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 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义化的发展受到 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人、道教的勃 兴及波斯、希腊义化的羼人。在从魏至隋的360余年间以及在30 余个大小工朝交替兴灭过程中,卜.述诸多新的文化素、交相渗透 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 也趋于复杂化。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由于民族迁徙杂居,义化交流频繁. 武术也相应得到了交流。使南北不同特点的武术得以相互渗透与 吸收。由于社会局面的混乱.儒教、道教、佛教^教日益合流.玄学 盛行•贵族统治阶级迷恋奢侈的生活,试图依靠神灵的力量.达到 长生不老,完全忽视了运动的保健作用,在一定程度h阻碍了 武术的发展。

一、武术套路的勃兴

武术套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随着攻防技术 的不断发展.套路中的动作也不断得以充实,为了便于巩固和练 习.武术家们将一些精华动作串联起来.以套路的形式进行演练. 以巩固其攻防技术的掌握。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为了能使套路 更好看.人们把一些优美的舞姿和惊险的杂技动作揉人武术套路 中,使之更加引人人胜。此外,人们对武术的保健作用也有了较深 的理解.故而演练武术套路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套路得到很大发展.当时的武术套路中.有了起式、中间趟 和收式.套路发展到此时.其基本体系已经确定。

二、 妇女习武

两晋南北朝时期武术的另一特点是妇女习武.这主要是受少 数民族妇女习武的影响。北齐(鲜卑族)统治者.为倡导妇女习武. “帝在城东马射.敕京师妇女悉赴观.不赴者罪以军法,七H为止。” 《魏书•李安世传》记载.广平李波宗族强盛.其妹雍容尤善骑射. 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搴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费 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发生在这一时期。

三、 府兵制的实行

中国义字中“武术”一同最早见于南朝,出现于肖统《文选》第 20卷中.有“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之诗句。与时系指停止战争(军 亊).提倡文教。“武术”一同出现,为后世武术概念的形成打下了 基础。

两晋南北朝实行府兵制。府兵制起于西魏,废于唐之天宝.前 后200年。府兵制选十标准对武艺有很高要求.即要会拳术的捕 虏擒拿技术,也要会使用戈、铤、剑、戟等长短兵器的技术.即要能 “若飞”般疾跑.也要能逾城越堑、攀登跳跃、长途负重行军。这在 武术技巧和速度、耐力、力量诸方面.均有严格要求。由于群众练 武之人较多,达到这个标准的不乏其人。同时.由于府兵制的选十 标准和考核要求.又必然加强了整个社会对于武艺的重视。成语 故事“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名将祖逖.青年时发奋要刻苦锻炼成 为文武双全的人,他常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夜问一听到鸡叫,就 与刘琨起来一起舞剑练功。而武术中练早功的习惯,也延传至今。

汉初,农兵不分,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促进了群众练武活动. 民间习武之风可谓空前。当时.有些地方还有演武厅武器架一类

的设备.当时.练力的手段是举鼎的能力来表示力量的大小。白 晋以后•“翘关”逐渐代替了“彳I:鼎”。“翘关原意是举起城池的大 f J闩.到了晋朝N闩成为专N练功的铁杠。除练力外.武艺高强者 将攀登爬越和弹跳等亦列为必练内容。此外,武艺高强者还善于 奔跑.6檐走壁等硬功轻功都亦不鲜见。据记载.劲力、弹跳、速度 -者在当时的练武过程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练习内容.它是武艺 中的素质基础,练功除了练力.还要练习轻功和走转进退的各种步 法.相当于现在的身体素质训练。

史料中记述拳术技术方法的尚不多见.但会武之人都有臂 力的记载却不少。《晋书》载.有个叫周处的人,“未弱冠.臂力绝 人,好驰骋m猎”,“人山射杀世间猛兽”,“投水搏蚊”。此书还 说,一个叫符生的人.能“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 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这些话不免有些夸张,但仍可见当时 习武人大都臂力过人,也说明当时人把ff力视为身体训练和武 器训练的基础。

四、徒手相搏与竞赛的兴起

图2-42为北魏时期双人对练图.雕有五组双人赤手对练图• 画面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练习武的真实情景(山西省大同市云 冈石窟浮雕>。

角抵始于秦初.魏晋、南北朝之时仍深受喜爱。角抵图壁画 (围2-43),东汉,阁案背景为一云气纹环绕的台子,h面二个赤膊 光腿、腰束护腹,着短裤,足登黑履,头束一冲天发辫的力十•正准 备交手相搏。画面较充分地表现出一场角抵竞赛前的紧张气氛 (1961年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

相扑之名始于西晋.特点是互相抓住腰带以相角力。人民喜 爱相扑.作为习武练身的手段•(《当时的统治阶级则把相扑作为追 求刺激性消逍玩赏的内容.曾在宫廷举行女子相扑比赛。

力士相搏阁壁画(图2-44) •北魏.阁中二位力十造型体壮.裸 身仅着犊鼻裤.正在舞臂踢腿作徒手相搏状.由其相搏的动作看. 已显具拳术技击中的功架、程式特征(出土于 •肃柯敦煌市莫高窟 第251窟)。

据史料记载.两晋、南北朝之时有了一些竞赛形式:北朝魏孝 武帝十分重视武功。他为提倡射箭•经常举行射箭比赛。有一次 他设置了一个银杯•把它悬在百步之外,命十来个善射的人共射. 谁能射屮银杯,就把他的名字刻在杯卜.;下次比赛如果另外一个人 胜了.就把银杯转给另一个人,面也刻胜利者的名字。这是我

闽最早出现的银杯赛。

此外,当时南北方在政治虽然对立,但在武艺方面还是进行 了一些交流。比如梁朝派武十到北齐去访问,“求北人与之相角”, 他们受到了北齐人的热情接待。北齐也曾派勇十与梁人进行比赛 交流。比赛内容有:左右驰射、刀术和拉强弓。

武术发展至两晋.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技击经验•不少武术 家把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用套路形式串联起来.其要领总 结成口诀和秘法.便于记忆和掌捤.于是出现了某些武术程式和 套路。据记载.两晋、南北朝时.道教主要代表人物葛洪(医家、 养生家、化学家).白幼学习射箭.后来又学习刀盾、大刀、双戟、 棍术等。他在学习过程中.师傅有口诀要求和秘法。据葛洪《抱 朴子•外篇序》记:“幼曾受刀盾及单刀双戟.皆有口诀要术. 以待取人,乃有秘法,其巧人神。若以此道与不晓者对.便可以 当全独胜.所向无前矣。晚又学七尺杖术,可以人白刃,取大 戟。”由此可以得知,魏晋时武术已賊示出独立发展的趋势。那 些口诀要求和秘法,标志着武术的大发展.并通过言传身授• 代代相传,不断得到完善。

图2-45为习舞图壁画莩本.属魏晋时期肃九泉出土。

浏览4,0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