性的攻防技术.是双方在没有间定的动作顺 序.在实践中根据对方的招数进攻或防守,利用对方的弱点和机 会取得胜利的一种技术。这种对抗件技术能培养人勇敢、果断、 机智,并能检验人的实战能力。所以在秦汉、三国时期常有这种 对抗性攻防技术的比赛.当时主要有以前讲过的角抵、手抵,还 有短兵对短兵、长短兵对打.如“剑对戟”、“剑对钺”等.还有空手 对器械.等等。这些都说明秦汉、三国时代的对抗性项目的发展 也是很大的。在对抗性项比赛之前,选手们一定会加紧训练。 那么在训练中如何能将那每一散招练好呢?他们将比赛中将要 使用的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成一个套路练习,并在编排顺 序h注意每一散招之间的关系•尽量使它合理。这样的套路练 习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术套路前身,对抗性项0的发展也同 时促进了武术套路的发展。

欧阳予倩箸《唐代舞蹈》云:1954年山东临沂汉墓出土的画像 石h有一幅《大傩图》,“从这幅图h,可以见到当时人想象的妖魔 鬼怪的形象,也可以见到十二神的凶相,有的执斧.有的执短剑,张

牙舞爪.作驱赶追扑之状,鬼怪四散奔逃.柿.示出十二神的无比威 力。由于仪式的主题是驱疫逐鬼,所以舞蹈部分也随之而多作驱 逐扑打及射杀等动作”。这些钺舞、斧舞、短剑舞,皆可视为套路。

《汉书•艺文志》又:这些著作都在于为“习手足,便器械.积 机关,以立攻守”。由此看来.拳法与器械的重要内容.至少到汉时 已基本成型。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本女王卑弥呼在魏明帝 曹景初二年(238)遣大夫难升米、都市牛利等为使前来魏国通好。 魏报聘的礼物中便有“五尺刀两口'同书又载:238〜248年,十 年间,日本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先后四次遣使至魏国.献贡倭 锦、弓矢等礼物,而曹魏也大量回赠金、锦、刀、镜之类。有学者以 中、两国出土的汉刀和本传世的古刀作类型卜.的比较研究,证 明远在曹魏以前汉刀即流传tl本。H本称刀的交手为“击剑”.语 源出于中国.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便称其“少好学击剑”。本 称刀法为“剑道”,语源也出于中国.如《汉书•艺义志》便录有《剑 道》38篇。

汉王朝时,常以包括角抵在内的各种义娱活动招待外国宾使。 《盐铁论•崇礼》中,即有汉昭帝用角抵戏招待外宾.时遭到贤良义 学非议的记载。贤良义学们以为:“角抵诸戏,炫耀之物.陈夸之 始.与周公之待远方殊”。东汉时期.仍沿用西汉以角抵戏招待外 国使者的惯例。《后汉书•夫余国传》载“顺帝元和元年,其王来朝 京师,帝作黄N鼓吹角抵戏以遺之”便是一例。一再B睹角抵表演 的日本使者,可能就这样了解了角抵并将之带回H本。H本学者 今村嘉雄撰《H本体育资料年表》引用史料表明.H本相扑最早出 现于公元前23年,时为西汉末年,这也可作为角抵于西汉时期传 入日本的印证。日本人则以“相扑”一名称“角抵”。

浏览9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